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66753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67 大小:76.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67页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67页
亲,该文档总共6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6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综合333要点精编Word文档格式.docx

(1)技能作为合乎规则的活动方式,可以调节和控制动作的进行;

(2)技能是获得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

(3)技能是能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能力形成发展的重要基础。

7、学校教育 

答:

狭义的教育中的一种就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指专门组织的教育。

它是根据一定社会的现实和未来的需要,遵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受教育者主动地学习,积极进行经验的改组和改造,促使他们提高素质、健全人格的一种活动,以便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适应一定社会的需要,促进社会的发展,追求和创造人的合理存在的人。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主导性的作用。

8、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存在于人的头脑之中的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和要求。

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由国家提出的教育总目的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目标,以及课程与教学等方面对所培养的人的要求。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一是国家或社会所规定的教育的总目的;

二是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

三是课程目标;

四是教学目标。

 

、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思想理念,并促进他们的智能与品德发展的方法。

讲授法可分讲读、讲述、讲解和讲演四种。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如下:

讲授的内容要有高度的思想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讲授条理要清楚,层次分明;

注意启发性;

讲授语言要准确、简练、生动形象,有艺术性

讲究讲授的策略和方式。

10、 

学记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被认为是“教育学的雏形”。

其作者一般认为是思孟学派。

其内容主要包括教育作用与目的,教育制度与教学管理,教育教学的原则与方法等。

教育制度和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学制与学年,视学与考试等;

教育教学原则方面提出预(预防性原则)、时(及时施教原则)、逊(循序渐进原则)、摩(学习观摩原则)、长善救失、启发诱导、藏息相辅原则;

教育教学方法方面提出讲解法、问答法、练习法等;

《学记》承袭了先秦儒家的一贯思想,把教育视为政治的最佳手段,实现良好政治的最佳途径是“化民成俗”,即兴办学校,推行教育。

教育对个体发展也起到作用,教育通过对人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使每个人都形成良好的道德和智慧。

《学记》十分强调尊师,还提出教师自我提高的规律—“教学相长”。

11、道尔顿制

道尔顿制是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帕克赫斯特针对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创始的一种个别教学制度。

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点。

(1)在学校里废除课堂教学,废除课程表和年级制,代之以“公约”或合同式的学习。

学生以公约的形式确定自己应完成的各项学习任务,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不强求一律。

(2)将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或实验室,按学科的性质陈列参考用书和实验仪器,供学生学习之用。

各作业室配有该科教师一人负责指导学生。

(3)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既可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也可使学生管理简单化。

道尔顿制的两个重要原则是自由与合作。

道尔顿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过于强调个别差异,对教师要求过高,以及在实施时易导致放任自流;

并且,将教室完全改为实验室也不太实际。

12、元认知论

元认知是对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以及调节认知过程的能力,它是对思维和学习活动的知识和控制。

简单地说,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其结构包括三个方面:

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的作用:

元认知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意识水平。

元认知可以使学生意识和体验到学习情境有哪些变量,并且意识和体验到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与它们的变化情况。

元认知是学习策略迁移的关键。

二简答题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培养“劳动者”或“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教育目的的这个规定,明确了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也指出了我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价值。

坚持培养劳动者的观念;

要坚持全面的人才观念;

要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观念。

(2)坚持全面发展

从分类的角度看,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

生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身体的发育、机能的成熟和体力、体质的增强;

心理方面的发展主要指受教育者的智、德、美几个方面的发展。

从分层的角度看,主要包括三个层面的能力的发展,即发展人处理与自然关系的能力、与社会关系的能力和与自我关系的能力。

(3)培养独立个性

培养受教育者的独立个性,就是要使受教育者的个性自由发展,增强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形成受教育者的开拓精神、创造才能,提高受教育者的个人价值。

培养独立个性,更多地强调培养学生在社会生活中的创新精神和超越精神。

综上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在于: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独立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

2、上好一堂课的要求

(1)备课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备好课,必须做好下述三方面的工作:

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了解学生;

合理选择教法。

(2)上课

上课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上好课。

教师必须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遵循教学规律,全面贯彻教学原则,善于科学而灵活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此外,还要注意下述要求:

明确教学目的。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基本的质量要求;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内在动力;

