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294730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doc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职业学校文化课教材数学第二册第六章第

二节“等差数列”。

首先,“等差数列”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是重点学习内容之一,对学生掌握方法、发展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有重要作用;其次,“等差数列”是对前面所学数列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学习等差数列是为将要学习的等比数列打基础的,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我所教的学生是2014级的学生,学生数学基础普遍比较差,多数学生能主动参与数学学习,动手操作能力强,但缺乏自信心,同时渴望表现,渴望肯定。

在基础知识方面,学生对数列的概念和通项公式已经熟悉,加上贴近学生生活情境的创设,新知教学有了很好的基础。

三、目标分析

1.教学目标

经过对教材及学生的分析,我将教学目标确定为:

知识目标:

通过实例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

列的通项公式和前 n项和公式。

能力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归纳、探究

的方法得出结论;

(2)增强学生用公式来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情感目标:

(1)密切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探索、猜想、归纳的过程中,使学生树立严谨的科学观。

2.重点和难点

为了实现上述三个教学目标,我把本节课的重、难点确

定为:

(1)教学重点: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

(2)教学难点:

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过程及应用。

四、教法学法

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出发,在教学中主要采用

以诱导启发为主,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由不完全归纳

的方法进行类比教学;同时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经历知识

的形成和发展,通过观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参与课堂学

习。

五、教学过程

整个课堂教学分为: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剖析公式,

应用反馈,归纳总结,布置作业六个部分。

1.创设情境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关键,它直接影响学生对本

节课的学习态度。

因此,我创设了两个情境,并用多媒体进

行展示,情境一是埃及金字塔的自上而下台阶宽度所组成的

数列,情境二是北京天坛顶圆形半径所组成的数列,以此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直观思考。

2.探究新知

引导学生观察:

(1)10,15,20,25,30,,;

(2)50,

60,70;(3)1,1,1,1,1,,;(4)3,1,-1,-3,-5,

-7,,这些数列有什么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用多媒体

展示正确的结论,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给出等差数列的概

念,并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刻画等差数列的特征:

an-an-1=d

(n≥2且n∈N+,d是常数),这样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

中来,引起学生思考及探究新知的兴趣,实现情感目标

(1)。

在得到等差数列的概念之后,设置问题:

张家界百龙观

光电梯运行速度为3m/s,现在电梯从高154m处向上运行,高325m处为终点,每秒计数一次,由学生写出电梯高度构

成的数列并求出这个数列的第20项及通项公式,由此引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概念,引出第二课时的教学。

随后设置思考题:

若一个等差数列 {an}的首项是 a1,公

差是d,那么如何表示 a2,a3,a4呢?

引导学生根据等差数

列的概念把a2,a3,a4表示出来,a2=a1+d,a3=a2+d=a1+2d,a4=a1+3d,依此类推,由学生观察得an=a1+(n-1)d,然后验证当n=1时也成立,就这样用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推导出等

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突破难点( 1),实现本节课的情感目标

(2)。

3.剖析公式

在推导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之后,设置疑问:

在通项

公式中,已知哪些量可以求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引导学生

对公式进行剖析。

各小组讨论,教师对讨论结果汇总并分析

补充,用多媒体展示正确的结论,即:

在通项公式中,已知

a1,n,d就可以求第四个量 an,并引出“知三求一”的数学

思想。

4.应用练习

例1: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若是,写出其首项及公差。

(1)2,5,8,11,14;

(2)-2,-2,-2,-2,-2;(3)

1,0,-1,0,1,0,-1,0,。

例2:

判断下列数列是否是等差数列?

并说明理由。

(1)

an=3n-2;

(2)bn=1/n。

例3:

已知等差数列{an}的首项是 1,公差是3,求其第

11项。

例4:

已知等差数列{an}中a3=16,a7=8,求此数列的通项公式。

例1、例2的设置让学生熟悉等比数列的概念;例

3的

设置体现知三求一的数学思想,强化学生对等差数列公式的

应用;例4的设置主要是对公式的变式应用,并引导学生用

方程的思想来解决问题,让学生知道一般已知等差数列的两

项就可以确定这个数列,使学生熟练掌握公式,进一步提高

学生的应用能力。

分析完例题后,为了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也

为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进行课堂调控,让学生做书

上的练习,分组形式展开,分两大组,并同时找三位学生来

黑板板演。

讲练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水平。

5.归纳总结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在学习小组中,各自归纳自己对这

堂课的收获,后由小组代表总结归纳,再由教师进行补充,

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这节课的主要知识内容,使学生对本节

知识结构有一个清晰而系统的认识。

同时强调不完全归纳

法,强调等差数列的概念及通项公式的应用。

6.作业布置

必做题:

(1)学习指导用书 P5A组1、2、4;

(2)学习

指导用书第 6页A组3,B组3、4。

选做题:

(1)学习指导用书 B组9、10;

(2)学习指导

用书B组6、7。

体现分层教学的思想,使各层次的学生都找到各自的学

习区,进一步推动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

1.通过多元评价,就个别或整体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

做出评价,以此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2.通过应用来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并在讲评中肯定优

点,指出不足。

3.通过作业,反馈信息,再次对本节课做出评价,以便

查漏补缺,指导今后的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