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5488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2.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docx

百货店的经营战略变革29p13万字

目录

第一部分追本溯源——经营战略与百货店的基本概念4

一、经营战略的概念4

(一)经营战略的含义4

(二)经营战略的产生5

二、百货商店的概念7

(一)百货商店定义7

(二)百货店的产生与演变8

第二部分审时度势——中国零售业现状与趋势分析11

一、百货店是否仍有生存空间12

(一)从业态生命周期角度看现状12

(二)从加入WTO角度看现状13

(三)从数量与规模角度看现状15

二、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17

(一)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17

(二)零售业态均衡化的趋势18

(三)零售业态梯次化的趋势18

(四)零售业态融合化的趋势19

第三部分战略基础——百货零售行业竞争结构分析19

一、进入的威胁20

(一)进入障碍20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22

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强度23

(一)不同类型零售企业间的竞争23

(二)多种所有制的零售企业间的竞争24

三、来自替代者的压力25

四、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26

五、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27

第一部分追本溯源——经营战略与百货店的基本概念

一、经营战略的概念

(一)经营战略的含义

战略(Strategy)一词来源于古希腊字Strategos,其含义是“将军”。

当时,这个词的意义是指挥军队克敌制胜的艺术和科学。

今天,在经营中运用这个词,是用来描述一个组织打算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和使命。

美国的H.I.安索夫认为,经营战略是关心企业外部胜于企业内部,特别是关系到企业生产的产品构成和销售市场,决定企业干什么事业,以及是否要干。

美国的彼特·F·德鲁克认为经营战略回答两个问题:

我们企业是什么?

它应该是什么?

总之,经营战略关系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发展道路、发展行动等。

还有人认为,经营战略是用来指导企业行为的一系列规则,如企业现在和将来经营成效的测量标准,发展企业同其他外部环境关系的规则,在企业内部建立内部关系和运转过程的规则以及企业用于指导其日常经营活动的规则。

根据人们对经营战略的认识,经营战略可定义为:

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具体而言,经营战略是在符合和保证实现企业使命条件下,确定企业同环境的关系,规定企业从事的事业范围、成长方向和竞争对策,合理地调整企业结构和分配企业的全部资源。

在此需要强调说明,经营战略是一种以变革为实质的概念。

现代企业生存在急遽变化的环境中,要生存和发展,必须通过不断革新来创造性地经营企业。

也就是通过实施具有革新实质的经营战略,使企业从适应(或不适应)目前的环境状况,转变为适应未来的另一种环境。

要变革企业,就要正确地回答以下四方面的问题:

一是“应该变革什么?

”;

二是“应该向什么方向变革?

”;

三是“应该变革到什么程度?

”;

四是“怎样实现这些变革?

”。

以上四点是经营战略所要解决的本质问题。

(二)经营战略的产生

企业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统盘地谋划。

在早期的企业管理中没有经营战略,在某些企业中虽然存在着类似于这种谋划的活动,但所使用的概念不是经营战略,而是长期计划、公司计划、企业政策或企业家活动等。

直至20世纪60年代,美国H.I.安索夫的《企业战略论》一书出版后,经营战略才以一种具体科学性的概念,开始在企业管理学中使用。

经营战略的产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时的产物,是在企业外部环境范围扩大、内容复杂、变化频繁,从而使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经常面临严峻挑战的情况下产生的。

从50年代起,美国进入一个更新的时代(有人称为后工业时代,也有人称为突变时代)。

这个时代的主要特点是:

1、需求结构发生多样化转变

社会从生活“数量”的需要转向对生活“质量”的需要,基本消费品需求饱和,许多老企业经营非常困难,出现了许多提供高级消费品的新行业。

2、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技术革命的加快和技术新周期的缩短,增强了企业的技术密度,更进一步加速了产品和制造工艺的发展,生产了许多属于“创造需要”性的新产品。

同时也加剧了企业间的竞争。

3、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

此时期不仅产品出口数量和范围有很大扩展,而且资本输出,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争夺国外资源,国际市场竞争激烈;另一方面,资源短缺、突发事件不断出现。

