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164147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 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docx

鲁教版初中化学《第三单元溶液》测试题及标准答案

《第三单元溶液》测试题

(45分钟 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名称中有“水”字的物质可能是溶液,下列有“水”字的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

A.糖水        B.食盐水

C.蒸馏水D.澄清的石灰水

【解析】选C。

糖水、食盐水、澄清的石灰水分别是蔗糖、食盐和氢氧化钙溶于水形成的溶液。

蒸馏水是纯净物,不属于溶液。

2.溶液这种混合物,之所以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是因为 (  )

A.溶质是固体

B.溶剂是水

C.溶液是液体

D.溶质被解离成分子或离子状态

【解析】选D。

物质的溶解过程是溶质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到溶剂的微粒中,所以溶液才具有均一稳定的特性。

故选D

3.(2013·北京中考)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面粉B.牛奶

C.白糖D.植物油

【解析】选C。

本题考查溶液的定义。

溶液是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面粉放入水中形成悬浊液,牛奶和植物油形成乳浊液。

4.(双选)下列关于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D.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解析】选C、D。

不饱和溶液与稀溶液无关,所以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所以在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B错误;在一定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要浓,C正确;饱和溶液与浓溶液无关,所以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D正确。

5.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完全溶解后成为 

(  )

A.100克19.25%的溶液

B.100克20%的溶液

C.85克20%的溶液

D.85克15%的溶液

【解析】选A。

85克5%的食盐溶液中,加入15克食盐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85g+15g=100g,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85g×5%+15g)/100g×100%=19.25%。

6.将mg硫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至有晶体析出,在此变化过程中溶液里溶质质量分数p%与时间t的关系正确的是 (  )

【解析】选C。

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p%并不是从0开始的,A、D错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p%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溶质质量分数会越来越大,而不是减小,B错误;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p%随着时间的增加,其溶质质量分数会越来越大,溶液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达到最大且不再发生改变,C正确

7.要使已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下列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倒出少量溶液B.加入硝酸钾

C.蒸发部分水D.适当降温

【解析】选A。

溶液具有均一性,倒出的溶液与剩余的溶液都仍是不饱和溶液,A错误;加入硝酸钾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B正确;蒸发部分水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C正确;在一定量水中硝酸钾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所以降温可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D正确。

8.(2013·淄博中考)溶液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C.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

D.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解析】选C。

本题考查对溶液的认知能力。

解答本题需明确两点:

(1)溶液概念的理解;

(2)了解溶液的相关性质。

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但不一定无色,如硫酸铜溶液为蓝色,A错误;由于分子之间有间隔,故溶剂体积加溶质体积大于溶液的体积,B错误;配制100g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步骤是:

计算、称量、溶解、装瓶存放,C正确;溶液中可能有多种溶质,如海水属于溶液,其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镁等,D错误。

9.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一些操作步骤见图,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

A.④⑤①②③B.①②③④⑤

C.③④①②⑤D.②①④③⑤

【解析】选A。

图①为把称量的氯化钠倒入烧杯;图②为量取一定量的水倒入烧杯;图③则是搅拌溶解;图④为用药匙取出固体氯化钠准备进行称量;图⑤为称取氯化钠的操作;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④⑤①②③,故选A。

10.(双选)有40g5%的硝酸钾溶液,若将其质量分数增大到10%,应采用的方法是 (  )

A.把溶剂蒸发掉一半

B.加入4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硝酸钾溶液

C.把溶剂蒸发掉20g

D.加入2g硝酸钾固体

【解析】选B、C。

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可通过三种方式:

①加入溶质,②蒸发溶剂,③加入质量分数大于5%的KNO3溶液。

①加入溶质:

设加入溶质的质量是x,

则有:

×100%=10%,解得x=2.22g

②蒸发溶剂:

设蒸发掉的溶剂的质量为y时溶质质量分数会变为10%,则有

×100%=10%,解得y=20g

③由选项B,可用代入验证法,看加入40g溶质质量分数为15%的KNO3溶液,其质量分数是否增大到10%,则有

×100%=10%。

综上所述可知②符合C;③符合B;故选B、C。

【方法平台】

(1)将等质量的溶液与水混合后得到的溶液质量分数将变为原溶液质量分数的一半。

(2)将等质量的同一物质不同浓度的溶液混合后,所得溶液质量分数为原溶液质量分数和的一半。

(3)将溶液蒸发至剩余溶液为原溶液质量的一半时,若无固体析出,则剩余溶液的

质量分数为原溶液质量分数的二倍。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6小题,共31分)

