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229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政策分析重点Word格式.docx

(1)政策主体

(2)政策目标(3)政策过程

(4)政策体系(5)政策功能(6)政策是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的本质:

(1)政策集中反映或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愿望,是执政党、国家或政府进行政治控制或阶级统治的工具或手段

(2)政策作为执政党、国家或政府的公共管理的工具或手段,服务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

(3)政策作为分配或调整各种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是各种利益关系的调节器

公共政策的主要特征一般特征:

1.公共政策是主观指导与客观规律相结合的载体2.公共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中间环节

具体特征:

⒈公共政策的利益倾向性。

⒉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性。

⒊公共政策的合法性与强制性。

⒋公共政策的过程性和阶段性。

⒌公共政策的政治性与公共性

⒍公共政策的稳定性与变动性。

⒎公共政策的公平性与效率性。

⒏公共政策的时效性。

⒐公共政策的整体性。

⒑公共政策的多样性

⒒公共政策的明确性。

公共政策的功能:

1、分配功能2、调控功能3、象征性功能

4、管理性功能5、导向功能6、制约功能

一个完整的公共政策过程一般都包括以下几个阶段:

政策问题的提出与界定政策制定政策执行

政策评估政策调整政策终结

第2章公共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定义为:

一个应用性的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它采用各种研究或论证方法,产生和转变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信息,以便帮助决策者或当事人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

政策分析所涉及的是整个政策过程。

政策分析的学科性质:

1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2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3政策分析涉及的是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4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是规范的。

政策分析的基本特征:

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⒉复杂的学科背景

⒊多架构的研究方法⒋广阔的研究领域

政策失败与政策分析

政策分析产生的必然性:

1、政策分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政策分析的兴起与当代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以及各国所面临的特殊问题有关。

3、科学技术及其方法得以迅速发展,为解决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技术或工具。

研究政策分析的现实意义:

1、研究政策分析是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迫切需要。

2、研究政策分析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3、研究政策分析是深化我国政治体制及行政体制改革,加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迫切需要。

第3章公共政策系统

政策系统为由公共政策主体、公共政策客体以及与公共政策环境相互作用而构成的社会政治系统。

公共政策系统是一个由若干个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公共政策子系统(要素)构成的政治巨系统,它与公共政策环境持续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从而使公共政策系统成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

公共政策主体可以一般地界定为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的个人、团体或组织。

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

1、官方决策者(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执政党))

2、非官方决策者(利益集团公民大众传媒)

公共政策客体是公共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公共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即事的一面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即人的一面——两个方面。

公共政策客体的构成因素:

1、事的方面:

社会公共问题

2、人的方面:

政策作用的对象

公共政策环境:

一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因素总和。

政策环境的构成因素:

1地理环境的影响

2经济环境的影响

3政治传统与政治文化的影响

4社会变迁的影响

5国际环境与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系统的划分:

1、信息子系统

2、咨询子系统

3、决断子系统

4、执行子系统

5、监控子系统

信息子系统由掌握信息技术的专门人才所组成,从事信息的收集、整理、贮存和传递等活动,为公共决策提供信息资料。

信息子系统在公共决策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1、信息的收集2、信息的加工处理

3、信息的传递4、信息的输出

咨询子系统又称参谋子系统或智囊子系统,它是由各种专家、学者所组成的子系统。

它集中专家们的集体智慧,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为公共决策提供方案和其他方面的咨询服务。

咨询子系统在公共政策制定活动中的主要作用:

1、公共政策问题分析

2、公共政策未来预测3、方案设计及论证

4、其他公共政策相关问题的咨询5、参与公共政策评估并反馈信息

决断子系统也称中枢子系统,它由拥有决策权力的高层领导者所组成。

决断子系统在整个公共决策系统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公共决策活动的组织者,又是公共政策的最终决定者,领导公共决策活动的全过程。

