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1568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6.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大学语文课程标准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3.介绍本门课程的基本要求。

(三)课后练习

预习第一课《蒹葭》。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赏析法、朗读法。

《蒹葭》

1.了解《诗经》的常识

2.理解课文思想容,流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品味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

1.在把握全诗感情基调的基础上,准确、流利、富有感情地背诵全诗

2.品味与赏析诗歌美的语言、美的意境

3..掌握起兴的手法及重章叠唱的结构特点

4.领会全诗的情感

1、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

2、把课文改写成一篇散文

朗读法、讨论法。

《长恨歌》

1.了解白居易的生平和诗歌创作特点。

2.了解《长恨歌》本事及其在文学史上的重大影响。

3.分析、爱情悲剧的深刻历史教训。

第一阶段:

导入(告知本次教学目的、容)

第二阶段:

了解创作背景

第三阶段:

配乐朗诵本诗

步骤一:

诵读诗歌

播放《长恨歌》配乐朗读录音,唤起学生的审美感知。

学生自由诵读,结合诗歌注释,整体感知诗歌。

 

学生分组、分角色共读诗歌,通过诵读了解故事情节,体味诗中感情涵,走入绵绵长恨中。

步骤二:

学生说话能力训练

学生用自己的话大致讲解诗意,在诵读的基础上理解。

第四阶段:

理解赏析诗歌

就作者如何歌”长恨”分层解析

理清诗歌感情脉络

全诗的感情脉络:

乐、悲、思、恨。

步骤三:

探讨长恨的含义

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学生回答后教师补充。

1、诗题中“恨”是什么意思,“长恨歌”应作何解释?

提示:

长是时间,是感情延绵的见证;

恨是沉重的遗恨,代表了感情的深度和痛苦的沉重。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

2、这首诗歌是谁在恨,他们长恨的是什么呢?

隆基和贵妃,他们彼此相思而不能相见,相爱而不能重聚,最终妃身死,玄宗退位。

长恨即天人永诀之恨,即生死相思,永无见期而产生的无穷无尽的憾恨。

第五阶段:

分析诗中人物形象

步骤一:

学生讲历史中故事和“安史之乱”。

步骤二:

本诗中、的人物形象怎样?

找出具体句子。

步骤三:

思考:

诗中人物形象与历史人物能画等号吗?

诗歌取材于历史,又有艺术加工。

第六阶段:

探讨诗歌创作主旨

教师提供背景知识。

《长恨歌》的主旨是什么?

历来争论不休,观点分歧,约分三派:

讽喻说,曰批判“汉皇重色”误国;

爱情说,云歌咏爱情;

双重主题说,云二者兼有。

学生讨论发言,你认同哪种说法?

为什么?

步骤三:

教师评价、总结。

双重主题较切合作者态度和本诗实际。

第七阶段:

分析艺术特色

 划出感受最深的诗句,想想作者用了什么写作技巧。

第八阶段:

引申讨论——红颜是否祸水

以西施、褒姒等中国传统的“红颜祸水”论,对比西方神话海伦的故事,展开讨论。

不设正确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第九阶段:

小结

小结: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诗以“情”为中心,以“长恨’为主题,歌咏了唐玄宗、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将一段宫闱畸恋写得缠绵悱恻,荡气回肠,使人被这种永无决期的绵绵长恨感染。

1、诗中的男女主人公等同于历史上的真实人物吗?

你如何看待男女主人公的爱情?

2、你认为白居易创作此诗的目的。

3、背诵诗中名句,完成课后思考题第1题。

4、延伸阅读:

洪升《长生殿·

惊变》、白朴《梧桐雨》,课外观看电影《长恨歌》。

(根据王安忆小说改编)

朗读法、讨论法、模象直观教学法

《蝶恋花》

(一)目的与要求

1.欣赏轼作品清新婉丽的风格。

2.通过吟咏,了解古诗文赏析的一般方法和术语。

3.理解本词借此表达的人生哲理。

(二)教学容

1、诵读全词:

1)对照注释,注音

2)听读录音

3)齐读

2、整体感知:

1)白话宋词

2)词的故事:

朝云,是轼的侍妾,跟随他二十几年,不但乖巧,而且忠诚,所以轼相当宠爱她。

3、文本研习:

这是一首感叹春光流逝、佳人难见的小词,词人的失意情怀和旷达的人生态度于此亦隐隐透出。

体味本词的写作特色

阅读法、讨论法、实践法。

《老马》

鉴赏《老马》深沉的感情,丰富的象征意蕴。

体会这首诗讲究格律的特点。

1、吟诵作品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的“建筑美”和“音乐美”,学生按照诗歌的节奏、韵脚,反复吟诵作品。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作的形象。

2、整体感知

1)笔者及写作背景

2)感受容大意 

《老马》简短八句,塑造了一个不堪重负的老马的悲惨形象。

1.完成练习二、三. 

