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87329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9 大小:7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9页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9页
亲,该文档总共7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docx

新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电子表格教案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一、天气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1.初步感知可以从云量、降水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现象来描述天气。

2.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能力

目标

1.能对各种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2.运用感官观察天气,并学会用简单的词句把它记录下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天气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提该关心天气的意识。

重难点

知道常见的一些天气现象和天气符号。

教学具准备

用天气符号标注城市天气情况的中国地图一张;各种天气符号的图片

 

教学过程

复备

一、认识天气现象

1.课件出示一张“城市天气预报图”:

这是一幅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图,图中显示了哪些天气现象?

(多云、晴、小雨……)

2.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粘贴相应的天气符号并写上名称。

3.提问:

你们还知道哪些天气现象?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应符号)(课件认识各种天气现象:

晴、雨、雪、风……)

4.发给每一组一套天气符号:

请大家对这些天气现象进行分类。

(可根据云量、降水、气温、风等来分)

5.汇报交流。

二、今天的天气怎样?

1.今天的天气怎样呢?

我们一起到外面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出示观察要求:

请从云、降水、温度、风四个方面对今天的天气进行观察,然后用一些词或句子将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安全教育,并落实小组长进行管理。

3.带上科学记录本和笔排队到空旷场地分组进行观察,教师巡视。

(时间5分钟左右)

4.回到教室进行交流:

请同学来汇报一下你们观察到天气现象。

5.学生汇报,教师投影展示学生的记录。

6.提问:

你觉得今天的天气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7.认识“网状图”的使用:

刚才同学们在汇报的时候想到一点说一点,有没有办法把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更直观地表示出来的方法呢?

打开书本第3页,看看书本上向我们介绍了怎样的一个好方法?

8.带读提示语。

9.看明白了吗?

有不明白的请提问。

10.请你学着书本上的方法,在科学记录本上为今天的天气和我们生活的关系作一张“网状图”。

11.投影展示学生的“网状图”。

三、总结与延伸:

   刚才我们观察的是今天的天气,那么明天又会天气怎样呢?

后天呢?

一个月内我们宁波的天气又在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里请大家每天都能把观察到的天气现象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能了解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这里的天气变化是这样的。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⒉天气日历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天气每天都在发生变化。

能力

目标

运用多种感官和初步地使用温度计来收集天气信息和数据,并记录在“天气日历”和“日期-温度”表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长期的观察和记录会使我们了解到更多的天气信息

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天气符号的认识和学习,能制作天气日历表。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能学生知道了用云量、降雨量、气温、风向和风速等天气特征描述天气

教学具准备

一张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

一张天气日历

一张气温柱形图表

 

教学过程

复备

1.认识一些天气符号

上课时,教师可以首先提问学生:

“你们还记得两周前的天气是怎么样的吗?

”学生是很难记得清楚的。

然后,教师让学生描述当天的天气怎么样。

再讨论:

我们怎么样才能在两周后仍然记住今天的天气?

学生的回答将集中在如何把天气现象记录下来。

教师这时向学生介绍天气日历并指出制作天气日历是跟踪记录天气的好办法。

告诉他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如何观察天气,并将观察到的天气信息记录在“天气日历”上。

接下来,出示分类画有天气符号的大纸和课件。

告诉学生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可以使用天气符号来记录云量、云的种类(次项可以选学)、降水量、风速和风向、气温等天气现象。

向学生分类介绍每一种天气符号,并引导学生观察这些符号和上节课天气预报里的符号一样吗,学生会发现今天的天气符号上添加了许多文字说明。

每个学生在小纸卡上照着大纸画几个天气符号,制成天气记录卡。

用课件让学生练习天气符号。

因为在今后的一个月的时间里,学生就要用自己制作的这样的天气记录卡在“天气日记”上记录每天他们观察到的天气现象。

可以小组分工,每人画一类天气符号的小纸卡,小组内不画重复的。

注意提示学生在卡片的上方写上当天的日期。

2.制作天气日历

可以由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天气日历,但全班共同完成一个天气日历的记录可能会比较现实。

首先,带领学生到户外观察天气。

因为,从这一次开始,学生将持续一个月的天气观察,并在观察的过程中对天气情况进行判断。

此时的学生对天气现象的观察能力还不强,教师应重点对在什么地方测量气温最合适,如何判断天空中的云是多云、阴天等方法和学生们进行交流,并作初步的指导。

回到教室后,教师将“天气日历”贴在黑板上。

提问学生:

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云量?

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降雨量?

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提问学生哪一张天气符号最能反映今天的风向?