解决学生的疑难,促进他们的发展。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组织好教学活动。

这是上好一堂课的保障;

布置好课外作业。

总之,一节好课的标准是:

目的明确,内容正确,方法恰当,组织有效,积极性高,表达清晰。

(3)课后的教导工作

课后的教导工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

(4)教学评价

学业考评可通过书面考试(开卷与闭卷)、口试、实验操作考试等多种形式来实施。

3、教师的素养

第一、高尚的师德

(1)热爱教育事业,富有献身精神和人文精神

热爱教育事业,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教师要富有献身精神,愿意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另外,教师还应具备基本的人文精神,要关怀学生的生存和发展、人生价值的实现。

(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育好学生的重要条件。

(3)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教师的劳动既具有个体性,又具有集体性。

要依靠教师集体,最大效度地发挥集体的教育力量。

(4)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教师劳动具有示范性,因此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严于律己。

第二、宽厚的文化素养

教师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应对自己所教学科的知识有科学、正确的把握。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自己所教专业融会贯通,达到运用自如的境界。

同时,教师还应有比较深厚的文化修养。

第三、专门的教育素养

(1)教育理论素养

主要指教师对教育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能恰当地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概念、范畴、原理处理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能自觉、恰当地运用教育理论总结、概括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并使之升华,能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设想。

(2)教育能力素养

主要指保证教师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基本操作能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种能力:

课程开发能力;

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

引导与创新能力。

(3)教育研究素养

主要指教师运用一定的观点方法,探索教育领域的规律和解决间题的能力。

教师应富有问题意识,反思能力,善于总结工作中的经验教训,创造性地、灵活地解决各种教育问题。

第四、健康的心理素质

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会直接影响到教育工作的成败,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因此,教师要有轻松愉快的心境,有昂扬振奋的精神、乐观幽默的情绪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等。

4、培养集体的方法

(1)确定集体的目标

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

培养集体首先要使集体明确奋斗的目标。

班主任则应果断地不容置疑地提出要求作为集体必须实现的目标。

目标的提出应当由易到难,实现一个目标后,立即又提出一个要求更高的目标,以推动集体不断向前发展。

(2)健全组织、培养干部以形成集体核心

培养集体必须注意健全集体的组织与功能,使它能正常开展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里的关键是要做好班干部的选拔与培养工作。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

因为只有在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而进行的系列活动中,全班学生才能充分交往、互相了解、建立友谊,才能激发出学生的工作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为形成集体奠定情感基础。

班主任在确定班的奋斗目标后,应制订集体活动计划,有计划地开展各种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高,引导集体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只有在集体中形成了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集体才能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扶正抑邪,发扬集体的优点、抵制不良思想作风的侵蚀,才能使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成为教育的主体。

班主任要善于抓住时机,通过积极的思想斗争,分清是非,以推动正确舆论的形成。

5、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能动地反作用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具有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与行为选择,由此实现着教育的社会功能,并表现出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教育在一定范围内,一定程度上具有独立于政治、经济等其他社会现象的特征。

指作为社会一个子系统的教育,它对社会的能动作用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性,它的发展也有其连续性与继承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主要通过所培养的人作用于社会;

教育具有自身的活动特点、规律与原理;

教育具有自身发展的传统与连续性。

教育相对独立性的意义:

教育必须坚持自己独立的品格,不能依附于政治或经济;

教育要对社会有所批评,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引导、教化作用;

教育对社会的适应要有所选择,以促进社会的健康、全面、持久发展。

6、教师劳动的特点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

首先,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发展变化中的,主要是未成熟的“人”。

其次,教师的工作任务是多方面的。

再次,教育过程是复杂的。

最后,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广泛的,不限于学校内部。

(2)教师劳动的示范性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

教育活动这一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必然带有严格的示范性

(3)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一方面,这种创造性由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

另一方面,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各种突发情况所作出的及时反应、妥善处理的应变能力上,即教育机智。

(4)教师劳动的专业性

教师劳动的专业性突出表现在教师对育人的崇高敬业精神和道德修养上,对教育教学专门化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教育活动的自主权上。

7、 

影响学习的动机

第一,内部条件

(1)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

由于每个人在需要的强度和水平上不尽相同,反映在学习上动机的强度和水平也就有很大的差异。

学生树立的目标不同,形成的目标结构不同,影响着学生的动机和学习。

在课堂上,学生们常常有两类主要的目标:

以掌握所学内容为定向的掌握目标和以成绩定向的成绩目标。

掌握目标指向的学生具有内归因的倾向,成绩目标指向的学生具有外归因的倾向。

(2)成熟和年龄特点。

年幼儿童的动机主要是生理性动机,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动机及其作用也日益增长。

年龄较小的儿童对生理安全过分关注,而中学生对社会影响,如教师、家长的期望等比较关注。

(3)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个别差异。

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好奇心、意志品质都影响着学习动机的形成。

(4)学生的志向水平和价值观。

学生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所直接反映的理想情况或志向水平影响着学习动机和目标结构的形成。

(5)学生的焦虑程度。

学生的焦虑水平不仅影响着学习的动机,更会影响学生的成绩。

(二)第二,外部条件

(1)家庭环境和社会舆论。

首先,社会要求通过家庭对学生的动机起影响作用;

其次,在学生动机形成过程中,家庭的文化背景、精神面貌也起着极重要的作用。

(2)教师的榜样作用。

首先,教师本人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榜样;

其次,教师的期望也会对学生的动机和行为产生不同的影响;

再次,教师还是沟通社会、学校的要求与学生的成长,形成正确动机的纽带,要善于把各种外部因素和学生的内部因素结合起来。

三论述题

1、人的发展的规律性及其教育学意义

从形式上看,人的发展的规律性主要表现为人的发展的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和整体性。

(1)顺序性

在正常情况下,人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

就心理而言,儿童的发展总是从无意注意到有意注意,从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从喜怒哀乐等一般情绪发展到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

教育学意义:

人的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要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2)不平衡性

人的发展并不总是按相同的速度直线前进的,不同系统的发展速度、起始时间、达到的成熟水平是不同的;

同一机能系统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年龄阶段)有不同的发展速率。

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掌握和利用人的发展的成熟机制,抓住发展的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3)阶段性

人的发展变化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

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即表现为发展的阶段性。

在个体发展的不同阶段,会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

人的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提出不同的发展任务,采用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4)个别差异性

尽管正常人的发展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个别差异仍然非常明显,每个人的发展优势(方向)、发展的速度、高度(达到的水平)往往是千差万别的。

正是由于这些差别,才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人类世界。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深人了解学生,针对学生不同的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进行因材施教,引导学生扬长避短、发展个性,促进学生自由地发展。

(5)整体性

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整体的人,他们既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还表现出个体的独特性。

不从整体上把握教育对象的特征,就无法教育人。

事实上,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并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相互作用,使人的发展表现出明显的整体性。

人的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要把学生看做复杂的整体,促进学生在体、智、德、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地发展,把学生培养成为完整和完善的人。

2、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1)生活即教育。

首先,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说,过什么生活就是受什么教育;

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说,生活伴随人生命的始终,教育也是如此。

其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内容还是教育方法,都要根据生活需要,与生活一致。

再次,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2)社会即学校。

一方面,社会含有学校的意味,或者说以社会为学校,需要拆除学校与社会和自然之间的高墙。

同时,劳苦大众只能在社会这所大学校中受到教育。

另一方面,学校含有社会的意味。

社会的力量帮助学校进步;

而学校的力量也帮助社会进步。

(3)教学做合一。

首先,要“在劳力上劳心”做到“手脑双挥”。

其次,懂得行动是知识的来源。

再次,要求做到“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

教人者先教己,教人者还要“为教而学”;

即知即传。

最后,反对注人式教学法。

这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归纳起来,是民主的、大众的、科学的、创造的教育。

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的启示:

首先,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中心,为基础,以生活和教育的辩证关系为基本矛盾展开的。

这种教育是要培养一种实际动手能力强,将书本知识和社会生活结合,提高学生的行动能力。

其次,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做”为中介达到教与学合一,师与生合一。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活动的展开而发生转换,这种师生观念、教学观念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再次,生活教育还启示我们,生活中随处存在可以学习的东西,要拓宽我们的课程资源。

