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96178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鸡兔同笼教学设计Word文档格式.docx

今天我想给同学们介绍一部大约1500年前的我国古代数学名著《孙子算经》,里面记载着许多有趣的数学名题,你们想了解吗?

2.课件出示情境图

师:

哪位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这道数学题?

【教学提示】

如果学生不能很顺利地理解古文中的含义,老师可以帮助学生翻译过来,确保学生正确理解题意。

【学情预设】鸡有两条腿,兔有四条腿。

3.学生尝试解答。

已知条件都找到了,大家想一想,算一算,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名著《孙子算经》的介绍和“鸡兔同笼”问题的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感受化繁为简的必要性。

解答出来了吗?

【学情预设】学生沉默或回答不能。

很多同学不知道怎么解答,也猜不出来。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容易猜出答案呢?

【学情预设】数太大了,小一些就可以试出来或者猜出来。

是啊,数字大了就很难猜出来,那我们把数字改小些试试看。

2.探究解法。

(1)课件出示教科书P104例1。

从题目中你们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

要求鸡和兔各有几只,咱们不妨猜一猜,好吗?

学生进行猜想并回答。

【学情预设】预设1:

我猜想鸡有4只,兔有4只。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预设2:

我猜想鸡有2只,兔有6只,因为鸡和兔一共有8只。

(教师:

不错!

知道有根据地去猜想。

预设3:

我猜想鸡有3只,兔有5只。

因为我们不光要考虑鸡和兔一共有8只,还要看看是不是一共有26只脚。

真是善于思考的孩子!

考虑得真全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会到从简单问题入手的必要性,初步感受化繁为简是探究解决问题策略的有效途径之一。

(2)探究列表法。

可能的情况有很多种,怎样才能知道哪一种符合题意呢?

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鸡和兔一共有8只,再看鸡的脚和兔的脚加起来是否等于26只脚。

②师:

鸡和兔一共有8只,有很多种情况,我们可以用表格一一列举出来。

(出示课件)

学生试着填写教科书P104表格,在小组内交流做法。

③展示交流。

请做得快的小组到黑板上完成表格。

猜测虽然效率低,不具有普遍性,但这样的经历是必要的,是后面学习列表法、假设法的基础。

你们同意吗?

大声地告诉我这道题的答案是多少。

【学情预设】鸡3只,兔5只。

④小结:

同学们真不错!

像这样利用表格按顺序列出所有的情况,进而找到问题答案的方法叫做列表法。

这是在我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非常好的一种方法。

(板书:

列表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引导学生经历猜想、有根据地猜想,再到根据需要列表验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为学生学习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3)探究假设法。

①师:

我们刚才用列表法解决了这个问题,但数据变大后,列举出的情况太多了,你还有其他的解题方法吗?

(提示:

把鸡或兔的只数假设成0只,计算起来会更简单。

如果从最特殊的情况出发,假设笼子里全是鸡,那么一共有多少只脚?

提示学生画图表示。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画出8个圆代表鸡,然后画出相应的脚。

每只鸡2只脚,一共有16只脚,实际比假设还多出10只脚。

为什么会多出10只脚呢?

(因为笼子里有兔。

引导学生发现:

每只鸡再加2只脚变成兔,10只脚需要把5只鸡变成5只兔。

最后剩下的3只就是鸡。

(教师动态演示课件)

③课件出示学习单,同桌合作完成第2题。

刚才边画图边思考的过程能否用算式表示出来呢?

两人一小组讨论完成下面的题目。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并给予相应指导。

④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相应板书。

【学情预设】假设笼子里全是鸡,每只鸡2只脚,一共有脚8×

2=16(只),还多脚26-16=10(只)。

一只兔比一只鸡多脚4-2=2(只),也就有兔10÷

2=5(只),鸡8-5=3(只)。

思路非常清晰。

怎样区分后面鸡、兔的只数?

【学情预设】假设全是鸡,先算出来的是换进去的兔的只数,即兔的实际只数。

(4)假设法的简单应用。

我们刚才用假设全是鸡的方法求得了答案,那么能否假设全是兔来解决呢?

假设法是更具逻辑性和一般性的解法,是解决此类问题的算术解法中较为普遍的一种解法。

要让学生经历“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

假设笼子里全是兔,每只兔4只脚,一共有脚8×

4=32(只),还少脚32-26=6(只)。

一只鸡比一只兔少脚4-2=2(只),也就有鸡6÷

2=3(只),兔8-3=5(只)。

假设全是兔,先算出来的是换进去的鸡的只数,即鸡的实际只数。

教师适时板书。

(5)教师小结。

刚才通过假设笼子里都是鸡或者都是兔的情况,发现规律,得出答案,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叫做假设法。

这也是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一种基本方法。

假设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充分经历了观察、比较、推理、归纳、概括等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探究出用假设法解决“鸡兔同笼”问题。

充分的探究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又有效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知识运用,巩固提高

1.解决“鸡兔同笼”数学趣题。

(1)师:

我们已经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

现在能解决《孙子算经》中的原题了吗?

你会选择哪一种方法来解题呢?

为什么?

数目比较小时,用列表法。

数目比较大时,列表法的计算量较大,有局限性,比较麻烦,用假设法比较好。

(2)学生独立解答后,教师指名学生上台展示结果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2.感悟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鸡兔同笼”的问题并不仅仅局限在解决与动物有关的问题上,它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这不,四年级的小朋友正在公园里划船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教科书P106“练习二十四”第2题。

(1)学生读题,独立解答,教师巡视,准备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答案。

(2)学生上台展示,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比较后很容易得出假设法是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一般方法。

围绕本课的教学重难点,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悟“鸡兔同笼”问题不仅仅是鸡兔问题,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只要符合这种数量关系,就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解答。

有层次、有针对性地练习,能加深学生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四、课堂小结,情感升华

今天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

你掌握了哪些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

同学们,这是一道比较复杂的难题,却被我们四年级的同学解决了,真是不简单,我为你们感到自豪。

让我们为自己今天的精彩表现鼓鼓掌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知识,不仅能进一步内化本课所学的内容,而且学生经历了自我总结、评价的过程,更能让学生在知、情、意、行等方面同时得到发展。

五、拓展延伸,拓宽思路

你想知道早在一千五百年前的学者孙子及古人又是怎么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吗?

请同学们在课后自学教科书P105的“阅读资料”,并上网查找更多“鸡兔同笼”问题的解法。

板书设计

鸡兔同笼

列表法

假设法

假设全是鸡 

假设全是兔

2=16(只) 

4=32(只)

26-16=10(只) 

32-26=6(只)

4-2=2(只) 

4-2=2(只)

兔:

10÷

2=5(只) 

鸡:

2=3(只)

鸡:

8-5=3(只) 

兔:

8-3=5(只)

教学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本课的特点是:

在情境中导入,在探究中求知,在碰撞中生成,在合作中交流,在练习中提升。

教师始终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但教学中“如何通过教师的准确引导,真正落实新课标提出的‘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目标”,是今后需要努力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