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7571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docx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小学思想品德教案模板

思品教案-保证完成任务_小学思想品德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事与每个集体成员有关。

  2.知道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爱集体的表现。

  3.懂得机体的事要大家一起做。

情感:

  1.乐意接受集体交给的工作,有集体责任心。

  2.对热心于集体工作的人有认同感。

行为:

  1.积极参与集体的事。

  2.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关心集体”德目中的有关要求编写的。

四年级的小学生对“集体”已经有了的了解,对“集体”的作用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以及在集体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却认识的不是很清楚。

认为集体的事只与老师、班队干部有关,跟自己么没有什么关系。

所以从关心集体,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入手,对学生进行热爱集体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本课侧重从“如何对待集体的事情”的角度对学生进行教育。

  课文寓道理于故事之中。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故事理解本课所要讲的道理。

教法建议:

  1.课前,老师最好了解一下本班学生对待集体工作的态度,好的典型有没有,不关心集体的事情的现象有没有,这样有利于老师有针对性地教学。

  2.本课也属于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所以在教学时要帮助学生体验课文中人物对集体具有的责任心,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感受自己应对集体负有的责任心。

  3.在夸同学时,对被夸到的同学可以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想法,说说自己为什么如此负责任。

  4.教学要与班级教育工作结合,及时对学生提出要求,让他们知道自己在集体中应负什么样的责任,给每个学生在集体中自定一个岗位,使每个同学都有付诸行动的机会,这样能使教学得以延伸。

 

教学设计示例

认知:

  1.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事与每个集体成员有关。

  2.知道热心为集体服务是爱集体的表现。

  3.懂得机体的事要大家一起做。

情感:

  1.乐意接受集体交给的工作,有集体责任心。

  2.对热心于集体工作的人有认同感。

行为:

  1.积极参与集体的事。

  2.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本课重点:

  让学生知道集体的事与每个集体成员有关,大家都应积极参与,并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培养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

本课难点:

  提高学生对集体事务的责任感。

四年级学生一般对集体的是事情有热情,愿意参与集体事务,但在接受集体交给任务后,往往因为遇到困难或缺乏耐性不能认真负责地完成,本课应在如何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上,给学生以指导。

教育过程:

一、说一说。

(了解学生对集体任务的认识。

  1.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接受过集体交给的任务吗?

自己是怎样完成的?

  2.全班交流:

  3.小结:

  我们生活在集体中,经常会接受集体交给的各种任务。

对于集体交给的任务,我们应该认真完成。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讨论这个问题。

二、分析课文,讲明道理。

(使学生知道要认真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出示动画。

(根据课文内容改编。

1.思考:

  为了迎接六一国际儿童节,学校给各中队布置了什么任务?

接受任务以后,四

(2)中队的队员们是什么样的态度?

2.小组交流

  

(1)在中队会上,大家的态度怎样?

说明了什么?

  板书:

集体中的一员

  把集体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集体的事要靠大家做

  

(2)王燕和陈俊接受任务时态度怎样?

他们为什么这么爽快地接受任务?

  (3)张丽和李强没有演出任务,他们又是什么态度?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3.小结:

  每个人都是集体中的一员,都应该把集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以积极的态度接受集体交给的任务。

  师:

接受任务以后,他们又是怎样完成的呢?

4.小组交流

  

(1)王燕、陈俊接受任务以后,他们是怎么做的?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板书:

有责任心

  

(2)张丽在接受任务以后,遇到了什么困难?

她是怎样解决的?

  板书:

努力克服困难

  (3)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5.小结:

  接受任务以后,我们要认真负责地对待,并且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完成好集体交给的任务。

6.学生自由读课文最后一段,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7.全班交流:

  这热烈的掌声应该属于谁?

为什么呢?

如果大家都不这样努力,结果会怎样呢?

8.小结:

  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们的承诺:

保证完成任务!

  板书课题:

保证完成任务

9.小组交流:

  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认真负责地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的事情。

发生在自己爸爸妈妈身上的或者是自己听到的、看到的都可以。

  全班交流

10.小结:

  我们知道,对于集体交给的任务,只要每个集体的成员齐心协力、认真负责、共同努力,就一定能够完成好。

三、联系实际,指导行为。

(使学生知道完成集体的任务应该怎样做。

1.小组交流:

  说说咱们班同学是怎样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的。

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2.全班交流:

3.出示议一议中的第一小题

  同桌说说张明这样想对不对?

