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3692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docx

精品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doc

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及对策研究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主要是根据课题委托方的要求,在现有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下,借鉴有关地区的成功经验,在实地调研、充分了解梅州各县市区经济和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为梅州市产业集群寻找合适的未来发展模式,并提出符合梅州实际情况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建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并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功。

同样道理,梅州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根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理,走一条符合梅州市情、发挥梅州特色的发展道路。

一、梅州产业集群发展现状和特点

(一)梅州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近年来,梅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确立实施以开放梅州为先导、工业梅州为核心、生态梅州为基础、文化梅州为动力的“四个梅州"发展战略,梅州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特别是“工业梅州”战略的全面实施,使梅州经济发展发生质的变化,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到2005年,全市工业生产完成总产值达到314.66亿元,比“九五”前净增171.35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7.1亿元,比“九五”前净增111。

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7.2

亿元,比“九五”前净增49。

3亿元。

实现税金总额34。

3亿元,比“九五”前净增27.1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3.53亿元,比“九五"前扭亏为盈,变化巨大。

随着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梅州市有些产业已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目前,全市已初步形成大小不一的产业集群近十个,总产值196亿元左右,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62%;其中工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的有六个,产值规模160多亿元(详见表1).这为梅州实施“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

1.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明显,依托它们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可能

目前,梅州市排在规模经济增长前四名的行业是烟草、建材、电力、电子信息这四大支柱产业。

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共完成产值141。

53亿元,同比增长13.3%,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速4个百分点,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66。

99%。

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而且,梅州市还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机电装备制造业、铜系列加工和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通过培育高科技、高效益、低污染、有长期增长潜力的主导产业和非资源型接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有序优化,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所谓非资源型接替产业,指为摆脱对原来不可再生的耗竭性资源的依赖,通过发展接替产业(包括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由原来以资源产业为主向非资源产业为主的转变。

发展接续产业

是指在原有资源产业的基础上,向前或向后延伸,拉长产业链,简称“小转型”。

如梅县宝新能源公司发展循环经济,变废为宝,主要抓煤矸石建材和发电项目.发展替代产业是指发展与原有资源产业没有直接关联的产业,通常也不太可能是新的资源产业,简称“大转型".如发挥比较优势,以科技园区为载体,以科技资源的开发和整合为支撑,以高新技术产业化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为手段,培育发展绿色食品、旅游、生物制药等非资源型的新产业。

同时,梅州龙头骨干企业不断发展壮大。

列入市重点扶持发展的11户骨干企业共完成产值100.41亿元,同比增长18.2%,高于全市平均增长水平8。

9个百分点,在全市工业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带动作用。

2.建起一批初具特色的工业园或工业基地,为产业链、特色产业群的培育构筑新的平台

目前,梅州有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1个,县级工业基地20多个,规划面积11。

32万亩,已开发面积3。

52万亩,入园企业167家.

在这些园区中,广东梅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广东丰顺经济开发区、广东五华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2月通过国家的重新审核.园区的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如梅州经济开发区的电子电路板产业集群初具规模,已有电子电路板企业20多家,年产值超过3亿元。

大埔高陂陶瓷工业基地、平远木业工业基地、五华丽水寨工业园、蕉岭金城工业园、兴宁华丰高新技术园、梅县扶大工业园等都形成各自特色,已经具有初步的产业集聚能力。

总的看来,梅州产业集群已经具有一定发展基础,但专业镇太少,真正的产业集群仍太少。

3.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为梅州产业集群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县域经济快速发展,传统陶瓷产业的复苏及新兴特色产业——电声、工艺品、木制品加工业的兴起,为梅州产业集群带来新的发展空间。

比如:

(1)梅江区坚持把培育规模大、效益好、符合环保要求的工业龙头企业,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首要任务来抓,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初步形成具有比较优势的电路板、电机、建材、食品、酒饮料五个产业集群,为经济发展构建产业支撑体系。

(2)梅县瞄准打造经济大县的目标,以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来推进新型工业化,形成一批产权清晰、主业突出、技术领先、综合竞争力强的电子企业。

梅雁、线艺、超华、恩华这四大骨干企业撑起了高新技术产业,并初显集群效应,有力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2005年,该县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6.83亿元.

