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4126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6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5页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5页
亲,该文档总共5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5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docx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

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集

初二历史LS-12-02-001

第一单元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第1课 《鸦片战争》导学案

编写时间:

2012-9-3编写人:

陈才荣审核:

历史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 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惟利是图的本质。

 3、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虎门销烟和《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 :

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和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插图、史料、自由阅读卡,学会从历史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方法。

2.结合时代背景、学习林则徐领导的禁烟运动,学会分析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3.从鸦片战争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发展过程中,指导训练学生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链,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分析《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给中国社会的影响,培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判断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介绍禁烟英雄“林则徐”来链接。

 

五、问题探究

1.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2.鸦片走私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表现在哪些方面?

3、什么是虎门硝烟?

 

4.“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林则徐的禁烟运动导致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

”这种观点是否正确呢?

为什么?

 

5.请简述鸦片战争的经过。

 

6、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割地  :

(2)赔款  :

(3)五口通商:

  

(4)关税协定: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1)政治:

(2)经济:

(3)社会:

7.中国为什么会在鸦片战争中失败?

 

六、当堂检测:

1、标志中国近代史开端的历史事件是(     )

A、虎门销烟   B、鸦片战争  C、太平天国运动 D、第二次鸦片战争

2、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中国近代历史时期,这期间我国的社会性质是(   )

A、封建社会 B、殖民地社会 C、半殖民地社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B、禁烟运动影响了英国在华利益

C、英国出于为中国经济发展考虑   D、英国资产阶级对外侵略的需要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B、《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有带来,一经查出,货尽没官,人即正法。

材料二“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货”指什么?

“人”指谁?

 

(2)材料二中的“本大臣”指谁?

“此事”指何事?

 

(3)材料二表现了“本大臣”的什么态度?

对“本大臣”应如何评价?

 

 

七、学习反思:

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1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2课《烽烟再起》,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初二历史LS-12-02-002

第2课《烽烟再起》导学案

编写时间:

2012-9-6编写人:

陈才荣审核:

历史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 识记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

2、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

 3、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英法俄的侵略活动和左宗棠收复新疆。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中俄签订的《伊犁条约》。

三、学法指导:

阅读法、分析法、自主学习、小组讨论等。

四、知识链接:

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来连接。

五、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梳理基础知识)

1、知识点一:

第二次鸦片战争

原因:

英法侵略者为了进一步(),扩大();时间:

从()战争爆发到()结束。

2、知识点二:

火烧圆明园(重点)

1860年10月,()侵入圆明园,进行了三天三夜的洗劫后,为了毁灭罪证放火焚烧圆明园三天三夜,这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变成了一片瓦砾。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侵略者的()的嘴脸。

3、知识点三:

《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钦差大臣()与英法两国签订了《》,其内容有:

(1)割地---割()给();

(2)赔款----向英法各赔款()白银;(3)三口通商----开放()、()、()为通商口岸。

其危害: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

4、知识点四:

沙俄侵吞中国大片领土(重点)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沙俄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侵吞了中国()和()共()的领土,是近代侵吞中国领土()的国家。

5、知识点五: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1)太平军的建立:

()年,()在广西()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为();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后,把南京改名为()定为都城,建立了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

(2)太平军抗击英法侵略者:

1860年,()率领洋枪队到上海附近偷袭太平军,被打败;1862年,太平军在()与洋枪队激战,()被击毙;1864年,洋枪队头目()率兵攻击太平军,又被打败。

(3)太平军结局:

1864年7月,清军攻陷(),太平天国在()联合镇压下失败了。

6、知识点六:

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被侵:

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在()支持下占据了()全部和()部分地区;1871年,()侵占()。

(2)新疆收复:

1876年,钦差大臣()率兵进军新疆,收复了除()之外的领土;1880年,()赴俄谈判,在左宗棠积极备战、武力威慑下,签订了《》,收回了()。

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坚强了队西北边疆的()。

六、小组探究:

1.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与扩大?

2.如何正确认识中俄《伊犁条约》的签订?

 

七、课堂检测:

 1、2008年4月26日,三张133年前拍摄的圆明园原版照片在北京华辰春季拍卖预展中亮相,照片中记录的圆明园和现在的圆明园遗址截然不同,主要原因是(    )

A、时间久远,建筑坍塌     B、自然力量的风化和腐蚀C、英法联军纵火禁烧    D、城市规划拆除

2、寓言“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和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谋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3、第二次鸦片战争的主凶是(        ),帮凶是()

 A、法国、英国           B、日本、美国        C、俄国、美国       D、美国、英国

4、割占中国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的条约是中俄(      )

 A、《北京条约》B、《瑷珲条约》 C、《天津条约》D、《改订条约》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

(1) 材料一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这次遭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儿?

 

(2) 材料二中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说明俄国得到了哪些好处?

