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96716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266.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福建省福州市新高考高一化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c(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7.下列变化过程,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①金属钠与水②NH4Cl晶体与Ba(OH)2·

8H2O混合搅拌③H2在Cl2中燃烧④液态水变成水蒸气⑤酸碱中和⑥碳酸钙热分解

A.①②⑤B.①③⑤C.③④⑤D.②④⑥

8.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与Y,X与Z分别位于同一主族,W与X可形成两种常见气体WX2和WX,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WX2分子中所有原子最外层都已满足8电子结构

B.WX2、ZX2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C.原子半径大小顺序为:

X<W<Y<Z

D.乙醇、乙酸、葡萄糖、油脂中均含W、X两种元素

9.使0.5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然后该加成产物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发生取代反应,则两个过程中消耗氯气的总物质的量最多是

A.1.5molB.2.5molC.2.0molD.3.0mol

10.如图所示,试管中盛装的是红棕色气体(可能是混合物),当倒扣在盛有水的水槽中时,试管内水面上升,但不能充满试管,当向试管内鼓入氧气后,可以观察到试管中水柱继续上升,经过多次重复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原来试管中盛装的不可能是()

A.N2与NO2的混和气体B.O2与NO2的混和气体

C.NO与NO2的混和气体D.NO2一种气体

11.下列关于淀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式为C6H12O6B.不属于糖类

C.不能发生水解反应D.常温下其水溶液遇碘变蓝

12.将HCl和NaCl分别溶于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HCl的离子键被破坏

B.NaCl的共价键被破坏

C.HCl和NaCl的化学键均遭破坏

D.HCl和NaCl的化学键均未遭破坏

13.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具有相对应关系的是

A.苯酚显弱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

B.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可用于中和胃酸

C.KOH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油脂的皂化

D.C2H4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用于果实的催熟

14.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中子数为18的氯原子:

ClB.氯化镁的电子式:

C.乙炔的结构简式:

HCCHD.对硝基甲苯的结构简式:

15.下列“油”中属于酯类的是

A.豆油B.酱油C.煤油D.甘油

16.在某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A(s)+3B(g)

3C(g)。

下列叙述中能表明该可逆反应一定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①C的生成与分解速率相等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和3amolB

③B的浓度不再变化④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⑤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

3:

3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⑦A的浓度不再变化⑧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

⑨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A.6个B.5个C.4个D.3个

17.下列有关化学键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氯化钠熔化或氯化氢溶于水时都要破坏化学键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C.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此过程中化学键没有发生变化

D.碘晶体升华和冰融化时都未涉及化学键的变化

18.下列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A.HClO的结构式:

H-Cl-OB.NH4Cl的电子式为:

C.CO2的比例模型:

D.甲烷的球棍模型:

19.(6分)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石油分馏B.煤干馏C.石油裂解D.皂化反应

20.(6分)某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简式如下:

此有机化合物属于

①烯烃②多官能团有机化合物③芳香烃④烃的衍生物⑤高分子化合物⑥芳香化合物

A.①②③④⑥B.②(④⑥C.②④⑤⑥D.①③⑤

二、计算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1.(6分)有锌--铜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当导线中有0.2摩尔电子转移时,问:

(1)负极金属质量减少多少克?

___________

(2)正极产生的(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

_________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2.(8分)下面是石蜡油在炽热碎瓷片的作用下产生乙烯并检验乙烯性质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A中碎瓷片的作用是________。

(2)B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

(4)查阅资料.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根据本实验中装置_____(填装置字母)中的实验现象可判断该资料是否直实。

(5)通过上述实验探究,检验甲烷和乙烯的方法是_______(填字母,下同),除去甲烷中乙烯的方法是___。

A气体通入水中B气体通过盛溴水的洗气瓶

C气体通过盛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洗气瓶D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四、推断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3.(8分)已知:

如图中A是金属铁,请根据图中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的化学式____;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

(3)写出①④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

五、综合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

24.(10分)元素X、Y、Z、M、N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己知Y的氢化物能与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反应生成一种盐;

Z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总数之比为3:

4;

X与Y、Z均可以形成电子总数为10的分子;

M是短周期主族元素中原子半径最大的;

N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次外电子数之比为3:

据此回答:

(1)硒与N同主族,比N多一个电子层,则硒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_。

(2)X与Z、X与N均可形成18电子分子,这两种分子在水溶液中反应可观察到有浅黄色沉淀生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由X、Z、M、N四种元素组成一种强酸的酸式盐,写出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该盐溶液至中性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Y有多种氧化物,其中甲的相对分子质量最小。

在一定条件下,2L的甲气体与0.5L的氧气相混合,若该混合气体被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吸收后没有气体残留,所生成的R的含氧酸盐的化学式是_____。

(5)与Y同主族元素的化合物亚磷酸H3PO3是二元弱酸,写出H3P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B

【解析】A.由图可知,平衡时△n(N)=8mol-2mol=6mol,△n(M)=5mol-2mol=3mol,N为反应物,M为生成物,变化量之比为2:

1,即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

1,反应为2N

M,A错误;

B.t1时,N、M的物质的量分别是6mol、3mol,因此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B正确;

C.t2之后M、N的物质的量还在变化,因此反应没有达到平衡状态,t2时正逆反应速率不相等,C错误;

D.t3时,若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D错误;

答案选B。

2.D

【解析】

【分析】

根据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知,X、Y、Z、W四种短周期元素中W、X属于第二周期元素,Y、Z属于第三周期元素,由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3倍可知,X是O元素,则W是N元素、Y是S元素、Z是Cl元素。

【详解】

A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氢化物的稳定性越强,O、S、Cl三种元素中,O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则最简单氢化物稳定性最强的是O,故A错误;

B项、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非金属性S元素弱于Cl元素,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高氯酸强于硫酸,故B错误;

C项、元素非金属性越强,其对应的单核阴离子还原性越弱,O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S元素,则单核阴离子还原性阳离子弱于硫离子,故C错误;

D项、W是N元素,简单气态氢化物为氨气,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故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应用,注意掌握元素周期律内容、元素周期表结构,利用题给信息推断元素为解答关键。

3.A

【解析】分析:

A.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水褪色,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

C.冷凝水下进上出,冷凝效果好;

D.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因此不能形成喷泉。

详解:

含有碳碳双键的有机物能够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导致溴水褪色,能够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发生氧化反应,导致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把苯分别滴加到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没有看到预期的现象,证明苯的结构中不含碳碳双键,A正确;

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氨气,B错误;

冷凝水的通入方向出现错误,应该冷凝水下进上出,冷凝效果好,C错误;

一氧化氮不溶于水,与水不反应,因此不能形成喷泉,D错误;

正确选项A。

4.B

由于给出的物质中含有NH4+离子,所以应该用碱,排斥AC选项。

因为需要鉴别的物质中有的含有SO42-,则应该加入Ba2+。

故鉴别试剂是Ba(OH)2,加入到Na2SO4溶液中会产生白色沉淀,加入到NH4NO3溶液中会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入到KCl溶液中,无任何现象发生,加入到(NH4)2SO4溶液中既有白色沉淀产生,又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四种溶液现象各不相同,因此可以鉴别,故选项的B。

5.A

考查化学键的判断。

一般活泼的金属和活泼的非金属容易形成离子键,非金属元素的原子间容易形成共价键,所以A中含有离子键核极性键,B中含有非极性键,C中含有离子键,D中含有极性键,答案选A。

6.C

A、由甲图可知,双氧水浓度越小,分解越慢,选项A正确;

B、由图乙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弱,双氧水分解越慢,选项B正确;

C、根据变量控制法,3个实验必须加入等量的Mn2+才能比较溶液的碱性对双氧水分解的影响。

由图丙可知,3个实验中由于仅在其中一个加入了Mn2+,所以选项C不正确;

D、由图丙和图丁可知,溶液的碱性越强、Mn2+浓度越大,双氧水分解越快选项D正确。

答案选C。

7.B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大多数的化合反应、活泼金属和水或酸的置换反应、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大多数的分解反应、NH4Cl与Ba(OH)2·

8H2O的复分解反应、碳和水蒸气生成水煤气的反应、碳和二氧化碳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

①金属钠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氢气,是放热反应;

②NH4Cl晶体与Ba(OH)2·

8H2O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④液态水变成水蒸气不是化学反应,但是吸热的过程;

⑤酸碱中和都是放热反应;

⑥碳酸钙热分解是吸热反应;