2.课外阅读臧克家的部分诗作,把握其风格特点。

朗读法、讨论法、讲授法。

《水仙》

了解华兹华斯及其诗歌风格特点

品味诗歌的语言特色

从《水仙》看华兹华斯自然观及其诗学理念

1)让学生在吟诵中体会这首诗的风格特点,学生反复吟诵作品。

2)让学生在吟诵中把握诗作的语言特色及诗学理念。

2、作家及其作品简介

华兹华斯(WilliamWordsworth,1770—1850)是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的主要奠基者,是英国诗歌史上继莎士比亚和弥尔顿之后英国最霞要的诗人之一。

3、风格特点:

华兹华斯的小诗清新,长诗清新而又深刻,一反新古典主义平板、典雅的风格,开创了新鲜活泼的浪漫主义诗风。

他的十四行诗雄奇,他的《序曲》(1805年)首创用韵文来写自传式的“一个诗人的心灵的成长”,无论在容和艺术上都开了一代新风。

4、作品赏析

5、从《水仙》看华兹华斯自然观及其诗学理念

华兹华斯深爱着大自然,他的诗歌大多以自然景物为对象。

1)《水仙花》容解读

《水仙》是首清新自然、情景交融的英诗名篇,它描写了大自然的风光以及诗人在自然风光里的感受,真实地再现了诗人华兹华斯与妹妹1802年一次郊游时

2)华兹华斯的诗学理念

华兹华斯的浪漫主义自然观的形成一是来自于欧洲的思想启蒙运动,二是来自于对童年的认识、重返自然作用的发现。

看到的湖边水仙盛开的美景。

1、《水仙》的语言特色

2、《水仙》所体现的华兹华斯自然观及其诗学理念

《边城》

1.了解课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2.理解文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用的方法。

3.体会文中描绘的湘西边境特有的风土人情,表现自然、风情和人性美。

1.作者简介:

从文(1902-1988)原名岳焕,凤凰县苗族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文物研究家。

2、主要作品集:

《鸭子》《蜜柑》《神巫之爱》《虎雏》《石子船》《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湘西散记》《边城》《长河》等。

3、容精要

4、人物形象分析 

(1)翠翠:

小说中的主人公翠翠是作者笔下“爱”与“美”的化身,她是一个天真善良、温柔清纯、聪明乖巧的少女。

(2)爷爷

爷爷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

他善良纯朴、重义轻利、热心好客、甘守清贫。

为了心爱的女,他献出了一切。

(3)天保兄弟

天保:

个性豪爽、慷慨。

他是船总的大儿子,却爱上了贫苦摆渡人的女。

他喜欢翠翠,托媒被糊里糊涂地拒绝回来,他不知道翠翠喜欢傩送傩送也喜欢翠翠,在不知情中踏入了爱情的矛盾中。

傩送:

外在俊美,善歌。

5、小说主旨

边城描绘了一幅民风淳朴的风情画,作者深情地歌咏亲情、爱情、人与人之间的友爱之情的美丽,充分展示了湘西的古老民俗与人物的善良心地。

6、重点透视

⑴作品所描写的环境表现出哪些特点?

风景美:

湘西山城充满了安静活泼、生机盎然的风景美,天朗、风轻、水清,是个健康、自然、优美的世界。

⑵作者为何要把边城湘西普通人的生活写得如此美好?

作者创作的用意在于要把两种现实进行对照:

一种是用边城人的淳朴善良、正直、热情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懦弱、自私、势利、男盗女娼相对照;

即把过去的人情美与今天的惟利的人生观相对照。

7、艺术成就

 1)牧歌田园风格。

  现代批评家常常把那种偏于表现单纯、素朴生活,并常与现代生活相对照的作品,都称作牧歌式的作品。

2)诗化小说。

从文的贡献在于创造了诗意的抒情小说文体。

他实际上是把诗和散文引进了小说之中,打破了三者的界限,从而也就扩大了小说的表现领域及其审美的功能。

3)出色的心理描写。

作者关于以一种细致入微、逼真传神的心理刻画揭示人物心的隐秘。

1、《边城》叙述了怎样一个故事?

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追求?