(3)丰顺致力打造培育产业集群专业镇,已形成明显的电声产业集群。

丰顺工业园及其周围集聚了电声企业200多家,丰顺县汤坑镇的电声产业一直在国内享有声誉,汤坑镇已有电声企业195家,成为名副其实的“电声专业镇”,打造出梅州市目前最具特色和规模的产业集群。

4.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仍需加大扶持力度

在农产品加工业方面,“十五”以来梅州市发挥山区优势,通过结构、布局、功能的调整来改造传统农业,实施农业转型战略,积极优化与发展特色农业,加快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步伐,特色农业发展走向生产基地化、加工园区化、批发集中化、营销网络化,由数量型转向质量型,生存型转向生态型。

全市新规划发展脐橙、南药、油茶、青榄等农业生产基地6。

9万亩,水果、茶叶、优质稻、蔬菜、禽畜产品、水产品等农产品的精深加工取得较大进展,农产品附加值不断提高。

到2005年,全市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525家,加工产值10多亿元。

这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有效地推动了全市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

从梅州农业发展现状来看,虽已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的雏形,但仍需加大扶持力度,以促使它们尽快发展壮大。

如梅州茶叶产业,至今已建立连片万亩茶叶基地4个,连片千亩以上茶叶基地40多个,茶叶总面积达21.2万亩,成为我国著名的“单丛茶之乡"。

在该产业中,种茶、制茶、运茶、卖茶与茶叶的精淳加工配套成产业链条,每年产值达数亿元,初步形成一个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集群。

(二)梅州产业集群发展的特点

近几年梅州市各大产业有较快的发展,但我们在调研中能看到或感受到,梅州产业集群的培育、发展情况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梅州产业集群发展呈现如下特点:

从产业集群的规模来看,梅州市与珠三角相比还偏小;从行业分布来看,既有劳动密集型如陶瓷、木业等产业集群,也有技术密集型如日益壮大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从产业集群的推动力量来看,既有政府强力推动的产业集群如工业园区,也有市场自发形成的集群如丰顺电声集群;从企业类型来看,既有内源(内生)型的如大埔高陂陶瓷产业集群,也有外源型的如丰顺电声产业集群。

1.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已经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

(1)梅州支柱产业与新兴产业成为产业集群发展的基础

2003年开始实施“工业梅州”发展战略,梅州市重点扶持与发展烟草、电力、建材、电子信息四大支柱产业。

最近几年,梅州市委、市政府根据原有的产业基础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导向,提出在继续巩固提高和调整优化原有的烟草、电力、建材等重点产业的同时,加快发展壮大电子信息、机电装备制造业、铜系列加工和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产业。

(2)园区建设为产业集群提供较好的发展条件

梅州根据工业布局和当前产业转移的新特点,把园区建设与调整工业结构、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有机结合起来,全市已建立5个省级开发区、2个省产业转移园、8个县级特色工业基地.其中,深圳盐田区(梅州)产业转移工业园和畲江工业园主要发展机电和轻纺工业;梅州经济开发区东升工业园发展以电路板为主的电子产业;梅州城区高新区扶大工业园重点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梅州城区北部的蕉华工业园重点发展轻工机械、建材行业。

(3)依托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集群产业发展已经初具规模

梅州市先后建成电声、建材、工艺、纺织、木业、日用陶瓷、金柚、脐橙等11个省级专业镇和16个市级专业镇,朝产业集群方向发展。

并形成一批特色产业基地。

其中,丰顺是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专业喇叭城,梅县是省级覆铜板生产基地和IT产业基地,兴宁是全国最大的球阀城,雾化是全省最大的无刷电机系列产品生产基地,蕉岭是全省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依托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梅州初步形成如下五大招商产业集群承载地。

梅州经济开发试验区电路板产业集群:

梅州经济开发试验区充分利用中方的技术、市场、人才和管理资源等优势,以现有的生产HDI高端多层电路板企业为龙头,带动和吸引有关企业在园区内投资IT产业,电路板生产厂家和上、下游产业在园区内办厂,形成PCB产业材料供应链和PCB工业生产服务市场。

该区目前聚集了近20家电路板生产企业,一年有5000万平方米的电路板从这里流出。

丰顺汤坑电声产业集群:

2005年,丰顺县已有电声生产企业195家,总产值1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32%,全县电声及其配件出口3584万元,增长99.1%。

2006年1至9月,全县电声产值9.2亿元,比增23%,外贸出口3251万元,比增50%多.