各小组举起前面画好的相应的小卡片。

请一名学生把小卡片贴在“天气日历”相应的日期栏内。

出示“温度记录表”,指导学生用填充图(描竖条)的方法记录当天的气温。

告诉学生,从今天开始,每天都要把天气现象像这样记录下来。

然后讨论怎样分配每天的记录任务,根据学生的讨论明确分配任务的方案。

统一确定每天在什么时间观察天气。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⒊温度与气温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气温是指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每天应选择同一时间来测量气温。

能力

目标

选择每天测量气温的环境,完成“天气日历”中温度的测量和记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气温变化的研究兴趣,理解长期测量和记录数据的重要性。

重难点

重点:

通过比较,能选择合适的测量气温的地点。

难点:

正确测量,能坚持记录。

教学具准备

1、课前布置任务,分小组记录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气温。

2、每组1支温度计

3、每组1张温度填充图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导入

1.出示冬天和夏天两张不同的图片,让学生体会温度的不同对我们的影响,

师:

温度对天气的影响很大。

气温是天气现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天气日历中重要的记录数据。

2.揭题:

今天我们就要共同来研究如何观察和测量我们周围大气的温度。

(二)巩固温度计的使用

1.师:

气温可用温度计来测量。

出示课件:

(图)温度计

师:

还记得怎样使用温度计吗?

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时要注意什么?

请生说说,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补充说明。

(安全问题、温度计的拿法、怎样读数、刻度含义)

2.出示课件:

各种温度的温度计

师:

你能读出它的温度吗?

请生读一读,进一步了解温度计刻度。

3.现在我们用手握住温度计的液泡,待液柱不再上升时,读出温度。

各组取温度计,实测。

师:

刚才测的是什么温度?

液柱变化有什么特点?

(液柱先上升,再稳定,说明温度计测量温度时,需要有个变化过程,在实测时,约需等待2分钟后再读数)

(三)探究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1.师:

你们认为今天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气温一样吗?

哪个会高一点?

请生回答,师追问:

你是怎么知道的?

2.师:

我们可用什么方法来验证?

3.师:

现在我们先来测一下室内温度。

生实测。

4.交流室内温度数据,简析数据略有不同原因。

5.师:

室外我们可选择什么地方来测气温?

确定测温地点、分组,并强调安全问题

6.小组选择室外不同地方测量温度,走廊上、阳光下、树底下、阴凉处,记录所测温度。

7.汇报数据,并分析

8.教师小结,室外阴凉通风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当地的气温,所以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地方来测量气温。

(四)分析比较一天中的气温

1.师:

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是不同的,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是不同的。

那么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气温一样吗?

2.请小组拿出事先测量好的一天中的气温统计表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⒋风向与风速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能力

目标

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重难点

教学重点:

能描述风向和风速

教学难点: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具准备

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导入

师:

你们觉得风是什么?

能听到,看到风吗?

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

二、探究内容:

(一)风向和风向标

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

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

简单练习。

小结: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

(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

(2)小组讨论:

风向标的使用方法

使用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时应注意:

第一,明确所在的方位是正确判断风向的基础。

第二,风向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

(3)问:

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

(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

(二)风速和风速等级

1、问:

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

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

(三)实地观察

1、测量风向和风速

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

课外活动:

1、连续几天观测风向和风速。

2、收看、收听每天的天气预报。

课堂评估:

1.学生能否制作并使用风向标判断风的方向。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⒌降水量的测定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初步了解雨量器的结构原理,会使用区分降雨强度的雨量分级表。

能力

目标

1、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2、经历一次收集和测量降水量的模拟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保持对天气现象观测的浓厚兴趣,培养认真仔细的观察习惯,能在课后持续地进行降水量的观测。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雨量器测出降雨量。

教学具准备

雨量器一个,每组学生科学记录卡一页。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天气预报引入:

1、天气预报中的雨、雪、冰雹,它们都叫做降水。

降水是天气的一个基本特征。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降水量的测量》。

(板书:

降水量的测量)

(二)认识雨量器。

1、过渡语:

测量降水量需要一定的装置,这就是雨量器。

(板书:

雨量器)

2、雨量器是测量降水量多少的装置。

师导读:

雨量器是……。

一起读。

(板书:

降水量测量)

3、出示教师制作雨量器。

(三)制作雨量器。

1、过渡语:

雨量器这么有用,我们一起做个“雨量器”。

需要哪些材料和工具呢?

2、清点桌上的材料:

有请组长汇报材料的情况。

(和这组一样的请举手。

3、介绍制作步骤:

材料有了,怎样制作雨量器呢?

