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25378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docx

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水质应急试题

水质卫生

1、下列关于消毒剂指标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气消毒的出厂水中余氯限值为4mg/L

B.二氧化氯消毒的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应0.02mg/L

C.二氧化氯消毒的出厂水中余量应大于等于0.2mg/L

D.氯消毒的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应大于等于0.05mg/mL

2、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总数限值不得超过()cfu/ml。

 A.100  B. 200   C.150    D.50

3、生活饮用水的PH值应在()范围内。

A.5-7  B.4-5   C.6.5-8.5

4、生活饮用水中总大肠菌群 (    ) 

A.可以检出 B.不得超过100CFU/ml  C.每100ml水样中不得检出

5、可以用于指示饮用水是否受到有机物污染的指标是______。

 A.溶解性总固体  B.耗氧量   C.总硬度  D.矿化度 

食物中毒

1、中国年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于()实施。

A.2001年10月27日B.2015年10月1日

C.2015年4月24日D.2002年7月1日

2、食物中毒的特点包括:

(  A.B.C.D  ) 

 A. 发病与食物有关;  B. 潜伏期短、呈爆发性;

 C中毒病人临床表现相似   D. 无人与人之间的垂直传播; 

3、根据《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要求,及时填写《食物中毒事故处理报告登记表》,记录中毒事故有关内容。

( A.B.C.D  ) 

A. 发生单位及地址;  B. 发病时间、中毒人数、死亡人数; C.可疑中毒食品及进食时间、进食人数; D.病人中毒表现、就诊或所处地点、救治措施及病人情况。

 

4、以下情况属于( B )食物中毒事件。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以上死亡病例;或食物中毒发生在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一次中毒人数5人及以上或死亡1人及以上。

 

A.Ⅰ级       B.Ⅱ级       C.Ⅲ级       D.Ⅳ级 

5、中毒人数超过30人的,当于( A )小时内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A.6 小时     B.12小时     C.24小时    D.48小时 

6、一般食物中毒事件(Ⅳ级):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 B  )人,未出现死亡病例。

       

A.20-99      B. 30-99      C.30-89     D.20-89  

7、在进行流调时,尽可能对所有中毒患者进行个案调查,中毒人数不足100人时,至少应调查(   )以上人数;超过100人时,至少调查(   )以上人数。

《食物中毒事故个案调查登记表》完成后,由(  )名调查人员和被调查者分别签字。

(  B ) 

A. 90% 60% 3    B. 80% 60% 2   C.85% 50% 2   D.80% 70% 3 

8、对病人和进食者的调查的内容。

(A.B.C.D.E ) 

A.发病人数     B.可疑餐次的同餐进食人数及去向 

C.共同进食的食品   D.临床表现及共同点   E.用药情况和治疗效果 

9、引起组胺中毒的鱼类为( B )   

A 河豚鱼  B 青皮红肉鱼海产鱼  C 红肉鱼  D 内陆湖泊鱼  

10、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中毒是由( B )引起   

A 金黄色葡萄球菌污染的食物    B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污染的食物  C 化脓性球菌污染的食物  D 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肠道内大量繁殖   

11、肉毒梭菌毒素食物中毒是由( C  )引起  

A 肉毒梭菌    B 肉毒杆菌  C 肉毒梭菌产生的外毒素 D 肉毒梭菌产生的内毒素  

12、引起蜡样芽孢杆菌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 A )  

A 米饭、米粉  B 水果  C 蛋类  D 腐败肉类 

13、属于有毒动植物中毒的是(A )   

A 毒蕈中毒   B 化学性食物中毒  C 砷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     D 细菌性食物中毒  

14、常见的食物中毒是( D )   

A 毒蕈中毒      B 化学性食物中毒   C 砷污染食品而引起食物中毒    D 细菌性食物中毒  

15、食物中毒与其他急性疾病最本质的区别是( D )    

A 潜伏期短    B 很多人同时发病     C 急性胃肠道症状为主  D 病人曾进食同一批某种食物  

16、摄入大量的亚硝酸钠,可使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引起( B)     

 A 营养不良 B 肠源性青紫症 C 腹泻  D 腐败变质  

17、臭米面中毒的致病菌是(D )   

A 黄曲霉菌 B 致病性大肠菌 C 镰刀菌 D 椰毒假单胞菌  

18、氰甙含量最多的是( D )    

