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4844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浙江高考文言文真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本文有删节)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7. 

A.推考其材行能堪其举者 

堪:

胜任

18.B.岂天下之人固可诬 

诬:

诬蔑

19.C.则数更法以御之 

御:

防备

20.D.南城之政平 

平:

安定

21.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2. 

A.则皆可为材且良/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3. 

B.今也,庠序、师友、赏罚之法非古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吸相吹也

24.C.人愚也,则愚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25.D.拒而莫之与也/恐年岁之不吾与

26.18.下列对原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7.A.这篇赠序的重点不是写丁琰的才干,而是针砭吏治不修、地方官员才德低下的社会现实,进而建议推行古代庠序、师友、赏罚之法,以培养足够的人才。

28.B.本文首段感慨贤人之少,一唱三叹,再通过古今对比,叹问之间,忧虑国事之情溢于言表,文末由勉励丁琰推及天下为吏者,更使文章深意无尽。

29.C.作者认为有圣人之道的世人匮乏并且缺少激励机制,学校又严重不足,是造成“今之贤也少”的重要原因,这种见解可谓一针见血,深中肯綮。

30.D.作者通过南城县令、邑人的评价来称赞丁琰的政绩,为他能得到有司举荐并被任命为淮阴令而发出“得人”的感叹,体现了爱才若渴之心。

31.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32.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33.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34.

(1)(分)其岂有劳于求而不得人,密于法而不胜其弊,若今之患哉?

(4分)

35.

(2)奚重而不更也?

(3分)

2014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

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

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

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

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

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

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

“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

未知其为吉凶邪?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

此若家之宝也。

奈何虑之过欤?

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

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

及。

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

游娱燕飨,必召同席。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

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

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

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

精于理,故言多周详;

切于情,故叙事重复:

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

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

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

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

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

家之门。

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

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

价微有文,又早死。

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

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

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

怅惘。

②汩没:

沦落③欧:

通“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性所多也多:

超过.

B.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振发:

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司:

职掌.

D.皆可征于集征:

验证.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随人而问章句.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B.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於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此若家之宝也。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

2015

太平州学记

宋张孝祥

学,古也。

庙于学以祀孔子,后世之制也。

阁于学以藏天子之书,古今之通义,臣子之恭也。

当涂于江淮为名郡,有学也,无诵说之所;

有庙也,无荐享之地;

有天子之书,坎而置之屋壁。

甲申秋,直秘阁王侯秬来领太守事,于是方有水灾,尽坏堤防,民不粒食。

及冬,则有边事,当涂兵之冲,上下震揺。

侯下车,救灾之政,备敌之略,皆有次叙。

饥者饱,坏者筑。

赤白囊,昼夜至,侯一以静填之。

明年春,和议成,改元乾道,将释奠于学。

侯语教授沈瀛曰:

“学如是!

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命其掾蒋晖、吕滨中撤而新之。

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旣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客有过而叹曰: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今之当涂,昔之当涂也,来为守者,孰不知学之宜葺,而独忘之者,岂真忘之哉?

力不赡耳!

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王侯易民之忧,纳之安乐之地,以其余力大新兹学,役不及民,颐指而办。

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

客于是又有叹也:

“尧、舜、禹、汤、文、武之天下,传之至今,天地之位,日月之明,江河之流,万世无敝者也。

时治时乱,时强时弱,岂有他哉?

人而已耳!

财用之不给,甲兵之不强,人才之不多,宁真不可为耶?

《诗》曰:

‘无竞维人。

’谓予不信,请视新学。

夏四月既望,厉阳张某记。

【注】①当涂,古县名,宋代称太平州,今属安徽。

②王侯秬,王秬,时为太平州知州,古代对士大夫的尊称。

③赤白囊,古代递送紧急情报的文书带袋。

16.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坎儿置之屋壁坎:

挖洞B.当涂兵之冲冲:

突袭,冲击

C.侯下车下车:

读到任D.力不赡耳瞻:

足,狗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臣子之恭也将有以为也

B.及冬,则有边事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C.颐指而办吾尝跂而望焉

D.贤之不可已也如是夫夫晋,何厌之有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名为“学记”,却略于州学本身的具体描述,将重心置于有救民兴学之功的王秬,塑造了一位勤政崇学的地方官形象。

B.文中以“客”的口吻盛赞王秬贤于当涂历任长官,就是因为他才真正认识到修葺州学的重要性,故能事济而功成。

C.文末感叹,自古以来天下之治乱强弱皆系于人,成事与否关键也在于人,太平州得以重建就说明了这个道理。

D.文章语言质朴流畅,叙事简而有法;

后半部分的大段议论,宏阔高远,显示出宋代士大夫心忧天下、善议政事的特点。

(1)今吾州内外之事略定,孰先于此者?

