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462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2.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安全技术操作规程Word文件下载.docx

②配电箱、开关箱的进、出线处必须加绝缘护套并卡固,以防进出线绝缘被磨破,发生短路故障,对于移动式配电箱、开关箱,其进出线还必须采用绝缘橡皮软电缆,以便使用过程中位置移动。

③进入配电箱、开关箱的电源线,必须采用固定式联接,严禁通过插销、插座等活动连接,以防其松脱造成的短路和人身的触电事故。

④配电箱、开关箱检修时,为确保检修人员安全,必须于检修前先将其前一级相对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有可见的电源分断点,为防止检修过程中其它人员意外误送电,必须于分闸停电开关上悬挂醒目的停电标志牌,并由专人负责停、送电操作。

为防止意外触电事故,严禁带电作业。

⑤配电箱、开关箱正常操作时,必须严格遵从规定的安全操作规程。

作为三级配电系统,正常送电顺序为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

停电顺序为开关箱→分配电箱→总配电箱。

作为每一台配电箱、开关箱,送电顺序为电源隔离开关→空气断路器或漏电开关;

停电顺序为空气断路器或漏电开关→电源隔离开关→总配电箱。

正常操作总原则为电源隔离开关只能是空载操作,禁止带负荷操作。

⑥配电箱、开关箱的金属箱体及其内部所有正常不带电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统一与PE线相连接,以确保配电箱、开关箱作整体性保护接零。

(5)电动建筑机械和电动工具的安全使用

①所有的电动建筑机械、电动工具和用电安全装置,均应是符合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和安全技术规程的合格产品。

②所有电动建筑机械和电动工具都必须建立执行专人专机负责制,并实行定期检查和保养。

③所有的电动建筑机械和电动工具都必须按规定有可靠的接零保护和漏电保护。

④使用电焊机要特别注意触电和电火,为此,电焊机应置于防雨、通风良好的地方,以防受潮漏电;

火焊机进线处必须设置防护罩,以防人身直接接触带电体发生直接接触触电事故,最重要的一点是焊接现场必须清除易燃、易爆物,以免引起电气火灾。

为保护电焊操作者,焊工作业时必须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

(6)规范电气照明措施

①防止照明不足发生二次事故,或因故停电要安全撒离作业人员,工地应设应急照明灯,作应急保安照明,手执行灯照明,其额定电压均不大于36V。

②对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照明器必须具备相应的防爆结构。

③警戒照明设置。

对于夜间影响车辆安全通行的在建工程或机械设备,包括开挖沟道、坑槽等场所,必须按规定设置醒目的红色信号灯以示警戒。

(7)外电防护措施

①在建工程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施工,亦不得在高、低压线路下方搭设作业棚、建立生活设施或堆放构件、架具、材料及其他杂物。

②在建工程(含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间之间必须保持不至于发生触电伤害的安全操作距离。

其极限最小距离为1KV以下线路:

4m;

1—10kv线路:

6m;

35—110kv线路:

8m;

154—220kv线路:

10m。

③施工现场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架空线路最低点距路面的极限最小距离为1kv以下线路:

1—10kv路线:

7m;

35kv路线:

7m。

④在外电埋地电缆线路附近施工开挖非热力管道沟槽时,其边缘与埋地外电电缆沟槽边缘之间的最小极限为0.5m。

要事先探明外电埋电缆的位置,然后才能施工。

为防外电线路电杆倾斜、悬倒,相距较近时,必须对电杆同时采取加固措施。

⑤如果施工现场与外电线路之间达不到所规定的安全操作距离,则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主要是指增设能起绝缘作用的屏障、遮拦、围栏或保护岗等,并在相应的位置悬挂醒目标牌,以警示作业人员在搭设防护设施时,应注意保护设施与线路间不至于发生放电的所谓安全距离,并由电气工程技术人员或专职安全人员负责监护。