大埔高陂陶瓷产业集群:

大埔陶瓷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占据了广东陶瓷工业发展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广东省第一个国营日用陶瓷生产基地(大埔县赤山瓷厂),广东省第一间陶瓷学校,广东省第一家陶瓷研究所(广东省大埔陶瓷工业研究所)均设立在大埔,大埔出产的陶瓷制品也频频在国际性舞台亮相。

最近几年又从原有的单一产品衍生为化工陶瓷、美术瓷、现代陶瓷、青花瓷、工业陶瓷、建筑陶瓷、日用瓷等7大类别,拓宽了市场,增强了竞争力,形成了产业集群。

蕉岭油坑建材产业集群:

据初步探明,蕉岭境内石灰石储量达10亿吨,丰富的石灰石资源为发展水泥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蕉岭县利用丰富资源,致力于做强做大水泥产业,积极扶持“塔牌”、“油坑”、“皇马”等水泥企业发展壮大。

蕉岭境内现有各类水泥企业19家。

至2005年,该县水泥产业税收近1亿元,占全县税收的45%。

更可喜的是,已走过半个世纪的水泥产业,如今正以旋窑生产、精细化工为主导,逐步实现产业升级,向产业集群纵深发展,逐步建设成为粤东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平远木材加工产业集群:

平远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业用地10.76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73.1%,活立木蓄积417万立方米.在发展壮大木材精深加工业中,该县以保护木材资源为目标,不断调整产业布局,形成了大柘、差干2个木材加工产业基地,其中大柘为省木材专业镇。

为扶持龙头企业,该县成立了木材行业协会,联合全县木材企业规模,共同抵御市场风险.同时在引进人才、融资、参加各种展览或商贸推介等方面给予大力扶持,对直接生产终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进行一般贸易的木材加工企业给予经济扶持,促进了木材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所谓一般贸易,就是与加工贸易相对的国际贸易方式,也是一种最常见的进出口贸易方式.

近年来,平远县依托丰富的木材资源优势,以木为本,以材生财,大力发展以精深加工为主的木材加工业。

至2006年,该县共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180家,占全市木材加工企业总数的三分之一;年销售收入约4亿元,从业人员达7000多人,税收总额1300多万元.

2.与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1)从产业集群的规模来看,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较低

在前面“梅州市产业集群分布表”的十大产业中,

2004年规模以上企业只有208户,而规模以下工业企业总数多达2604户,平均每户企业产值只有55万元。

而在规模以上的工业中,梅州市还没有1家企业进入全省50强,全市工业总产值排第一的(梅州卷烟厂35。

43亿元)也只相当上年度全省50强最未位企业总额的43.5%.就拿目前产业聚集较多、发展较好的特色产业即丰顺的电声产业来说,该县拥有电声企业185家,年总产值也只有7.5亿元,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电声企业只有11家,亿元以上产值企业只有2家。

其它产业不仅企业规模小,而且产品档次也低.由于大部分产业规模明显偏小,大多企业定位比较低,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获利能力低,产品市场狭窄且前景不好,使得一些企业处于停产和半停产状态,致使整个工业的市场竞争力不强,产业升级换代比较慢.

(2)梅州的产业集群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含量高、文化含量高的产业集群还较少

当前,梅州市的产业集群多数是依托于小城镇或农村发展而成的,这些集群主要集中在一些技术含量不高的劳动密集型行业,附加值较低,如木制品加工、工艺品、陶瓷、家具等。

这些产业对技术、劳动力的素质要求都不高,进入门槛低,因此仅仅通过简单的模仿与学习,就迅速形成低端路线的产业集群。

这些集群里的企业以个体、家庭企业为主,起点低、规模小,再加上广泛存在的低水平重复和同业竞争,产业集群和企业内部的分工与专业化必然受到限制。

当前,梅州大部分中小企业缺乏自己的科研力量,许多产业发展缺少技术支持的情况下,只能以低成本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为竞争优势,企业难以培育出知名的品牌,也必然会增强环境治理压力等问题,成为产业集群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这不仅影响有潜力的大企业成长,也削弱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空间,阻碍产业链的延伸,从而危及集群的自我发展和集群竞争力的提升。

近年来,梅州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技术改造与合资合作,加快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步伐,成为近年来全市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2005年,规模以上企业有18家,工业产值达到11.17亿元,成为梅州市的新兴战略产业。

(3)从产业集群的推动力量来看,既有政府强力推动的产业集群,也有市场自发形成的产业集群

近年来,梅州市委、市政府为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致力打造工业产业园区,如东升工业园已日益成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重要基地。

但政府推动产业集群的作用仍未充分发挥出来,主要体现在:

一是有的县(市、区)对产业集群问题认识不够,对当地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重点把握不准,没有形成自己的产业集群特色,缺乏优势产业。

有些同志对产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了解,片面认为“抓工业就是上项目”,甚至只讲数字和速度,忽视效益和后劲,产业结构调整进展不大。

二是对产业集群的统一规划力度不够,使产业发展的随意性加大,造成产业布局不合理,资源共享度低,污染难以集中治理.产业集群的形成有其内生成长机制,政府只能起引导作用,其发展更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如丰顺电声产业集群的形成,主要就是由于市场需求而自发形成的。

三是发展环境仍不够好。

由于全市对支柱产业的核心企业和工业园区的企业实行挂牌保护等措施,应该说大企业的发展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但据了解,有些执法部门以种种名义到中小企业“吃拿卡要"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这对产业集群的形成是十分不利的.