(2)始王侯之来,民尝以水为忧,已又以兵为忧。

2016

琅嬛福地记

(明)张岱

晋太康中,张茂先①为建安从事,游于洞山。

缘溪深入,有老人枕书石上卧,茂先坐与论说。

视其所枕书,皆蝌蚪文,莫能辨,茂先异之。

老人问茂先曰:

“君读书几何?

”茂先曰:

“华之未读者,二十年内书,若二十年外书,则华固已读尽之矣。

”老人微笑,把茂先臂走石壁下,忽有门入,途径甚宽,至一精舍,藏书万卷,问老人曰:

“何书?

”曰:

“世史也。

”又至一室,藏书欲富。

又问“何书”老人曰:

“万国志也。

”后至一密室,扁钥甚固,有二黑犬守之,上有暑篆,曰“琅嬛福地”。

问老人曰:

“何地?

“此玉京、全真、七瑛、丹书、秘籍。

”指二犬曰:

“此痴龙也,守此二千年矣。

”开门肃茂先入,见所藏书,皆秦汉以前及海外诸国事,多所未闻。

如《三坟》《九丘》《连山》《归藏》《桍杌》《春秋》诸书,亦皆在焉。

茂先爽然自失。

老人乃出酒果饷之,鲜洁非人世所有。

茂先为停信宿而出,谓老人曰:

“异日裹粮再访,纵观群书。

”老人笑不答,送茂先出。

甫出,门石忽然自闭。

茂先回视之,但见杂草藤萝,绕石而生,石上苔藓亦合,初无缝隙。

茂先痴然伫视,望石再拜而去。

嬴氏焚书史,咸阳火正炽。

此中有全书,并不遗只字。

上溯书契前,结绳亦有记。

鹞前视伏羲,已是其叔李。

海外多名郭,九州一黑痣。

读书三十乘,千万中一二。

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石彭与凫毛,所见同儿稚。

欲入问老人,路迷不得至。

回首绝壁间,荒蔓惟薜荔。

懊恨一出门,可望不可企。

坐卧十年许,此中或开市。

【注】①张茂先:

名华,字茂先。

西晋文学家。

陶渊明和张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文人隐士。

张岱的《琅嬛福地记》与陶渊明《桃花源记》异曲同工,皆为梦中之地。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门肃茂先入肃:

恭敬的样子。

B.茂先为停信宿而出信宿:

两三天。

C.异日裹粮再访裹粮:

携带粮食。

D.读书三十乘乘:

车。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张茂先的自矜面前,老人“微笑”;

当张茂先提出“裹粮再访”的请求时,老人又笑而不答。

两“笑”之下,老人宽容、神秘的形象呼之欲出。

B.本文借一个充满神异色彩的故事,揭示了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

《桃花源记》则借虚构桃源仙境寄托社会理想:

两文有异曲同工之妙。

C.本文叙事简练,描写细腻,结尾议及“嬴氏焚书史”,旨在批评秦王嬴政焚书坑儒,导致典籍损毁的行为,体现了“记”叙议结合的特征。

D.张岱行文善于渲染,笔墨传神:

说老人,则有“枕书石上卧”;

写福地,则有痴龙“守此二千年矣”。

结尾用韵文的形式点明主旨,发人深思。

B.本文并非揭示“山外有山、不可妄自尊大的道理”,琅嬛,传说是天帝藏书的地方。

琅嬛福地只是一个理想境地。

真正的琅嬛福地,是张岱心底的一个理想,一个象征;

一个生前的精神寄托,一个死后的永恒归宿。

D.“善于渲染”有误,老人“枕书石上卧”,痴龙“守此二千年矣”都是平实的白描手法。

19.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7分)

(1)茂先爽然自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方知余见小,春秋问蛄蟪。

20.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选自贾谊《治安策》)

2017

上池州李使君①书杜牧

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足下性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故处世显明无罪悔;

(仆)在京城间,家事人事,终日促束,不得日出所怀以自晓,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

去岁乞假,自江、汉间归京,乃知足下出官之由,勇于为义,向者仆之期足下之心,果为不缪,私自喜贺,足下果不负天所付与、仆所期向,二者所以为喜且自贺也,幸甚,幸甚。

仆不足道,虽能为学,亦无所益,如足下之才之时,真可惜也。

向者所谓俊达坚明,心正而气和,饰以温慎,此才可惜也。

年四十为刺史,得僻左小郡,有衣食,无为吏之苦,此时之可惜也。

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仆常念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何者?

