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1390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3.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docx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新课程下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反思

宁波市江北区教研室王跃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促进学校发展和课程改革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有位专家曾经谈到了影响教师长的5个因素:

教师个人的实践与反思、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专业引领、职前培养、在职培训,我想这5个方面为教师的成长指明了方向,对于一线的教师来说,需要来自普通中小学以外的专业工作者、教科研人员,来自高等学校的教授专家的引领,但是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因需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所以我们认为更需要的是老师的“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而提供这一载体的正是学校的教研组,教研组的建设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本文结合江北区教研组的现状分析、阐述我的思考和我们的实践。

现状分析:

我们江北区共有22所小学,其中城区只有5所,城区边缘和农村小学占了17所,将近73%,数学教师300人左右。

近几年,在上级有关部们的支持下,各校配备了必要的电教设备,从城区到山区22所小学校校都通了网络,应该说学校的硬件设备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农村和城市也相差不大。

但是城乡师资发展不均衡,教研工作开展落差大,通过我们的调研,我认为主要问题出在基层教研组的建设上,这种落后的教学软环境也制约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束缚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研组组织松散,活动单一化。

在新课程实施以前,学校领导重视不够,有些虽说是重视,但缺乏支持的具

体措施,教研组长积极性不高。

新课程实施以后,认识到了重要性,却找不到

发展的方向,找不到教研组建设的“切入点”。

教研组活动单一,教研组长的作用多为召集人,教研引领作用发挥不够,部分教师对教研认识不足,参与程度不高,不愿上研究课。

有的认为,自己岁数偏大,职称也已经评了,还上教研课干什么;有的教师自我感觉良好,满足于现状,不求上进,对学校组织的教研敷衍了事,不积极参与教研组的活动;有的认为,在学校参加教研,层次低,效果差,不能满足自身的发展要求。

2、教研组学习随意性强,研究无目的性。

各教研组没有根据学校的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研究不深入,措施不得力。

钻研精神不够,敷衍塞责。

即使有一些措施,也只是应付检查,根本没有对症下药,所以学校教研组工作常常流于表面,没有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研究规划,没有自我发展和业务提高策略的发展远景,针对教学工作的改进、提高教师专业自主性的研究基本缺失,更多的是一种自上而下常规性的检查和学习。

教师自身学习较少,学校没有固定的教研组学习时间,随意性强,学习效率也不高。

缺少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机会,不能及时了解到最新的教改信息,不知道外面的世界多精彩,真的是如陶渊明文中所说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教研组发展参差不齐。

一所完小(或村小)一般就每个年级一个班,一个年级实施新课程,年级组的教研活动就无法开展,几个年级实施新课程,有时又各自为阵,完小教师之间自然就少了横向联系,更谈不上与其他学校其他老师的交流,只能局限于自己一片小天地里单兵作战,孤军奋斗,缺乏引路人,这些学校的教研组工作甚至处以一种瘫痪的状态。

农村中心小学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也很难找到自身新的发展点,满足于现状,对上级教研部门存在着一定的依懒心理,主观上缺乏继续前进的动力,教研组工作常常流于形式。

城区学校相对来说好一点,工作也比较规范,但怎么在自身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都感到比较困惑。

我的思考:

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学上更加开放了,对我们每个教研员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怎样改变这些落后、不尽如人意的方面,怎样在实践中已有的教研活动进行提升和制度化,构建多样性与针对性相结合的教研的内容和形式呢?

课改的大背景和教师发展的现状要求我们对教研组的建设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思考1:

我们怎么关注去教研组行动过程的研究,让老师们在此过程中得到体验,

获得新的发展。

思考2:

我们怎么关注去教研组的合作,共享,互惠互利。

思考3:

我们怎么关注去教研组里特殊群体的成长。

教研组长怎么办,年轻教师怎么办?

