《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17759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docx

《青蛙卖泥塘》优秀教案9

一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7《青蛙写诗》人教(部编版)

7 青蛙写诗

导学案设计

课题

青蛙写诗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难点

正确朗读课文。

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读好儿化音。

课前准备

1.课文相关事物贴图、相关PPT。

(教师)

2.生字卡片。

(师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以诗开头,激趣引入(用时:

3分钟)

1.板书“诗”字,引导学生多种形式认读,并组词。

2.引导学生背诵积累的诗词。

3.PPT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

4.导入:

青蛙也在写诗呢!

它写了一首怎样的诗呢?

让我们快快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板书“青蛙写”,把课题补充完整。

1.认读“诗”字,并组成词语。

2.背诵积累过的诗词。

(《静夜思》《鹅》……)

3.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画上都有谁,猜想它们可能在干什么。

4.齐读课题,明确学习任务,带着阅读兴趣走进课文。

  识记“诗”字时,强调读准翘舌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识记,也可以编顺口溜,还可以有自己创造性的好办法。

二、自由朗读,自主识字(用时:

12分钟)

1.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倾听。

2.提出初读要求:

借助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遇到拼不准的字可以请教他人,把解决不了的词语圈出来。

 

3.检查识字、读文情况。

(1)课件出示带注音的生字词卡片,先出示生词,再出示生字,最后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

采用多种形式读字词:

开火车读、小组读、男女生读、齐读等。

重点强调“诗、串、成”是翘舌音,“以、诗”是整体认读音节。

(2)小组讨论:

如何记住这些生字?

把你的好方法推荐给同伴。

(3)小组选代表汇报。

 

(4)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引导学生读后评议,纠正错误读音。

(5)指名通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每小节的主要内容,并完成图文对照连线。

1.听老师朗读课文,听清字音。

2.自由朗读课文。

(1)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先自己认真读几遍,再在小组内互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2)圈出读不准或读不懂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

3.

(1)认读课件中的生字词。

先借助拼音读,再独立认读。

读准翘舌音“诗、串、成”和整体认读音节“以、诗”,以及后鼻音“成”、轻声“们”。

(2)分小组讨论识字方法。

(3)汇报:

“写”的“冖”是新偏旁,叫“秃宝盖”,可与“宀”对比识记。

“串”可以运用想象法或象形字构字规律识记。

“诗、要、过、当”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点”可用字理识记,新偏旁“灬”叫“四点底”,和火有关系。

如蒸、煮等。

“写、以、成”可以运用数笔画的方法识记。

(4)分小节读文,读后评价。

(5)认真听读全文,思考五个小节的主要内容,并把每一小节的内容与它相符合的插图连线。

第1小节:

下雨了,青蛙要写诗。

第2小节:

小蝌蚪帮忙当逗号。

第3小节:

水泡泡帮忙当句号。

第4小节:

一串水珠帮忙当省略号。

第5小节:

青蛙写的诗的内容。

 

1.采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识字,抓住各种机会主动识字,做到识用结合。

 

2.要给学生充分的读文时间,同桌可以互相纠正错误读音,把初读课文落到实处,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

3.指导学生把每小节的内容与它相符合的插图连线,从而整体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感情朗读,读中感悟(用时:

17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第1小节。

(1)提出要求:

自由读第1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想象文中的画面,听下雨的声音,理解“淅沥沥,沙啦啦”的意思,还可以给它们换个词。

 

2.引导学生学习第2~4小节。

(1)提出要求:

自由读第2~4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学生梳理重点问题。

①都有谁帮助了青蛙?

②它们分别帮了什么忙?

③它们为什么可以帮忙,可不可以换一换呢?

 

3.引导学生学习第5小节。

(1)提出要求:

自由读,想想青蛙写的诗的内容是什么。

(2)指导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换不同意见,并试着读一读。

(3)指名读第5小节。

1.

(1)自由朗读第1小节,结合插图,说说自己读懂的内容。

(2)想象画面。

①听声音,理解词语“淅沥沥,沙啦啦”,想象下雨时的样子。

给“淅沥沥,沙啦啦”换词。

(哗啦啦、唰唰唰、沙沙沙……)

②朗读“我要写诗啦!

”想象青蛙在雨天又蹦又跳的兴奋的情景。

2.

(1)朗读第2~4小节,说说自己从中了解的内容。

(2)小组合作疏理问题,质疑解疑。

①帮助青蛙的有: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②抓住重点词“小蝌蚪——小逗号”“水泡泡——小句号”“一串水珠——省略号”来体会朋友们给青蛙的帮助。

③用“……像……”来回答,这几位朋友不可以换着帮忙。

3.