 

(3)由此可见,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八、学习反思:

请把你的收获和疑惑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2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3课《中日甲午战争》,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初二历史LS-12-02-003

第3课《甲午中日战争》导学案

编写时间:

2012-9-12编写人:

陈才荣审核:

历史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 掌握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2、 比较分析综合说明 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讨论探索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没落、决策集团的妥协退让和军备的松弛落后,甲午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

3、 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黄海大战、《马关条约》;

教学难点 :

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查阅有关历史资料,帮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加深对有关内容的理解。

2.通过指导学生对《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比较分析,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知识链接

看左图,思考:

此人是谁?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梳理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战争爆发

1894年7月25日,日舰在牙山口外的()附近偷袭清军运兵船;8月1日,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战争爆发。

知识点二:

黄海大战(重点)

9月17日,中国北洋舰队在黄海()海域遭到日本舰队的袭击,黄海大战爆发。

此战中,“致远”号军舰的管带()不顾个人安危,率领“致远”号猛冲猛打,当时“致远”号已经多处中弹仍然开足马力向敌人最猖狂的()号冲去,被鱼雷击中,邓世昌和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后来,日舰首先退出战场。

这场海战,表面中国人民是()的。

知识点三:

旅顺大屠杀

黄海战役后,由于清政府的(),日军轻易侵入(),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日军攻下旅顺后进行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多居民被杀害,全城只剩下36个抬埋尸体的人。

知识点四:

《马关条约》(重点)

(1)日军夹击()后,北洋舰队(),清政府加紧求和;在1895年4月,()和日本首相()签订了()的《马关条约》。

(2)条约内容:

1)割地---割让辽东半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2)赔款----赔偿日本军费()白银;3)四口通商---开放()为通商口岸;4)允许在华设厂---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

(3)条约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中国的()进一步加深了。

六、小组讨论:

1.比较分析:

比较《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的内容,说明《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2.日本是一个小小岛国,却能击败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是为什么?

有什么教训?

 

 七、目标检测

1、与中英《南京条约》相比,中日《马关条约》新增的内容是(  )

A、割地    B、赔款    C、开设通商口岸   D、外国人可在华开设工厂

2、对联“万寿无疆,普天同庆。

三军败绩,割地求和”“中割地求和是指清政府”(  )

A、与英国签订《南京条约》B、与俄国签订《北京条约》

C、与法国签订《天津条约》D、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3、近代前期,中国的对外战争多以失败而告终,从历史发展趋势看,这突出表现的实质问题是(  )

A、战争的性质决定战争的胜负     B、综合国力的强弱决定战争结局

C、政府的决策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腐败的社会制度不敌先进的社会制度

4、《马关条约》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中,位于内地最远的是(  )

A、沙市    B、杭州    C、苏州     D、重庆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材料一:

“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

        ——梁启超

材料二: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甲午战败”是指什么战争?

结果中国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2)材料二中的两件事联系在一起,说明了什么问题?

(3)查询你手中的资料,你能说出台湾被日本霸占多少年吗?

作为中学生你对当前中日关系有什么看法?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3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将导学案内容补充完整。

初二历史LS-12-02-004

第4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学案

编写时间:

2012-9-14编写人:

陈才荣审核:

历史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八国联军侵华的基本事实;掌握《辛丑条约》对中华民族的危害。

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具有野蛮残暴的殖民掠夺性质,义和团对八国联军的抗击,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光荣传统,他们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阻止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

中国人民不会忘记102年前的国耻与苦难,我们一定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热爱祖国、坚决反抗外侵的优良传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八国联军的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教学难点 :

《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对中华民族造成的严重危害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阅读本课图片和历史文献资料,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侵略者的憎恨之情。

2.指导学生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进行知识的横向联系,以深化学生对《辛丑条约》危害性的认识。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发表自己独特见解或论点,并结合史实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论证。

四、知识链接:

运用课文开头绿色的那段文字来链接。

五、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梳理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义和团

兴起于()等地,参加者大多是();初期主要打击()和(),后来提出了()的口号,迅速发展,实力逐渐强大,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义和团来抵抗洋人的侵略,列强非常()。

知识点二: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原因:

()的反帝斗争;时间:

();国家:

();联军头目:

();经过:

由天津向()进犯,在()等地受到义和团和清军的阻击,逃回天津租界;与此同时联军舰队夺取了天津()炮台,攻下天津后沿着运河再次进犯北京,8月,北京陷落;此时,慈禧太后携带()出逃,下令剿灭(),派代表议和。

知识点三:

八国联军的罪行

八国联军侵入天津和北京后,到处(),强奸妇女,屠杀()和逃难的群众,侵入皇宫,掠夺黄金白银,洗劫珍贵文物,烧毁民房。

知识点四:

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1901年9月

内容:

(1)赔款---赔款()白银;

(2)划定使馆界---把北京()划为使馆界;(3)禁止反帝—清政府必须保证永远禁止中国人民开展反对侵略者的活动;(4)拆炮台、驻军队—拆除()的所有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守要地。

危害:

通过《辛丑条约》,列强从()等方面进一步控制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六、合作探究

1.北京两次被外国军队侵占的情况有哪些不同?

完成下列表格。

联军名称

侵略国

占领年代

清朝帝、后

英法联军

八国联军   

2、比较《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不同,分析它们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哪些危害?