我们的目标是努力使教研组成为一种学习型的团体,研究性的组织,构造一种独特的教研组文化,那就是学习、研究、合作、交流。

我们的实践:

因为有了以上思考,才有了我们的实践。

从某种角度来说,作为教研员应该说是我们江北区这300多个数学老师的教研大组长,而下面各校的教研组长等于教研小组长,所以我想到这个教研组应该有两层含义:

区里的教研大组和各校的教研小组。

根据我区实际情况,我的思路主要是以校为本,加强学校教研组的组室建设,以教师与教学研究者、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的多向互动、智慧共享的“对话”机制,有效促进教师教育信念、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发展,塑造现代教师形象,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

一构建完善的教研组建设机制,促进教研组的和谐发展。

1构建三级教研网络体系。

我把全区所有的数学教研组以中心为单位,分成4个网络即城区片、怡江片、庄桥片和慈城片,在这4个网络中,除了城区片其他都只能算是农村或接近农村,下面的完小,就由这4个中心网络去辅导,具体分布如下:

我们教研室和区教科所联合部署教研组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围绕一个主题开展相关的专题研究。

这样的管理非常有实效,各校教研组都以全区这个最大的教研组为中心,克服各自为战的局限性,节约资源,减少成本,工作上有重心有方向。

比如去年各教研组研究主题是如何使我们的课堂简洁而有成效,扎实而有活力,今年研究的主题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我要求各个教研组围绕一个主题,以学习、探索、研讨、反思提高四个环节为主线开展系列研讨活动,做到主题明确,过程清楚,环节到位,成绩显著,并且把这些研究课题与青年教师成长结合在一起,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研究活动,充分体现了教研活动的目的性,有序性、有效性。

教研组的管理形成了三级网络体系,教研组的活动也就自然形成了三级体系。

第一级区级网络全部依托于学校,具体地说是在学年初我们和教研组长一起探讨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然后确定研究主题,各校在此主题下申报课题,由几个教研组联合参加活动,区教研室统一作安排,这个区级网络是整个区小学数学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第二级中心学校级网络包括学校本身的校本教研活动和校际交流。

各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基本上也围绕上述主题,但切入口更小,但形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是课堂教学,也可以是信息交流,经验共享,课改沙龙,专题辩论,作为教研员的我也多次参与他们的活动,而且是自自始至终参加,这一点我们教研室对我们每一个教研员都有明确的要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以一个普通老师的身份和他们一起讨论,有时我们为一个问题会争得面红耳赤,有时也亲自上课,互相研讨。

我觉得在此活动中自己了解了一些老师最需要了解的东西,工作也更有针对性,实效也就更强了。

校际交流主要是与外区的交流,针对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开展交流活动,我们每一所中心学校都有联系学校,所以就为每一个教研组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如怡江中心小学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实验小学的多向联系,互动交流。

再如本学期洪塘中心针对新课程中的“时间教学”一块,在市教研室陈老师牵头下,与镇明中心小学联合开展交流活动。

学校之间共同合作,相互开放,相互交流,在立足与自己学校开展教学研究的基础上,充分挖掘不同学校的潜力和资源,以点促面,从而实现优势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谋求共同发展。

第三级网络完小级活动,因为相对师资薄弱,我采用两种方法:

各完小依托中心和各完小之间联合活动,另外以教研员为联络人,与城区学校结对子以及送教下乡,以提高活动的有效性,抓教研组的规范,促进教研组的发展。

在完小级的活动中,我们积极发挥名优教师在师德修养,教学艺术方面的强大影响力,用名优教师敬业精神、精业实绩激发整个教师队伍建设的活力。

2制定教研组工作的规范与要求。

教研组工作的规范化,是教研组工作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

我和教研组长共同制定了教研组工作的常规措施,教研组工作必须是时间保证,人员保证,内容保证,资金保证。

具体地说:

教研组工作有计划:

重点突出,主题明确。

措施具备可操作性,与目标相匹配。

教研成果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得以渐逐落实。

教研组研究有专题:

专题研究具有较高的价值。

专题研究过程清晰,措施扎实。

教研组活动有记录:

记录能突出重点,

记录内容能反映研究的系列性与过程,

所记内容具有较高的价值。

教研活动互动性强:

组长调控能力强。

研讨气氛热烈。

研讨内容切题,平时教研效果好。

3搭建教研组的交流平台。

教研室的作用除了专业引领,还必须有效地引导他们开展卓有成效的活动,

在此过程中,我努力搭建教研组的交流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因为校校都通了网络,所以我们的思考是必须发挥网络的作用,利用网络开展对话与交流。

①区教育博客平台

我们区每一门学科都有一个教育博客平台,各教研组充分利用网络这个平台,组织全体教师在论坛上发挥自己的意见,由于论坛的特殊性,老师们在发表意见的时候,可以边想边写,写完了还可以修改,能够考虑得比较成熟,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性,而且发表的话题能长时间保存在网络中,老师们只要打开电脑就能看到,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甚至有不同的意见发表,具有较强的真实性,能够代表大家的真实想法,能反映大部分老师的心声。

A2005年11月我们依托全区名师开展了一次课堂教学展示周活动,而且此活动是通过网络在全区直播,各教研组组织了全体数学老师开展名师课堂大家谈,我也和他们一起研究。

网址:

B区里还建立了名师平台,老师们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名师的心声,了解到名师最新的教育动态,各教研组可以直接与开展交流。

网址:

②建立江北区小学数学资源库,

以教研组为单位建立,各教研组把他们研究的成果放到资源库里,教研员负责把省市区级所有公开课的资料放在江北区小学数学资源库里,以求大家共享。

③各校教研组的网络建设也卓有成效,江北实验小学建立了学生数学学习网络,使全区教师和学生都能共享,现在全区很多学校都在使用教研组自己开发的软件。

网址:

4建立星级或特色教研组的评比体制。

在各校开展的校本教研活动中,我们还完善了各种激励机制。

通过公正评价满足教师自尊自重心理。

让教师在得到学校领导客观、公正的语言、书面等方式评价中获得愉悦的情绪体验,达到激发工作动机的目的。

让教师有表现自我,自我完善,积极向上的动力,让教师产生“仕为知已者用”的心理动因。

我们还开展了特色教研组、星级教研组的创建活动,如怡江中心小学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数学特色研究》,江花小学的《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特色研究》,它们都有自己详细的活动方案。

(怡江中心小学的数学活动方案见附件1)

根据宁波市的统一要求,这次有2所学校申报三星级教研组,对星级教研组的评比,我们都有明确的要求。

(江北区星级教研组评比考核表见附件2)

二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促进教研组的有效发展。

在几年不断的实践中,我们主要形成了以下几种课堂教学模式:

1多人同课异构

几个教研组围绕同一个主题,针对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分别上研究课。

这种课例的丰富和形式的多样,拓展了教研资源,为教师的反思和研讨搭建更多的实践平台,形成了“参与式,互动式,交流式”的研讨方式,呈现出“百家争鸣”的互动局面。

我们曾经围绕以下几个主题开展过几次活动:

新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如何实施、如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数学实践活动如何体现数学味。

开展以上活动的优势在于解放了教研员,调动了各教研组的积极性,特别是全体老师参与的热情,有些教研组为一节课甚至忙到凌晨几点,教研组成员团结互助,气氛和谐,活动也是非常有实效,每个人也都有所得。

2一人一课多上

我们让一位教师围绕同一个主题,针对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教学设计连续上几次研究课,在这个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过程中,提高教师驾驭教材驾驭课堂的能力。

,这是一个学校关于《分数的初步认识》的一个教学过程:

第一步:

执教者拿出教案教研组里集体讨论,初步定稿。

第二步:

教研组里试讲。

第三步:

教研组里再讨论,再提议,修定成稿。

第四步:

全区第一次试讲。

第五步:

全区评议,讨论,再修改,形成初步的共识。

第六步:

全区第二次试讲。

第七步:

