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4420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诗歌鉴赏资料初中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首联从大处落笔,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

勾出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感情。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颔联写莺燕,是诗人所见。

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

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这样的景象给人们带来了生机勃郁的感觉。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颈联写花草,着重表现诗人的主观感受。

唐时人们有骑马游春的习俗。

马在浅草地上走得很轻快,人在马背上自然感到舒适,但看花的时间长了,眼前一片姹紫嫣红,使人目不暇给,也会产生迷乱的感觉。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流连忘返,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悲哀。

七百多年来,人们说起“乡愁”就会想到这篇作品,因为它极其出色地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氛围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前三行全是写景,没有提到抒情主人公,但每一个景物细节都意味着他的存在──“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他眼中所见;

“古道”是他的经行地;

“瘦马”是他所骑;

而“西风”正吹在他身上。

在作了这样的铺垫之后,作者才形象地揭示了作品的主题:

异乡人望了一眼即将西沉的夕阳,不禁叹道:

“断肠人在天涯。

”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乡愁何等浓重。

七年级下册

木兰诗(原文略)

《木兰诗》是我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旦辞爷娘去……暮至黑山头……”八句以复沓的句式,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感到紧张的战争氛围。

其中写“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还衬托了木兰的思亲之情。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对偶、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运用对偶,描写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

将士们十年征战,历经一次次残酷的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而英勇善战的木兰,则是有幸生存、胜利归来的将士中的一个。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用比喻作结。

以双兔在一起奔跑,难辨雌雄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八年级上册

望岳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中热情地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也透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近望所见。

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

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

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诗人的感受。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

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引入山谷之中。

诗人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

“登泰山而小天下”。

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

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它集中地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这是写望中所见:

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

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

这一联虽是写景,却也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感情。

城指长安城。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

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

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

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

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

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自开春以来战火愈烧愈炽,因而跟家人难通音信。

他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了他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白头”是写实,为愁所致,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

“搔”为想要解愁的动作,“更短”可见愁的程度。

他苍老得这么快,完全是忧国、伤时、思家所致。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草盛豆苗稀”,很显然他不善于种田,但是早出晚归,不辞劳苦,在回家的路上,夕露沾湿了衣裳,而他毫不在意,说“但使愿无违”。

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但是把这首诗和作者其他的诗结合起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即使做一个农夫也比在官场“为五斗米折腰”强。

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这实际上是被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单车欲问边”,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

“属国过居延”,“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

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者的身份。

表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觉得自己好像“征蓬”一样随风而去,又恰似“归雁”一般进入胡天。

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

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

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

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

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

第三,这两句在色彩上也很丰富。

本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以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景象及到达边塞访问的情况,表达了诗人出使边塞的悲壮情怀和难以排遣的孤寂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化、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颈联通过两幅美丽的画面来形容江上的美景,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明月映入水中,如同飞下的天镜,写夜间的风景;

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写黄昏的风景。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却突然一转,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还是故乡的水好啊,把我的船送到万里之外,还不忍分别。

这两句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将全诗用一根无形的线收束在一起,余音袅袅。

登岳阳楼(其一)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一句是全诗写景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看似平常,实则细腻。

“帘旌”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

缓缓下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这两句诗,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诗的最后一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全篇。

此时,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所以言“白头”;

不说伤今,而言“吊古”,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实,语意双关;

而“老木沧波”更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件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八年级下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首联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颔联运用了两个典故,写自己归来的感触:

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

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颈联诗人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

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是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使诗句具有了普遍意义。

后人用此诗句,并不和刘诗原意契合,而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等。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

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

《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过零丁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

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

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一经,古代科举考试中,考生要选考一种经书。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颔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

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尾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

《过零丁洋》通过追忆自己抗元的艰辛经历,表现诗人忧国之痛和愿意以死明志、为国捐躯的豪情壮志。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这一问,转入抒发怀人之情。

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

远隔千里之人,同处在这美好的月光之下,虽不能团聚,也能有所安慰了。

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

《水调歌头》表达了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

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以“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山河表里”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这四句话是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

“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

“西都”即长安。

“宫阙万间都做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写作者的感慨:

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

此曲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结庐在人境”,却说“而无车马喧”。

这是为什么呢?