他应当怎样做?

  小结:

  对待集体交给的任务应该认真完成,如果遇到困难,要努力克服困难,想办法,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

4.出示议一议中的第二小题

  小组讨论:

你认为李凡是不是记性不好?

  小结:

  我们应该把集体交给自己的事放在心上,这是有责任心的表现。

5.出示议一议中的第三小题

  小组交流:

  假如由你负责出板报,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

为什么?

  在组内表演。

  小结:

  对待集体的事情要认真,要有责任心,千万不可马马虎虎。

四、总结全课:

  我们生活在集体中,对于集体交给的任务,大家都应该认真完成。

因为我们是集体中的一员,集体的事应该大家一起做。

只有大家把集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有责任心、遇到困难努力克服,我们的集体才能不断进步。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老师公布班中卫生责任岗位,请同学每人认领一个,然后由同学组成班级卫生考核小组,每月进行一次评价。

  

(2)开展“我为集体做贡献”主题班会,会上让同学们为完成班集体任务献计献策。

  (3)请班中完成经济体任务好的同学介绍经验。

  (4)分小组交流,说说自己是怎么完成集体交给的任务的。

  (5)请同学在班中就“在完成集体任务时,遇到困难怎么办?

”展开讨论。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我国的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2.懂得爱护名胜古迹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人人都应爱护名胜古迹。

情感:

  1.为我国的名胜古迹自豪。

  2.憎恶盗窃、贩卖、毁坏文物和不爱护名胜古迹的行为。

行为:

  1.外出旅游自觉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2.做到发现损坏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行为能劝阻或报告。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依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遵守公德”中的保护名胜古迹的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

本课侧重对学生进行保护名胜古迹的教育。

我国幅员辽阔,风景名胜无数,景色美不胜收;我国又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令世人惊叹的文物古迹。

这些财富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无价之宝。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高,人们保护名胜古迹的意识越来越强烈,我国也采取了立法等相应的措施。

因此,我们对学生进行保护名胜古迹的教育也是学生文明程度的表现。

教法建议:

  1.本课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的同时,渗透着爱国主义的教育。

只有真正认识到名胜古迹的价值,才能自觉保护名胜古迹,遵守社会公德。

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责任心的培养。

  2.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电教手段让学生欣赏名胜古迹,在欣赏中理解它们的内在价值,感悟祖国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唤起保护名胜古迹的自觉性。

  3.应充分利用好课文中的六幅照片,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这些名胜古迹。

介绍中要抓住它们的特点,突出这些名胜古迹在人类文明史中的地位,使学生感受它们的重要价值。

教学设计示例

八、从保护古城墙说起

认知:

  1.知道我国的名胜古迹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2.懂得爱护名胜古迹是热爱祖国的表现,人人都应爱护名胜古迹。

情感:

  1.为我国的名胜古迹自豪。

  2.憎恶盗窃、贩卖、毁坏文物和不爱护名胜古迹的行为。

行为:

  1.外出旅游自觉保护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

  2.做到发现损坏风景名胜和文物古迹的行为能劝阻或报告。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保护名胜古迹及怎样保护名胜古迹。

教学难点:

文物古迹所具有的多种价值学生不易理解,应给学生渗透一些这方面的常识,使学生初步懂得一些保护文物古迹的意义,教学中让学生有一些粗浅的了解就可以了,不必过多展开。

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书上图片《黄城根下的古城墙》

  2.你们知道这是什么?

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3.小结:

我国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名胜古迹,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参观一些名胜古迹。

二、欣赏并介绍图片(使学生懂得什么是文物、古迹、名胜,激发学生热爱名胜古迹的情感。

  1.小组交流:

你外出旅游时,都去过哪些地方?

  把自己拍的照片在小组里交流,谈感受。

  2.出示视频一(古城砖、兵马俑、古碑帖、古瓷器、古代彩调塑像)

  

(1)小组交流:

说说这些图片上展示的有什么?