融合集体的智慧,形成一篇案例,提供再一次研究的载体。

这种形式我们觉得参与教师的压力是很大的,但也是最有效的

3区际交流活动。

我们针对四大领域开展研究活动,如应用题研究,数与代数的研究,我们与

江东区教研室,镇海区教研室联合开展活动,通过这种交流活动达到共存,共享,以及共同发展。

4“课例“研究

我认为积累典型的教学课例展开讨论,是学校教研组活动的主要内容,各教研组根据自身实际,几年来不断对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进行剖析,逐步形成“课例研究”的典型模式。

①确定主题:

每半个月先确定一个研究单元,然后选定一个主题,一个学期就至少能确定六个研究单元(可以从四大学习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中选取),这样也照顾了各个年级,所有数学老师围绕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②形成课例:

所有数学老师根据自己的研究方法形成课例,也可以在实践后形成课例。

③阐述课例:

在研究集体中参与者分别阐述自己所形成的课例,主要围绕着设计思想、操作程序、细节处理、实践效果、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

④分析诊断:

在集体中提出存在的共性问题,提出改进的建议。

⑤形成新例:

参与研究者经过集体讨论,形成新的课例,再付诸于实践,最

后形成相对完善的课例。

5课堂观察及反思:

课堂上学生学什么、怎样学,与之紧密关联的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是课堂观察的基本内容。

由此可以确立课堂观察的三个基本纬度,即学生学习的状态、接受知识的形态与教师教学的行为。

通过课堂观察,有利于我们研究课堂现象,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课堂观察记录表见附近3)_

我们还要求教师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反思:

教学前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预测和分析能力。

教学中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质有效地进行,有助与教师提高调控和应变能力。

教学后反思:

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有助提高教师的

6专家引领与提升:

各教研组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不忘专家的引领,因为专家的引领是提升教师教育思想的一条捷径,在这几年中同时各校教研组邀请了许多专家指导,如邀请了省教研室的斯老师与市教研室的陈霞芬老师指导课改,邀请了浙江省著名特级教师林良富老师、金莹老师、刘永宽老师、蒋惠菊老师、陈庆宪老师、钱希有老师到学校讲学,全体老师们获益匪浅。

专家走后,我还要求各教研组对专家的意见观点进行反思,如在有效性主题下反思那些是有效的,那些是无效的?

三注重教师个体培养,促进教研组的再发展。

除了抓好教研组整体建设外,作为区教研部门我们努力配合师训部门,加强对年轻教师队伍的建设,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教育理论素养,较高专业理论基础和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队伍,确保我区课改的顺利发展,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加强教研组长队伍建设。

①教研组长的建设是教研组建设的关键,我们组织教研组长外出学习,参加现场观摩活动,提升他们的理论层次和实践能力,我们的师训部门在资金上也给了很大的支持。

②鼓励教研组长积极参与我们的各项评比活动,如优秀课件评比,由教研组长打分,这次的教坛新秀评比,我们先组织教研组长学习了“如何评价一节课”的有关文章,然后一起评议,当堂亮出结果,再集体讨论评价每一节课,各教研组长也都重新认识了自己,教研组长的积极性也被充分调动起来。

③在我职责的范围内,教研组长也享有一定的优惠政策,这也是提高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措施。

2加强教研组年轻骨干教师的培养。

2003年9月份在各教研组的申报下,我组织部分农村教师办了一期农村教师新课程培训班,通过上课、论文、案例分析,扎扎实实为广大农村教师服务。

在活动过程中,对以下问题我们曾展开专题讨论,教学方式开放了,双基要不要,如果要关注双基,那么我们如何在开放式的课堂中去落实双基;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探究新知,我们能不能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开放与放开的界限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我们如何处理好知识技能目标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对以上热点问题我们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并形成了初步的共识,我们去年和绍兴县有过交流,今年准备办一期区青年教师备课小组培训活动,以使更多的青年教师能够脱颖而出。