4、社会政府和顾客等提高了对企业的要求和限制

企业一味重视获利,给社会带来许多消极影响,如垄断行为,对消费者操纵,夸耀性和欺骗性广告、售后低质服务,环境污染等,引起社会、政府、顾客对企业的不满,对企业提出了许多限制。

这些特点使企业外部成为一种特别庞大的、复杂的、不熟悉的、变化频繁的、难以预料的环境,企业时常面临许多生死攸关的调整,仅靠推断行管理,再也不能保证自己的生存和发展了,而必须对新的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做出新的响应,采用新的管理方式,来谋求生存和发展。

企业经营战略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运而生。

二、百货商店的概念

(一)百货商店定义

一般而言,百货商店是指在一个建筑物内,集中了若干专业的商品部并向顾客提供多种类、多品种商品及服务的综合性零售形态。

百货商店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定义——

法国认为,百货商店是零售商业企业,拥有较大的销售面积,自由进入,在一个建筑物中提供几乎所有的消费品。

一般实行柜台开架售货,提供附加服务,每一个商品部都可以成为一个专业商店。

销售面积至少为2500平方米,至少有10个商品部。

英国认为,百货商店设有多个商品部,营业额的实现至少要覆盖5大类产品,至少雇用25人。

日本通产省对百货商店的规定是:

从业人员超过50人,销售面积至少为1500平方米(大城市要超过3000平方米)。

美国市场营销学专家菲利普·科特勒认为:

百货商店一般销售几条产品线的产品,尤其是服装、家具和家庭用品等。

每一条产品线都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由专门采购员和营业员管理。

中国的定义:

百货商店是指以经营日用工业品为主的零售商店。

依规模大小分为三类:

一是大型百货商店营业面积5000平方米一10000平方米以上,职工500人一2000人以上,经营品种1.5万种一4万种左右;二是中型百货商店。

营业面积1000平方米一2000平方米,职工200人一400人,经营品种1万种左右;三是小型百货商店。

营业面积200平方米左右,职工十几人至几十人,经营品种几百种至数千种。

(二)百货店的产生与演变

1、产生

关于百货商店的产生时间,西方学者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认为,随着工业的发展和村镇发展成为城市,普通商店逐渐增加所经营商品的花色、品种、规格,逐渐发展成为百货商店。

有些学者认为,百货商店是从纺织品商店脱胎而来,因为许多百货商店的创办人最初都是经营纺织品商店的。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百货商店最早于公元16年左右产生在日本。

日本三井家族的第一个成员在东京创办世界上第一家百货商店。

他比美国的西尔斯·罗伯克公司早150年就实行“当顾客的采购员”,把丰富多彩的商品供应给顾客,实行“保证满意,否则原款奉还”的经营原则。

但是,大多数的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百货商店最早在1852年产生于法国,当时在法国首都巴黎,有一位名叫阿里斯蒂德·布西哥的人,开办了一座“本·马尔赛”商店.这是世界商业史上第一个实行新经营方法的百货商店.这家百货商店的新经营方法,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点:

♦顾客可以毫无顾虑地、自由自在地进出商店;

♦商品销售实行“明码标价”,采用不二价制,对任何人都以相同的价钱出售;

♦陈列出大量的商品,采用柜台销售,以便顾客挑选;

♦顾客购买的商品,如果不满意,可以退换;

♦商品销售采取“薄利多销”,也就是采取“低盈利、高周转”的经营方针。

阿里斯蒂德·布西哥的新经营方法是对旧商业经营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

邦·马尔谢百货商店建立后,立刻获得了成功,营业额1852年为45万法郎,1863年为700万法郎,1877年为6700万法郎。

紧接着巴黎相继出现了卢浮百货商店(1855年)、市府百货商店(1856年)、春天百货商店(1865年)、撒马利亚百货商店(1869年)、拉法耶特百货商店(1894年)美国、英国和德国也涌现出一批仿效者,一时间百货商店风靡全世界。