“心远地自偏”一句,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做出了回答:

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显得偏僻安静。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

这就是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所称道的“无我之境”。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最后两句诗人写出了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就是说,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以传达人们复杂的感受。

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行路难”是乐府古题。

李白这组《行路难》诗主要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情怀,这里选的是第一首,在悲愤中不乏豪迈气概,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

诗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开头以极为夸张的笔法领起,写“金樽清酒”,“玉盘珍羞”,仿佛在营造欢乐的宴饮气氛,似乎是一首“祝酒歌”。

但三四句急转直下,忽说“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这样强烈的反差,衬出诗人内心的悲苦。

以乐景写哀,强化了哀的程度。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是一种忧来无端的惆怅,是一种无所适从的迷惘。

诗人以形象化的语言,写出世途的艰难,寓含无限悲慨。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诗人用两则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写自己对从政仍有所期待。

诗的结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沉郁中振起,坚定了“长风破浪”的信心,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诗人从沉思中振作起来,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呼喊。

这时,理想战胜了现实,意志战胜了叹息。

虽然他现在缺少“风雨不动安如山”的住所,但是,如果眼前突现这样的房屋,能够温暖天下寒士,他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

这是怎样的一种情怀呢?

这是一种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忧国忧民)。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诗按内容可分为两个部分,即“咏雪”(前十句)和“送别”(后八句)。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诗人发挥神奇的想像,将北风看作春风,将雪花比作梨花(以春花喻冬雪)。

比喻何等新奇,格调多么豪迈!

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互文),这是从军旅生活方面(侧面描写)天气的寒冷。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两句是过渡性的,将视线又转向“外景”,以百丈坚冰点缀大的环境,以万里愁云引出送别的气氛。

“胡琴琵琶与羌笛”,这种纯然是西域特色的管弦乐器齐鸣和响,给边塞的军中宴饮增添了几分苍凉悲壮的豪气。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结尾四句形成顶针,内容接续,如行云流水,画出一幅空旷寂寥的雪中送别图景。

“雪满天山”令人凄迷,“山回路转”使人惆怅,而雪地上的马蹄印迹,又把送别的思念延伸到远方。

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人以无尽的遐思。

己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这首诗是《己亥杂诗》的第五首,写诗人离京的感受。

虽然载着“浩荡离愁”,却表示仍然要为国为民尽自己最后一份心力。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两句抒情叙事,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豪放洒脱的气概。

一方面,离别是忧伤的,毕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云,往事如烟;

另一方面,离别是轻松愉快的,毕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笼,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里另有一番作为。

离别的愁绪就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两句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议论。

后人多以此句表现奉献精神。

这两句诗的言外之意是说,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这首小诗将政治抱负和个人志向融为一体,将抒情和议论有机结合,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九年级上册

沁园春·

雪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这首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

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三句总写北国雪景,把读者引入一个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银色世界。

“北国风光”是上片内容的总领句。

“千里”“万里”两句是交错说的(互文),即千万里都是冰封,千万里都是雪飘。

诗人登高远望,眼界极为广阔,但是“千里”“万里”都远非目力所及,这是诗人的视野在想像之中延伸扩展,意境更加开阔,气魄非常宏大。

天地茫茫,纯然一色,包容一切。

“冰封”凝然安静,“雪飘”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之中又有飘舞的动态。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这化静为动的浪漫想像。

(比喻、对偶、拟人、夸张)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须:

等到)前十句写了眼前的实景,而这三句写的是虚景,想像雪后晴日当空的景象,翻出一派新的气象。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这两句是上文写景与下文议论之间的过渡。

“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对“北国风光”作总评;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诗人的抱负。

这一过渡使全词浑然一体,给人严丝合缝、完整无隙的感受。

一个“竞”字,写出英雄之间激烈的争斗,写出一代代英雄的相继崛起。

“折腰”的形象,展示了每位英雄人物为之倾倒的姿态,并揭示了为之奋斗的动机。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个“惜”字,定下对历代英雄人物的评论基调,饱含惋惜之情而又有批判。

然而措词极有分寸,“略输文采”“稍逊风骚”,并不是一概否定。

至于成吉思汗,欲抑先扬,在起伏的文势中不但有惋惜之极的意味,而且用了“只识”二字而带有嘲讽了。

“弯弓射大雕”,非常传神地表现了成吉思汗只恃武功而不知文治的形象。

“惜”中含褒,肯定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等人是中国历史上的英雄,而且是无数英雄之中的杰出者,他们具有雄才大略,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有过巨大的影响;

“惜”中有贬,委婉地批评这些英雄的不足,他们不擅“文治”,在政治、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个人的文学才华也欠缺;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俱往矣”三字,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主旨句)。

这是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

望江南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洲。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