决断子系统在公共决策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提出有关的公共政策课题

2、考虑公共政策目标的确立

3、组织公共政策方案的设计

4、负责公共政策的最终决定

执行子系统是由公共政策执行组织及其人员特别是政府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构成的。

它是公共政策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责是将公共政策方案(理想)转变为公共政策效果(现实)。

执行子系统在公共决策活动中的作用:

1、为公共政策方案或项目的执行做好准备

2、从事指挥、沟通、协调等方面的活动

3、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监控子系统是整个公共政策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体制内和体制外的有关部门、单位和个人所组成的一个子系统,相对独立于信息、咨询、决断、执行等子系统,其地位较为特殊。

监控子系统在公共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主要作用:

1、确立公共政策执行的准绳和规则,提供检查执行情况的依据。

2、监控公共政策执行情况

3、反馈公共政策执行情况。

公共决策系统各子系统的关系:

1、公共决策系统或公共政策系统正是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而构成的一个大系统。

2、在这些子系统中,决断子系统是公共政策系统的核心,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特点。

再好的方案不经决断子系统是不可能转化为公共政策的。

决断子系统根据信息子系统、咨询子系统提供的信息和预选方案,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并由总体设计部门作出切合实际的规划和计划。

3、信息子系统是公共决策系统的一个基础。

公共决策的过程,就是信息的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即从信息系统那里输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掌握人民大众对公共政策的要求和意见,形成公共政策问题,经过研究、咨询之后制定、出台公共政策,通过公共政策实施把信息输送出去,再将其作用结果反馈回来,并据此调整和完善公共政策,对它的要求是客观、准确而又及时。

4、咨询子系统是公共决策子系统的另一个基础部分,它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主要是根据客观实际,参照历史经验和未来预测结果,以系统内外的各种作息为基础,对决策问题提出科学的依据和可行的方案,供决策系统参考,对其要求是客观准确,并富于科学性和创造性。

5、公共政策系统的良性运行对决断子系统的要求是:

决策正确合理,规划周密可行。

执行子系统贯彻决断子系统的指令,实行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是公共政策系统运行的实践环节,其作用是使条文上的公共政策转化为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实现公共政策目标。

6、因此,它是公共政策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中最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环节,对它的要求是执行坚决有力、科学高效。

监控子系统主要是负责监督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以控制公共政策失误,确保围绕总公共政策目标执行公共政策,保证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它还应灵敏地反映出执行结果与目标之间的差异,并及时向信息系统提供信息,使决策能得到及时调整、提高效率,对它的要求是,真实无误、及时迅速。

公共决策子系统的运行是在这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基础上展开的。

决策科学化:

是指决策者及其他参与者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知识及方法特别是公共政策(政策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决策程序来进行决策。

提高公共决策科学化的水平:

1、积极推动决策程序和方法的科学化(a、严格规范决策程序

b、加强信息管理工作,运用现代科技手段进行决策)

2、努力实现决策组织系统的科学化{a、明确职能归属,理顺各种决策主体的关系b、构建科学的决策体系,体现高度分化的结构特征(逐步推进决策与执行的适度分离;

充分发挥政策研究组织的作用)}

3、大力提高决策主体的素质与能力(要建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制度,优化决策主体内部结构,强化决策者的内在道德约束机制,提高决策者的理性认识,使其树立公共决策的公共利益取向,树立正确的公共决策价值观,不断提高决策能力和决策水平)

决策民主化:

是指必须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社会团体以及政策研究组织能够充分参与决策的过程,在政策中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并在决策系统及其运行中,形成民主的体制、程序和气氛。

扩大公共决策民主化的程度:

1、健全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机制

2、保证公众对公共决策过程的“知情权”

3、提高公共决策的社会自治程度

决策法制化:

是指通过宪法和法律来规定和约束决策主体的行为、决策体制和决策过程,特别是通过法律来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民主权利,并使党政机关及领导者的决策权力受到法律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