2、演化

百货商店不是光芒永放的灯塔,也不是自始至终一副面孔。

它走过了150年的漫长历程,经历了大体4个阶段。

1852年至1980年是百货商店创办期。

在这个时期,百货商店处于试验和探索的阶段,许多经营方法远未定型,促销手段比较简单,组织形式单一。

1880年至1914年是百货商店发展期。

在这个时期,百货商店的营业额迅速增加,坚持实行薄利多销策略,毛利率限定在14%一20%之间。

经营的商品以大量日常用品为主,并开始注重店堂布置和商品展示。

1914年至1950年是百货商店成熟期.这期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和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许多新的零售商业形式开始出现,如连锁商店、杂货商店等。

百货商店面临威胁,但仍保持着优势地位。

主要措施是:

增加向顾客提供的服务,百货商店实行集中购买,开办各种分店和特许经营店。

1950年以后为百货商店衰落期。

在这期间,百货商店之间竞争激烈,其他销售形式也蚕食着百货商店的地盘,廉价商店、专业商店、超级市场势如破竹,使百货商店面临着困境。

一些百货商店的销售面积越来越小,也有的不得不关门倒闭。

百货商店的竞争费用加大,毛利率腾升,商品价格趋贵。

目前西方百货商店大多是在维持生存。

在这个演化过程中,百货商店的价格由低价走向高价;顾客由普通百姓走向中产阶级;商品由日用品走向高中档品;服务由单一走向多元;柜台由封闭走向敞开;经营从自营走向兼有出租柜台。

第二部分审时度势——中国零售业现状与趋势分析

百货商店1900年在我国出现,但真正获得长足的发展是在中国成立以后。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后,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零售商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全国大中城市新建或改建百货店形成热潮,1994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百货商店、商城或商厦已超过200多家,其中超过3亿元的有100多家。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零售业保持了年均9.7%的增长速度,2000年更高达25.6%。

但自1996年以来,我国百货商店形式不容乐观,与全国消费品市场旺势不减形成了巨大反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经营状况每况愈下,关门歇业者不断。

而刚刚过去的2002年,全国大商场的关闭事件仍回荡在人们脑际:

昔日福州百货业龙头之一的福州华联商厦,在走过了17年的辉煌历程之后惨淡“谢幕”;曾经在京东十里堡地区与华堂苦苦叫板的北京雪银大厦关门停业;当吴山广场还没如愿成为杭州第二个商业中心,进驻的涌金广场已经关门……

就在一些大商场相继倒闭结业的时候,马来西亚百盛、香港新世界、台湾太平洋等在内地分店数量最多、最成功的3家连锁百货巨头,继在上海、北京、大连碰头之后,新的一年将在更多城市扩张会师,均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将内地的分店增至50家以上。

与此同时,业界已传出了美国百货大鳄进军中国市场的消息:

全球头号连锁百货——西尔斯欲切上海市场的大蛋糕,而联邦百货则相中了北京的燕莎商圈。

一方面,国内大商场关门不断,另一方面,外资百货加紧抢滩,这对被一些人戴上了“夕阳产业”帽子的国内百货业来说,究竟是迎来了峰回路转的机会,还是步入了雪上加霜的境地?

一、百货店是否仍有生存空间

(一)从业态生命周期角度看现状

对百货业效益和市场占有率江河日下的局面,有人认为是生命周期使然。

真的是业态生命周期决定了百货业今不如昔的局面吗?

