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177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桃花源记Word文档格式.docx

先前(的)。

标记。

12、闻之,欣然规往。

欣然:

高兴的样子。

规:

计划。

13、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寻:

随即,不久。

津:

渡口。

二、翻译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翻译:

芳香的野草鲜艳美丽,落花到处都是。

2、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狗叫的声音。

5、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男女穿戴,完全与桃花源外的人一样。

6.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老人小孩都充满喜悦之情。

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他们)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9、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这个人详细的介绍了自已所听到的事。

10、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了。

”翻译:

这里的人告诉他说:

“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外边的人说啊。

” 

11、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寻找以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再也没找不到路。

12、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

此后就再也没有探访的人了。

三、回答下列问题:

1、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表现了渔人是在迷路的情况下偶然发现桃花源的几个句子。

是: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2、写出文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3、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并怡然自乐。

4、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

欲穷其林"

的?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5、本文虚构了一个理想的社会,从总体上描绘了这一世外桃源生活图景的是:

土地平旷,屋舍铲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髻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7、文中描写了桃花源人民安居乐业、和平幸福的境况(或:

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

黄发垂髻。

并怡然自乐。

8、本文最能体现桃花源人热情好客、民风淳朴的句子有:

a.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b.馀人各复廷至其家,皆出酒食。

9、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10、表现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是:

诣太守,说如此。

11、说桃花源人来桃花源的原因句子是:

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12、文中第三段描写了桃花源人社会风尚的哪两个方面?

生活幸福;

民风淳朴。

13、本文的哪两件事能说明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社会?

目的是什么?

答: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未果,寻病终。

虚构目的:

描绘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社会,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作者不满当时现实,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河理想社会的向往与追求。

14、本文“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桃花源人为何叹惋不已,“皆叹惋”的内容又是什么?

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皆叹惋”的内容是①世界变化大。

②时间过得快。

③外面得世界战争频繁,依然黑暗腐朽。

④庆幸自己得社会和平安定。

15、由“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你能从中联想到那些人生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16、作者为什么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的不存在,隐含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7、渔人是一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答案:

渔人是一个背信弃义、不守承诺的人。

写渔人的作用:

一方面与桃花源中的淳朴好客形成鲜明对比,加深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

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18、你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久的,应该起来抗争。

(谈自己的想法即可)

19、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生活幸福、民风淳朴,无剥削、压迫,自食其力和平宁静,人人自得其乐的理想社会。

20、出自本文的有些成语一直沿用至今,请写出来并解释。

世外桃源:

原指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幽美的世界,现在用以比喻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地方。

豁然开朗:

一下子现出开阔明朗的境界。

形容有狭窄阴暗突然变为开阔明亮,也比喻心里突然悟出道理而感觉明朗。

(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

无人问津:

没有人来问渡口了,比喻没有人再来尝试或过问。

落英缤纷:

鲜花纷纷飘落,形容春天美好的景色,也指花儿凋谢的暮春天气。

21、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比,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习题精选:

(一)2008年吉林省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下列问题: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1)阡陌交通( 

(2)便要还家(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

(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

(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二)08年鸡西市 

阅读“林尽水源,便得一山,……‘不足为外人道也!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要:

13.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语句。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三)08年湛江市 

阅读《桃花源记》,回答17—20题。

17、解释词语。

(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寻向所志

19、翻译: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遂与外人间隔。

”(4分)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

(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

(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分)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2008年吉林省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

(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共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

(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

(共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

(二)2008年辽宁省鸡西市

12.属:

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

(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

(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分)每句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

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

(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三)2008年广东省湛江市

17、穷尽、走尽;

通“邀”,邀请;

做标记;

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

(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四)2008年南充市

24.⑴对……感到惊异⑵交错相通 

⑶束缚,约束 

⑷停止(2分)

25.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1分)

26.不是,他只是作出抚琴的样子。

(1分)这反映了他无拘无束,本性率真,面对穷困的生活,自得其乐的性格。

(意对即可)(2分)

27.①老人和小孩,都和悦幸福,自得其乐。

(2分)

第22课 

《陋室铭》

(一)2008重庆市

9.(共4分)

(1)名:

有名(或“出名”“著名”“成了名山”)

(2)鸿:

大(3)调:

调弄,这里指弹奏(4)丝竹:

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泛指奏乐的声音(每题1分)

10.(共4分)

(1)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或“这间简陋的房子,好就好在主人有美好的德行”)

(2)苔痕碧绿,长到阶上;

草色青葱,映入帘内(或“苔藓给石阶铺上绿毯,芳草将帘内映得碧青”)(每小题2分,其中每小句1分)

11.(共3分)D(“陋室”不陋的原因在于屋主人品德高尚)

12.(共4分)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①:

这种交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

示例②:

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二)2008年厦门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14—17题(14分)

14.(3分)每个解释1分。

酌情给分。

①博学的人 

②使身体劳累 

③所以,因此

15.(2分) 