3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的作用。

如洪塘中心教研组组织中老年教师也曾向全区上过公开课,他们也能使用课件,也向全区老师展示了他们的风采,我觉得这一部份老师是绝对不能遗忘的。

总之,我们在发展过程中,真切尝到了教研组建设带来的甜头,深切认识到了抓好教研组建设是实现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特别是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显得更为必要,反思我们的工作,肯定还有不足,而且我们又产生了很多新的思考,新的困惑,我们盼望专家的引领和提升,因为只有这样,广大老师在不断的研究实践中会得到新的提高和发展。

 

附件1

怡江中心小学的《基于课堂教学的数学特色研究》

1.数学课堂教学。

(1)组织全体数学教师深入学习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和江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等精神,进一步认识新世纪基础教育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一步认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紧迫性和必要性;进一步认识教育科研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求每位教师树立“教中研,研为教,以研促教”的正确理念,人人确立三级(个人)课题,做到带着课题进课堂,围绕课题开展教学,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每一节课都能促进每位一位学生的发展。

(2)每学期开展“自主、合作、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研讨活动,形式为:

指导讲座、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教学设计评比、教学论文评比等。

2.数学课外活动。

(1)以班级为单位,全体学生参与;

要求教师编写1—6年级数学校本课程,内容可以是:

心算、速算、思想方法渗透、思维训练、知识拓展、阅读交流、社会实践等。

(2)以年级为单位,根据不同需求,自愿参与;

解题思想方法讲座;思维训练讲座;心算、口算辅导讲座;数学知识拓展讲座;开放性试题讲座;计算机辅导讲座等。

宜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开展辅导活动。

阅读《小学数学报》;查阅有关数学知识或信息(如:

圆周率、二进制、数学家名言、数学名题、数学趣题等);阅读数学课外辅导书籍;小组阅读交流;数学小论文撰写;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等。

宜根据班级实际或个体需求或独立、或合作、或全班进行。

3.形成数学显性氛围。

(1)布置数学环境:

①学校加大数学特色的显性氛围,设计制作校标,数学名家名言标牌,展示学校特色办学现状等;②教室可以布置数学角,出数学黑板报等。

(2)出版数学墙报:

以数学内容为主题,可设:

数学家故事、趣味题、问题征解、学习经验、数学资料等栏目。

(3)开设数学学习成绩展示会、编制“数学小词典”等。

4、举办各种竞赛和活动

(1)七巧板比赛

(2)数学故事会

(3)各年级的数学竞赛

5、构建激励机制。

学校采用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的方法。

物质奖励依据《怡江小学贡献奖》执行,对特色建设出成果的教师优先考虑推荐各级先进的评比及职称晋升。

对数学上有成绩的学生给予相应的荣誉称号(初设:

“数学爱好者”、“数学大王”、“数学小博士”称号),每年“六一”儿童节进行表彰。

另外,学校每年将投入特色创建资金,用于特色建设的基础设施及特色显性氛围等。

 

附件2

 

附件3

课堂观察记录表(小组合作)

合作学习主题

观察项目

教学现象和过程详细记录

合作指标

评价

所用时间

教师设置合作目标

 

1.目标明确。

2.是否2.能激发合作学习兴趣。

3.目标具有操作性。

学生参与

 

1.学生立即投入学习。

2.学习有组织、有秩序。

3.小组每人参与学习。

4.小组每人有明确学习任务。

5.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了任务。

6.学习时间充裕。

教师介入

 

1.教师是小组学习的参与者。

2.教师是小组学习的组织者。

3.教师是小组学习的引领者。

成果反馈

1.学习是小组成员共同的成果。

2.每个小组都参与了发言。

教师反馈

 

1.促进学生进一步合作。

2.把成果提升,引发更深层次思考。

3.建立成果共享平台。

合作成效

1.共同完成了学习的任务。

(含知识与技能层面)

2.学生习得了有效学习的方法。

 

3.学生获得了积极情感体验。

您的评价

1.合作主题是否必要。

理由

 

2.学生合作是否有效。

 

3.教师的调控是否有效。

 

 

 

您的建议

 

观察教师签名:

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