以其书具而事多也。

今之言者必曰:

“使圣人微旨不传,乃郑玄辈为注解之罪。

”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若使玄辈解释不足为师,要得圣人复生,如周公、夫子亲授微旨,然后为学。

是则圣人不生,终不为学;

假使圣人复生,即亦随而猾之矣。

此则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欺乱常人耳。

自汉已降,其有国者成败废兴,事业踪迹,一二亿万,青黄白黑,据实空有,皆可图画,考其来由,裁其短长,十得四五,足以应当时之务矣。

不似古人穷天凿玄,蹑于无踪,算于忽微,然后能为学也。

故曰,生百代之下,未必为不幸也。

夫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此乃随所见闻,能不亡失而思念至也。

楚王问萍实,对曰:

“吾往年闻童谣而知之。

”此乃以童子为师耳。

参之于上古,复酌于见闻,乃能为圣人也。

诸葛孔明曰:

“诸公读书,乃欲为博士耳。

”此乃盖滞于所见,不知适变,名为腐儒,亦学者之一病。

仆自元和已来,以至今日,其所见闻名公才人之所论讨,典刑制度,征伐叛乱,考其当时,参于前古,能不忘失而思念,亦可以为一家事业矣。

但随见随忘,随闻随废,轻目重耳之过,此亦学者之一病也。

如足下天与之性,万万与仆相远。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自古未有不学而能垂名于后代者,足下勉之。

(选自《樊川文集》,有删节)

【注】①使君:

对州郡长官的尊称。

李使君,即李方玄,杜牧好友,时任池州刺史。

②缪:

通“谬”。

③郑玄:

字康成,东汉人,师从马融,遍注五经,为古文学经学大家。

④萍实:

南方池泽中常生蓬草的果实。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然不敢以辈流间期足下也期:

期待。

B.真可惜也可惜:

令人惋惜

C.使圣人微旨不传微:

精深微妙

D.参之于上古参:

检验

15.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与赏析不正碲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非议郑玄等人且否定古注的“今之言者”深表不满,对这些不学之徒好出大言、扰乱治学的不良学风更以“欺乱”斥之。

B.作者提倡以据实控有的态度去对待历史上的成败兴废、事业踪迹,厘清因果,比较优劣,这样“足以应辫时之务”达到经世致用的目的。

C.作者认为自己在学问上虽可成就一家之事业,但还是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轻目重耳,拘泥于所见而不知适应变化的弊病。

D.作者在这封书信中同龄友人推许鼓励,倾吐怀抱,笔端流露真情;

谈论治学之道,眼界开阔,见解精辟,语言洁净简要。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仆以为天资足下有异日名声,迹业光于前后,正在今日,可不勉之!

(3)仆观其所解释,明白完具,虽圣人复生,必挈置数子坐于游、夏之位。

参考答案

16.B17.B18.C

19.犹恐予之愚且贱/闻与见焉者少/不足以知天下之材也/则求夫贤而有名位/闻与见之博者/而从之问其人之孰可举者/卒亦未见焉

20.

(1)哪里会有搜求上费力却等不到人才,制度法令上严密却弊端无穷,(导致)像今天这样的忧虑呢?

(2)为什么如此严重却不改变呢?

16.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

“多”是称赞之意。

17.答案:

C

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

两个“于”都是“对于”之意。

18.答案:

B

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

“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19.答案:

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

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

再利用文言的4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

本段话有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

20.答案:

(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

(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

第一句翻译时要抓住“奈何?

?

欤”这一反问句式。

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

16.B17.C18.B

19.(3分)先是/郡将欲楼居/材既具/侯命取以为阁/辟其门而重之/凡学之所宜有/无一不备

20.(7分)

(1)现在我们州里外的事大致已定,还有什么比这件事更优先的呢?

(2)当初王侯来时,百姓曾经把水灾作为忧患,随后又把战争作为忧患。

16.【答案】A

【分析】肃:

在句中的词性应是动词,译为“恭敬地迎接”。

17.【答案】B若:

如果

【分析】A.与:

同∕把;

C.所:

……的书∕……的土地;

D.而:

表修饰∕表顺承

18.【答案】C

【分析】A.“宽容”无依据。

19.【答案】张茂先感到茫然、失落。

老人于是拿出酒菜果品给他吃,食物的鲜美洁净不是人间能拥有的。

20.【答案】

(经过此事)才知道我见识浅陋,就像夏生秋死(或“春生夏死”)的蝉不知道四季的转换。

21.进言者皆曰//天下已安已治矣/臣独以为未也/曰安且治者/非愚则谀/皆非事实知治乱之体者也/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此

14.(3分)B

15.(3分)B

16.(3分)C

17.(3分)

仆自知顽滞/不能苦心为学/假使能学之/亦不能出而施之/恳恳欲成足下之美/异日既受足下之教/于一官一局而无过失而已。

18

(1)我认为上天给予您有将来的名誉声望,业绩光耀于身前身后,(时机)恰好在现在,岂可不努力啊!

18

(2)我看郑玄等人的分析说明,清楚完备,即使圣人复活,也定会提携他们,让他们坐在子游、子夏的位置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