  

(2)同学读图片下的资料。

  (3)小结:

  这些物品有着悠久的历史,代表着中华民族古老而灿烂的文化,因此,我们一般把它们称作文物。

它们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

  3.出示视频二(马王堆汉墓、故宫、长城、布达拉宫、西安大雁塔、恒山悬空寺。

(1)小组讨论:

  说说这是哪?

请大家读读这些建筑物的名称,然后再根据你查找的资料为大家做介绍。

  说说这些建筑物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小结:

这些建筑物建造的时间早、造型独特,是我国历史发展的见证,我们把这样的古代遗留下来的建筑称为古迹。

它们也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4.出示视频三(桂林风光、张家界、海南三亚、西双版纳风光、台湾日月潭。

  

(1)全班交流:

  看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

这些地方风景宜人、美丽如画,是我们祖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们具有多么高的欣赏价值啊!

  (3)总结:

刚才我们看到的、了解到的,都是我国的名胜古迹,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名胜古迹遍布祖国各地,大江南北。

它们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更是不可多得的宝贵的资源。

  板书:

欣赏价值

     历史价值

     经济价值

三、学习课文(使学生知道为什么要保护名胜古迹及怎样保护名胜古迹。

  自读课文。

  1.思考:

为什么政府宁愿多花钱,让公路绕道而行,也要保护这段古城墙?

  2.全班交流:

  3.小结:

文物古迹是国宝,它们记录了祖国古老的历史,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一旦损坏就再也不能复得,有些文物还是无价之宝,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它们的价值的。

  4.小组讨论:

我们怎样保护名胜古迹?

  5.小结:

  国家立法保护名胜古迹,我们要遵守法律;在参观时要爱护,不要破坏名胜古迹,不在上面乱画、乱写;向大家宣传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号召大家共同为保护名胜古迹出力;如果见到有人破坏名胜古迹,能制止的要想办法制止,不能制止的要积极报告有关部门。

  板书:

不损坏

     多宣传

     及时劝阻

  6.在你生活的地方,有没有名胜古迹?

如果有,你想为它做什么?

四、联系实际,辨析导行。

  1.出示课件下载

  同桌互相说说:

课件中游人的行为哪做得不好?

小红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小结:

在参观名胜古迹时,不要在上面乱写、乱画,不能只想自己拍照、玩耍,要想到保护名胜古迹,人人有责,在参观风景名胜时,还要保持那里的环境卫生。

  2.出示投影片(“议一议”)

  说一说:

你认为他们应该怎样做?

为什么?

  小结: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要马上报告有关部门,有条件的话,将现场保护好。

如果挖掘或者破坏,严重的要受到法律的制裁。

五、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名胜古迹,了解了名胜古迹的价值和作用,懂得了怎样保护名胜古迹,今后,你准备怎样做呢?

  2.小结:

希望同学们以后要做到遵守国家保护文物的法律,不破坏文物,向其他人多宣传有关的知识,见到破坏文物的情况及时报告,做一个保护名胜古迹的小标兵。

六、布置活动

  以小队为单位,开展一次小考察活动:

  了解本地名胜古迹的历史及价值。

  了解这些名胜古迹保护的情况。

  向班里同学汇报调查的情况,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1.开展调查:

  调查、了解学校及住家附近有没有名胜古迹?

你能为保护它们做些什么?

2.开展主题活动“爱护名胜古迹从我做起”

活动过程:

  

(1)说一说:

你都知道我们国家的哪些名胜古迹?

  

(2)出示照片

小组交流:

介绍照片中名胜古迹的资料,谈感受。

  (3)全班讨论:

我们能为保护名胜古迹做些什么?