(1)自由读第5小节,边读边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分小组讨论交流,每个组员都争取说说自己的想法,再读一读。

(3)小组里选出读得好的同学,汇报朗读。

1.学习第1小节,教师可以播放下雨时“淅沥沥”“沙啦啦”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淅沥沥”“沙啦啦”的意思。

 

2.学习第2~4小节,教师课件出示“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我能当个小句号”“我们可以当省略号”三句话,让学生体会同一个意思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3.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图片把“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特点与“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样子联系起来,借此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四、指导书写,加深记忆(用时:

5分钟)

1.引导学生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在田字格内范写笔顺。

 

3.指导学生书写,强调“雨”字的4个点都向右倾斜。

4.组织学生评议书写情况。

1.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跟同桌说一说书写要注意的地方。

2.观察教师范写后说说自己的发现:

“雨”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均匀。

3.认真观察后书写,写后对照。

4.在小组内展示自己书写的字,互相评议并改进书写。

  “雨”字的笔画多,间架结构不好把握,因此,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书写。

五、巩固识字,总结收获(用时:

3分钟)

1.出示字卡,组织学生做游戏巩固本课的生字。

2.引导学生谈收获。

3.总结全课。

1.做游戏巩固本课的生字。

开火车赛读、抢读。

2.自由谈谈本节课在读文、识字、情感等方面的收获。

  在游戏环节,教师检测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有助于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用时:

5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认读。

2.把班内同学分成五组接读课文,引导学生回顾五个小节的内容。

1.每人开火车认读一个生词,其他同学跟读。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自己的小节,认真听读其他四个小节,回顾课文内容。

  分组读文时,教师要提示学生体会青蛙兴奋的心情。

二、总结规律,诵读课文(用时:

15分钟)

1.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互相评价。

(3)赛读。

 

(4)美读。

播放配乐,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2.找出规律,指导背诵:

第2~4小节有没有相似的地方,第5小节呢?

1.

(1)练读。

读出青蛙的兴奋,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急切地想帮助青蛙的心情。

(2)认真听读,从正确、流利、有感情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并示范朗读。

(3)赛读。

读第1小节,争当“最兴奋的青蛙”;读第2~4小节,争当“最爱帮助人的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读第5小节,争当“最自豪的青蛙”。

(4)美读。

伴着配乐美读,也可以表演读。

2.找出规律,背诵课文。

(1)读文交流,发现规律。

(第2~4小节都是写“谁”说要帮什么忙的,第5小节中青蛙写的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字“呱”。

(2)反复朗读,练习背诵。

(3)齐声背诵课文。

  教师在指导朗读的同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样子,让学生根据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特点,到青蛙写的诗中去找一找它们,看看它们有没有帮上忙。

借此引导学生体会逗号、句号和省略号的用途。

三、指导写字,组内展评(用时:

18分钟)

1.课件出示本课其他3个“我会写”的字:

下、个、们。

2.引导学生给这三个生字分类。

3.指导书写“们”字。

(1)引导学生观察“们”字的间架结构和它在书写上要注意什么。

(2)教师范写。

4.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自学“下、个”的写法,并书写。

5.组织开展“展评活动”。

1.正确认读这三个生字。

2.将这三个生字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两类。

3.学写“们”字。

(1)观察并发现“们”字的结构特点是左窄右宽。

在书写时要注意:

点的起笔略低于撇,第四笔竖收笔略高于第二笔竖。

(2)练习书写。

4.在小组内交流“下、个”这两个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及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独立练习书写。

5.在小组内互相评价,评选出最佳书法作品,然后根据评价写生字。

  本课要求书写的这三个生字都有竖这个笔画,教师要提醒学生写直。

四、总结收获,拓展延伸(用时:

2分钟)

1.引导学生说一说:

学了这首儿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激励收课:

青蛙都会写诗了,我们也来试一试。

课下小组合作写一写吧!

