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8605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docx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1.《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三维目标】

1、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2、理解文中词语的含义,掌握有关句式的特点;

3、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教学重点】

落实文言知识,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

【教学难点】

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和气势充沛的特点。

【学法指导】

《寡人之于国也》选自总体特点

【知识链接】

1、关于四书五经

儒家思想讲究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格物、致知就是认识世界;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是改造世界;诚心、正意、修身就是做人。

儒家经典首推四书五经,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多存于其中。

四书: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五经:

《诗经》《书经》《礼记》《易经》《春秋》

2、关于孟子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战国时期鲁国人。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

著有《孟子》一书。

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合称为孔孟。

主要主张: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轲所说的王道,是以德行仁。

孟轲认为:

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公孙丑上》)。

就是说,以仁政统一天下,是谁也阻止不了的。

他认为实行仁政,首先要争取民心,统治者应以仁爱之心去对待民众。

他还提出要重视民众,他说: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尽心下》)。

但他同时却又十分强调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地位之不可改变,他说: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滕文公上》)。

性善论孟轲的

性善论是他仁政学说的基础,也是他教育理论的根据。

他认为人性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来就具有善端,也就是有为善的倾向。

这些善端是天赋的,为心中固有的,因此,又叫良知、良能。

后天教育至关重要

孟轲认为人的本性虽然具有仁、义、礼、智的善端,但还必须通过教育,加强道德修养,尽量去扩充和发展这些善端。

他主张只要人们不断地探索内心的善端,就会通过对人性的了解而达到对天命的认识。

孟轲对教育的作用,最强调的是内心的道德修养;但他同时也不否认后天环境对人性的影响。

他认为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变先天的心性,后天的恶习,可以使人丧失善性。

孟轲认为教育的作用比政治的作用更有效果。

他说:

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善政民畏之,善教民爱之,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尽心上》)。

为了争取民心,他提出要注意培养明人伦的君子或大丈夫。

他说:

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滕文公上》)。

此为真正的大丈夫。

孟轲提出的君子是指能够实行仁政和王道的人,是能够居仁由义的人,并能够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过程与方法】

1、自读: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完成预习自测;了解观点。

2、探究合作:

分析关键语句,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现实,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预习自测】

一、根据汉语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注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

)兵

(2)数(

)罟()不入w

()池

(3)涂(

)有饿pio(

(4)鸡豚(

)狗彘(

)之畜()

(5)无(

)失其时

(6)谨庠(

)序之教

(7)颁(

)白者

(8)申之以孝t(

)之义

二、一词多义

1.数

愿得补黑衣之数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数罟不入洿池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系向牛头充炭直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

3.发

百发百中

发闾左谪戌渔阳九百人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野花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主人忘归客不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4.兵

非我也,兵也

穷兵黩武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草木皆兵

5.胜

驴不胜怒,蹄之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三、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或……

(2)直……耳,是……也

(3)是何异于……

(4)未之有也

【教学步骤】

一、介绍孟子,导入课文:

让学生自己介绍孟子(给学生主动权,让他们学会收集资料,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二、研读课文

1、在第一段中,梁惠王提出了什么困惑?

他为什么困惑?

2、孟子以战喻时用了个什么成语,用意何在?

3、孟子认为应如何实行仁政呢?

提出了哪些措施,有何结果呢?

4、最后一段中的哪两句使用对比手法写出诸侯贵族和下层百姓的不同情况,目的何在?

三、小结:

本文主要阐述了孟子施仁政的主张,要向民加多就要发展生产,使民住有房,耕有田,吃得饱,穿得暖,还要市民懂礼仪,受教育,君王也必须铲除虐政,只有这样百姓才能归附。

全文似乎散漫无章,食则结构严谨,段落分明,以使民加多为主线贯穿全文,思路清晰。

【同步练习】

一、基础积累

1.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

(1)(

);

(2)(

(1)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

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

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

D.王道之始也(开端)

(2)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

B.数罟不入洿池(洼地积水)

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

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

2.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谨庠序之教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斯天下之民至焉移其粟于河内

A.

B.

C.D.