第一步:

画好刻度。

(为了让测量更准确,我们应该以毫米为单位?

)第二步:

用透明胶带粘好纸条。

(纸条在透明胶带的中间)

第三步:

把透明胶带粘在杯子上。

(刻度的底部正好与杯子内侧底部对齐)

4、学生分组制作雨量器。

5、反馈制作情况:

时间到!

哪组愿意展示自己的成果?

6、讨论:

雨量器的口径大小是否对测量有影响?

用大小不同的雨量器测量降水也可以吗?

(四)教师演示实验。

1、过渡语:

有了雨量器就可以测量降水量了,没下雨,如何进行测量呢?

(生自由交流)是的,我们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模拟一天的降水,请一个同学与我合作,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2、师生演示使用自制雨量器测量降雨量:

把盆子轻轻放平,帕子放旁边,拿好洒水壶,把雨量器放中间,双手把洒水壶举高,放在雨量器的上方。

一天的降水开始:

注意别把雨水降到盆子外边了,下了一小时了,下了半天了,一天时间到,停!

注意,该还原实验器材了:

瓶子放回盆子里,取出雨量器,用帕子檫掉水,注意别把水溢出来了,盆子还原,帕子还原,雨量器放平。

2、请一位同学来读数,其他的同学仔细观察他读数的方式。

把雨量器放平,他的视线与水面保持平行,这和读温度计是一样的。

读完数,就把它记录到科学记录卡上。

找到对应的数据,画好柱形图。

3、同学们,正确的读数方式要注意什么呢?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⒍云的观测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云在天空中是会变化的,不同的云预示着不同天气的来临。

能力

目标

根据云的多少区分为晴天、多云天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对云的研究中能保持浓厚的兴趣,在课外认真完成“天气日历”中关于云的观察。

重难点

教学重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难点:

根据云量的多少,天气可分为晴天、多云和阴天并能根据云的高度和形状给云分类。

教学具准备

1张大图画纸。

1套不同形状的云的图片。

为每组准备:

1个硬纸板制成的圆面(直径约30厘米)、一些薄的白纸。

 

教学过程

复备

一、描述云

1、出示“云”字。

问:

关于云,你能想到什么?

用网状图记录学生想法。

(在网状图上选择“云”作为一个核心概念,让学生对它作尽可能多的联想,它可以使学生识别核心概念和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意识到对于“云”他们都知道些什么。

二、探究内容:

(一)观察云

1、问:

在天气日历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

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

2、师介绍方法:

出示圆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

(如果云量不超过圆面的1/4,就是晴天;如果云量不超过3/4,就是多云;如果云量超过3/4或覆盖了整个圆面,就是阴天。

3、室外观察,明确任务:

(1)观察天空中的云量

(2)云的高度和云的形状(3)在观察云的过程中,会产生哪些联想

如果当天的云量不是很容易判断的话,建议做下面的活动:

给每组准备1个硬纸板做成的圆面,把圆面分成4分。

学生根据刚才的观察,用撕成大小、形状不同的纸片代表云,把小纸片摆在圆面上。

当感觉小纸片的多少和形状已经能够代表刚才观察到的天空的云了,把小纸片一张挨着一张摆放到一起,看看它们一共能占圆面的几分之几,以此来判断当天是晴天、多云天还是阴天。

4、反馈

(二)对云进行分类

1、分组活动:

根据不同形状的云的照片,尝试给云进行分类

2、生汇报

3、阅读资料,了解科学家对云进行分类的方法。

4、再次观测,今天看到的云是哪种类型的云,并记录在天气日历中。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⒎总结我们的天气观察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1.进一步了解天气是不断变化的。

2.分析和整理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能力

目标

1.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

2.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长时间进行科学观察和记录的重要性。

重难点

教学重点:

对长时间观察记录的天气信息进行分析和整理,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的一些规律。

教学难点:

统计、分析“天气日历”上收集到的信息,并利用这些信息对天气情况进行解释。

教学具准备

天气日历、各统计表、课件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的统计表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导入

播放介绍气象学家竺可桢进行长期天气情况记录的视频。

分析整理天气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天气的一些特征。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我们在这一个月中所记录的天气日历上的天气现象。

二.分析探究

1.确定统计内容

如果让你选择几个信息进行优先整理和统计,你会选择哪些?

(降水量、气温、云量、风速和风向等)

为什么?

(和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确定本节课的统计内容为降水量、气温、云量,风向和风速留到课后去整理和分析。

2.商讨统计的具体信息

关于降水量、气温、云量,我们分别可以统计它们的什么信息呢?