(4)从产业集群的关联带动作用来看,产业链条短,关联度低

梅州市绝大数产业集群基本上处于孤立状态,上下游和前后联系不紧密,没有形成相互支持和带动作用。

各产业内企业之间产品结构雷同,“断线”产品多,众多企业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围绕一个产品进行生产,不注重在产业链条的延伸方面下功夫.如电子产品基本上停留在元器件上,没有把链条向高档IT产业延伸。

同时,全市的产业集群分工很不明显,企业之间内在联系较少,缺乏应有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每一企业都作为单独个体面对市场竞争,而不是联合成一个“有机体”共赴市场大潮。

而缺乏分工与协作的产业集群不但不会获得产品同质比较优势,而且还会形成这样一种结果:

同行业企业之间是“冤家”,一旦产品需求减少,就会陷入过度竞争。

如水泥行业在2003年旺销的时候一路竞相涨价,2004年又一路竞相降价,现在降到了200多元一吨,利润明显下滑,很多企业面临亏损。

二、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制约因素及发展模式的选择

(一)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有利条件

1.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发展产业集群,鼓励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

近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发展产业集群,鼓励珠三角产业向东西两翼和山区转移,并将其作为建设经济强省的一项重要战略来抓。

2005年出台《关于广东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

为贯彻落实加快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部署,2006年9月22日“省促进产业集群发展联席会议"所制订的《广东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建设指导意见》提出,2005至2010年,广东将以现有基础较好、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集群为基础,扶持建设一批省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促使升级示范区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基地、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载体、县域经济的坚实主体,带动全省产业集群发展,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抓住这个机会,对梅州发展产业集群能够起到较大促进作用。

2.梅州市“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引导发展产业集群

《梅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引导发展产业集群,以优势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作为基础支撑,以项目为依托,规划建设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城乡规划的产业示范园区,努力形成专业化多类型产业集群.

3.梅州具有后发优势和成本优势

(1)外部条件逐渐有利于产业集群的发展

首先,经济全球化为梅州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提供了较好的条件.其次,梅州地处粤、闽、赣三省交接处,泛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把梅州市从一个离广东省会广州极偏远的山区市,推到了粤闽赣三省合作的前沿。

再者,大珠三角都市圈的建设为梅州发展新兴产业、配套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2)发展产业集群梅州具有后发优势

梅州市的后发地位,可以在产业分工运动中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梅州虽然处于后发地位,但也正好可以在生态环境没有遭到破坏的前提下,进行高起点、高标准引进国内外项目。

可以不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而是可以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资源消耗低、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新型的适度的工业化道路。

可以尽量设法提高科技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尽量设法改善各种资源的配置情况和配置效益,尽量提高各种资源的利用程度和利用效率,从而尽量争取变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

(3)梅州本身的特点决定了成本优势

根据梅州市经贸局2006年统计显示,梅州市电价、水价、土地使用费和厂房租金成本普遍较低.劳动力资源方面,梅州劳动者素质普遍较高,且价格低廉.

4.梅州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区位条件有所改善

(1)梅州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为梅州市产业集群发展创造了交通、能源、通信等硬件条件

第一,梅州交通日益发达,枢纽优势逐步形成。

梅州背靠内陆,毗邻沿海,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有望成为粤闽赣三省的经济转承地带、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

第二,梅州供电充足稳定,是广东省电力生产和输出的重要基地.梅州电力充沛,自用有余且能向外输出.目前,正在兴建和报批的火力发电项目总装机容量高达501万千瓦.