3.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察邻国之政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申之以孝悌之义

A.////

B.////

C.////

D.////

4.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

树之以桑

请以战喻

以五十步笑百步

斧斤以时入山林

5.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

二、迁移阅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6—10题。

(2006湖北卷)

涉务

夫君子之处世,贵能有益于物耳,不徒。

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禄位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品藻古今,若指诸掌,及有试用,多无所堪.。

居承平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

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吏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

勤。

故难可以应世经务也。

晋朝南渡,优借士族;故江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仆以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

其余文义之士,

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至于台阁令史,主书监帅,诸王笺省并晓习吏用,济办时须,纵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故多见委使,盖用其长也。

人每不自量,举世怨梁武帝父子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

梁世士大夫,

皆尚褒衣博带,大冠高履,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之内,无乘马者。

周弘正为宣城王所爱,给一果下马

,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

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

及侯景之乱,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者,往往而然。

古人欲知稼穑之艰难,斯盖贵谷务本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耕种之,薅锄之,

刈获之,载积之,打拂之,簸扬之,凡几涉手而入仓廪,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哉!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而南渡江,卒为羁旅

,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悉资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墢土,耘一株苗;

不知几月当下,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乎?

故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皆优闲之过也。

(选自《颜氏家训》有删节)

【注】涉务:

涉及、从事实际事务。

果下马:

一种矮小的马,可在果树下行走。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徒高谈虚论徒:

只是

B.及有试用,多无所堪堪:

胜任

C.至乃尚书郎乘马,则纠劾之纠:

纠正

D.本为羁旅羁旅:

寄居

7.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当时士大夫崇尚空谈和养尊处优的不良习气的一组是(

A.品藻古今,若指导诸掌;出则车舆,入则扶侍

B.肤脆骨柔,不堪行步;至今八九世,未有力田

C.治官则不了,营家则不办;晋朝南渡,优借士族

D.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多迂诞浮华,不涉世务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主张士大夫要应世经务,不要白白浪费君王的俸禄。

B.这些士大夫缺乏自知之明,都怨恨梁武帝父子偏爱中下层官吏。

C.以周弘正骑果下马受到朝廷官员的称赞为例来批评时风。

D.重视农耕是立国的根本,士大夫只有了解农民的辛苦,才能做好其他事务。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处庙堂之下,不知有战阵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

(4分)

(2)纤微过失,又惜行捶楚,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

(4分)

(3)夫食为民天,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父子不能相存。

(2分)

【参考答案】

【预习自测答案】

一、字音字形

(1)y

(2)cg

洿(3)t,同途

莩(4)tnzhx

(5)w,同毋

(6)xing(7)

bn,同斑

(8)悌

二、一词多义

1.数数目、数量;几、若干;命运;shu屡次;c密、细密;

sh计算

2.直与曲相对,不弯曲

;仅、只;价值

;径直、直接;

3.发发射;征发、派遣

;打开;花开;出发

;发出;发出、抒发

4.兵兵器;战争

;军队;士兵

5.胜承受

;尽

;胜利;超过

;优美的

三、找出下面句式,翻译成现代汉语,并掌握其用法。

(1)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翻译:

有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2)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翻译:

只不过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

非我也,兵也?

翻译:

这种说法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

(4)未之有也

翻译:

不曾有的事情。

(宾语前置句)

【研读课文答案】

1、梁惠王的困惑:

于国尽心,但民不加多(提出疑问)

因为梁惠王觉得自己比邻国国君多做了很多事情,对国事相当尽心,但结果并不如意。

2、五十步笑百步

梁惠王说不可,直不百步,是亦走也。

(没有本质的区别),不知不觉地否定了自己与邻国的统治者的区别。

说明移粟、移民与与邻国统治者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从而引出要使民加多,必须施仁政,行王道。

3、

措施

效果

结果

不违农时

不可胜食

数罟不入

鱼鳖

不可胜食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

斧斤以时

林木不可胜用

五亩……树之以桑衣帛(五十)

鸡豚……无失其时

食肉(七十)

不王者,为之有也---王道之成

百亩……勿夺其时无饥(黎民)

谨…….申之以孝悌不负戴(颁白者)

小结:

孟子王道之始和王道之成两方面详细阐述了使民加多的办法,从保民、教民角度提出了七条措施。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诸侯贵族)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下层百姓)

