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122707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金融危机下我国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

其中第二项政策就是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支持中小企业创业和技术创新。

科技部还在其网站公布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包含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加强投融资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健全保障措施四个方面共27条。

为此,我们要积极采取措施,支持和维护中小企业的发展,及时遏制由此引发的一系列连锁反应,以保证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一、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企业的影响

中小企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经济的快速平稳发展和就业水平的提高。

目前。

我国中小企业的数量已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3%、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以及出口总额的62.3%,而且,全国75%左右的城镇就业岗位也是由中小企业提供的。

但是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家底最薄弱、生命力最脆弱的群体——中小企业身上。

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小企业司公布的数据显示。

2008年上半年,我国共有6.7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

其中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代表的纺织企业,倒闭超过1万家。

其他受到较大影响的行业包括电子、玩具、五金、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房地产业等。

我国很多中小企业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低附加值出口产品为主,吸纳的劳动力较多,而金融危机造成中小企业的举步维艰,甚至大量倒闭,这就造成了失业人口尤其是失业农民工数量激增。

据农业部对安徽、广东等11个劳务输出、输入大省120个村的典型调查显示,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约减少6.5%务工人员,其中多数为外来农民工。

  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我国受金融危机影响而受损的区域将进一步扩大,涉及的行业进一步增多,而中小企业的大量倒闭和失业人口的继续增加也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进一步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障碍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小企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但是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威胁。

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可以从企业自身和外部环境两方面探寻:

(一)企业自身存在的障碍

  我国的中小企业经历过市场严酷的考验。

普遍具有开拓、创新、坚韧、灵活的特点,但是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与大企业相比。

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营销渠道、组织能力等各方面的资源都处于劣势。

  1.企业专业化程度低。

中小企业规模不大。

却“小而全”,将大量资本重复投资在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项目上,很少有企业具备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优势。

生产能力不仅过剩,而且分散。

难以形成规模优势,又造成行业内部过度竞争。

  2.中小企业主缺乏长远的战略。

中小企业主在创业过程中,往往急功近利,对企业的发展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

从管理才能上看。

中小企业主大多数是靠个人的悟性和某些机遇取得成功的,很多人知识结构不完全,甚至根本没有接受过高等教育。

在这些企业走向快速发展之后。

企业主就会感到力不从心。

很多中小企业在膨胀之后,出现了严重的混乱、腐败、分裂和失控。

  3.经营管理不规范,资源配置效率低下。

中小企业大多实行家长制管理,没有合理的组织体系,没有正常的沟通渠道,没有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甚至没有相应的规章制度。

结果是缺乏对市场的准确预测和把握,与大型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

4.创新动力不足。

据统计,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为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

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重仅为0.78%,而国外企业一般都在4%左右甚至更高。

企业创新动力明显不足,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1)在政策上或政策执行中还存在着所有制差别,削弱了政策应有的引导力。

(2)在投资取向上,许多中小企业更愿意向投资回报率高、回收周期短的行业投资。

企业投机心理较强,对自主创新的必要性认识不够。

(3)在产业定位上,大多数中小企业的优势仍停留在劳动力和资源使用的低成本上。

资本实力、技术实力雄厚且创新能力很强的中小企业很少,创新所需要的技术、资金等方面的瓶颈也压制了企业创新的动力。

5.创新环境不佳和创新体系不健全。

(1)创新环境不佳主要表现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缺乏人才流动、技术交流、产权交易等高效平台;

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挫伤企业创新积极性;

市场秩序尚不规范。

存在较为普遍的地方保护、恶性竞争和要素价格失真。

(2)创新体系不健全主要表现是“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现有的科研体制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撑不够,而企业创办技术中心又受到自身能力限制。

其次,由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慢,投资的边际收益率较低,而且资本市场不够健全,风险投资业的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造成风险投资业发展缓慢,中小企业很难通过风险投资的渠道获得创新融资,缺乏为企业进行自主创新的风险分担机制。

6.创新能力不足。

(1)缺乏技术、知识和人才。

对我国而言。

大多数中小企业是靠离开土地的农民发展起来的,职工素质低,技术人员与专业管理人员缺乏。

而且,员工对学习普遍比较淡漠,企业和员工积累、更新知识的能力都很差。

(2)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二)外部环境给中小企业带来的障碍

  1.中小企业资金不足。

中小企业的创办资金主要是个人积累资金和借贷资金,这种投资结构决定中小企业的启动资金是极其有限的;

中小企业缺乏足够的抵押担保,而且信用不足、贷款规模小,难以从银行得到信贷支持;

同时,金融市场、股票市场的开放度不能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适应。

因此,与大型企业和国外企业相比,中小企业获取营运资金等非战略性资产的难度很大,企业外生性扩张阻力太大。

  2.金融危机带来的市场需求减少。

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严重影响,尤其是美国、欧洲等与我国外贸联系紧密的国家和地区,因此造成出口型企业的国外市场需求量急剧减少。

同时由于国内失业人口的增多、居民收入的降低和面对金融危机时消费的进一步锐减。

中小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也进一步压缩。

  3.人民币升值给出口型企业带来困扰。

首先,我国大部分中小企业出口初中级产品,主要依靠价格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人民币升值意味着以外币表示的我国商品价格上升,直接削弱了出口商品的国际竞争力。

其次,汇率的不确定性增加了经营风险。

特别是人民币汇率的持续上升,对那些已出了货但还未收货款,或已签了订单的企业,更是形成了直接的汇兑损失,也给那些应收汇账款较多的中小企业造成了更大压力。

三、我国中小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策略

  抵抗金融危机的威胁,不仅需要企业自身顽强的努力,更需要政府给予中小企业广泛而深入的政策支持。

  

