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09491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行政管理毕业论文.docx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行政管理毕业论文

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以牟定县风屯镇为例

摘要: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已成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牟定县凤屯镇在这种必然的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其影响包括积极的影响和消极的影响两个方面,针对此问题,研究出了解决办法:

一方面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如:

提供政府引导,加大转移力度;与沿海地区签订就业协议等。

另一方面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引起的问题给予及时的解决,如:

鼓励返乡创业;提高农村社会福利地位等。

关键字:

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影响;对策

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工业化的必然趋势,它既是经济发展理论的一个核心,又是中国当前急需大力推进的一个核心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进步,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经济,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牟定县凤屯镇就是受这一影响很明显的典型例子,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使得牟定县凤屯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问题,因此,在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同时,也要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真正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

首先,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村经济发展,其核心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城乡差距主要表现也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2007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4140元,只有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农村贫困人口1479万人。

农民贫困的原因很多,但是关键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导致农业部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极其低下。

由表一可见,2003年工业化国家农业劳动力比重一般都在5%以下,而我国农业劳动力比重却高达49.1%,2007年比重仍然是40.8%,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那些人均耕地面积较低的国家,如日本、德国、英国等,农业经济活动人口人均占有耕地分别是我国的的6.3倍、2.6倍、37.6倍(见表一)。

这就意味着,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劳动力的人均产出水平和收入水平远远低于这些国家。

不仅如此,农业劳动力严重过高并严重过剩,也使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远远低于工业和其他部门的劳动生产率。

2007年,我国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8934元/人,工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为58839元/人,第三产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为40154元/人,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分别为工业和第三产业的15.1%和22.2%。

这是农业部门收入低于非农业部门、农村居民收入低于城市居民的根源。

要使农民摆脱贫困,就必须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有限的土地中转移出来,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的边际生产率。

表一各国农业人口比重和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面积(2003年)

国家

中国

日本

韩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农业就业比重(%)

49.1

5.6

8.9

2.5

2.6

1.6

1.2

按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0.103

0.035

0.036

0.627

0.143

0.312

0.099

按农业经济活动人口计算人均耕地面积(公顷/人)

0.3

1.9

0.8

60.9

13.4

23.6

11.3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食组织数据库

其次,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业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前提。

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农业机械化、集约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耕地面积过小,使得农业机械化无法推开,是制约我国农业生产集约化和现代化的突出原因。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我国平均每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量只有6.9台,而日本为461.2台,韩国为128.5台,美国为27.7台,德国为79.8台,法国为68.5台,英国为88.3台;我国平均每公顷耕地上收割机只有1.6台,而日本为237.0台,韩国为52.8台,美国为3.8台,德国为11.4台,法国为4.9台,英国为8.3台(见表二),我国的这一水品远远不及其他工业国家。

只有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转移出去,现代农业技术才有推广空间,我国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

表二各国农业集约化经营程度

国家

中国

日本

韩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拖拉机使用台量(台)

6.9

461.2

128.5

27.4

79.8

68.5

88.3

平均每千公顷耕地上收割机使用台量(台)

1.6

237.0

52.8

3.8

11.4

4.9

8.3

资料来源:

联合国粮食组织数据库

再次,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促进农村各项建设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杠杆。

我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落后,固然有政府投入不足的因素,但农村人口过多,摊子太大,也使政府力不从心。

假如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基本转移出来,使农村劳动力比重由现在的40.8%减少到10%,即减少2.4亿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对农村的投入量不增加,农民所能享受的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福利也会成倍增加,农村面貌将焕然一新。

最后,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人们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和思想不断进步在行动上的具体表现。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教育,通过接受义务教育和政府提供的各种各样的培训,农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术和思想观念在不断更新,有了科学耕种的观念,因此相同的土地,已不需要那么多的劳动力投入,这些剩余的劳动力完全可以到外面去赚取另外的收入,同时,这些有一定文化程度的人也有了到外面的社会长见识、学一技之长的资本,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就这样开始了。

根据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调查结果显示:

2006年末,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为2156.83万人,其中未上学的占13.2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50.91%,初中文化程度的占29.18%,高中文化程度的占5.41%,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27%(见表三)。

全省的外出从业劳动力266.19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12.34%,但实际的比例比这还高,因为在普查中统计的只是2006年户籍人口中16周岁及以上从业人员到户籍所在地乡镇行政管辖区域以外从业的人口,如果加上乡镇内部转移的劳动力,这个比率就会更高。

外出从业劳动力中未上学占2.58%;小学文化程度占40.47%;初中文化程度占49.33%;高中文化程度占6.52%;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1.10%。

(见表三)在农村劳动力资源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明显偏高,而在外出从业劳动力中,初中文化程度的比小学文化程度的高,,由此可见,外出从业劳动力的平均文化水平高于农村劳动力的平均文化水平。

表三劳动力文化构成

农村劳动力资源总量(万人)

5156.83

外出从业劳动力总量(万人)

266.19

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构成(%)

外出从业劳动力文化构成(%)

未上学

13.23

未上学

2.58

小学

50.91

小学

40.47

初中

29.18

初中

49.33

高中

5.41

高中

6.52

大专及以上

1.27

大专及以上

1.10

资料来源:

云南省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调结果

正是因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所以我们应当顺应这种发展的规律,把转移农村劳动力放在统筹城乡发展的突出位置,确实抓紧抓好。

二、劳动力转移对牟定县凤屯镇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

凤屯镇位于牟定县城西部,镇境内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干湿分明,雨热同季,雨量偏少,常多干旱,灾害性天气常见干旱、霜冻、育苗期倒寒。

凤屯镇距县城32公里,截至2007年末,国土总面积206.23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22028亩,人均1.19亩,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1830米,全镇辖9个村委会,89个自然村,140个村民小组,4506户农户,共有185575人,有农业人口18264人,镇内共有8个少数民族,彝族、苗族、哈尼族、白族等,彝族人口6876人,占总人口的37.1%,其他占0.1%,是一个集山区、民族、贫困、闭塞等多位一体的民族集聚镇。

牟定县是一个土地面积小、人口密集、工业欠发达的典型农业县,95%以上的人生活在农村,在牟定县中,凤屯镇是比较落后的县,人们的思想技术都比较落后。

牟定县凤屯镇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但大批量的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在1998年以后,其转移模式主要有两种:

一是“离土不离乡”模式,既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原居住地到城镇从事非农业活动,并定居下来;二是“离土离乡”模式,既农村剩余劳动力虽然从农业中转移出来,但是仍然住在原来的村落,这些人口常常在非农业和农业之间徘徊,没有彻底从农村中转移出来。

从调查的情况看,凤屯镇目前主要的劳动力转移模式是“离土不离乡”模式。

从凤屯镇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围来看,转移范围也比较广,包括镇内转移,镇外县内转移,县外州内转移,州外省内转移,省外国内转移(主要是沿海地区)和国外转移(主要是越南,老挝等国)。

近年来,镇委镇政府大力发展打工经济,提倡农民外出打工,通过采取培训、宣传、提供就业信息等方式大力促进劳动力转移,并不断的探索劳动力转移制度和各种保障措施来完善劳动力转移,目前由于农民思想上的转变,不论是自发的到外面去打工还是通过政府提供的信息转移出去的劳动力都在不断的增加。

目前,凤屯镇由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凤屯镇农民收入水平一直呈上升的趋势,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2007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是5374万元,2008年是5941万元,比去年增加了567万元,增长率达11%。

农民所得总额2007年是2357万元,2008年是2927万元,比去年增长570万元,增长率达24%。

农民人均所得2007年是1324元,2008是1626元,比去年增长302元,增长率达23%。

(见表四)该项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镇党委、政府千方百计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专业村组,特别是大力发展打工经济,促进农民增收,2007年,凤屯镇外出劳务收入383万元,2008年是419万元,比去年增加36万元,增长率达9.4%(见表四)。