1.可以从识字、朗读、背诵、思想上谈自己的收获。

2.尝试小组合作写写小诗。

比一比,晒一晒。

  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创作的兴趣,必要的时候可以提供场地让学生晒一晒自己写的小诗。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7青蛙写诗人教(部编版)

7青蛙写诗

文本分析:

《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

诗人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把它们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和省略号,从而组合成了一首生动有趣的小诗。

借这样生动、具体的事物来认识标点,富有情趣,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全诗共5小节,描写了青蛙在下雨天用“呱呱”的鸣叫来作诗的情境。

第1小节写青蛙受到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感染,产生了作诗的兴趣。

第2~4小节写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要分别充当青蛙写的诗中的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第5小节写青蛙的诗写成了,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都在诗中充当了标点符号。

本课提供了小蝌蚪、水泡泡和一串水珠的插图,有助于学生找到它们与3种标点符号的相似之处。

教学目标: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

2.正确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生动有趣。

3.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课文。

2.借助具体事物认识逗号和句号。

教学难点:

1.学习儿化音,读好儿化音。

2.会写“雨”字。

课时安排:

2课时

1.认识“写、诗”等11个生字和“冖”“灬”秃宝盖、四点底2个偏旁;会写“下、个”等4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认识逗号、句号。

1.识字写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谜语,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

冬天多休息,夏天勤劳动。

过渡:

同学们真是猜谜高手呀!

这么快就猜出了谜底。

现在让我们一起把谜底表示的这种动物请到今天的课堂上来吧!

(出示课本青蛙图片)看一看青蛙的表情,你觉得它的心情怎么样?

(生答:

高兴。

)那你能不能猜一猜它为什么这么高兴呢?

(生答:

青蛙写了一首诗。

)原来是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地从天空中落下来,青蛙于是高兴地写了一首诗。

(板书:

写诗)

2.识记生字“写、诗”。

(1)认识新偏旁“冖”。

①引导学生发现秃宝盖和我们之前学的宝盖头比较相像。

②课件出示两个偏旁,比较发现秃宝盖之所以“秃”,正是因为它少了一点,可利用儿歌识记。

房顶平平秃宝盖(冖),加个烟囱宝盖头(宀),住进八人穴宝盖(穴)。

(2)识记生字“写”。

①出示生字卡片,教师领读,学生跟读。

②识记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过程,理解“写”的意思;也可以通过组词识记:

书写、写字、写作业……

(3)识记生字“诗”。

(师生互动)

(出示生字卡片)这个字谁认识?

(生答:

shī。

)这个字是翘舌音,一定要读准。

“诗”字的偏旁是什么?

(生答:

言字旁。

)右边的字谁认识?

(生答:

寺。

)从寺到诗,有什么发现吗?

(生答:

形声字。

)“诗”是形声字,所以我们可以用形声字的方法记住它。

大家能给它再组几个词吗?

(生答:

古诗、诗歌、作诗。

)“作诗”就是写诗,能够作诗、写诗的人都是诗人。

今天,青蛙就当了一回诗人,写了一首诗。

(出示课题:

青蛙写诗,齐读)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1.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1)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先自己认真读几遍,再在小组内互读,纠正错误读音。

(2)圈出读不准或读不懂的词语,在小组内交流。

2.朗读第1、2小节。

(1)识记生字“点”,认识新偏旁“灬”。

“灬”有时表示尾巴,如在“燕”字中就表示尾巴(出示“燕”的字理图);有时表示火,如“点”的字形就像在火的上面放了一口锅,有人拿着勺子在搅拌,如在“热”“蒸”等字中就表示火。

(2)在青蛙写诗的时候都有谁帮了它的忙呢?

(生答: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想不想和它们见个面?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它们吧!

(课件出示插图)

(3)小蝌蚪游过来帮了青蛙什么忙?

你能找到小蝌蚪说的话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答:

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请你扮演一下小蝌蚪,读一读这句话。

(4)识记生字“过”“要”。

过可以运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

寸+辶=过;可以运用换一换的方法识记:

近-斤+寸=过。

要可以根据各部件来识记:

一“女”头顶一个大“西”瓜。

(5)识记生字“给”。

出示“给”的字卡。

引导:

有谁认识这个字?

(指名读)下面我做动作,你们猜和“给”字有关的词语。

(6)识记生字“当”。

可以通过字形识记:

由上部“”,引导学生联想到学过的“小”,对比“小”来记忆;下部“彐”可以看作是倒下的“山”,由此可以编个口诀——小山倒了就是“当”。

(7)小蝌蚪给青蛙当了小逗号,我们来观察一下小蝌蚪和小逗号的形状像不像。

(结合图片比较感受)小蝌蚪的样子和逗号非常像,所以它说——(我要给你当个小逗号。

2.朗读第3小节。

(师生合作)

过渡:

我们学了这么多字,每个字都有很多学习方法,如读拼音、说结构、看字形、组个词、说句话……都可以帮助我们学会生字。

你们能自己学一学吗?

水泡泡圆圆的像什么?