(一)中小企业的应对策略

  1.积极改变观念,提高核心竞争力

  首先,要强化品牌意识,不断改造产品和服务。

优秀的品牌、顾客的信任。

是企业极其宝贵的资源,可以为企业带来持久的竞争优势。

其次,要强化自主意识,提高核心竞争力。

我国多数的中小企业在完整的运营系统里只参与产品的加工制造环节,不能自主的根据环境的变化选择新的策略和应对方式。

因此,中小企业应强化自主意识,将产品的设计、管理、物流、生产、营销等作为一个完整的环节进行经营,特别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有效地抵御市场风险。

  2.加大创新投入,积极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首先,加大技术改造、兼并重组的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中小企业要改变以往对技术创新不重视的观念,设立专项资金;

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精益制造能力;

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其次,进行管理创新。

通过更有效的资源整合范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企业的管理创新主要环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的管理;

加强企业对信息的管理;

建立中小企业战略管理等几个方面。

  3.压缩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首先,可以通过加强学习、留住人才来降低成本。

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知识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同时要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和人才留住机制。

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基础,高、精、尖人才和技术熟练的工人享有不菲的工资,但是他们往往可以独当一面,为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大大降低企业的成本。

同时,可以通过流程改造和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要认真分析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寻找降低成本的可能,必要时,还应重新组合价值创造的流程。

同时进行技术创新,开发新产品、新工艺,节约研发、制造、流通等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费用,从而降低成本。

4.提高企业创新的动力

政府要加大财税扶持政策的力度,通过建立利益补偿机制,使企业创新有利可图。

并强化中小企业管理局的管理指导和咨询服务功能,及时为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提供管理培训、技术帮助和咨询服务,并通过建立商业信息中心,向小企业提供最新的企业硬件、软件和资讯方面的技术信息。

5.为企业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要培育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环境。

营造有利于企业创新的文化氛围。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大力发展风险投资事业。

  6.开拓国内外新市场,提高创新能力

  首先,密切关注市场变化。

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和沟通。

作为抗风险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要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掌握外部环境变化的最新资讯,及时调整策略,以最大限度的应对外部环境带来的危险和挑战。

其次,要开辟国际新市场。

要避开受金融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转而开辟其它国际市场。

同时要改变产品结构,多提供高产品附加值的出口产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

另外,还要进一步开辟国内新市场。

我国的国内市场巨大,居民一直保持着“高储蓄、低消费”的消费结构,企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

鉴于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和政府采购向中小企业倾斜的政策导向,那些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条件和具备一定实力的中小企业要向中西部转移。

同时,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也应针对国内市场开发新产品,提供新的服务,拓展市场空间。

(二)政府的应对策略

  一个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群体,是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瓶颈的情况下,政府应该积极作为,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从立法、政策、资金、技术、服务等方面对中小企业进行全面地引导和支持。

  1.加快立法步伐,扩大立法范围。

对中小企业的各项发展促进措施都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固定下来。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颁布只是一个开始,从横向看,围绕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创新、人才培养、信息化等各方面的法律应该迅速落实到位:

从纵向看,从中央到地方的立法工作应全面铺开。

立法的重点应该放在承认、保护、扶持和反垄断上。

  2.建立针对中小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多层次、全方位的中小企业融资体系。

在创业阶段,对中小企业创业实施税收减免和适当的财政支持。

政府可牵头联手商业银行成立非营利性的中小企业风险投资公司。

在发展阶段,以间接融资为主,成立政策性的中小企业银行,专门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资金,并为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

引导扶持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的发展,扩大中小企业融资范围。

发展企业间的互助合作担保贷款制度。

对中小企业的技术进步、技术改造提供税收减免。

在成熟阶段,鼓励中小企业以市场化融资为主,尤其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为主,包括发行股票、企业债券等。

  3.对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给予经费支持、信贷和税收扶持政策。

政府要鼓励中小企业设立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机构,鼓励科技人员向企业流动,注重在实际工作中培养企业的技术开发人员。

增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引导中小企业建立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的协作关系。

促进科研成果向中小企业的转化。

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建立良好的信息、咨询、技术服务保障体系。

4.建立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

建立以政府部门为龙头,半官方服务机构为骨架,各类民间商会、协会为桥梁,社会服务中介为依托的多方参与的遍及融资担保、技术创新、人员培训、管理咨询等全方位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尤其要大力发展为中小企业服务的民间协会和中介机构,使其真正发挥沟通政企、为企业服务、减轻政府负担的作用。

四.结语

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中小企业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大大地挤压了中小企业的生存空间。

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其实更值得欣喜的是,金融危机让中小企业隆重而正式的登上了历史的舞台,享受着国家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接受国家和各级政府支持和帮助。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带来的不仅仅是威胁,更重要的是为它们提供了全新的机遇,有利于加快产业优化和升级、发展自由品牌、推进技术创新等。

在国家政策的指导和自身不懈的努力下,我国中小企业一定能平稳的渡过此次经济危机,并为长远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为国家经济生活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辜胜阻.《中小企业是自主创新的生力军》.求是,2007,(05).

2.陈俊.《论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与立法支持》.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8,(01).

3.张凤英.《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营销策略研究》.学术论丛,2009(13).

4.詹碧英.《关于全球金融危机对民营企业的影响及应对的思考》.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

(2).

5.陈勇.《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探究》.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9).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