2、《边城》让我们了解了许多湘西民俗,请说说爷爷向翠翠所说的求婚的两种方式。

3、试结合情节说说翠翠身上的“爱”与“美”。

4、试分析《边城》中翠翠这一形象。

5、以翠翠为例,分析作者在塑造人物时所用的方法。

6、有评论家说《边城》中老船夫是中国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

谈谈你的看法。

《珠宝》

1、了解故事情节

2、体会故事带来的思考

1、介绍作者莫泊桑。

2、解读文章容。

3、讲读《珠宝》,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小说的写作意图。

体会心理分析的手法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

1.具体领会掌握本文中的主要观点和看法。

2.学习本文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

3.通过本文认真体会演讲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的特点。

1、作品背景介绍

本文是作者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最初发表于1932年7月3日《独立评论》第7号。

2、层次结构分析

  本文是为大学毕业生所作的临别赠言,可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自然段):

表达赠言之意,说明写作缘由。

  第二部分(2至4自然段):

写大学生毕业后容易遇到两方面的堕落。

第一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求知识的欲望;

第二是容易抛弃学生时代的理想的人生的追求。

  第三部分(5至15自然段):

介绍三种防身的药方。

第一个方子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第二个方子是“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

第三个方子是“你总得有一点信心。

3、思想容概括

  本文是作者在1932年6月为即将走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们所作的演讲。

文中主要针对大学毕业生走上社会将会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述,并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语重心长地提出忠告。

4、艺术特色举要

1)旁征博引,善于运用具体实例来论证观点。

2)语言浅近自然、形象生动。

5、作家作品汇评

  80年前,胡适几乎一夜之间暴得大名,·

·

成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领袖级人物。

80年后,历史仿佛重演,胡适再度辉煌,做了中国文化界的要角明星。

1、大学生毕业后走上社会,应该注意哪两方面堕落的危险?

2、作者送给大学毕业生的三种防身的药方是什么?

你认为这些药方现在还是否有效?

3、作者在文章结尾说:

“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如何领会这句话的含义?

  成功并非完全取决于个人的努力,但努力的付出对于想要成功的个人来说却是必不可缺的。

要有信心,任何人的努力都不会白白付出,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有所收获,只要努力才会有成功的希望。

4、写一篇演讲稿,谈谈大学生应如何珍惜在大学学习的机会,努力学习,题目自拟。

《牡丹亭·

游园》

1、了解戏曲特点

2、体会故事传达的感情

1、介绍作者汤显祖。

3、赏析作品,分析人物形象。

4、理解戏曲的特点。

1、体会“游园”的人物心理描写

2、理解汤显祖如何用《牡丹亭》呼唤着一个人性解放的新时代。

《雷雨》

1、体会剧本中连续紧凑的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人物语言。

2、理解剧中所揭示的阶级矛盾的深刻意义。

1、作者简介

2、《雷雨》剧情简介:

这是一个封建资产大家庭凄婉动人的悲剧故事。

3、研读第一场

1)周朴园和鲁侍萍之间到底有什么冲突呢?

2)三十年后,周朴园对侍萍是怎样威逼利诱的?

3)面对支票,侍萍有怎样的表现?

4)围绕一支票,周、鲁两人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试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

5)周朴园一直用着侍萍用过的旧家具,记着她的生日,甚至保留着她喜欢关着窗子这样的生活小习惯,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是真诚还是虚伪的?

6)人物语言的动作性——所谓动作性,是指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心的冲突,并使其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有一种推动剧情向前发展的力。

4、第二场戏:

周朴园和鲁大海的冲突(资本家和罢工工人的冲突)

1)周朴园已经知道鲁大海是他的亲生儿子,他对鲁大海表现出了怎样的态度呢?

从他的态度中,你会产生怎样的思考?

2)在第二场戏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周朴园?

3)鲁大海的形象

5、主题归纳:

《雷雨》以2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部的尖锐矛盾冲突,以及周、鲁两家复杂的矛盾纠,生动地展现了具有典型意义的剥削阶级家庭的罪恶历史,对旧社会人吃人的现象,对资产阶级家庭没落、腐朽、污浊的幕作了深刻而又细致的揭露。

6、丰富的潜台词——潜台词不仅充分体现了语言的魅力,而且通过它还可以窥见人物丰富的心世界。

结合课后练习二,揣摩潜台词,体会人物语言的深层含义。

7、第二幕的幕前提示里说:

“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这对于剧情发展的作用。

1、赏析戏剧冲突和个性化的语言。

2、破解难点:

体会戏剧中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思想性格。

播放戏剧片断、教师讲解、课堂讨论

四、学时分配表

周次

星期

学时

教学容

作业

执行情况

理论教学

实践项目

开学军训

4

《诗经·

蒹葭》

1.分析本诗的层次结构。

2.怎样理解诗中意象

品读《诗经》

1.理解所表达的感情。

2.体会“重涨叠句”的表达妙处。

5

《长恨歌》白居易

1.体会诗歌的格式美。

2.了解白居易及其诗歌特征。

读白居易的词集。

6

3.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4.学习诗人锤炼词语的功夫。

《蝶恋花·

春景》轼

1.体会诗歌格式及意象美。

2.理解诗人寄托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7

《老马》臧克家

1.仔细阅读作品,领悟作者的语言风格。

2.体悟这篇散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水仙》华兹华斯

1.了解外国诗歌的特征

2.体会诗歌意象。

阅读泰戈尔的《飞鸟集》。

8

《边城》从文

1.试分析作者的写作动机与行文风格。

2.明确文章的写作特点。

《珠宝》莫泊桑

1.了解故事情节。

2.体会故事带给来的思考。

9

《赠与今年的大学毕业生》胡适

1.明确去、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体会句句贴切,字字珠玑的文学典作品。

联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游园》汤显祖

1、了解戏曲的特点

2、体会故事传递的感情。

10

《雷雨》禺

1.整体把握故事情节及人物冲突。

2..简析人物形象。

2.试述创作的艺术特色。

1.鉴赏文中精彩的片段。

2.体会人物形象刻画与情节发展的关系。

11

期中考试

期中讲评

12

《请示》

1.请示的特点。

2.格式与写法。

3.请示的写作要求。

《简报》

1.简报的特点。

3.简报的写作要求。

13

《报告》

1.报告的特点。

3.写作要求。

《通知》

1.通知的特点。

3.通知的写作要求。

14

《演讲稿》

1.演讲稿的特点。

3.演讲稿的写作要求。

《求职信》

1.求职信的特点。

3.求职信的写作要求。

15

《申请书》

1.申请书的特点。

3.申请书的写作要求。

申请书写作训练

16

《个人简历》

1.个人简历的特点。

3.个人简历的写作要求。

个人简历写作训练

17

《计划》

1.计划的特点。

3.计划的写作要求。

《总结》

1.总结的特点。

18

期末复习

期末考试

五、教学的组织与设计

1.讲授法。

这种方法贯穿理论教学始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

且与其他各种方法在运用中常常要与讲授法结合。

其优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量大,能使学生通过教师的说明、分析、论证、描述、设疑、解疑等教学语言,短时间获得大量的系统科学知识,因之适用于传授新知识和阐明学习目的、教会学习方法和进行思想教育等教学围的运用。

二是灵活性大,适应性强无论在课教学及课外教学、也无论是地理感性知识或理性知识,讲授法都可运用。

它使学生通过感知、理解、应用而达到巩固掌握,在教学进程中便于调控,且随时可与组织教学等环节结合。

三是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完成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三项职能,同时要通过说明目的、激发兴趣、教会方法、启发自觉学习等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适用讲授方法来体现自己的意图,表达自己的思想。

讲授法也易于反映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人格修养、对学生的态度等,这些又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四是讲授法缺乏学生直接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有时会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发挥和忽视个别差异的存在。

2.分组讨论、小组辩论式展开教学。

针对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结合我们班的实际教学条件。

以上两种教学设计有以下优点:

第一、充分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促进了全体学生的整体发展。

第二、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又培养了学生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

第三、有利于落实因材施教,有利于开展分层次的教学,促进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第四、有利于学生各种素质的全面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利于新课标的实施,符合新课改的精神。

五、分组教学中实践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3.案例教学法。

这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

通常,案例教学要经过事先周密的策划和准备,要使用特定的案例并指导学生提前阅读,要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并且,案例教学一般要结合一定理论,通过各种信息、知识、经验、观点的碰撞来达到启示理论和启迪思维的目的。

在案例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既不是编出来讲道理的故事,也不是写出来阐明事实的事例,而是为了达成明确的教学目的,基于一定的事实而编写的故事,它在用于课堂讨论和分析之后会使学生有所收获,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六、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

1.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考试课,采用试卷、项目形式考试

2.总成绩的组成

(1)总成绩包括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其比例分别为40%、60%。

(2)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成绩、期中考试成绩、考勤成绩。

(3)考勤成绩包括课堂出勤、课堂表现。

七、教材和主要参考书

1.推荐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

十一五"

国家级规划教材•大学语文(第8版)》徐中玉、齐森华华东师大学(2005-06出版)

《国试书业•大学语文(公共课程•最新版)》国试书业华中师大学,中华工商联合(2010-07出版)

2.推荐参考书

《大学语文》胡德才大学(2009-08出版)

《大学语文(增订本)》徐中玉、齐森华、教育部高教司华东师大学(2001-06出版)

八、其它说明

(一)结合高职教育的特点和我院学生的基础,在进行文体的发展脉络、文体特点及鉴赏要求的讲授时,尽量将其讲清、讲透。

(二)做好大学语文与高中(中专)语文在教学方法上的衔接。

大学语文除继承和发扬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外,更要注重针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采取更适合的、更为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更加注重学生在课外积累和在生活中实践;

更加注重研究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