(8)使用持证上岗的电工操作人员。

2、高处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1)基本要求

①技术措施及所需料具要完整地列入施工计划。

②进行技术教育和现场技术交底。

③所有安全标志、工具和设备等,在施工前逐一检查。

④做好高处作业人员的考核培训、持证体检。

⑤发现安全措施有隐患时,做到“及时”解决,必要时停止作业。

⑥遇到各种恶劣天气时,必须对各类安全设施进行检查、校正、修理,使之完善。

⑦现场的冰霜、水、雪等均需清除。

⑧搭拆脚手架和安全设施,须设警戒区,有专人防护。

(2)临边作业与沿口作业安全防范

①工作面边沿和洞口要设防护栏杆和挡脚板。

②使用的安全网应有生产许可证、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标牌等。

③不能用安全立网代替安全平网。

④网的标牌与选用的网相符合,使用前须检验确认。

⑤安装后须按规定要求一一检查,尤其是边绳位置及系结点距离、多张网的接连方式等都须符合规定。

⑥平网的负载高度、伸出宽度、下方最小距离、都须符合标准。

⑦立网必须沿直向,网平面与支撑作业人员边缘处最大间隙不得超过10cm。

⑧须要盖没洞口的,所有盖件和盖板有固定措施及其牢固性。

有车辆通过,要保证能随不小于后轮有效承载能力2倍的荷载,要保证不被冲破或冲开的同时,也不得受冲而挪移跌落。

(3)攀登作业安全防范

①攀登作业使用的梯子上下踏板负荷能力及其使用荷载其总荷载为1100N,按人和衣物75kgf即750N乘以安全系数K=1.5。

②梯子不得有缺挡,以防失足。

梯脚底部须坚实,还须采取包紧、钉胶皮、锚固或夹牢,以防滑跌倾倒。

③梯子接长,接头只允许一处,且连接后梯梁强度不变。

④上、下梯子时必须面向梯子,不得手持器物。

(4)悬空作业安全防范

使用的安全带挂钩、吊索、卡环和绳夹等,购置时都须验其试验、鉴定合格证书。

(5)使用操作平台的安全措施

①使用悬挂式平台操作时需按《强制性条文》及JGJ80—91分列最主要五项和八项技术要求制作和使用。

并按照《结构安装工程施工操作规程》YSJ404—89附录一“钢线绳的计算方法及规格”附录二“白棕绳规格及荷重性能”还有“吊索拉力计算方法”、“吊索绳和插编编结长度”“卡环和绳夹的使用”、“常用滑车选用表”、“绳夹的使用数量”等附录选用适合本工程施工荷载的悬空平台。

如用钢丝绳,参阅国家标准《园股钢丝绳》GB1102的参数选用。

②悬挑式钢平台的两边,应各设两道钢丝绳或斜拉杆,两道中的每一道,都应分别作单独受力计算选用绳索。

③平台的搁支点和上端拉结点,都必须位于建筑物的结构上,不得做在施工设施上。

④所载人员和物料总重量,严禁超过设计的容许荷载,此项容许荷载值必须明示在平台的显著位置。

参阅JGJ80—91附录五“操作平台的计算及结构实例”的参数明示。

(6)交叉作业安全防范

①上、下交叉作业,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进行。

上、下层在左右方向上必须有一定的偏离,下层所处的作业范围,必须位于上层作业根据其作业高度有器物可能坠落的范围半径之外。

当作业高h=2—5m(含5m时),半径R定为2m;

高度5—15m(含15m时),R=3m;

作业高度15—30m(含30m时),R=4m。

凡属特殊高度作业,在施工现场应作标记如:

“特级、夜间、悬空作业”或“特级、雨天、交叉作业”等等。

②使用安全网应作试验检查,按照《建筑施工检查标准》JGJ59—99规定取消在建筑物外围使用安全平网,改为须用立封闭立网,立网标准为:

①每10cm×

10cm=100cm2的面积上有800个以上网目;

②须做贯穿试验:

将网与地面张为30°

的夹角,在其中心上方3m处,用5kg重的∮50钢柱垂直自由落下,以不穿透为准。

3、机械使用的安全技术措施

(1)制定机械使用的安全措施。

(2)机械使用前进行安全检查。

(3)机械使用发生故障,停电由专业人员维修,严禁操作人员擅自拆除机械上的装置。

(4)机械运转中,严禁对其维修,保养或调整等工作。

(5)电动机械应单独接地、接零,使用漏电保护开关。

(6)使用起重机械严禁超载和超吊不明重量的物件。

(7)潜水泵放入或拉出水时,应先切断电源。

(8)混凝土振动器作业转移时,严禁用电源线拖拉振动器,作业人员必须穿戴绝缘手套和绝缘胶鞋。

(9)在平面锯上加工木料,厚度小于30cm,长度小于400cm时,必须用推板或压棍推进,严禁手推。

(10)电弧焊接地线及手把都不得搭在易燃、易爆和带有热源的物品上,接地线不得接在管道、机床设备和金属构架上,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

4、脚手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1)竹、木脚手架搭设(高度在24m以下的脚手架按下列措施搭设)

①竹、木脚手架的架设按照下表参数分施工段架设

竹、木脚手架构造参数(单位:

m)

用途

脚手架构造形式

里立杆距墙面距离

立杆间距(冲天杆)