2007年外出劳务收入占同年农民所得额的16.2%,2008年外出劳务收入占同年农民所得额的14.3%,当然,2008年外出劳务收入占同年农民所得额的比率之所以没有2007年的高,主要是因为受到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总的来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不断增加的外出劳务收入,为促进凤屯镇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贡献,使全镇农民经济实现了平稳较快发展。

表四凤屯镇2008年农村经济运行情况(部分)

农村经济总收入(万元)

农民所得总额(万元)

农民人均所得(元)

外出劳务收入(万元)

2007

5374

2357

1324

383

2008

5941

2927

1626

419

2008年比2007年增加(+)或减少(-)

561

570

302

36

2008年比2007年增加率(+)或减少率(-)

11%

24%

23%

9.4%

2、增强了农村与外界的交流和沟通,有利于缩短城乡居民生活方式和思想上的融合。

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许多农民进入了不同发展层次的城市打工,亲身体验了城市居民的生活,经过一段时后,不论是在生活方式上还是在思想上,也有了城市人的气息。

一位到浙江打工回来的村民说过,出去打工让我让我得到了许多好处:

首先,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收入,家里那座破瓦房可以整修了,打算模仿城里的装修模式,厨房客厅卧室都要分开,还要弄浴室;其次,我的许多生活习惯改变了,在城市那样的环境的感染下,现在我养成了讲卫生懂礼貌的习惯,都不会讲脏话了,我也要求家里的人这样做,相信有一天农村的人民也会变成文明的农民。

3、增加农村农民的生产经验和竞争意识,有利于农民自主创业。

转移出去的劳动力从事者各种各样的行业,从事第一、二、三行业的都有,这些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在从事建筑、餐饮、销售、机械修理、种植养殖业修路等行业时,不但学到了技术,还能更深刻的体会我国经济的发展变化,带动了农村工业和农民资助创业的发展。

凤屯镇外杨村民小组的茶厂与养鸡场共办的方式,就是因外出打工受生态农业这一名词的启发而办起来的,茶园为鸡提供了活动空间和食物来源,鸡粪可以做为茶树肥料,同时鸡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为茶树除草除虫,实现了两者的互利生存。

4、促进了农村机械化的进步,许多小型机械被引进。

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农村机械化的发展,原因就在于这里的农户大多只是家里的部分劳动力外出打工,当劳动里外流之后,以前依靠人力来种植的土地就没有足够的人力资源,政府根据这一现象,在县内积极鼓励各种小型机械的推广,如:

小型耕田机、小型碾米机、小型磨面机、柴油收谷机、抽水机等等,许多有经济能力的农户购置了这些小型机械后,一方面可以解决自家劳力不足的问题,保证在最佳时节完成自家的农事活动,另一方面还可以用自家的机械去帮助其他农户耕种、抽水、磨面等,目前也有农户就靠这些机械来赚取收入生活的人。

小型机械的使用,不但让已经转移出去的劳动力可以安心在外面打工,还可以减轻留在家里的农户的农活负担,并且可以在农闲时在村镇附近打工,获得一定的收入。

正是由于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极大的促进了农村小型机械的使用,从而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做了很好的铺垫。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总的来说是积极的因素多,它对农村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但随着转移人数的不断增多,劳动力转移后也在不同程度上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解决可能会影响到农村的全面发展,其消极影响主要包括以下一些:

1、农村中年轻力壮的劳动力都进城务工,留在农村的都是老幼病残,导致农村的农业生产活动滞后。

在农村,农业生产活动有农忙季节和农闲季节之分,当处于农忙季节时,那些家里劳动力外出了的农户家庭就会出现不能及时的收获农作物的现象,接着又会影响下一季的只种植,而农作物不能在最佳时节种植就会直接的影响其产量,这不符合农户对农产品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追求,这将会直接影响农户进行农业生产活动的积极性。

此外,这种情况下如果遇到政府为增加农民收入而规划优良烟叶种植区和特色区域产区时,就会因为农作物没有及时收割而耽误对片区的合理规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