故选B。

8.C

短周期元素中,Y原子的内层电子总数是其最外层电子数的2.5倍,只能有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4,则Y为Si元素,W与Y位于同一主族,则W为C元素,W与X可形成两种常见气体WX2和WX,则X为O元素,X与Z位于同一主族,则Z为S元素,据此解答。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W为C,X为O,Y为Si,Z为S,则

A.W与X可形成共价化合物CO2,分子中各原子均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A正确;

B.CO2和SO2的均含极性键,化学键类型相同,B正确;

C.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

O<C<S<Si,C错误;

D.乙醇、乙酸、葡萄糖、油脂中均含C、O两种元素,D正确;

9.B

分析:

乙烯和氯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二氯乙烷,1mol双键加成需要1mol的氯气;

有机物中的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时,取代的氢原子的物质的量与氯气的物质的量相等,所以最多消耗的氯气为这两部分之和,据此解答。

C2H4+Cl2→CH2ClCH2Cl,所以0.5mol乙烯与氯气发生加成反应需要氯气0.5mol;

CH2ClCH2Cl+4Cl2→CCl3CCl3+4HCl,所以0.5molCH2ClCH2Cl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最多需要2mol氯气,这两部分之和为0.5mol+2mol=2.5mol;

点睛:

本题考查了加成反应、取代反应的本质特征,明确化学反应中的量的关系即可解答,难度不大,注意加成反应有进无出,取代反应有出有进。

10.A

若试管中是N2与NO2的混和气体,由于N2不能与氧气参加反应,所以试管内不能完全被水充满,其余的则会发生反应:

4NO2+O2+2H2O==4HNO3或4NO+3O2+2H2O==4HNO3;

最后试管内完全被水充满,因此A可选,B、C、D不选;

故选A。

11.D

【解析】A.淀粉的化学式为(C6H10O5)n,A错误;

B.淀粉属于糖类,且属于多糖,B错误;

C.淀粉能发生水解反应,最终生成葡萄糖,C错误;

D.常温下其水溶液遇碘变蓝色,D正确。

答案选D。

12.C

A.HCl溶于水,共价键被破坏,故A错误;

B.NaCl溶于水,离子键被破坏,故B错误;

C.HCl的共价键和NaCl的离子键均遭破坏,故C正确;

D.HCl和NaCl的化学键均被遭破坏,故D错误。

故选C。

13.C

A选项,苯酚显弱酸性,可用于杀菌消毒,两者都正确但它们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A错误;

B选项,氢氧化铝受热易分解,可用于中和胃酸,两者都正确但它们之间没有应关系,故B错误;

C选项,KOH溶液呈碱性,可用于油脂的皂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叫皂化,故C正确;

D选项,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可用于果实的催熟,这两者没有因果关系,故D错误;

综上所述,答案为C。

注重关系,知识点本身都没有错,但它们没有关联,不能强拉因果关系,这是中学常考知识,

14.D

A选项,Cl原子的质子数为17,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则中子数为18的Cl的质量数为35,可表示为

,故A错误;

B选项,氯化镁是一个镁离子,两个氯离子,应该为

,故B错误;

C选项,乙炔是共用三对电子,故碳碳之间应该是碳碳三键,

,故C错误;

D选项,对硝基甲苯中,硝基和甲基在苯环上处于对位的位置,且与苯环直接相连的是

原子,而非O原子,故结构简式可表示为

,故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15.A

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形成的酯.是油与脂肪的统称,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烃基中含有不饱和键呈液态称为油,不含不饱和键呈固态为脂肪。

A、豆油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属于酯类;

选项A符合;

B、酱油主要由大豆,淀粉、小麦、食盐经过制油、发酵等程序酿制而成的.酱油的成分比较复杂,除食盐的成分外,还有多种氨基酸、糖类、有机酸、色素及香料成分,选项B不符合;

C、煤油属于烃类,不属于酯,选项C不符合;

D、甘油是丙三醇,属于醇,选项D不符合;

答案选A。

本题考查了酯类概念和结构分析,主要是物质结构的理解和应用,题目较简单。

16.C

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是指用同一种物质来表示的反应速率,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成正比。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molA代表逆反应速率,生成3amolB也代表逆反应速率,不能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③当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各物质的浓度不变,B的浓度不再变化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④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混合气体总的物质的量都不变,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⑤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取决于起始配料比以及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故错误;