客观地看,我国经济发展由于蛙跳效应而表现出后来者超越差距的优势。

归结到零售业领域,虽然现代百货商店早在1900年即在我国出现,但真正发展起来却是近20年的事,所以,短短近20年的发展就能成熟或者界定大型百货店是恐龙,也许为时尚早。

具体而言,百货商店尽管有了形的现代化感觉诸如外形设计、建筑风格、店面陈设、货样展示、灯光直至规模、面积、货物等,但在生存策略、经营哲学、竞争战略、技术创新、文化整合、管理控制、品牌资源的形成与开发利用等等方面只能算是初级阶段,属于浅表层的“拿来主义”。

当然,从业态发展规律来讲,是存在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与衰退期的。

并且,百货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期,但是成熟期并不是亏损和市场占有率下降的同义词。

百货业与大卖场是两股道上跑的车,百货零售业和连锁超市不应放在一起较量销售额的高下,它们应当各自拥有自己的龙头。

也就是说,百货业与其他业态既存在竞争,更存在互补。

百货业所经营的范围是其他业态无法代替的。

百货零售业经营商品的大类、品种比较齐全,能满足不同层次消费者的需求,适应了个性化的消费趋势。

消费者购买科技含量高、智能化程度高、贵重商品还是会首选百货零售商店。

综合消费和消费升级给百货业带来了更多的市场空间。

可以预见,百货零售业能与超市、大卖场等业态长期共存于消费市场。

1996年以来百货商店的现状只能说是激素使用过多的一种自然结果。

因而,这锅“夹生饭”所迎来的只有痛苦的市场筛分、淘汰及之后的蜕变和提升。

(二)从加入WTO角度看现状

加入WTO后,中国将在3年内逐步取消对外资商业企业在地域、数量、股权比例和经营方式等方面的限制。

从单店到连锁、从中方控股到外方控股、从零售到批发、从沿海到内地,外资零售业在中国的“地盘”将不断扩大。

目前,世界50家最大的零售企业中已有70%在中国“抢滩登陆”,知名的有美国的沃尔玛、法国的家乐福、德国的麦德龙、日本的伊藤洋华堂等。

有许多学者认为,中国百货业在外资连锁经营面前将不堪一击。

事实上,外资百货业并未对中国百货业产生足够的威胁。

虽然外资百货业相对于中国百货业来说可谓经验丰富、历史久远,但是其自身的经营状况也不比中国百货业乐观。

目前全球零售业态市场份额的排序依次是:

超市、专卖店、百货商店、大卖场、廉价店、药店、邮购、便利店、DIY(doityourself)、仓储式购物中心;而按销售利润率高低的排序依次是:

大卖场、便利店、超市、百货,其中百货的利润率是最低的,做得最好的,也不过是2%到5%。

世界零售业50强中,超市和大型连锁超市已经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其销售额占到50强销售总额的35%,如果加上折扣店等新业态,比重超过了40%,而百货店的销售额只占14%。

可以说,生命周期对百货行业的影响不仅仅局限在中国,世界各国的百货行业面临的挑战也很严峻。

从外资进入的情况看,国外零售业大多以超级市场、便利店、仓储式超市等新型业态形式进入中国,而对百货行业的进入则比较少。

尽管中国零售业的对外开放和外资的进入,将加剧中国零售业的市场竞争,导致国内一批缺乏竞争力的零售企业淘汰出局。

但是应该看到,即使外资不进入,随着百货行业走向成熟,那些缺乏竞争力的百货企业也是很难生存的。

中国社科院就《"十五"期间中国流通创新理论与政策研究》课题组自2002年10月正式启动以来,先后在北京市、武汉市、荆州市、成都市、深圳市、珠海市、XX市、延吉市和上海市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

调研中发现,近年来最不被看好的百货业其实后劲十足,调整后的百货业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远比连锁超市、便利店更耐外商冲击。

(三)从数量与规模角度看现状

从1996年开始,北京、上海、XX等一些大都市,曾发生过一场广泛的媒体争论,中心议题是“百货商店多了还是少了?

