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3301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43.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docx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七彩阅读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教案完美版

备课人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课题

吃蟹、故乡的元宵第

(1)课时

总第()课时

课型

课外阅读

二次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会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3、运用比较阅读的策略,归纳总结围绕中心选材的写法。

教学重点

难点

1、通过默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式,初步了解文章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2、学会抓住关键词,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

ppt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学习《吃蟹》

1、介绍丰子恺

2、自由朗读课文,思考:

文中是写谁吃蟹,怎么吃的?

把描写吃蟹的语句画出来,作批注。

3、再读文章,紧扣关键语句,你还从哪些语句读出这样的感情?

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

三、学习《故乡的元宵》

1、交流元宵节的起源

2、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笔下元宵节有什么特点?

3、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图表

4、品读8-10小节,抓关键词体会不同类型的灯的特点。

5、同样是描写灯,老舍所描写的内容、语言和汪曾祺的有什么不同?

6、总结: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7、为什么开头写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是静静的”,作者为什么这么写?

8、联系写作背景,理解情感:

突出故乡元宵节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四、比较阅读

这两篇阅读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你发现两位文学大师分别是通过什么来抒发感情的?

像这样的文章还有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

教学目标

1.学习分清文章主次、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

(重点)

2.了解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学写一段文字,提高书写速度。

(难点)

5.诵读古诗词,积累优美词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本单元的4篇课文,今天,我们将学习语文园地的内容。

2.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本单元的4篇课文,说一说每篇课文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交流)

二、学习“交流平台”。

1.现在我们来交流一下,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让你学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交流)

2.交流《北京的春节》,课文重点写了什么?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旧时指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为什么这么写?

(突出最具特色的民俗活动)

3.交流学习心得。

①《腊八粥》主要写了等粥和喝粥两件事情。

其中八儿等粥写得详细,一家人喝粥写得简略。

八儿等粥之所以写得详细,是因为通过八儿母子的对话以及八儿渴望吃粥的心理描写,更能表现出腊八粥的色香味美,及一家人温馨美好、其乐融融的氛围。

而对一家人吃粥这件事,作者别出心裁地用简略生动的语言描写了一家人吃饱后的情景,对表现腊八粥的美味,及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氛围起了锦上添花的作用,使文章结构完整紧凑。

②详略得当能使文章中心突出、条理清晰、表达清楚。

要做到详略得当,首先应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哪些次要内容,然后主要内容详细写,次要内容则要简略。

③写人的文章,首先确定好想表现的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围绕中心选材,对表现人物性格特点和思想品质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等进行详写。

4.小结:

读文章的时候,分清文章的主次,就能领会作者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习作的时候,先想好要表达哪些主要内容,这些内容要写得具体详细一点,而次要内容则写得简略一些。

详略安排得当,中心突出,表达才清楚。

三、学习“词句段运用”。

(一)第一题。

读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课件展示: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一律”“清一色”“都是”“通通”都是“全部”的意思。

“勇夺第一”“喜获金牌”“摘得桂冠”“拔得头筹”都是“取得第一”的意思。

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不同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避免重复,让文章表达更生动。

(二)第二题。

1.课件展示问题:

你知道下面这些习俗的寓意吗?

你还知道哪些寓意吉祥的习俗?

过年的时候吃年糕:

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过年的时候吃鱼:

          

建筑上雕刻蝙蝠:

          

2.学生自由交流。

四、学习“书写提示”。

1.学生观察书写提示里的文字,交流书写注意事项。

(1)大小相兼。

每个字字形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2)收放结合。

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3)疏密得体。

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

被包围部分大小适宜,周围留白越小越好。

2.学生照样子写一写,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强调书写速度)

3.师生交流、评价。

五、学习“日积月累”。

1.学生自由读“日积月累”的诗句,注意读准“晞(xī)”的读音。

2.学生交流诗句意思,明白时间是宝贵的,要珍惜时间。

园中的葵菜都郁郁葱葱,晶莹的朝露等待阳光照耀。

春天给大地普施阳光雨露,万物生机盎然欣欣向荣。

常恐那肃杀的秋天来到,树叶儿黄落百草也凋零。

百川奔腾着东流到大海,何时才能重新返回西境?