(生答:

句号。

)所以池塘里的水泡泡说——(生答:

我能当个小句号。

)那么,生活中还有哪些你熟悉的事物也很像句号呢?

你能完整地表达一下吗?

(生自由发言)

3.朗读第4小节。

(1)识记生字“串”。

可以通过师生合作、运用形象的方法识记。

如,一个水珠像句号,那一串水珠呢?

(生答:

一串水珠像省略号。

)你是怎么知道的?

能把文中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吗?

(生答:

我们可以当省略号。

)(出示写有“串”的字卡)这个字你们认识吗?

(指名认读)“串”是什么意思呢?

看一下老师的动作,相信你们就会知道了。

(用竹签将两个山楂串在一起)老师在干什么?

(生答:

串山楂。

)对!

“串”就是把东西一个个地连起来,表示的是动作。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串起来的山楂和哪个生字宝宝最像?

(生答:

串。

)比较一下,像不像?

(生答:

像。

)古人就是根据实际物体的样子造出了“串”字,我们可以用字理识字的方法记住“串”字。

预设:

有什么东西是成串的?

一串脚印、一串项链、一串珍珠、一串钥匙、一串葡萄、一串灯笼。

(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应的图片,图文结合识记“串”字)

(2)识记生字“们”。

教师强调这个字的读音是轻声,可以用猜谜识记:

门外有人。

(3)识记生字“以”。

可以用数笔画的方式记住“以”字;还可以通过组词识记:

以前、以后、所以……

4.朗读第5小节。

(1)(出示写有“成”的字卡)指名读,全班齐读。

(2)你能用“成”组个词再说句话吗?

(成功——在爸爸的帮助下,我成功拼好了飞机模型。

(3)朗读:

青蛙的诗写成了,他一定开心极了,让我们再大声地读一读青蛙写的诗,感受一下它的快乐。

(相机指导学生朗读时的停顿与语速)

三、指导书写,加深记忆

1.学写生字“个”和“下”。

(1)引导学生观察“个”和“下”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课件播放“下”和“个”的动漫笔顺,教师一边解说书写要点一边范写。

下横要长,竖写在竖中线上,点从竖的中上部起笔。

个撇、捺要舒展;竖写在竖中线,对准撇与捺的交叉点起笔,但不能碰到。

2.指导书写“雨”字。

(1)学生观察这个生字,发现书写时要注意的问题:

中间的四个点方向要一致。

(2)引导观察“雨”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根据学生汇报,教师范写并进行书写指导。

雨第四画的竖写在竖中线上,要为中间的四点留出足够的空间;四点要分布均匀。

(3)引领学生按“一写二看三对照”的方法主动写好字。

3.指导书写“们”字。

(1)教师范写,引导学生观察“们”的间架结构、笔顺和它在田字格里的位置,学生书空。

(2)学生汇报交流“们”的书写要点。

们左窄右宽。

点的起笔要略低于撇,第四笔的竖收笔要略高于第二画的竖且靠近竖中线。

(3)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学生再练写。

4.学生自由练写,班内展示学生作品,引导学生评价。

四、拓展交流,作业设计

1.再读思考:

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还有哪些地方没有读懂?

(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不懂的地方时,如果是简单的问题,当堂解决,其他内容可引入下一课时的教学。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1.读懂课文内容,通过熟读课文,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正确认识逗号、句号和省略号。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2.认识三种标点符号,初步了解它们的用法。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1)小青蛙在写诗时,谁来帮忙了?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出示带生字的词语。

写诗雨点儿过来给你当中我们可以成了一串水珠

(3)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4)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2.谈话导入。

示例:

在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的帮助下,小青蛙写成了一首诗。

小青蛙会在诗里写什么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课文,去欣赏它写的诗吧。

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学习第1小节——感受雨天的美。

(1)(课件出示插图)创设情境:

快听!

嘀嗒,嘀嗒……什么声音?

(生答:

下雨了。

)是啊!

文中哪句话也写到下雨了?

(指生读句子:

下雨了,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

)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答:

雨下得很小。

(2)(播放雨点儿“淅沥沥”“沙啦啦”的音频)学生边听边感受雨声的特点,理解“淅沥沥”“沙啦啦”的意思。

2.启发想象。

(1)雨点儿落到了水里,落到了荷叶上,落到了……快把你看到的告诉大家。

生1:

雨点儿落到绿绿的荷叶上,滚来滚去的。

生2:

雨点儿落到水里,水面漾起一圈一圈的波纹。

生3:

水里的小蝌蚪们都来啦,它们都把小脑袋露出来了。

(2)如果你是青蛙,想想雨点儿落到了你的身上,你会是什么感觉?