降水量可以统计降水的类型、月平均降水量、降水量的特点有无持续降水等。

气温可以统计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或特殊气温(过高或过低的气温)

云量可以统计晴天、阴天、多云天和其他天气出现的次数及分析出现过的云的类型等。

3.讨论统计方法

(1)可以从天气日历上将相应的小纸卡取下来,然后分类

(2)也可以用画“正”字的方法依次记录

(3)将数据记录到统计表中

(4)用柱形图来统计降水量的变化。

4.出示各记录表格观察记录表格,明确记录内容,记录中可能会遇到什么问题?

5.分组统计

(1)各小组选择确定一个内容进行分析。

教师要协调好,让三个内容各自至少有2个小组进行研究分析,以利于反馈时的比较。

(2)分组统计:

下发对应的记录表,开始小组统计。

6.分析天气信息

(1)统计云量的小组:

有多少天是晴天?

多少天是阴天或多云?

哪种天气最多?

哪种天气最少?

其他小组的补充。

(2)统计云的类型的小组:

哪种类型的云最常见?

哪种类型的云最少见?

其他小组的补充。

(3)统计降水量的小组:

出现了哪些类型的降水?

这一季节的降水量有什么特点?

其他小组的补充。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⒈水能溶解一些物质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知道一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中,有些物质不容易溶解在水中;不容易溶解的物质可用过滤的方法把它从水中分离出来。

能力

目标

通过实验、观察和比较,描述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现象;能使用过滤装置分离水中混合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探究溶解问题的乐趣;在观察比较活动中,能够意识到细致的观察才会使描述更准确;严格按照规范要求进行实验。

核心价值观:

探究的兴趣细致观察的习惯

重难点

重点:

观察、比较、描述食盐、沙和面粉三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与不溶解。

难点:

比较食盐、沙、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有哪些异同。

教学具准备

泡好的糖水、过滤装置。

玻璃杯6个、水、沙、食盐、面粉、滤纸3张、漏斗1只、筷子3根、铁架台1个。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带了杯糖水,指名尝一尝,并说说尝到的味道。

2、师:

水怎么变甜了呢?

(加糖)怎么没看到水中的糖呢?

(让学生畅所欲言,学生可能说化了,也可能说溶解了,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糖在水中化了,也就是糖在水中溶解了。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溶解。

板书:

溶解

二、动手操作,探索新知。

1、实验、观察、比较食盐、沙在水中的变化。

(1)教师提出实验方法、要求。

取一小匙食盐和一小匙沙,分别放入两个装水的玻璃杯里,不搅拌,静静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过一会儿用筷子轻轻搅拌,观察它们的变化。

(静静观察一会儿的目的是让学生明白溶解需要一定的过程。

(2)学生小组动手操作实验并观察。

(3)学生汇报观察到的现象。

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4)组织讨论:

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食盐在水中溶解了?

哪些现象使我们判断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板书“现象”、“结论”的具体内容)

(5)小结:

物质在水中溶解有哪些特点?

2、观察面粉在水中的溶解情况。

(1)教师讲解:

通过刚才的观察和比较,同学们知道了像食盐这样放在水里经过搅拌看不见了,就是溶解。

像沙在水里经过搅拌还能看见颗粒就是没有溶解。

那么面粉在水里又会怎样呢?

猜猜看。

(2)引导学生思考,表达自己的想法。

(3)小组实验验证:

取一小匙面粉,放入一个盛有较多水的玻璃杯里,静静观察一会儿,看看面粉在水中的变化,然后再用筷子轻轻搅拌一会儿,观察面粉在水中的变化。

(4)汇报交流。

面粉在水中的变化是怎样的?

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食盐还是沙?

(学生可能会有争议)

(5)教师:

要判断面粉在水中溶解了没有,它在水中的变化到底是接近于食盐还是沙,我们不必着急。

请两组同学的面粉混合物放到讲台来,我们待会儿再观察。

3、用过滤的办法分离三种在水中的物质。

布置作业

科学练习册配套习题

教后感

备课日期

上课时间

审批时间

审批意见

审批人

课题

⒉物质在水中是怎样溶解的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知识

目标

溶解是指物质均匀地、稳定地分散在水中,且不能用过滤的方法或者沉降的方法把水中的物质分离出来。

科学词汇:

物质、溶解、均匀稳定分散、沉淀、过滤、分离

能力

目标

观察和描述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并想象食盐的溶解过程。

能通过比较、整理研究结果,从而概括出溶解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物质能溶解和不溶解的深入探究。

认识到实验中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核心价值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