年轻力壮的时候不奋发图强,到老来悲伤也没用了。

(学生在交流句子意思时,只要大致说出语意就好。

3.多种形式朗读,熟读成诵。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表明要珍惜时间。

4.结合实际,学生谈谈如何珍惜时间。

六、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抓住特点介绍事物、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学习了用不同的词语表达同一个意思的表达方法,了解了不同习俗的寓意,同时积累了珍惜时间的古诗词。

同学们要学会珍惜时间,好好学习,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教学反思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习得抓住特点描写、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通过词语比较,了解了不同词语表达同一意思的表达方法。

3.结合生活体验,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丰富了生活体验。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语文园地一一共安排了三个大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回顾整理如何从阅读中想开去的方法。

以《草原》中由“主客相聚与惜别的场景”想到“生活中自己与别人相聚与惜别的场景”和《丁香结》中由“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想到生活中“其他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为例,说明了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还可以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并让学生说说具有象征意义的梅、兰、竹、菊等植物,进一步对这一方法进行巩固和强化,并在以后的阅读中加以运用。

这样的阅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

第一项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排比句,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

第二项内容是了解分号的用法。

分号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句分句,用法较为复杂。

教材展示了几种分号最常见的用法,让学生了解分号最常用于并列的用法。

第三项内容是引导学生关注汉语拼音在生活中的运用。

教材中绿色的图片为高速公路路牌,蓝色的为街道路牌,两个泡泡引导学生关注路牌上的地名拼写规则以及生活中的人名拼写规则。

  “日积月累”编排的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本单元的《古诗词三首》中也出现了孟浩然的一首诗。

这首诗描写作者到乡村做客,见到乡村风光旖旎,老朋友杀鸡烹酒热情不已,主客把酒言欢,对谈农事,表现了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田间生活的简朴亲切。

每句诗句可见一幅画面,插图也生动再现了“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画面。

  二、学情分析

  学习语文园地主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交流平台时,提供图示让学生小组合作整理已学方法,并与同桌共同选择一种象征意义的事物,比如:

梅、兰、竹、菊,讨论它们又象征着什么。

整个板块的学习以生为本,夯实本单元语文要素。

“日积月累”重在积累,丰富语言,积淀文化。

学生可借助插图理解诗句大意,再运用由诗句想开去的方法想象画面,感受诗人与朋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田间生活的简朴亲切。

“词句段运用”的三个板块中分号和排比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都有接触,并不陌生,但是没有针对性地学习过分号的用法以及排比的好处,可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比发现感受排比的好处,而分号的用法细分是非常复杂的,小学阶段根据学情学生只需要了解分号最常用于并列的用法。

拼音学生在一年级已经学习,到了六年级会有回生的现象,应该适当回顾拼音的拼写规则,然后根据情境拓展到特殊情境的拼音拼写规则,如路牌上的拼音以及人名拼音,通过出示正确拼写图,学生对比发现小结拼写规则,并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实践拼写规则。

这个板块让学生联系生活想开去,再一次运用到“读进来想开去”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

  1.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2.认识并体会排比句的特点和作用。

  3.认识分号,并能说出分号的用法。

  4.了解人名和路牌上的地名的拼写规则。

  5.背诵积累《过故人庄》。

  四、教学重难点

  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总结“从所读的内容想开去”的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总结阅读方法

  1.过渡:

阅读文章,首先要读懂、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在此基础上还要能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你从哪些内容想开去,又想到了什么呢?

  2.指名反馈。

  3.结合“交流平台”第二、三段,梳理阅读《草原》《丁香花》时如何想开去。

  

(1)指生交流。

  

(2)讨论:

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有很多,比如:

梅、兰、竹、菊,它们又象征着什么呢?

选择一种事物同桌讨论。

  预设:

梅花不畏严寒,象征具有坚毅品质的人;兰花高洁,象征疏远污浊、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人;竹在风霜中挺立,象征具有不屈的骨气的人;菊不顾秋风萧瑟,不惧山林寂寞,象征不趋炎附势、默默坚守自己的理想的人。

  (3)小结:

想开去的方向可以是由课文内容联想起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也可以是课文联想的方式引起自己的共鸣,从而联想到更多。

  预设:

由《忆读书》想到自己的读书经历;由《落花生》想到其他的人生道理等。

  5.思考:

你觉得阅读时用上“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这个方法有什么好处?

  

(1)反馈交流。

  

(2)小结:

“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这一阅读方法既可以深化对课文思想的理解又可以激发创造力,在以后的阅读中可以多使用这种方法。

  

(二)日积月累:

背诵积累诗句

  1.学生自由读诗句,把诗歌读通读顺。

  

(1)指名读。

  

(2)指导读准字音和停顿。

还:

huán。

  2.结合插图,理解词意。

  ◇鸡黍:

指农家待客的丰盛饭食。

黍:

黄米,古代认为是上等的粮食。

  ◇郭:

村庄的外墙。

  ◇轩:

窗户。

  ◇场圃:

场,打谷场、稻场;圃,菜园。

  ◇桑麻:

桑树和麻。

这里泛指庄稼。

  3.指名学生结合词意说诗歌大意。

  4.学生齐读诗歌。

  5.交流反馈:

读着诗句你仿佛看到怎样的环境?