生:

我会感觉凉凉的,痒痒的,很好玩!

(3)如果你是青蛙,看到这么美丽的景色,你的心情会怎么样?

生:

我会感到分外兴奋,还想做点儿什么事情来表达这种心情。

(4)导读:

快把你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引读:

所以青蛙高兴地说——齐读本小节最后一句。

3.学习第2~4小节——分角色朗读对话,感悟童趣。

过渡:

听到青蛙要写诗,池塘里的居民都赶来帮忙。

瞧瞧,谁来帮忙啦?

(1)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

(2)导学:

你是从哪几个小节知道的?

(生答:

第2~4小节。

)自由读这3个小节,思考:

它们都帮了什么忙?

(3)随着学生回答,板书:

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图片)——逗号;水泡泡(出示水泡泡图片)——句号;一串水珠(出示一串水珠图片)——省略号。

(4)引导学生质疑:

为什么它们能当逗号、句号、省略号呢?

①观察小蝌蚪图片,你们发现了什么?

(小蝌蚪真像逗号。

②教师出示水泡泡图,提问:

你们发现了什么?

(水泡泡圆圆的,很像句号;我觉得它不但圆,还透明,很漂亮!

③指导学生朗读:

多有趣啊!

快读一读第2、3小节。

(学生练读后指名读)

④教师出示荷叶上有6个水珠的图片,提问:

荷叶上有几个水珠?

(生答:

6个。

)这“一串水珠”像哪个标点符号?

(生答:

省略号。

)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生答:

省略号是六个点,一串水珠排起来很有趣!

水珠们很团结!

⑤快把你的想法读出来。

(指名读,齐读)

(5)自由表达:

用上逗号、句号或省略号,说一两个句子。

生1:

春天来了。

看,田野里开着红的花、白的花、紫的花……

生2:

“丁零零……”我一开门,原来是妈妈回来了。

(6)小组内分角色有感情地读一读。

小结:

大自然中的事物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多紧密呀!

我们和大自然中的一切都是好朋友。

(7)依据板书,引导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拓展延伸,训练语言。

(1)根据课文内容,想想大自然中的事物还有什么可以当逗号、省略号和句号?

(2)通过班级讨论得出:

圆圆的(),当个小句号;一串(),当个省略号;()带个小尾巴,当个小逗号。

5.学习第5小节——美读诗文,启迪灵性。

(1)(课件出示第5小节)大声地读一读,看看能发现什么。

(诗的内容只有一个“呱”字。

(2)师生互说,理解课文。

师:

青蛙的诗中,逗号是——生:

小蝌蚪;

师:

句号是——生:

水泡泡;

师:

省略号是——生:

一串水珠。

(3)青蛙写的诗多有意思,只有一个字——呱。

这个字是拟声词。

再读,读出不同的语气。

(4)“呱呱,呱呱”是青蛙的语言,你能不能做个小翻译,给大家解释一下青蛙的诗写的是什么内容?

(5)学生自由猜测青蛙“呱呱”的内容。

生1:

多美呀,下雨的池塘。

多热心呀,池塘里的小伙伴……

生2:

我写诗,赞美下雨的池塘。

我写诗,赞美帮助我写诗的小伙伴……

6.带着喜悦的心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桌互读、分角色读、打节拍接读。

评析:

本环节从一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经验出发,利用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片理解为什么小蝌蚪能当逗号,水泡泡能当句号,一串水珠能当省略号。

把识字与理解诗文结合起来,同时多种形式的朗读指导,加上适度的拓展与想象,不仅发展了学生的语感,还丰富了学生的语言,启迪了学生的灵性。

这样长期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三、能力拓展,学有收获

1.读一读下面的标点符号歌。

句号(。

)是个小圆点,用它表示话说完。

逗号(,)小点带尾巴,句内停顿要用它。

省略号(……)六个点,表示意思还没完。

问号(?

)好像小耳朵,表示一句问话完。

叹号(!

)像个小炸弹,表示惊喜和感叹。

2.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春天走了(,。

……)

◇你听小鸟在唱歌(,。

……)

◇下课了操场上有许多同学。

他们有的在跳绳有的在谈笑有的在踢球(,。

……)

2.通过学习本课,你还有哪些收获,讲给大家听一听。

四、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3.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根据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利用图文对照、猜谜语、师生互动、动作演示等形式,让学生在欣赏中感受,在感受中认识生字,在识字中了解课文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创设了多种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学生从中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使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还在课堂上精心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