A 桃仁 B 甜杏仁 C 木薯 D 苦杏仁   

19、(A )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食品的品质和储藏性存在着最密切关系   

A 水分活度    B 湿度       C PH值      D 温度         E 渗透压   

20、200吨花生油被黄曲霉毒素污染,急需去毒,首选措施为(C) A 兑入其他油    B 白陶土吸附  C 加碱去毒    D 紫外线照射     E 氨气处理  

21、有机磷农药具有( B )毒性   

A 肾脏   B 神经   C 内分泌    D 血液   E 肝脏  

22、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是(ABE) 

 A 一般病程短,病死率低    B 全年皆可发病,尤以7~9月高发   C 全年皆可发病,一般以3~5月高发  D 引起中毒的食品以植物性食品为主    E 是最常见的一类食物中毒 

23、亚硝酸盐中毒( ACD) 

A 属化学性食物中毒        B 食入腌制过久的蔬菜  C 皮肤可出现青紫症状     D 可出现全身组织缺氧表现  E 潜伏期较长 

24、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 ABC) 

A 发病潜伏期短  B 发病与食物有关  C 中毒病人的临床表现相似  D 能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染  E 病情严重,常导致死亡

25、食物中毒事件属于(B)疾病范畴

A.传染性

B.食源性

C.地方性

D.生物性

26、食物中毒按中毒致病因素分类可分为:

(B)

A.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B.微生物性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C.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有毒动植物食物中毒

D.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和不明原因食物中毒

27、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措施应包括:

(D)

A.加强对有毒化学物的监督管理

B.防止有毒化学物污染食品,把好食品从农田到餐桌的全过程关。

C.加强相关知识宣传教育,不要滥用、误用有毒化学物。

D.以上几点都是

28、用于食物中毒的发病指标:

(B)

A.患病率

B.罹患率

C.感染率

D.构成比

29、判定原因不明食物中毒,必要时要有多少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食品卫生专家进行评定(C)

A.1B.2C.3D.4

30、下列选项正确的是(D)

A.化学性食物中毒发病者常有地域性、季节性,但无传染性

B.沙门菌食物中毒按其临床特点分为五型,其中最常见的是类伤寒型。

C.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率低,病死率也低。

D.以上选项全错

31、下列关于一般食物中毒事件正确的是(A)

A.一次食物中毒人数在10-49人,未出现死亡病例为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B.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50人,或出现死亡病例为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C.一次食物中毒人数超过100人并出现死亡病例,或出现10例及以上死亡病例为一般食物中毒事件

D.以上都不是

32、亚硝酸盐食物中毒的特征临床表现:

(D)

A.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拌发热

B.头昏、恶心、呕吐及全身抽搐

C.恶心、呕吐、腹痛,四肢麻木、阵发性抽搐

D.唇、皮肤黏膜青紫,血高铁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

33、氰化氢的主要毒作用表现特点是。

(A)

A.出现"叹息样"呼吸,皮肤、粘膜呈樱桃红色

B.致化学性肺炎或肺水肿

C.病人面色潮红,高热,心肌受损、肺水肿等

D.主要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

E.以上都是

34、下列属于食物中毒现场调查采样原则的是(ABCD)

A、典型性原则

B、适时性原则

C、适量性原则

D、程序性原则

35、食源性疾病的病原物可分为(ABCD)

A、生物性病原物

B、化学性病原物

C、物理性病原物

D、以上都是

36、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是(AB)

A、病程短

B、恢复快

C、预后差

D、病死率低

37、对较重大的或影响较大的中毒事件,调查处理时间较长时应作书面的报告有(ABCD)

A、首次报告

B、进程报告

C、终结报告

D、评价报告

38、食物中毒事件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内容包括(ABCD)

A、采集可疑食物样品和患者生物样品

B、开展实验室检测,寻找病原物质

C、食物中毒诊断

D、按卫生局确定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级别,实施网报

39、下列属于食源性急性亚硝酸盐中毒判定原则的是(ABC)

A、符合流行病学调查的特点,确认中毒由亚硝酸盐引起

B、临床表现符合亚硝酸盐中毒

C、剩余食物或呕吐物中检出超限量的亚硝酸盐

D、血液中高铁血红蛋白含量超过5%。

40、下列属于食源性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判定原则的是(ABCD)

A符合流行病学调查特点,确认中毒由食物引起;

B、临床表现符合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

C、中毒者的剩余食物中检出超过最大残留限量的有机磷农药;

D、全血胆碱脂酶活性低于70%;

41、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ABCD)

A、恶心、呕吐B、腹痛、腹泻

C、发烧(38℃-40℃)D、头及全身痛

判断题 

1、食物中毒采取措施后控制快,可能还出现流行病余波。

(×) 