又看到人们的哪些活动?

  6.小结:

通过想象画面我们仿佛看到诗人在淳朴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和朋友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让我们感受到他和友人的深厚情谊。

  7.学生背诵积累诗句。

  【设计意图】在“交流平台”的学习中,孩子们借助图示自主梳理,有效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日积月累”板块中诗歌的学习也运用了“从所读内容想开去”这一方法,是又一次的阅读方法的夯实。

  第二课时

  

(一)词句段运用:

认识排比句,体会排比的好处

  1.认识排比句。

  

(1)出示教材中的第一个句子,指名学生读句子。

  

(2)课件出示变换排列后的句子,引导学生发现句式特点。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3)小结:

像这样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字数基本相同且意义相关的句子组合在一起的句子就叫排比句。

  2.出示不用排比的句子,对比发现排比的好处。

  出示句子:

漓江的水有清、静、绿的特点,静得让你感受不到它在流动,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指名学生对比读。

  

(2)引导学生思考:

用上排比有什么好处?

(句子读起来更有节奏感;更能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3)小结排比句的好处:

一是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二是能突出所写对象的特点,表达作者的强烈感情。

  (4)指名学生说另两句排比句的好处。

  【设计意图】通过变换句式让学生自主发现排比的句式特点,再通过对比自主发现排比的好处,整个板块的学习以生为本。

  

(二)词句段运用:

认识分号,了解分号用法

  1.认识分号。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

  ◇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1)引导学生发现特点:

自由读两个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句式相同,并列关系。

  

(2)引导学生观察变化:

现在把这两个句子合在一起,仔细观察标点符号的变化。

  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3)认识分号:

分号是一种介于逗号和句号之间的标点符号,主要用以分隔存在一定关系的两句分句。

  2.了解分号用法。

  

(1)同桌交流例句中分句间的关系。

  

(2)小结:

分号能表示多种关系,用法较为复杂,最常用于表示并列复句内部分句之间的停顿。

  3.学习活动:

机智巧判断

  

(1)指生反馈。

  

(2)小结:

第一句和第二句正确,前后属于并列关系。

第3句错误,句子前后不存在关联。

  (三)认识路牌,学会正确拼写

  1.创设情境:

今天老师路过校门口,发现每块路牌上的地名下都有拼音,唯独这两块路牌还缺少拼音,想请你们帮忙加上。

  2.认识两块路牌:

蓝色的是普通道路路牌,绿色的是高速公路路牌。

  3.引导学生思考:

路牌上的地名拼写和我们平时的拼写有什么不一样?

  

(1)交流反馈。

  预设:

所有字母全部大写;拼音上没有声调;“路”“湖”这两个字的拼音与前面的字的拼音之间空了一格,“顾榭、北凫”的拼音之间没有空格。

  

(2)小结地名拼写规则:

地名拼写全部使用大写字母并且不标注声调,遇到“县、市、街、路、湖”等各地通用的通名需要跟前面的专属名字隔一格,特指某一地名的,如:

“顾,要作为词语连写。

  4.过渡:

路牌制作完还需要我们拼写上制作者的名字,那我们自己的名字又该怎么拼写呢?

  

(1)出示人名拼写范例:

  陈依依:

chényīyī上官依依:

shàngguānyīyī

  

(2)指名学生归纳人名拼写规则:

姓和名分写,姓在前,名在后,姓名之间用空格分开;复姓连写;姓和名的开头字母分别大写。

  5.学习活动:

补全路牌。

  【设计意图】这个板块的学习也以自主学习为主,在交流中自主发现拼写规律并辅以“制作路牌”这一实践活动落实拼写规则,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

语文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第2课《丁香结》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2.丁香结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六年级

学习

目标

一、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会认“幽、雅”等8个生字,会规范书写生字及本文出现的四个多音字。

3、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二、过程与方法

1、一边读一边预测,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展开小组讨论,对课文中的词、句、思想内容及情感进行分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丁香的美,初步培养学生要养成善于观察的好习惯。

重点

识字、写字,大致了解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丁香的。

难点

初步培养学生要养成爱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

播放歌曲:

丁香花

2.听了这首旋律有些伤感的歌曲,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学习一篇关于丁香花的文章,品一品作者笔下的丁香花又是怎样的呢?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

3.板书课题:

2.丁香花

学生交流讨论

 

齐读课题

本节课通过歌曲导入,吸引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识字解词

1、学生自读课文。

(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看拼音,或者请教老师和同学。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4)给每个小节写上序号。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课件出示)

zhuìyōuyǎàn

缀满枝头幽雅伏案

zhuōbóhuhuǎng

笨拙单薄模糊恍然

指名认读,相机正音,并用生字口头组词。

课件出示生字组词。

(2)开展读字游戏。

开火车读,再读。

小老师领读,齐读。

(3)认识本课出现的事物

丁香喜欢阳光,耐阴耐寒耐旱,忌积水,花的颜色有紫、淡紫或蓝紫,也有白色紫红及蓝紫色,其中以白色和紫色为居多。

(4)认读本课多音字

参、差、薄、糊

(5)借助语境理解词语

1)月光下白的潇洒,紫的朦胧。

朦胧:

不清楚,模糊。

2)那在我断断续续住了近三十年的斗室外,有三棵白丁香。

断断续续:

时而中断,时而连续。

斗室:

极小的屋子。

3)人也似乎轻灵得多,不那么浑浊笨拙了。

浑浊:

思路不清晰。

笨拙:

不聪明,不灵巧。

4)最先映入眼帘的,也是那一片莹白,白下面透出参差的绿……

参差:

长短、高低、大小等不一致。

5)……许多簇花开满一树,遮掩着我的窗……

遮掩:

遮蔽、掩映

6)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

妩媚:

姿态美好可爱。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过渡:

让我们把这些字带到课文中,一起来读好课文。

1、作者简介

宗璞:

原名冯钟璞,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

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

代表作品:

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等。

2、按小节,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注意听读音是否正确。

3、开火车读,看谁读得好。

组织互相评价读书。

4、整体感知内容。

请大家带着这些问题读课文。

《丁香结》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篇课文写的是作者多少年来心里一直装着丁香,装着古人吟咏丁香的诗句,在一次春雨中忽然发现一柄柄的花蕾恰似一个个的“结”,于是联想到“丁香空结雨中愁”的诗句,开始了作者的人生体悟。

三、生字书写。

出示生字:

缀幽雅案拙薄糊恍1、记生字:

开动脑筋记生字。

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教师总结:

(1)减一减:

“拙”减“扌”是“出”。

“糊”减“米”是“胡”。

“恍”减“忄”是“光”。

(3)换一换:

“缀”换掉“纟”加上“口”,是“啜”。

“雅”换掉“牙”加上“木”,是“椎”。

“案”换掉“木”加上“扌”,是“按”。

2、组词语:

给生字找朋友,用生字口头组词。

3、指导写字:

(1)师范写,重点指导“缀、幽、雅、案、拙、薄、糊、恍”并讲述,音序、偏旁、结构组词、造句、指导。

(2)老师范写,学生在习字本上描红、临写生字。

(提醒写字姿势。

(3)指名说说这些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书写要点。

(4)教师巡视指导,强调写字姿势,(课件出示)提出要求。

看准每个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看清每个字的结构,放慢速度。

严格按笔顺描写。

(5)展示学生写字作品,讲评,适当奖励。

四、课堂练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diǎnzhuìyōuyǎshūànbènzhuō

(点缀)(幽雅)(书案)(笨拙)

dānbómóhuhuǎnghūyījīn

(单薄)(模糊)(恍惚)(衣襟)

(二)比一比,再组词。

缀(点缀)糊(模糊)雅(雅致)

啜(啜泣)湖(湖水)椎(脊椎)

自读课文

 

指名读要求

 

指名认读

开火车读

齐读

 

组词

读字游戏

 

拓展知识,了解本课出现的事物。

认读生字。

 

认读多音字

 

了解作者及代表作品。

 

开火车读

 

读文后,讨论交流,展示交流,填空。

 

学生各抒己见

 

组词语

 

学生描红、临写生字

指名说

 

学生自主练习

小组互评

本部分分为四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识字解词,采用多种形式的识字解词方法,结合古文识字加深学生对于生字的记忆;第二个环节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过对课文主要内容的整体把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借助填空的形式便于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第三个环节生字书写,通过找一找、换一换等多种形式了解字的结构,借助动画感受字的行笔顺序;第四个环节课堂练习,主要对本课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

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背写本课生字词。

2、继续预习课文。

课堂小结

1.了解了会认的字,会写的字,你能对所学生字进行组词造句吗?

2.搜集一些花的花语。

对本节课主要内容进行一个全面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于本节课的理解。

板书

1.丁香结

缀幽雅案拙薄糊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