一方面写出了社会的不平等,另一方面也写出了梁惠王仍然不爱民

【同步练习答案】

1、C

D2、A3、B

4、介,表对象介,表方式

介,表凭借介,表条件

5、D

6、C7、A8、C

9、

(1)在朝廷当官,不知道有战场上的危急;依仗有俸禄的收入,不懂得有耕作的劳苦。

(2)有了小的过失,又不忍督责鞭笞,他们之所以享有清雅的名声,是因为(朝廷)掩饰他们的过错。

(3)吃饭是老百姓最大的事,老百姓没有吃的就无法生存了。

三天不吃粮食,父亲和儿子就不能保全。

【附文言文翻译】

涉务

颜之推

士君子之处世〔处世〕在社会上生活。

,贵〔贵〕以……为好。

能有益于物〔物〕指人事。

耳,不徒高谈虚论,左琴右书,以费人君〔人君〕君王。

禄位〔禄位〕俸禄职位。

也。

吾见世中文学之士〔文学之士〕指一般文人。

,品藻〔品藻〕品评,鉴别。

古今,若指诸掌〔指诸掌〕了若指掌。

,及有试用,多无所堪〔所堪〕能胜任的工作。

居承平〔承平〕太平时久,没有大的社会动荡。

之世,不知有丧乱之祸;处庙堂之下〔庙堂之下〕指在朝中做官。

,不知有战陈〔陈〕通阵。

之急;保俸禄之资,不知有耕稼之苦;肆〔肆〕居,盘踞。

吏〔吏〕下层官吏。

民之上,不知有劳役之勤,故难可以应世经务〔应世经务〕适应社会,处理事务。

也。

晋朝南渡〔晋朝南渡〕指西晋灭亡后,晋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王朝。

,优借〔优借〕尊重。

优,厚待。

借,依靠。

士族;故江南冠带〔冠带〕士大夫的服饰,借指士族。

,有才干者,擢为令〔令〕尚书令(尚书省的长官)和中书令(中书省的长官)。

、仆〔仆〕仆射(y),尚书省和中书省的副长官。

令和仆都是高官。

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尚书郎、中书舍人〕分别是尚书省和中书省的中级官。

已上,典掌机要。

其余文义之士〔文义之士〕指闲散的文职官员。

,多迂诞〔迂诞〕言行迂腐荒诞,不合事理。

浮华,不涉世务;纤微过失〔纤微过失〕意思是有小的过错。

,又惜行捶楚〔惜行捶楚〕舍不得责罚。

捶楚,用杖打。

,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所以处于清名,盖护其短也〕借此使他们名声好,为的是掩饰他们的弱点。