  (4)制定措施:

  a.旅游时注意事项。

  b.到旅游景点向游人发宣传卡。

3.举办“祖国的名胜古迹”展览

4.办一期“祖国名胜古迹知多少”的小报

教学目标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

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一、二年级段“诚实勇敢”德目中的有关规定设置的。

  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教育,既是诚实教育,又是文明礼貌教育。

向小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在儿童时期,不少孩子有过随便拿、随便翻别人东西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甚至有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坏习惯。

当然,他们不是偷偷摸摸把别人的东西拿走归自己,而是未经主人允许就把别人的东西随便拿走。

出现这种现象大致是由这一年龄段的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

从心理上讲,儿童一般是出于喜欢别人的东西,眼前急需要的东西别人有而自己没有,或是对别人的新鲜物品比较好奇,才去动用别人的东西。

认为先拿去用一用,用完之后再还给人家没有什么不对。

但是有时候就忘记归还,再加上儿童年龄小,考虑问题不是很周全,他们往往从自己的需要出发想问题,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很难想到自己随便拿了别人的东西,会给别人带来哪些不良后果。

这种行为虽然不同于“偷”,但也是一种没有礼貌的行为。

这种坏毛病发展下去成为习惯,将会腐蚀孩子的幼小心灵。

低年级学生年纪小,可塑性强,导恶则从恶,导善则从善。

从小重视规范他们的行为,帮助他们加强自身修养,对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文明行为具有特殊意义。

教法建议:

  1.对本课的教学定位要准,教师应把握这一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征,从而明确:

他们随便拿别人东西是因为自己喜欢、想玩或需要,没有得到主人的许可就拿走去用,这与占小便宜,想要别人的东西不一样,更不是小偷、小摸的行为。

但这是不尊重别人的表现、没有礼貌的行为。

  2.本课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应向学生渗透推己及人的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上看待问题,从正反两个方面学会分析问题,从而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设计示例

第六课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认知:

  1.懂得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尊重别人、没有礼貌的表现。

  2.知道随便拿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会给别人带来麻烦。

  3.结合事例说明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的不良后果。

情感:

  对随便拿别人东西的行为不满。

自己也不愿意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行为:

  1.未经主任允许,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

  2.借东西及时归还,损坏要赔偿。

教学重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难点:

  为什么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使学生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别人会很不高兴)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图画课上你正要给树叶涂上颜色,发现绿色笔被别人拿走了。

这时,你的心情怎样?

  2.小结:

  当别人随便拿走我们的东西,我们要用时会很着急,对拿走东西的人产生不满,因为他们给我们带来了麻烦。

过渡导语: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还会引来哪些不好的后果呢?

下面让我听一个小故事。

二、学一学。

(使学生知道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放音频(课文第1段)

  1.小组交流:

  

(1)松鼠欢欢在采松果时,小口袋不够用了,他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的图2)

  

(2)松鼠欢欢为什么没告诉熊大婶,就拿走了她家的水桶?

  2.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是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这是不礼貌的表现。

  师:

松鼠欢欢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

请大家往下听

放音频(课文第2段)

  1.小组交流:

  

(1)欢欢拿走了熊大婶家的水桶以后,熊大婶家发生了什么事?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3)

  

(2)熊大婶为什么这么着急?

  2.全班交流:

  欢欢该不该随便拿走这个水桶?

为什么?

  3.小结:

  随便拿走别人的东西,会使东西的主人要用时找不着而着急,造成麻烦,耽误事情。

因此,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为别人着想的不礼貌行为,也是不诚实的表现,是很不应该的。

  师:

欢欢知道错了吗?

它后来又是怎样做的呢?

咱们继续听。

放音频(课文最后一段)

  1.同桌互相说说:

  

(1)松鼠欢欢听到熊大婶的喊声后,是怎么做的?

  出投影片(课文中图4)

  

(2)欢欢为什么要道歉?

  2.小结:

  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对的,知道错后,应该立即道歉,求得别人的原谅。

  3.全班展开讨论:

  如果确实需要用别人的东西,应该怎样做?

  4.小结:

  别人的东西如果确实需要用,必须要得到主人的允许,而且用完后还要及时还给人家,以免人家着急,给人家添麻烦。

过渡导语:

  松鼠欢欢改正了错误,懂得了不能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请你们帮下面这些同学想一想,遇到这些情况,他们该怎样做呢?

三、看一看。

(使学生进一步懂得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1)

  1.说一说:

  这位同学可以把小江的新篮球拿回家去玩吗?

为什么?

他应该怎么做?

  2.小结:

  别人的东西即使自己特别需要,特别想玩,也不能随便拿走,因为这东西不是自己的,如果想拿走,必须得到主人的允许,玩完后要及时归还。

看书(看一看中的图2)

  1.同学四人一组互相说说。

  

(1)这位同学可以拿出小琴书包里的画册看看吗?