”。

百货商店从开一家火一家,到市场份额不断下降,探究其原因的说法有很多。

然而在每一种说法的对面,都有与之相悖的事实。

说百货数量太多分流顾客,摊薄利润,可即使在平均利润只有1%的今天,上海的六百、汇联、天山、浦东等商场利润率还高达5%-6%;说百货商店规模小了,但“大而全”的仟村百货、华南百货、武汉长江百货却倒闭了;说百货店档次太高了,但以高档著称的上海东方商厦、美美百货至今仍生意兴隆;说百货大店建设区域太集中了,可2000年上海百货业24强名单中,零售商业集中的南京路作为百货业“老大”的地位仍然不可动摇,市百一店、新世界城、华联商厦仍然位居百货业前五位;上海徐家汇地区至少8家大百货“挤”在一个商圈内,但该商圈内的六百、太平洋徐汇店、汇金百货等零售额的增长仍然十分可观,2000年分别达到了9.44%,9.71%和63.74%。

由此可见,百货业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并不是目前百货业行业亏损的主要原因。

在同样的环境下,百货业的盈亏更多地是由小环境——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上的差异造成的。

以上分析可知,百货业能与其他业态长期共存,而且外资百货并未对中国百货业产生足够的威胁,通过调整、变革和创新,中国的百货店仍然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从刚刚闭幕的“2003中国百货业高峰论坛”上获悉,以百货为主的零售业实现的销售额,依然占据中国零售市场的半壁江山,百货业仍是中国零售市场的主导力量。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提供的资料,2002年全国250家重点大型百货商场商品销售总额同比增长14.8%,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2.1%。

有关部门最新统计显示,以百货为主的零售业实现的销售额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50%以上。

国家经贸委贸易市场局局长称,现代商业不仅要有繁荣市场的功能,而且要有繁华都市的功能,百货店对后者所发挥的作用,完全是连锁超市不可替代的。

作为城市的窗口和象征,百货商店依然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中国新兴零售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百货业在相当一个时期仍将是零售业的主体。

西方国家百货商店在二战之后逐步走进衰落期,但西尔斯、联邦百货、巴黎春天等都焕发了第二个青春,仍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衰落期都能在业态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那么处于成熟期的中国百货商店也应该有机会重新走向繁荣。

二、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经济还很不发达,而且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经济的发展又极不平衡。

但是,我国的经济发展是比较迅速的。

在我国沿海地区和大型城市中,经济的发展程度较高,科学技术较为先进而且相对比较普及;在内地和广大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落后,科学技术的应用普及程度较低。

这种环境条件决定了我国零售业态的发展具有以下几种趋势。

(一)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

以前,我国是“一种百货打天下”,即无论商店的面积有多大,无论在什么地理位置,它都是经营百货,而且以传统的柜台交易为主。

现在,零售业态呈现出了多元化趋势。

原来意义上的百货店逐渐“引退”,新型的百货店开始出现,而且超级市场、精品店、专卖店、便民店等多种零售业态得到了迅速发展,零售业态种类逐渐丰富。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以及新的科学技术的出现和普及,还将有新的零售业态出现。

而且,由于我国经济发展跨度较大,零售业态多元化的趋势还将长期存在。

(二)零售业态均衡化的趋势

百货店曾独霸了我国的零售市场,其他零售业态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现在,百货店的地位开始发生了变化,它在社会零售消费总额中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而其它零售业态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增加,并且地位在逐渐上升。

随着经济的发展,将来零售业态中的“超级大国”将不再存在,购买力将出现分流,各种零售业态将拥有自己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它们之间将表现出一种相对的均衡。

(三)零售业态梯次化的趋势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在许多经济还不发达的地区,零售业态的发展还是相对比较落后的。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这些落后地区的零售业态将会依次走上发达地区零售业态曾经走过的道路。

在今后一段时间,我国零售业态将形成一个梯次发展的形式。

清楚地认识这一趋势,可以使我们对零售业态后起地区进行合理的经济管理,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例如,在1992年左右,大型百货业在我国大城市中得到了迅速发展,由于高利润率的吸引,一度出现了盲目的过度建设,结果导致了1996年以后大商店“倒闭风潮”的出现,虽然说这是市场经济的规律在起作用,但是,能认识地区的零售业发展阶段,通过有效的管理调节,可以在不违背市场经济规律的条件下使社会资源浪费降到最低。

(四)零售业态融合化的趋势

从企业的角度而言,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发展以及社会现实环境的需要,将多种零售业态集中于企业一身,而不再束缚在一种零售业态上。