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不能只会死读书本上的知识,而不问寻生活中的学习机会。

最后,生活教育理论启发我们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空间和活动空间。

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学习与生活的主人,探索个性的学习方法。

虽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特定时代提出的,有一定的时代局限性,发展也不是非常完善,但以上诸点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尤其是针对当今应试教育的局限性,重温生活教育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3、赞可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要在学生的一般发展上取得尽可能大的效果,目的是促进学生“理想的一般发展”。

一般发展一方面是对特殊发展(即数学、语言、音乐等方面的发展)而言,另一方面也有别于智力发展。

一般发展包括智力的发展,道德情感的发展,意志的发展,身体的发育等各个方面。

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包括教学原则、教学大纲、教学法等方面,其教学原则

最为重要,主要包括以下5项:

第一、以高难度进行的原则。

“难度”这一概念的涵义,一是指教材需要有需要克服的障碍,二是指学生的努力,“难度的分寸”限于“最近发展区”。

第二、以高速度进行的原则。

要求教学引导学生不断向前发展,不断用各方面的内容丰富学生的智慧,为学生越来越深入的理解所学知识创造条件。

第三、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理论知识是针对具体的技能技巧而言的,指的是一门课程的知识结构。

把教学内容的重心转移到学科的知识结构上,就能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得的知识能融会贯通,也就加快了思维发展过程,促进心理机能的早日完善。

第四、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

即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智力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途径,掌握学习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第五、使全体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

他认为要解决学习差的问题,首先必须设法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发展他们所缺乏的心理品质。

赞科夫以整体性观点为具体的方法论基础,揭示了教学结构与学生发展进程之间的因果关系,提出了在实践中促进儿童的一般发展原则和具体途径。

但其理论也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他的研究主要是从儿童心理的角度进行的,很少考虑教学过程的社会政治与道德要求,过分强调认知方面的智育。

此外,赞科夫把他的新体系与“传统教学论和教学法”截然对立起来,以革新派自居,是不妥的。

4、联系实际谈谈创造性的培养措施

创造性指个体利用一定的内外条件,产生新颖独特、有社会和个人价值产品的能力与相应的人格特征整合的心理品质。

它包括与创造活动密切联系的认知品质、人格品质和适应性品质。

创造性的培养措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营造鼓励创造的环境

环境主要包括社会环境、学校教育教学环境和家庭环境几个方面.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学校环境是促进儿童青少年创造性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应倡导民主式的教育和管理。

其次,应改革考试制度,为学生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

再次,应增加自主选择课程的机会和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

最后,应为学生提供创造性人物的榜样。

(2)培养创造型的教师队伍

要培养富有创造力的学生,则需要创造型教师。

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使教师形成理解并鼓励学生创造;

其次,要教给教师必要的创造技法和思维策略;

最后,教师应不断学习关于创造性的心理学知识,用心理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实践。

(3)发展和培养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性的核心。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加大思维的“前进跨度”,培养思维的跳跃能力;

加大思维的“联想跨度”,养成学生敢于把习惯上认为毫不相干的、表面上看来微不足道的问题联系起来或进行移植;

加大“转换跨度”,引导学生敢于否定原来的设想,善于打破固有的思路;

给学生大胆探索与推测的体会。

(4)开设创造课程,教给创造技法

教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重要途径。

因此,开设创造性课程已成为国内外开发创造性的有效途径。

在创造性课程的教学中,注重教给学生基本的创造技巧与方法是培养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促进创造性发展的主要创造技法有:

头脑风暴法;

系统探求法;

联想类比法;

组合创新法;

对立思考法;

转换思考法。

(5)塑造创造性人格

创造性人格是创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是培养创造性的重要内容。

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家提出的建议有:

保护好奇心;

解除对错误的恐惧心理;

鼓励独创性与多样性。

此外,自信与乐观、忍耐与有恒、合作、严谨等也是创造性人格培养的重要方面。

5、朱子读书法极其当代意义

朱熹对于如何读书提出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

(1)循序渐进。

包含三个意思:

第一,读书应该按一定次序,不要颠倒;

第二,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并切实遵守;

第三,读书要扎扎实实打好基础,不可回固吞枣,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

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精于思考,精思就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解疑的过程。

(3)虚心涵泳。

所谓“虚心”,是指读书时要虚怀若谷,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人为主,牵强附会;

所谓“涵泳”,是指读书时要反复咀嚼,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

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必须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要身体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