11.(6分)请你各举一例,说明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是错误的。

(1)溶液一定是无色的。

实例:

     溶液不是无色的。

(2)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实例:

     是液体,但不是溶液。

(3)溶液的溶质一定是固体。

实例:

     可作溶质,但不是固体。

【解析】溶液不一定是无色的,我们接触过的硫酸铜溶液是蓝色的,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的,氯化亚铁溶液是浅绿色的等;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稳定的纯净物不是溶液,例如水、无水酒精不属于溶液;溶液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例如:

医用酒精

溶质为酒精,其为液体,盐酸溶液溶质为氯化氢气体,其为气体。

答案:

(1)硫酸铜(或氯化亚铁等)

(2)水(或无水乙醇等)

(3)酒精(或氯化氢气体等)

12.(5分)下表是某实验报告中的一组数据:

实验

序号

试剂1

试剂2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或最低温度/℃

35mL

3.2g碳酸钠固体全部溶解

20

24.3

35mL

2.5g碳酸氢钠固体全部溶解

20

18.5

(1)从实验①、②数据可知:

碳酸钠溶于水    热量,碳酸氢钠溶于水

    热量。

(填写“放出”或“吸收”)

(2)判断实验②中得到的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操作是    ,现象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①②得到的溶液中,质量分数较大的是    (填序号“①”或“②”

)。

【解析】

(1)碳酸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说明该变化放出热量;碳酸氢钠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降低,说明该变化吸收热量;

(2)判断一定温度下的溶液是否饱和的方法:

加入少量溶质固体,若能继续溶解,表明溶液属于不饱和溶液,若不能溶解,属于饱和溶液;(3)实验①②中,水量相同,①中溶质较多,故实验

①形成的溶液质量分数较大。

答案:

(1)放出 吸收

(2)向溶液中添加少量碳酸氢钠固体 碳酸氢钠固体不溶解

(3)①

13.(6分)现有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

(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________;

(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解析】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含硝酸钾的质量为100g×10%=10g。

(1)若加入10克水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g/(100g+10g)×100%≈9.1%。

(2)若加入10克硝酸钾,且全部溶解,则溶解后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g+10g)/

(100g+10g)×100%≈18.2%。

(3)若把原溶液蒸发掉20克水后,且无溶质析出,则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10g/(100g-20g)×100%=12.5%。

答案:

(1)9.1% 

(2)18.2% (3)12.5%

14.(5分)60℃时,将36g硝酸钾溶于204g水

中,全部溶解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将此溶液均分成三等份:

(1)取第一份溶液,将温度升至90℃,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2)取第二份溶液,将其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两倍,需加入固体    g;

(3)取第三份溶液,使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原来的一半,需加水    g。

【解析】将36g硝酸钾溶解在204g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36g/

(36g+204g)×100%=15%;

(1)根据溶液的均一性,平均分成三份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温度升高,溶质的溶解度变大,但溶液因没有溶质可继续溶解而溶液组成不变,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5%;

(2)平均分成三份后,其中每份溶液的质量=(36g+204g)×1/3=80g;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为原来的2倍,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2=30%;设需要增加硝酸

钾的质量为x,80g×15%+x=(80g+x)×30%

解得x≈17.1g;

(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即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5%×1/2=7.5%;设需要加水的质量为x,80g×15%=(x+80g)×7.5%,解得x=80g。

答案:

15% 

(1)15% 

(2)17.1 (3)80

15.(5分)实验室用浓盐酸(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9g·cm-3的液体)配制

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

其操作步骤是:

a.计算:

需要量取浓盐酸    mL。

b.量取:

用规格为    mL的量筒量取浓盐酸倒入烧杯里。

c.溶解:

用量筒量取      mL水倒入盛有浓盐酸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以使盐酸和水      。

【解析】用溶质质量分数为37%的浓盐酸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操作步骤为

a.计算:

需量取浓盐酸的体积=100g×10%÷(37%×1.19g·cm-3)≈22.7mL,所需水的质量=100g-22.7mL×1.19g·cm-3≈73g,即73mL;

b.量取:

选用规格为50mL的量筒量取22.7mL的浓盐酸倒入烧杯中;

c.溶解:

用量筒量取73mL水倒入盛有浓盐酸的烧杯里,边加边用玻璃棒搅拌,以便混合均匀。

答案:

a.22.7 b.50 c.73 混合均匀

16.(4分)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2mL水,然后分别加入1~2小粒碘或高锰酸钾,振荡,观察现象;然后再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1mL汽油,振荡,静置,观察现象。

记录如表所示:

溶 剂

溶 质

现 象

先加水

底部仍有碘固体,

液体呈浅黄色

先加水

高锰酸钾

底部无固体,溶液呈深紫色

再加汽油

分层,上层呈深紫色,下层近无色,底部无固体

再加汽油

高锰酸钾

分层,上层无色,下层呈深紫色,底部无固体

请回答:

(1)加入汽油后,投入碘的试管的上层液体名称是    ;投入高锰酸钾的试管的下层液体的名称是    

(2)从实验现象可以归纳:

碘的溶解性为        ,高锰酸钾的溶解性为 ______________。

(3)在科学研究中,若将大量水中溶解的少量碘“富集”起来,你认为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_。

【解析】水的密度比汽油大,且两者互不溶解,因此汽油处于上层,水处于下层。

从表中现象可知,碘微溶于水,而易溶于汽油,所得溶液为碘的汽油溶液;高锰酸钾易溶于水,而难溶于汽油,所得溶液为高锰酸钾的水溶液。

由于碘微溶于水,因此其水溶液很稀,可根据其易溶于汽油的性质,通过加少量汽油的方法,使其“富集”于汽油中。

答案:

(1)碘的汽油溶液 高锰酸钾水溶液

(2)碘易溶于汽油,微溶于水 高锰酸钾易溶于水,难溶于汽油

(3)向含少量碘的水中加入少量汽油,在密闭装置中充分搅拌,振荡,然后静置,将底部液体放出,碘即“富集”在少量汽油中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17分)

17.(10分)请你仔细观察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按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有标号仪器的名称:

a    ;b

    ;c     ;

d     ;e

    。

(2)请指出操作中出现的错误可能导致的后果: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向试管中竖直加入块状固体可导致试管破裂;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易使滴管下端接触试管,受到污染;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底部应稍高于试管口部,可防止试管口部的冷却水回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量取液体读数如果仰视,将导致读数值比实际值小;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答案:

(1)试管 胶头滴管 铁架台 量筒 酒精灯

(2)①试管破裂 ②滴管被污染 ③试管炸裂

④读数值小于实际体积 ⑤试管中液体溅出

18.(7分)今年我县各学区都进行了部分学生化学实验操作竞赛,某学区竞赛题目之一是“配制70g20%的氯化钠溶液”。

该实验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

(1)需要称取氯化钠的质量是      g,称量时A出现了右盘低的现象,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 ____________。

①左边的平衡螺丝向左调

②右边的平衡螺丝向右调

③右盘中减少砝码

④左盘中增加食盐

(2)B中仪器a的名称是     。

量取水时,如果按照图B的方法读数,会使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3)C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D中所贴标签有不妥之处,请划掉不妥的地方,并在方框中写出你认为适合的内容。

【解析】

(1)需要称取的氯化钠的质量为70g×20%=14g;称量时若右盘低,说明所取药品不足,应向左盘中增加食盐。

(2)图示为仰视读数,导致的结果是量取的蒸馏水偏多,从而使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

(3)C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加速食盐溶解。

(4)试剂瓶标签上应标注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

(1)14 ④ 

(2)量筒 偏小

(3)加速食盐溶解 (4)划掉70g 20%

四、计算题(12分)

19.取一定量浓度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加热蒸发掉108克水后变为浓度20%

的氢氧化钠溶液30毫升。

求:

(1)原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其中含有溶质多少克?

(2)剩余溶液的密度是多少克/厘米3?

(保留一位小数)

【解析】

(1)设原NaOH溶液的质量为x,由题意,则5%x/(x-108g)×100%=20%,x=144g,其中含有溶质的质量为144g×5%=7.2g

(2)30毫升=30cm3,ρ=m/V=(144g-108g)/30cm3=1.

2g·cm-3。

答案:

(1)原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是144g,其中含有溶质7.2g

(2)剩余溶液的密度是1.2g·c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