  

(2)为什么不能随便翻别人的书包?

  (3)她应该怎么做?

  2.小结:

  随便翻别人的书包,是没有礼貌的行为,是对别人的不尊重,千万不能这样做。

过渡导语:

  咱们明白了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道理。

下面请大家当小老师来帮帮小芳。

四、议一议。

(加深理解用完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的道理)

出投影片(“议一议”中图)

  1.认真看图。

  2.讨论:

  小芳哪点做错了?

  请你告诉她应该怎样做?

  3.小结:

  向别人借东西时,不仅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用完后还要及时归还,否则会让人家着急,给别人添麻烦。

五、全课总结:

  拿别人东西,一定要得到主人的允许,用完后还要及时归还。

希望同学们都能从小养成不随便拿别人的好习惯,做一个诚实,有礼貌的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到。

板书设计:

六、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应当保护环境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环境卫生。

情感:

  1.喜欢卫生环境。

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环境卫生,以做到保持环境为荣。

行为:

  保持环境卫生做到:

(1)不随地吐痰;

(2)不乱仍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3)不在墙上涂抹乱画。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遵守公德”德目中的有关要求设置的。

保持环境卫生教育,对小学生来说很是必要。

环境指周围的地方,人们生活周围的地方就是人生活的环境。

人需要有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是人们生活所必须的基本条件。

人们共同生活的地方的环境卫生,要靠大家共同努力来保持,这是符合每个人的利益和要求的。

因此保持环境卫生教育,是社会公德教育内容之一,这种公德,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关系到我们国家的社会风貌,反映我国人民道德水准。

因此,必须对小学生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从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为提高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前对小学生进行保持环境卫生教育,还应从人类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这一高度来看。

保护环境是世界性的问题,保护环境的意识要从小学生抓起。

小学思想品德课在六年级要专门讲环境保护问题,这里虽然讲得很浅,提出的行为要求又很简单,但是,教育者要站在保护地球、保护人类家园的高度,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启蒙教育。

  一年级小学生对学校的环境卫生和家居周围的环境卫生已有直接感受,随父母到公共场所,对这些地方的公共卫生已经直接接触过。

目前,我国有些地方环境卫生很好,有些地方环境卫生很差,有的人环境意识很差,随便乱吐痰,随手乱仍废弃物,影响很坏。

针对现实情况,教育小学生分清是非,从小培养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十分必要。

教法建议:

  1.本课属于遵守公德教育,教学中要紧紧抓住“为了大家的利益,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一中心,启发学生做到保持环境卫生的行为要求。

保持环境卫生是为了大家,大家都做了,每个人才能受益。

启发学生自觉为大家,从小养成保持环境卫生的好习惯。

  2.本课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热爱清洁,愿意保持环境卫生的情感。

在明确为什么要保持环境卫生的意义过程中,使学生从心里愿意做到保持环境卫生的要求。

  3.本课教学还要注意密切联系迎接2008年奥运会的实际,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实际进行教育。

如有的地区可以提出不随地大小便,不乱倒垃圾等。

还应结合学生实际,如倒土时不要让簸箕里的土掉在地上,不乱扔废纸,不乱扔铅笔屑,不乱吐泡泡糖等。

引导学生保持教室和校园以及周围的环境卫生。

  4.教师要采用一年级小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法,如录像、电脑制作的小动画、放大图片或投影等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趣中自主地学习。

 

教学设计示例

第十一课   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目标

认知:

  1.知道应当保护环境卫生。

  2.比较环境是否卫生的不同感受,说明应当保持环境卫生。

情感:

  1.喜欢卫生环境。

对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反感。

  2.愿意保持环境卫生,以做到保持环境为荣。

行为:

  保持环境卫生做到:

(1)不随地吐痰;

(2)不乱仍果皮纸屑以及其他废弃物;(3)不在墙上涂抹乱画。

教学重点:

为什么要保持环境卫生以及怎样保持环境卫生。

教学难点:

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性。

教育过程:

一、想一想

  出投影片(”想一想”中2幅图)

  1.同学四一组互相说说:

  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