加强公共决策法制化的建设:

1、政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决策权力,公共政策不得与法律相抵触

2、公共政策必须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决策必须严格遵循法律程序

3、公共政策必须接受法律的监督,并实现决策机构内部的分权制衡

公民是政策主体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或者说是一个最广泛的非官方主体。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公民通过各种政治参与途径,去影响或制约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公民不仅是政策主体的构成因素,而且也是政策发生作用的对象及政策的客体。

中国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

1通过民主选举制度参与民主决策(间接参与)

2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3通过专家咨询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4通过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5通过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

中国公民的民主监督:

监督权是指公民有监督一切国家机关和工作人员的权利。

这里是一切国家机关和人员,也包括权力机关,监督权内容包括批评权、建议权、检举权、申诉权和控告权等

选择民主监督的方式:

1.信访举报制度。

2.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

3.舆论监督制度。

4.监督听证会、民主评议会、网上评议政府、人民监督员制度等是民主监督的新形式、新方法。

实行民主监督的意义:

A.有利于消除腐败现象,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

举例:

检察机关立案侦察的案件中,80%以上的线索来自群众举报。

B.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C.有助于激发广大公民关心国家大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的主人翁精神。

第4章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公共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定义为:

一个社会的大部分成员和一部分有影响的人物认为某种社会状况不理想或不可取,应该引起全社会关注并设法加以改变的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内涵:

1.公共政策问题是一种客观状态;

2.这些问题已被社会上多数人觉察、认同、感受;

3.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已经与既定的价值、规范、利益发生冲突的问题;

4.公共政策问题通过社会中的个人与团体表达出现的问题。

5.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属于政府管辖的范围且能被列入政府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的特点:

1、关联性与公共性

2、主观性与人为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

政策问题具体的提出途径:

利益群体的反映公民、舆论界或民间组织的提出

决策咨询的信息政策实施的反馈

政策决策的考虑思想家、专家与个人

政策问题的确认:

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察觉、界定和描述的过程。

从认识论的角度而言,这是一个从对客观事实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

问题察觉:

是指某一社会现象被人们发现并扩散,逐渐引起社会公众和政府有关部门关注的过程。

问题界定是指对问题进行特定分析和解释的过程。

问题描述是指运用可操作性语言(如运用数量的、文字的、符号的、图表的等表达方式)对问题进行明确表述的过程。

影响政策问题确认的因素:

⒈政治领袖⒉利益集团⒊危机或特殊事件

⒋抗议活动⒌大众传播媒介

政策问题筛选:

是指政策研究和制定者,依据一定的筛选标准,将主要的和迫切的政策问题从政策问题集合中确认出来的活动。

政策问题筛选应遵循的原则:

(1)重要性原则

(2)紧迫性原则

(3)关联性原则(4)可解决性原则

判断和筛选政策问题的主要方法:

集体意见法德尔菲法头脑风暴法

政策议程的定义:

将政策问题提上政府议事日程,纳入决策领域的过程。

系统议程:

是由那些被政治社区的成员普遍认为值得公众注意,并由与现存政府权威中的立法范围内的事务相关的一切问题组成。

属于政策议程的第一阶段

成为系统议程的条件:

1、问题已为公众所关注。

2、多数人认为有采取行动的必要。

3、在政府机关权限范围内,并给予关注。

政府议程:

是由那些引起公共官员密切而又积极关注的问题组成的。

比系统议程更具体、更明确。

属于政策议程的第二阶段

比较两种议程的区别:

概念范围模糊;

并不一定需要解决;

不一定成为政府议程

政府议程:

特定具体;

提出解决方案;

很多问题可直接进入政府议程

建立政策议程的途径:

1、政治领袖2、政治组织3、代议制4、选举制

5、行政人员6、利益集团7、专家学者8、公众

9、大众传播媒介10危机和突发事件

中国政策议程的特点:

1、“内输入”的特点

“内输入”是指在没有社会利益多元化的条件下,由政府精英代替人民进行利益综合与表达,其特征是指表现为权力精英之间的政治折中,而不是多元决策下的社会互动。

2、精英决策

第5章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是指针对公共政策问题提出并选择解决方案的过程,包括目标确立、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可行性论证、方案抉择与通过五个环节。

政策制定的特点:

1、公共政策制定具有目的性

2、公共政策制定具有特定的内容(方案设计与选择)

3、公共政策制定具有前瞻性

4、公共政策制定具有系统性

方案规划原则:

1信息完备原则

2社会公正原则

3整体性原则

4现实可行原则

5预测性原则

从程序上讲,方案制定包含问题界定、目标确立、方案设计、后果预测和方案抉择五个相互关联又相互区别的阶段或环节。

政策合法化:

是指公共政策主体经过一系列法定程序是公共政策方案获得权威性,而准予实施的过程。

其内涵:

公共政策方案一般是指由政府机关制定的政策也包括政党、半官方的社会团体制定的政策。

但其政策都有其合法化的过程。

政策合法化的目的在于使公共政策方案(草案)得以实施。

政策合法化是公共政策主体在法定权限内所实施的活动。

政策合法化必须在法定的程序中完成。

公共政策法律化,就是公共政策向法律的转化。

也就是指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机关依照立法权限和程序,将成熟、稳定、影响大而又有立法必要的政策转变为法律。

政策合法化与政策法律化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联系:

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基础和前提,政策合法化是政策法律化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区别:

主体内容、政策过程、表现形式、调整范围、稳定程度

中国公共政策制定过程的特点: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2、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3.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政策制定的基本经验:

1、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从人民的利益出发的根本宗旨3、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4、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5、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方法

6、循序渐进、“摸着石子过河”的政策制定模式

第6章政策执行

政策执行是政策方案被采纳之后,把政策所规定的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

即政策的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策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实施、协调与监控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形态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

政策执行的特征:

1.对象的适用性2.范围的有限性3.影响的广泛性

4.过程的动态性5.执行的灵活性(决策的多层次性)

6.执行的有序性(阶段性与连续性)7.执行的协调性与同步性

8.目标的统一性与途径的多样性9.执行的时限性

政策执行的意义:

1、政策执行是解决政策问题的根本性环节

2、政策执行决定了政策方案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3、政策执行及其后果是后继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

政策执行的原则:

1、忠实执行政策的原则

2、政策执行的灵活、创新原则

3、坚持计划安排的原则

4、坚持执行的准确、迅速原则

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是三个阶段:

即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总结阶段

具体包括:

制定计划、政策宣传、组织与人员准备、物质准备;

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

总结与评估

影响公共政策执行的主要因素:

1、政策问题本身

2、公共政策的决策质量

3、执行机关和执行人员的性质

4、政策施加作用的对象

5、政策环境

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

执行政策必须遵循政策的精神实质,保证政策的统一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严格按照政策规定的要求去做,全面地、不折不扣地实现政策目标。

政策执行的原则性是保证政策得以贯彻落实的基本条件,只有在坚持政策原则性、坚持政策精神实质的前提下,才会避免出现政策偏差、政策走样的情况。

政策执行中的灵活性:

在不违背政策原则精神和保持政策方向的前提下,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因时因地制宜,使政策目标得到真正实现。

坚持政策执行中的原则性,是坚持政策执行灵活性的必要前提。

而坚持灵活性则是坚持原则性的有效补充。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要将原则性和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两者的互补。

既要遵循政策的本质要求,又要在政策执行的形式和手段上实现灵活多变。

坚持政策执行中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就是把政策的实质精神同客观实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既维持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避免了政策实施的僵化和教条主义。

中国公共政策执行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各种不同的原因导致最终的政策结果与政策目标之间的偏差。