 

六、目标检测

1、下列侵华战争中,列强攻入北京的有(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使中国完全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C、《马关条约》D、《九国公约》

3、下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逐步加深,他们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马关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辛丑条约》

A、①②③  B、②③①  C、②①③   D、③②①

4、《辛丑条约》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朝廷”的是(  )

A、划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B、允许外国驻兵 C、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赔偿白银4.5亿两

5.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

到了一九零一年,它(指清政府)已经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阶段,低到只是保持了独立主权国家极少数的属性的地步。

                            ——《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

材料二:

联军统帅瓦德西在给德皇的报告中供认:

“联军占领北京后,曾特许军队公开抢劫三日,其后更继以私入抢劫,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损失,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据此回答:

(1)哪一事件使中国“达到了一个国家的地位非常低落的地步?

 

(2)这段屈辱的历史对我们今天有何警示?

 

七、如果你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有其他质疑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八、作业布置

1.记忆和理解第4课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

2.预习活动课《侵略与反抗》。

初二历史LS-12-02-005

整理复习第一单元内容

编写时间:

2012-9-21编写人:

陈才荣审核:

历史组

一、完成下表,比较近代以来列强侵华的四次战争概况,思考:

近代的中国是怎样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

战争名称

起讫时间

发动战争

国家

民族英雄

结果

对中国社会

影响

鸦片战争

 

 

第二次

鸦片战争

 

甲午战争

 

八国联军

侵华战争

 

二、完成下表,比较四个不平等条约的异同。

条约名称

割地

赔款

开放通商口岸

其他

《南京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危害

 

达标巩固:

材料一:

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夏宫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

为了拿金子把银子丢了,为了拿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文物,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之后为了毁灭罪证,又放火焚烧了夏宫!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什么时候?

 

2、当时侵略中国的国家是哪些国家?

你从中看出了什么?

 

材料二: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特许士兵公开抢劫三天,许多传教士和外交官都参加了抢劫,大量的金银财物、珍贵文物被洗劫一空。

日军在抢去户部300万两白银后将户部付之一炬,以毁灭罪证!

1、材料反映的是什么事件?

后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什么条约?

 

2、该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对中国有什么危害?

 

3、阅读这两则材料,你得出什么结论?

又有什么想法?

初二历史LS-12-02-006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起步

第一课《近代工业的兴起》导学案

编写时间:

2012-9-21编写人:

陈才荣审核:

历史组

一、学习目标:

1、了解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在客观上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步伐,但是又具有明显的保守性;掌握洋务运动的时间、代表人物、口号、主要内容(企业类别或阶段划分);讨论分析洋务运动的积极作用及其局限性;

2、 综合理解本单元标题“近代化”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出路的过程。

其主要内容有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3、 我们批判清政府祸国殃民的行径,对于它的“自救”本能要有清醒的认识;同时我们也要正确认识洋务运动在客观上所起的进步作用,懂得只有承认落后、愿意学习先进文化,才有摆脱落后的可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 :

洋务运动的概况;教学难点 :

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三、学法指导

1.指导学生读解课本的有关图片,使学生认识这些新事物,是古老中国迈向近代的起步。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可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以课本提供的资料进行辩论。

四、知识链接

李鸿章(1823—1901年),清末大臣,洋务派地方代表。

1870年,李鸿章掌管军事、经济、外交等大权,成为反动统治阶级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洋务运动期间,他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筹建北洋海军,又开办一些民用工业,对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但是对于外国侵略,他一贯妥协退让,投降卖国。

清政府同外国侵略者签订的一系列丧权卖国条约,大多是他直接参与或亲手签订的,如中英《烟台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

因此,他是中国近代史上最大的卖国贼之一。

五、自主学习:

(阅读课文,完成填空,梳理基础知识)

知识点一:

洋务运动

背景:

();目的();   

时间:

();代表人物:

();

口号:

();内容:

1、兴办军事工业,如()、()、();2、编练新式陆海军,创建了()、()和()三支海军;3、创办民用企业,如()、()、()和();4、修建铁路:

李鸿章主持修建了();5、创办电报业:

1880年李鸿章设立();6、创办新式学堂,如()等,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培养了人才。

结果:

(),()的全军覆没标志着洋务运动以失败告终。

评价 :

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为了维护清朝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运动,它创办了一批(),促进了中国()的起步和发展,在一定程度是抵制了列强的();但是洋务运动没有触动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因此,它没有使中国()起来。

知识点二:

状元办企业

《马关条约》签订后,中国社会各界出现了()的思潮,许多商人和官僚地主纷纷投资近代工业,清末状元()毅然弃官从商,创办()等多家企业,成为实业救国的典型代表。

六、合作探究:

1.洋务派为什么要创办民用工业?

2.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和原因是什么?

 

七、课堂检测

1、甲午战败以后,李鸿章伤感的反省,说:

“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

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这段话体现了

李鸿章的主题思想是(     )

A.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B.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C.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失败 D.清政府解体

2、洋务运动最主要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   )

A.政治制度 B.经济制度 C.先进的军事技术 D.思想文化

3、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B.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C.建立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D.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

4、下列活动中,不是洋务派筹划兴办的是(   )

A.改组军机处B.设立翻译馆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