至于台阁〔台阁〕指中枢机构,如尚书省。

令史〔令史〕职位次于尚书郎的主管文书的属吏。

,主书〔主书〕掌管文书的官员。

监帅〔监帅〕一种地位较低的官员。

,诸王〔诸王〕分封出去的藩王。

签省〔签省〕指藩王府里的小官。

,并晓习吏用〔吏用〕官吏的职务。

,济〔济〕完成,处理好。

办时须〔时须〕当时应处理好的事情。

,纵〔纵〕即使。

有小人之态,皆可鞭杖肃督〔肃督〕严厉监管。

,故多见委使〔多见委使〕多被任用(办事)。

见,被。

文言文常用见表示被动。

,盖用其长也。

人每不自量,举世〔举世〕全社会的人(形容很多)。

怨梁武帝父子〔梁武帝父子〕指梁武帝萧衍和他儿子梁简文帝萧纲、梁元帝萧绎(y)。

爱小人而疏士大夫,此亦眼不能见其睫耳〔眼不能见其睫耳〕意思是见远不见近,没有自知之明。

梁世士大夫,皆尚〔尚〕以……为好。

褒衣博带〔褒衣博带〕宽大的袍子和带子。

,大冠高履〔高履〕高齿屐。

,出则车舆,入则扶侍,郊郭〔郊郭〕指城外不远的地方。

之内,无乘马者。

周弘正〔周弘正〕南朝的学者。

在梁、陈都做过官。

为宣城王〔宣城王〕梁简文帝萧纲之子萧大器,封于宣城。

所爱,给一果下马〔果下马〕一种良种小马,只有三尺高,能从果树下穿过。

,常服御之,举朝以为放达〔放达〕过于随便,不拘礼法。

至乃〔至乃〕至于。

尚书郎乘马,则纠劾〔纠劾(h)〕上书皇帝告发罪状。

之。

及侯景之乱〔侯景之乱〕侯景原为北朝魏国投靠梁朝的降官,梁武帝太清二年(548)举兵叛变,攻陷建康。

梁武帝被围台城饿死,景即自立为帝,到处烧杀抢掠,史称侯景之乱。

,肤脆骨柔,不堪行步,体羸气弱,不耐寒暑,坐死仓猝〔坐死仓猝〕因为(柔弱)而忽然死去。

坐,由于……的原因。

者,往往〔往往〕处处。

而然〔然〕这样。

建康令王复性既儒雅,未尝乘骑,见马嘶喷陆梁〔陆梁〕指马狂奔疾跳的样子。

,莫不震慑,乃谓人曰:

正是虎,何故名为马乎?

其风俗至此。

古人欲知稼穑〔稼穑(s)〕种植和收获,泛指农事。

之艰难,斯盖贵谷〔贵谷〕重视粮食。

务本〔本〕指农业。

古人把农业视为国家的根本。

之道也。

夫食为民天〔食为民天〕即民以食为天。

指吃饭是老百姓最要紧的事。

《汉书·郦食其传》: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

,民非食不生矣。

三日不粒〔不粒〕不吃饭。

,父子不能相存〔相存〕相互保全对方。

耕种之,茠〔茠(ho)〕同薅,除草。

锄之,刈〔刈(y)〕收割。

获之,载积之〔载积之〕收到一起。

,打拂〔打拂〕指脱粒一类的农活。

之,簸扬之,凡几涉手〔涉手〕经手。

,而入仓廪〔仓廪(ln)〕粮库。

,安可轻农事而贵末业〔末业〕指商业,与农事相对。

哉?

江南朝士,因晋中兴〔中兴〕西晋灭亡,又建国于江南,所以说中兴。

,南渡江,卒为羁旅〔羁(j)旅〕长久寄居他乡。

羁,停留。

,至今八九世〔八九世〕指从东晋建国(317)至隋建国(581)前后的二百六七十年的一段时间。

世,三十年。

,未有力田〔力田〕努力耕作。

,悉〔悉〕全,都。

资〔资〕依靠。

俸禄而食耳。

假令有者,皆信〔信〕听凭。

僮仆为之,未尝目观起一坺土〔起一坺(b)土〕用犁铧耕起一小块土。

,深广一尺的土。

,耘一株苗;不知几月当下〔下〕下种。

,几月当收,安识世间余务〔余务〕其他事务。

乎?

故治官〔治官〕处理政务。

则不了〔不了〕不晓事。

了,明了。

,营家〔营家〕经管家务。

则不办〔不办〕不成功。

,皆优闲之过也。

注:

《涉务》选自《颜氏家训》。

涉,即经,有接触和从事的意思。

务,实际事务。

涉务就是从事实际事务的意思。

颜之推(531—约590),字介,琅临沂(今山东临沂)人。

北齐文学家。

2.《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设计

一、整体感知:

战国时期,一段流离的苦难岁月。

皇族,

士人,武夫,书生,无不为一己生存,用尽心机,费用口舌。

茫茫中原,处处是无助的流民,随战事四处奔波,饥饿、寒冷、疾病、惶恐终日相伴,苦不堪言。

他们没有可以炫耀的学识,没有一搏沙场的武艺,他们只有原始的农耕技术,只会在贫瘠的土地上谋求贫困的生活,就这些,也极其难得。

但是,一些自视修养极深,学问极高的文人雅士,却视百姓疾苦而不见,为摆脱一己之贫困,游说诸侯,获取高位,静享富贵。

孟子,这个出生于山东的汉子泪下了。

匆忙远去的流民让他心痛,彷徨无助的流民间让他伤怀。

肥沃的中原,你原是能够赋予百姓幸福,就因为战争,你比流离百姓更加贫苦。

在游说诸侯,谋取富贵的言论里,艰难的仕途生涯中,孟子时时民生疾苦,关心百姓的生活,尤其是农民的生存状况。

这些思想,集中体现在《寡人之于国也》中。

孟子关怀天下苍生,关心他们最细微的物质生存之艰难,是真正在用心爱百姓。

更难能可贵的是,孟子深刻地意识到对百姓教化的重要性。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学校教育应该能为民办,这是多好的想法。