2、食物中毒包括了急性肠胃炎(暴饮暴食)、食源性肠道传染病(伤寒)。

(× )

 3、发病前48小时的饮食史,可以初步判定可疑餐次、可疑中毒食品。

( × ) 

对病人调查应注意调查和分析发病者与未发病者的进食食物的差别。

(√  )

5、对影响特别重大的食物中毒事件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国务院批准后可确定为特别重大食物中毒事件。

(√  ) 

6、中毒事故发生在学校、地区性或者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的应当于12小时内上报卫生部,并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

(  ×  ) 

7、如卫生行政部门接到跨辖区的食物中毒事故报告,应通知有关辖区卫生行政部门,并同时向共同的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 ) 

8、食物中毒报告中,“及时报告”的对象是上级疾控中心。

( × )  

简答题

1、食物中毒一般急救处理原则?

答:

在毒物性质未查明之前,不一定要等待明确诊断,只要符合食物中毒的特点,就应立即进行一般急救处理。

其原则是:

(1)排出毒物:

尽快排除胃肠道内未被吸收的毒物。

(2)防止事物吸收,保护胃肠道粘膜(3)使用特效解毒剂。

(4)促进已被吸收毒物的排泄。

(5)根据病情,对症治疗

2、疑似食物中毒群体性事件的病人救治应采取哪几方面措施?

答:

(1)停止可疑中毒食品;

(2)在用药前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标本,以备送检;(3)积极救治病人。

3、职业中毒的诊断原则主要是什么?

答:

(1)对患者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及现场卫生调查

(2)实验室一般检查及特殊检查(3)体格检查、职业史及现场卫生调查(4)接触有毒物质的种类、程度及时间(5)接触毒物质作业的工种及工龄、现场劳动条件

4、急性职业中毒的主要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

(1)迅速脱离现场

(2)阻止毒物继续吸收,解毒、排毒,对症治疗(3)调离作业,对症处理(4)保护重要器官的功能(5)使毒物不再进人体内,排毒。

5、当您在家时,闻到一股浓煤气味时,将如何处置?

答:

(1)拿湿毛巾掩住嘴和鼻;

(2)关煤气总开关;(3)打开窗户让空气流通(金属铝门窗小心碰撞);(4)不可使用电器,如开电风扇或排油烟机,以免产生火花引起爆炸

6、疑似职业中毒的病人救治应采取什么措施?

答:

(1)迅速脱离现场;

(2)防止毒物继续吸收;(3)对症支持治疗。

7、食物中毒事故的现场控制措施有哪些?

答:

①组织有关医疗机构紧急救治病人;②调查可能暴露者,进行医学观察;③进行现场卫生学处理;④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物中毒事故的食品应依法采取相应控制措施;⑤调查被污染食物的流向,并向可能受影响地区的卫生行政部门通报。

8、发生食物中毒后如何紧急救治处理?

答:

对于食物中毒事件,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下列措施以及时抢救病人和有利于查明发病原因:

(1)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

(2)采集病人血液、尿液、吐泻物标本,以备送检;(3)迅速排毒处理,包括催吐、洗胃、导泻或灌肠;但病人已有强烈呕吐、腹泻或消化道有损伤(见到血性呕吐或排泄物)时,不宜再用上述方法;(4)对症治疗和特殊治疗,包括必要的抗生素治疗和补充体液等。

例如:

酸性食物用弱碱性药物中和;多种毒物可被氧化剂氧化解毒。

此外,保温、保肝、护肾、抗感染等措施也很重要。

9、1993年6月13日,某校学生约450人在课间餐饮用瓶装消毒甜牛奶,饮用后1.5-4小时内有232人发病。

主要症状为剧烈呕吐,有的多达20余次;其次为腹痛、恶心。

经治疗,病人全部康复。

问题:

你对本次疫情的初步诊断及诊断依据。

答:

初步诊断为:

一起因饮用甜牛奶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诊断依据:

(1)中毒病人在相近的时间内均食用过某种共同的有毒食品

(2)病人临床症状基本相同

(3)潜伏期短、发病集中等。

职业中毒

1、诊断中度苯胺中毒时高铁Hb的含量应是。

(B)

A.10%~30%B.30%~50%C.20%~30%

D.40%~50%E.高于50%

2、在轻度铅中毒的基础上具有下列一项表现者,可诊断为中度中毒。

(E)

A.铅麻痹B.铅脑病C.血铅增高D.尿ALA增高E.腹绞痛

3、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临床分型为(A)