D

16.(4分)每句2分。

①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高尚,也就不显得简陋了。

②商喜欢和比自己贤良的人相处,赐喜欢评论不如自己的人。

17

(1)(2分)各1分。

出现错别字不得分。

诸葛庐(南阳诸葛庐) 

子云亭(西蜀子云亭)

(2)(3分)答题要求:

内容上扣住“交朋友”的话题,从正、反面谈皆可,要结合文段内容;

语言表达清楚流畅。

内容2分,语言1分。

脱离文段泛泛而谈者最多得2分。

例一:

我认为对象的选择是需要慎之又慎的,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要选择那些可以给予我们帮助的朋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人格的自我完善。

例二:

交朋友应交有品位、有追求的人,与这样的人相处自己便能不断受到好的影响而不断提高。

这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就如商一定会在贤于自己的朋友的影响下成长一样。

例三:

要保持君子本色,除了自身的修养之外,朋友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所谓“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多与“善人”、“鸿儒”交往,有助于修身养性。

孔子曰:

“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②,赐也日损③。

”曾子曰:

“何谓也?

”子曰:

“商好与贤己者④处,赐好说⑤不若己者。

不知其子,视⑥其父;

不知其人,视其友。

”故曰: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⑦矣。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⑧,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选自王肃《孔子家语》)

译文:

孔子说:

我死之后,子夏会比以前更有进步,而子贡会比以前有所退步“曾子问:

为什么呢?

”孔子说:

子夏喜爱同比自已贤明的人在一起,(所以他的道德修养将日有提高);

子贡喜欢同才质比不上自已的人相处,(因此他的道德修养将日见丧失)。

不了解孩子如何,看看孩子的父亲就知道(孩子将来的情况)了,不了解本人,看他周围的朋友就可以了,不了解主子,看他派遣的使者就可以了,不了解本地的情况看本地的草木就可以了。

所以常和品行高尚的人在一起,就像沐浴在种植芝兰散满香气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充满香气了;

和品行低劣的人在一起,就像到了卖鲍鱼的地方,时间长了也闻不到臭了,也是融入到环境里了;

藏丹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红,藏漆的地方时间长了回变黑,也是环境影响使然啊!

所以说真正的君子必须谨慎的选择自己处身的环境。

《爱莲说》 

2008年海南省

19、D 

本题2分。

20、(l)益―更(更加) 

(2)植―立(树立) 

(3)鲜―少 

(4)宜―应当(应该,当然) 

4分.每小题1分,写错字不给分。

21.(l)(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

本题4分。

每小题题2分。

“远观、袭玩、谓、隐逸”等词为得分点,要落实,少译每一处扣0.5分

22、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本题2分,意思对即可。

《桃花源记》 

一、 

解释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 

2. 

落英缤纷 

(落花) 

3.甚异之( 

诧异) 

4. 

豁然开朗 

(开阔的样子) 

5. 

俨然 

整齐的样子 

6.阡陌交通 

(交错相通) 

7. 

黄发垂髫 

(老人小孩) 

8.怡然 

喜悦的样子 

9.具答之( 

详尽) 

10.咸来问讯 

(都)11.率妻子邑人 

(妻子儿女)12.绝境( 

与世隔绝的地方) 

13.不复出焉 

(再) 

14.无论魏晋 

(不必说,更不必说)15. 

延至其家 

(邀请)16.处处志之 

(作标记)17. 

欣然前往 

(高兴的样子)18. 

无问津者( 

渡口) 

二、 

翻译下列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地平旷,屋舍俨然。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5.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6.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7.此中人语云:

8.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9.后遂无问津者。

10.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1.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1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三、课文分析 

本文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世外桃源,借助这个美好的境界,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

桃花源景色优美,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民风淳朴;

这里没有压迫、没有战争,和平安定。

但作者描写的世外桃源的理想社会,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四、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用原文) 

2.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用原文) 

3.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4.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5.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用原文)

6.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是(用原文)

7.表现 

“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

8.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是?

9.“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

10.“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

(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

“不足为外人道也!

⒈解释加点字

⑴具答之()⑵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⑶屋舍俨然()

⑷各复延至其家()⑸乃不知有汉()⑹便要还家()

⒉下列加点字与“皆叹惋”句中的“皆”字意义不同的是()

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C、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⒊有些成语出自本文,请写出两个、

⒋下列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阡陌交通B、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无论魏晋D、设酒杀鸡作食

⒌翻译句子

(1)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⒍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它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像的空间,你认为本文何处运用了这种手法,试简要分析。

                                     

(一)1.详细 类 整齐的样子 邀请 竟然 通“邀”,邀请  2.C  3.世外桃源  无人问津等4.D  5.⑴渔人把自己听到的时一一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村的人,他们都感叹起来。

⑵村里的人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逃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

6.只要所选之句为读者留下了一定的想像空间,并能对此句作简要分析即可。

示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具言”的内容和“叹惋”的是桃花源外世事变迁,人们饱经战乱之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