第三,梅州电信事业按照适度超前的思路快速发展,数据网络、宽带传输网络建设均居广东省山区市前列。

全市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980,000门,平均每百人电话机拥有量达25部,邮电业务总量达15.9亿元,农村各行政村实现村村通电、通电话、通电视、通公路。

开办了特快专递、数据通信等业务,美国联邦快递已在梅州设立代办点。

(2)区位条件有所改善,有利于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考虑区位因素对地方产业定位、布局的重要影响。

位于三省交界的特殊位置是梅州的区位优势,因此梅州一方面可以根据这种区位优势,发展运输指向产业、休闲旅游产业,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改善交通条件(铁路、高速公路等建设),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有效吸引外来投资,加快本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和产业集群化发展进程。

所谓运输指向型产业,又称为运费最低点指向型产业。

当某产业部门的生产成本的地区差别主要由运费的高低决定时,则这类产业的最优区位在运费最低点上,称为运输指向型产业。

运输指向型产业又分为原料地指向型、燃料地指向型和市场指向型。

如果只在原料地和市场区之间进行选择,用原料指数来判断.如果在原料地、燃料地和市场区等多个点中进行选择,用区位多角形来确定。

(二)影响和制约梅州发展产业集群的因素

首先,与广东珠三角地区相比,梅州产业集群基础较差,发展水平和阶段较低。

各工业园区不是按照产业园区的发展进行规划,招商引资比较混乱,不利于集群的较快形成。

其次,在生产要素上有所制约。

梅州市多山,适合连片、大片开发的土地资源有限,另外还受到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再者,梅州高素质人才比较缺乏。

在一般劳动力方面,由于广东珠三角近年用工存在缺口,梅州面临本地劳动力向珠三角流动的问题。

在梅州工作的经济管理类、工程技术类等高级人才则更加缺乏,这主要是因为高级人才对梅州山区提供的工作条件和制度环境比较担心.所以,政府部门、学校、企业等机构应重视给高级人才提供较为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灵活的制度环境,以此来吸引人才;也可以通过战略合作,将部分咨询和研究业务外包给相关机构和人才的办法,以弥补梅州高级人才不足的问题。

(三)梅州应选择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若以内部市场结构为标准,产业集群的发展一般可划分为轴轮式、多核式、网状式、混合式和无形大工厂式五种模式。

1.轴轮式产业集群

轴轮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关中小企业围绕一个特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

在一个处于中心地位的大企业的带动下,各中小企业一方面按照它的要求,为它加工、制造某种产品的零部件或配件,或者提供某种服务,另一方面又完成相对独立的生产运作,取得自身的发展,日本的丰田汽车城与意大利的百能顿是轴轮式集群的典型代表[1]。

2.多核式产业集群

多核式集群是指众多小企业围绕三、五个大型成品商形成的产业集群。

这种模式在形成初期,往往只有一个核心企业和一些相关配套企业.随着产业的发展,出现多个核心企业,形成同一集群内多个主体并存的局面,如美国的底特律汽车城[2]。

3.网状式产业集群

网状式集群是指众多相对独立的中小企业交叉联系,聚集在一起形成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马尔凯大区佩扎罗省的木器家具产业[3]。

4.混合式产业集群

混合式集群是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集群内部既存在几个核心企业及相关的小企业,又存在着大量没有合作关系的中小企业,例如美国的硅谷和印度的班加罗尔软件工业园.

5.无形大工厂模式

无形大工厂模式的集群是由诸多在生产流程上相连接的小企业所构成的产业集群,如意大利的普拉特毛纺织集群[5].

根据梅州市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潜力,比较适合采用混合式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梅州现辖8个县市区,各地情况参差不齐,经济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产业集群发展情况也个不相同,因此说很难用某种单一的模式来概括。

我们在这里建议的混合式发展模式,并不仅限于上述第4种模式所描述的-—由多核式与网状式混合而成的产业集群,其实也可以将轴轮式与网状式结合起来,也可以将多核式与无形大工厂模式结合起来,等等.

以下试举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第一,通过梅雁、线艺、超华、恩华等大型企业带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这就是一种多核式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群不同区域由于区域性发展历史不同,导致不同的集群发展轨迹,呈现出较有代表性的三种集群模式即东莞集群模式、长江三角洲集群模式以及天津集群模式,如表2所示.梅州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群,可以参考我国的三种电子产业集群模式,扬长避短.同时,不同类型的电子信息企业的特点有所不同,如表3所示。

在电子信息产业群内,经济主体间通过上下游产品的供应、配套、生产、加工、服务来形成内在价值链条。

因此在这一链条中,不同类型的企业分工合作,方可形成一个有竞争力的产品链集群。

所以,梅州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把产业、政策、成本和区位四大优势结合起来,为产业准确定位。

通过梅雁、线艺、超华、恩华等大型企业带动形成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由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信息与通信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