A.急性、慢性、迟发性中毒综合征

B.毒蕈碱样、烟碱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C.急性、亚急性、慢性

D.急性、慢性、皮肤损害

E.急性、慢性和致敏作用

4、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表现。

(E)

A.呼吸道分泌物增加,严重时发生肺水肿

B.全身紧束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

C.头晕、头疼、语言不清,神经衰弱综合征

D.症状消失后2~3周个别病人出现周围神经病

E.肝功能严重受损

5、重度锰中毒患者主要表现。

(C)

A.腹绞痛

B肾功能损害

C.锥体外系神经障碍

D.血液系统损害

E.慢性肝病

6、下面哪种论述是错误的。

(D)

A.窒息性气体均易引起机体缺O2

B.刺激性气体均易引起肺水肿

C.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可引起中枢神经的抑制或麻痹

D.以上都不对

E.以上都对

7、TNT(三硝基甲苯)对机体的主要毒作用表现在哪几个系统。

(E)

A.肝脏、血液、神经系统、消化系统

B.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睛

C.肝脏、血液、神经系统、呼吸系统

D.肝脏、神经系统、眼晶状体、肾脏

E.肝脏、血液、神经系统、眼晶状体

8、铅及其化合物主要以下列哪种形式进入人体。

(D)

A.烟

B.蒸气

C.雾

D.粉尘、烟或蒸气

E.以上都不是

9、下列哪项不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主要致病条件(E)

A.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

B.职业性有害因素的作用时间

C.环境中多种毒物的联合作用

D.作业人员的接触方式

E.作业人员的个体因素

10、对刺激性气体中毒病人,现场急救处理原则首先是防止毒物继续进人机体,应使患者(E)

A.迅速脱离现场

B脱去被污染衣物

C.污染部位迅速用水清洗D.采用中和剂冲洗或温敷或雾化吸人

E.以上都是

11、氮氧化物的防治重点是(ABCD)

A、定期维修设备,防止跑、冒、滴、漏

B、加强通风排毒

C、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做好肺水肿的防治、抢救

D、定期健康检查,找出职业禁忌证,如有肺部疾患不得从事该作业

12、属于硫化氢中毒临床表现的有(ABCD)

A、一般缺氧症状

B、电击样死亡

C、臭蛋样气味

D、肺水肿

13、属于氰化物中毒临床表现的有(ABCD)

A、一般缺氧症状

B、电击样死亡

C、苦杏仁味

D、皮肤樱桃红色

14、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级(ABD)

A、一般事故

B、重大事故

C、特大事故

D、较大事故

15、以下是窒息性气体的有(ABC)

A、一氧化碳

B、硫化氢

C、氰化氢

D、氨气

16、下列是刺激性气体的有(ABCD)

A、氯气

B、氨气

C、硫酸二甲酯

D、二氧化硫

17、属于一氧化碳中毒病例急救处理的是(ABC)

A、通风

B、吸氧

C、对症

D、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疗法

18、《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正式实施。

A.2001年10月27日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1月1日D.2002年7月1日

19、卫生部卫监发2002第108号的职业病目录规定的职业病为十大类()种。

其中尘肺()种。

A.115,11  B.132,13   C110,13    D.110,15

20、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

A.呼吸道B.皮肤C.消化道D.呼吸道,皮肤,消化道

21、粉尘综合治理八字方针:

教、革、水、密、风、护、管、查。

22、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分类:

生产过程中(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23、8h噪声职业接触限值为(85)dB。

24、噪声聋诊断标准:

双耳高频(3000、4000、6000)平均听阈(≥40dB)

25、常见职业中毒特征及救治

因素

主要途径

主要特征

救治(首先是脱离接触)

呼吸道、消化道

铅线、腹绞痛、腕下垂、

驱铅首选依地酸二钠钙

呼吸道

急性皮疹、口腔牙龈炎、慢性者出现易兴奋、震颤。

驱汞治疗(首选二巯基丙磺酸钠或二巯丁二钠)

氯气

呼吸道

急性电击样死亡,呼吸道或黏膜刺激症(畏光、流泪、呛咳)、

氧疗、应用糖皮质激素、预防感染、

氨气

呼吸道、眼

呼吸道、黏膜刺激症,

关键是防治肺水肿和感染,早吸氧、早用激素、早防感染,

氰化氢

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

皮肤、黏膜樱桃红色,急性电击样死亡,

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为首选解毒药,经消化道吸入者首先以1:

5000高锰酸钾洗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