⑥A为固体,该反应是一个气体质量增大的反应,气体的总质量不变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⑦A为固体,浓度为定值,A的浓度不再变化,不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⑧不明确B、C是否为有色气体,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不一定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错误;

⑨A为固体,该反应是一个气体质量增大、气体反应物与气体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反应中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能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故正确;

①③⑥⑨正确,故选C。

本题考查平衡平衡状态,注意抓住化学平衡状态的本质特征是正逆反应速率相等,明确反应速率与化学计量数的关系是解答关键。

17.C

A、NaCl熔化破坏离子键,HCl溶于水破坏共价键,故A正确;

B、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如KOH,但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故B正确;

C、氯化铵受热变成气体,冷却后又成晶体,发生了化学变化,一定有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故C错误;

D、碘晶体、冰为分子晶体,则碘晶体升华、冰熔化时都破坏分子间作用力,故D正确;

18.D

【解析】A.次氯酸中Cl为+1价,与O形成一对共价键,结构式为H-O-Cl,故A错误;

B.氯化铵是离子化合物,由氨根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电子式为:

C.CO2分子为直线型结构,碳原子半径大于氧原子,CO2的比例模型为

D.甲烷为正四面体结构,甲烷的球棍模型为

解决这类问题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的有:

①书写电子式时应特别注意如下几个方面:

阴离子及多核阳离子均要加“[]”并注明电荷,书写共价化合物电子式时,不得使用“[]”,没有成键的价电子也要写出来。

②书写结构式、结构简式时首先要明确原子间结合顺序(如HClO应是H—O—Cl,而不是H—Cl—O),其次是书写结构简式时,碳碳双键、碳碳三键应该写出来。

③比例模型、球棍模型要能体现原子的相对大小及分子的空间结构。

19.A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则属于化学变化;

反之,则是物理变化。

A.石油分馏是控制温度,分离一定沸点范围内馏分的混合物的方法,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A正确;

B.煤的干馏是隔绝空气加强热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B错误;

C.石油裂解是深度裂化,过程中生成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

D.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溶液中发生的水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D错误;

本题考查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题目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20.B

【解析】由题给的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中含有碳碳双键,还含有O元素,所以①错误;

含酯基、羟基、羧基、碳碳双键,所以②正确;

含苯环,但还含O元素,则不属于芳香烃,则③错误;

含C、H、O三种元素,为烃的含氧衍生物,则④正确;

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应在10000以下,不属于高分子,则⑤错误;

含苯环,为芳香族化合物,故⑥正确;

所以正确的是②④⑥,故选B。

21.6.5g2.24L

铜锌原电池中,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根据锌、氢气和转移电子之间的关系式计算。

(1)该原电池放电时,负极上锌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Zn-2e-=Zn2+,设当导线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负极锌片减少的物质的量为x。

Zn-2e-=Zn2+转移电子

1mol2mol

x0.2mol

x=0.1mol。

负极锌片减少的质量为m(Zn)=0.1mol×

65g/mol=6.5g,故答案为:

6.5g。

(2)该原电池放电时,正极上氢离子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方程式为:

2H++2e-=H2↑,设当导线中有0.2mol电子通过时,铜片上析出氢气的物质的量为y。

2H++2e-=H2↑转移电子

y0.2mol

y=0.1mol。

正极产生的(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V(H2)=0.1mol×

22.4L/mol=2.24L,故答案为:

2.24L。

22.催化作用CH2==CH2+Br2→BrCH2—CH2Br溶液紫(或紫红)色褪去DBCB

(1)石蜡油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发生反应;

(2)石蜡油生成的乙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3)石蜡油生成的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5)根据甲烷和乙烯的性质分析。

(1)石蜡油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能发生分解反应,A中碎瓷片的作用催化作用。

(2)石蜡油生成的乙烯,乙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方程式是CH2==CH2+Br2→BrCH2—CH2Br;

(3)石蜡油生成的乙烯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所以C装置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溶液紫(或紫红)色褪去;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根据D装置中的现象能证明乙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产生二氧化碳;

(5)A.甲烷、乙烯都不溶于水;

B.甲烷与溴水不反应、乙烯与溴水反应生成BrCH2—CH2Br且使溴水褪色;

C.甲烷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不反应、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为二氧化碳气体且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烷、乙烯都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因此,检验甲烷和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