在政策执行的过程中,政策执行偏差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究其本质来说都是政策执行与政策目标产生了偏离。

一般来说,常见的政策执行偏差形式有:

(1)照搬式执行

(2)敷衍式执行(3)转换式执行(4)选择式执行(5)附加式执行

对“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的治理:

⑴正确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⑵完善公共政策执行组织⑶全面提高政策执行人员的素质

⑷加强公共政策执行的成本—收益分析⑸建立有效的政策执行监控机制

具有中国特色的政策执行的基本经验:

1、注重政策宣传2、重视政策实验

3、强制执行与说服教育相统一的执行手段4、抓中心工作、以点带面的领导方法

第7章政策评估

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过程的效果、效益、效率和公众回应加以判断、评定并由此决定政策变迁的活动。

它包括规范、测度、分析、评判四个环节。

政策评估的意义:

1、政策评估是检验政策效益和效果的基本途径。

2、政策评估是决定政策走向的依据。

3、政策评估是有效配置资源的基础

4、政策评估是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政策评估的基本内容:

1.指标;

2.信息;

3.测定;

4.分析;

5.建议

政策效果的定义---是政策执行后对客体及环境所产生的影响和效果。

政策效果的类型:

1、直接效果2、附带效果3、意外效果

4、潜在效果5、象征性效果

政策评估标准的内容:

1、生产力标准2、效益标准3、效率标准

4、公平标准5、政策回应度

中国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

1、以非营利评估为主导,以营利评估为主体的评估体系。

2、评估标准以价值判断为主。

3、评估方法以定性分析为主。

4、在评估对象方面以政策产出为主,忽视对政策影响的评估。

5、评估与决策相对分离。

发展我国政策评估事业的思考:

1、建立健全政策评估体系。

2、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

3、从思想上提高对公共政策评估工作意义的认识。

4、建立政策评估信息网络系统。

5、实现公共政策评估的制度化。

6、建立政策评估支持系统。

7、认真对待评估结论,注意对评估结果的消化与吸收。

8、政策评估还是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必由之路。

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正式的公共政策评估组织。

2、缺乏正确的政策评估机制

3、缺少正确的评估标准和评估方法。

4、尚未充分重视公众对公共政策评估的重要作用

第8章政策监控

政策监控:

是为了实现政策的合法化与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而对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和终结等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的过程,其目的在于保证政策系统的顺利运行,提高政策制定与执行的质量,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和提高政策效率。

政策监控的内涵有如下几点:

(1)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主体;

(2)政策监控具有特定的客体;

(3)政策监控表现为一个活动过程;

(4)政策监控具有目标指向。

政策监控的作用:

1.保证政策的合法化。

2.保证政策的贯彻实施。

3.实现政策的调整与完善。

4.促使政策终结。

 

政策监督是指政策监控的主体从一定的制度、法规的依据出发对政策系统的运行包括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及终结活动进行监视和督促的行为。

政策监督的特征:

☆政策监督的实质是对公共权力的制衡,必须以权力为后盾

☆政策监督是某一监督主体对被监督者的限制性活动

☆政策监督是强制性的,不以被监督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政策监督既是独立的又是相对的

政策监督的功能作用:

☆预防功能☆制衡功能

☆反馈功能☆促进功能

政策监督的功能活动:

☆对政策制定活动的监督☆对政策执行活动的监督

☆对政策评估活动的监督☆对政策终结的监督

政策控制:

是指政策监控主体在政策过程尤其是政策执行中,为保证政策的权威性、合法性和政策的有效执行,为达成特定的政策目标而对政策过程尤其是执行过程的偏差的发现与纠正的行为。

政策调整:

就是在政策监督和控制所获得的有关政策系统运行(尤其是政策执行的效果)的反馈信息的基础上,对政策方案、方案与目标之间的关系等进行不断的修正、补充和发展,以便达成预期政策效果的一种政策行为。

完善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