操作层小横杆间距

大横杆(牵杠)步距

小横杆(横楞)挑向墙的悬臂

横向

纵向

砌筑装饰

双排竹脚手架

0.5

1.0~1.3

1.3~1.5

≤0.75

1.2

0.4~0.45

单排木脚手架

1.2~1.5

1.5~1.8

≤1.0

1.2~1.4

双排木脚手架

1.0~1.5

大横杆最下一步步距可以放大到1.8米,以便穿行。

操作层小横杆(横楞)间距可与立杆(冲天杆)纵向间距相同,但必须加设顶撑。

②竹脚手架的立杆、大横杆、斜撑、顶撑等有有效部分的小头直径不得小于7.5cm,小横杆不得小于9cm。

应用生长三年以上的毛竹。

青嫩、枯黄、黑斑、虫蛀以及裂纹连通二节以上的毛竹的都不得使用。

木脚手架木杆用剥皮的杉杆,不准使用易腐朽、折裂及枯节的木杆。

③绑扎竹脚手架的篾绳,购买新工艺生产的竹绑扎绳。

绑扎木脚手架的一般使用8#铅丝,个别受力不大部分也可用10#铅丝。

④竹脚手架必须搭设双排架子。

立杆和大横杆应错开搭设,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5m,绑扎时小头应压在大头上,绑扣木脚手架不得少于三道,竹脚手架不得小于四道。

立杆、大横杆、小横杆相交时,应先绑两根,再绑第三根,不得一扣三根。

并要在立杆旁加设顶撑顶住小横杆,以分担一部分荷载,避免小横杆因受荷载过大而下滑,上、下顶撑必须保持在同一垂线上,顶撑必须采用竹子中段以下部分,每杆顶撑扎蔑绳三道与立杆绑牢,底层顶撑应将地面夯实,并垫木板或砖块,以免下沉。

⑤三步以上脚后架,每隔7根立杆应设一根抛撑,架高大于7m不便设置抛撑时,则应设置连墙点,使架子与建筑固定连接。

⑥竹、木脚手架应在尽端的双跨内和中间每隔15m左右的双跨内设置剪刀撑,根据需要的也可设置纵向连续的多跨剪刀撑,但其最大宽度不得超过6m,连续剪刀撑设在架子外偶与地面呈45~60°

,从下到上连续设置,杆子的交叉点应绑在立杆或横杆上。

(2)扣件或钢管脚手架搭设(高24m的脚手架按下列措施搭设)

①脚手架的主要构件立杆、大横杆、小横杆、斜杆、扣件、底座必须是合格产品。

②脚手架应按下列要求搭设

(a)立杆垂直度偏差不得小于架高的1/200,相邻两根立杆的接头错开50cm,并力求不在同一步内。

(b)大横杆在每一面脚手架范围内的纵向水平高差,不宜超过一皮砖的厚度,同一步内的大横杆的接头,应相互错开,不宜在同一跨内,垂直方向相邻的两根大横杆的接头也应错开,其水平距离不宜小于50cm。

(c)小横杆用扣件紧固于大横杆上,靠近立杆的小横杆,要紧固于立杆上。

双排脚手架小横杆靠墙的一端应离开墙面5—15cm。

(d)斜杆搭设时应避免两斜杆相交时别弯钢管。

斜杆两端扣件与立杆节点(即立杆与横杆的交点)的距离不宜大于20cm,最下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离地面不宜大于50cm,以保证架子的稳定性。

(e)脚手架各杆件相交伸出的端头,均应大于10cm,以防止杆件滑脱。

(f)随砌墙随即设置连墙杆与墙锚拉。

(g)扣件应有出厂合格证,发现有脆裂、变形、滑形的禁止使用。

扣件安装时,注意开口朝向,对接扣件开口应朝架子内侧,螺栓向上,避免开口朝上以防雨水进入。

螺栓的拧紧程度,必须适度,不得过松或过紧。

(h)为防止脚手架外倾,提高立杆的纵向刚度,需设置连墙杆,连墙杆每隔3步5跨设一根。

常用将小横杆伸入墙内,用两只扣件或扣件加短管夹住;

也可以在墙体内预埋钢筋或在墙内侧放短木棍,用8号铅丝窜过钢筋环或捆住短木棍拉住架子的立杆,并将小横杆顶住墙面,如在窗洞处,可用两根短管夹住两旁墙体,再用扣件与小横杆连牢。

在脚手架两端的双跨内和中间每隔30m净距的双跨内,在架子外侧设剪刀撑,剪刀撑与地面呈45°

布置。

(l)单排脚手架的小横杆伸入墙内不得小于24cm。

(m)脚手板用优质松木枋板或竹材,是主要承载部件,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3)脚手架使用中的技术安全要求。

①外脚手架的荷载在一般情况下,用于砌筑工程的均布荷载不能超过2.7kn/m2,在脚手架上堆砖,只准单行侧摆三层。

②必须有完善的安全防护设施,要按规定设置安全网、安全护栏、安全挡板等防护设施。

③钢脚手脚(包括钢井架、钢龙门架)等,均必须有良好的防电、避雷装置,具体要求应根据有关专业规定执行。

④六级以上大风以及大雾、大雨、大雪天应暂停高空作业,雨雪后在脚手架上操作,必须有防滑措施。

暂停工程复工和风、雨、雪后,应对脚手架进行详细检查,发现有立杆沉陷、悬空、接头松动、架子歪斜、变形以及空头板等问题,应及时采取加固,补救及其它处理措施。

⑤操作人员上、下架子,要有保证安全的扶梯、爬梯或斜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