零售业态融合化趋势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是内涵型融合;二是外延型融合。

内涵型融合是指当某个零售店面积足够大时,它把多种零售业态集中在一个店内,使之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增加企业效益。

例如现在,在大型商场中开超市已不是一件新鲜事,而且精品店、专卖店也都走进了大型商场。

外延型融合是指企业对外进行资本扩张,在其它地方开设不同于自身业态的新店,从而分散企业风险,促进企业发展。

外延型融合的表现形式很多,即可以企业自己投资,可以与其它企业合资。

外延型融合有利于整个行业资本结构的合理化,从而提高整个行业的资本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三部分战略基础——百货零售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根据美国著名的竞争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1980)的观点,企业竞争战略的目的是通过进攻或防御行动的选择,为企业确定一个可防御的地位,以便抵御企业所面对的各种竞争力量,从而取得可持续的(Sustainable)、较高的利润。

为了达到这样一个目的,竞争战略需要帮助企业分析有关行业的竞争结构,并在此基础上,帮助企业确定一个有利的市场地位。

任何产业的竞争规律都将体现五种竞争力的作用:

进入的威胁、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抗衡强度,替代者的威胁、购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以及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

那么,我国零售业的竞争结构的状况如何呢?

对于零售业竞争结构的分析,现采用上述五种力量模型(FiveForcesModel)进行分析。

一、进入的威胁

(一)进入障碍

一个行业的新进入者会给这个行业带来新的生产或经营能力,也会改变这个行业原有的供求格局,行业内原有的生产或经营者形成威胁,迫使它们增加经营成本,降低售价,从而降低盈利水平。

新进入者对于一个行业原有企业威胁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这个行业进入障碍的大小。

进入障碍大的行业,原有企业受新进入者的威胁较小,因而享受稳定且高额利润的可能性较大。

反之亦然。

从本质上讲,零售业是一个进入障碍相对较低的行业。

这是因为零售业有下述几个固有的特点:

第一,服务的可模仿性。

零售企业的产品是服务,服务具有无形性、不能申请专利、容易被模仿等特点,因而注定了零售企业通过差异化将自己与竞争者区别开来要困难得多,难以阻碍新的竞争者进入。

第二,转移成本不大。

与大型机器或特种原材料的购买不同,顾客从一个零售企业转向另一个零售企业购买,基本上没有转移成本。

第三,投资要求相对较低。

开办零售企业、进入零售行业所要求的最基本的投资是很小的。

比如那些贩卖服装和小百货的个体户,基本投资仅几万元。

需要指出的是,百货店的投入相对较大,但其他业态或替代者的进入投资低,会加剧竞争,导致百货店无成本优势。

第四,其它成本优势也较少。

零售企业商品经营结构不能申请专利,也不能因为一个商店提供了某一种服务或采用了某一种较有特色的作业而禁止别的企业采用,或别的企业在提供或采用时要花额外的费用。

只有地理位置能为现有企业带来较为长久的成本优势。

第五,没有或少有政策保护。

零售业在世界绝大多数国家,零售业都是竞争最为充分的行业之一,是一个没有或少有政府保护的行业。

我国零售业曾经是一个政策保护比较严重的行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展开,政府对零售业的政策保护逐渐减少和取消,到2005年,中国政府将对零售业完全放开。

零售业的进入障碍低,直接导致零售企业总是面临着较多大的新进入者的威胁。

因为进入障碍低,所以一旦有较大的盈利机会,就会吸引很多的新进入者进入。

新进入者的进入会使利润平均化,由此原本可以获得高额利润的机会就消失了。

(二)新进入者的威胁

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新进入者的威胁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生产企业。

生产企业开始它们只是销售自己的产品,随着市场的细分化和经验的积累,生产企业也在设立自己的零售企业,或者开设专卖店、连锁店或特许经营店等等,这样的新竞争者正不断加入进来。

第二,外资或合资企业。

目前,政府尽管对外资零售商的进入依然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