尊敬父母,敬爱兄长,这样,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黎民不饥不寒,百姓在物质上安宁,在精神上的安乐,民无怨愤,安居乐业。

孟子深情地畅想黎民百姓理想的安居状态。

雪中送碳,扶危济困,是一时之人文关怀,那么,为百姓谋求土地,谋求正常生产秩序,谋求百姓的庠序,是孟子为百姓谋求的可持续的人文关怀,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文关怀。

二、文化常识:

1.孟子:

孟子,名轲,字子舆。

战国邹人。

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又一代表,后人尊称孟子为亚圣。

2.《孟子》:

是孟子的学生万章等据他的言论编辑而成。

今存《孟子》七篇。

宋代朱熹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并列加以注释,称为四书

3《孟子》一书体裁:

说理散文。

4.

孟子散文风格:

孟子散文感情充沛、气势磅礡、锋芒毕露、语句流畅的风格对后世影响颇深。

孟子的议论言辞犀利,常常运用比喻来说明道理,既能引人入胜,又能增强说服力。

5.孟子学说的理论基础:

性善论。

6.《寡人之于国也章》的体裁:

对话体。

它比语录体的《论语》更能把议题阐发得具体深入。

7.《寡人之于国也章》的内容:

体现了孟子的重仁政,民为贵思想,是孟子讨论行王道的著名章节之一。

三、学习目标:

1、掌握数、发、直、兵、胜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意思,了解于、之两个虚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2、了解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几个句式的特点,辨析它们和现代汉语的不同特点。

3、能够概括出孟子在文中提出的王道的具体内含。

4、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5、结合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孟子论述的现实意义进行评析。

6、背诵课文。

四、学习环节:

1、自己朗读课文,梳理并明确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通过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完成学习目标1、2中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的意义和用法。

3、通过阅读(圈点勾画)整体感知文章内容,能够概括孟子在文中提出的王道的具体内含。

4、通过品味、联想,能够对孟子评书的现实意义进行评析,理解以五十步笑百步这一比喻的内涵。

五、学习检测:

(一)梳理与积累

要准确理解文言文,梳理文言词汇词汇可是理解文章的关键所在。

一定要养成梳理的好习惯,一般情况下,在疏通文章的过程中,自己无法贯通的就是我们梳理的对象,它包括生字词的读音、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

1、别忘了,读文章,先要读准字音,把下面加点字的字音读准,并把它积累起来。

(1)谷不可胜(shng)食也

(2)数(c)罟(g)不入洿(w)池

(3)是使民养生丧(sng)死无憾也

(4)五十者可以衣(y)帛矣

(5)鸡豚狗彘(zh)之畜(x)

(6)谨庠(xing)序之教

(7)申之以孝悌(t)之义

(8)然而不王(wng)者

(9)涂有饿莩(pio)而不知发

你觉得,在读的过程中,还有哪些,把它积累在下面的横线上。

2、通假字,是文言文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哦!

说说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头发。

(3):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

鸡豚狗彘(zh)之畜,【无】失其时。

【无】通勿或毋,不要。

(5):

【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

3、文言文中有很多和现在用法和意义不同的词汇,要理解文言文,这个可是非常重要的。

请你说说下面词语的古今意义。

(1)【河】内【凶】。

【河】:

(古义:

黄河。

今义:

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凶】:

(古义:

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

1.指人或动物暴躁,心肠狠2.不行的,不吉祥的。

(2).弃甲曳兵而【走】。

【走】:

(古义:

逃跑。

今义:

行走)

(3).【或】百步而后止。

【或】:

(古义:

有的人。

今义:

表选择的连词,或许、也许)

(4).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

【谷】:

(古义:

粮食的统称。

今义:

谷子)

(5).非我也,【兵】也。

【兵】:

(古义:

兵器。

今义:

军队中最基层人员)

(6).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岁】:

(古义:

年成。

今义:

年)

(7).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养生】:

(古义:

供养活着的人。

今义:

保养身体。

(8).是亦【走】也。

【走】:

(古义:

跑,逃跑。

今义:

行走)

(9).邻国之民不【加】少。

【加】:

(古义:

副词,更。

今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东西或数目合在一起:

增加

4、一个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也许不完全相同,文言文的学习就是要学会通过不同的语言环境来理解这个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请你结合语句,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c密、细密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