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0937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8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7页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7页
亲,该文档总共5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东蕉山村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设计报告doc 73页 金牌Word文件下载.docx

4.坚持因地制宜、全民参与、整体推进、分批建设的原则

应充分反映民意,动员全体村民和社会资本积极参与,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充分考虑人文社会因素,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度超前。

解决现实迫切问题,规划长远发展目标,推动农村各项事业的全面统筹发展。

5.高标准、低成本、可操作性原则

规划要立足高起点、高标准,既要体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要突出前瞻性和先进性及地方特色。

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与长远目标的关系,短期规划服从长远规划,坚持总体规划与项目规划相结合,按照生态适应性、经济合理性、操作可行性的要求,以项目规划促进整体规划的实现。

三、规划期限与范围

本规划期限为11年,即2010年——2020年。

近期规划:

2010年——2015年。

远期规划:

2016年——2020年。

规划范围:

本规划指东蕉山村全部村域可控面积。

四、总体目标与发展定位

(一)发展定位

充分利用东蕉山区位优势和无公害食品基地建设优势,加大科技投入和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以建立现代农业为目标,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为主体,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和产业化;

建立设施农业、提升果品生产、发展规模养殖、培育储藏加工,建成现代农业和产业化发展的示范基地,形成以现代设施农业和规模养殖为主导,农产品加工储存和林果经济为依托,高效种植业为基础的新型产业格局和居住环境良好、功能设施齐全、布局整齐有序、生态环境和谐、社会管理文明的生态园林式新村社区。

(二)总体布局

充分利用区位优势,遵循经济、社会、生态发展规律,统筹资源配置,突出东蕉山村的特色与优势,全面提升全村综合经济能力,并带动新村建设,将东蕉山村整体布局划分为:

居住小区、现代设施农业区、优质水果生产区、高效农业生产区、综合经济发展区、北部特色农业种植区、凤凰山生态林建设区,并匹配五大产业,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经济与产业发展目标

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区域化布局,建立专业生产小区,形成规模效益和基地优势,积极发展农产品储存加工业,由传统的种养模式向产、加、销综合化、产业化发展,初步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区,全面完成设施农业区和养殖基地建设,优质水果、特色种植和农产品储藏加工凸显优势,以园区经济形式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75%,使东蕉山村脱颖于全县其他村镇而获得快速发展。

到2020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到5991万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400元,年均增长9%以上,建成具有东蕉山村特色的经济发展体系,推进由小康向富裕村过渡。

(四)人居环境发展目标

规划期内完成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按照“节约土地、适度集中、分期建设、整体推进”的思路,以改建和新建相结合,在现址基础上统一规划、分户建设,并配套完善各项基础设施,增加休闲文化公园和娱乐健身场所。

进一步提高建筑质量,使人均建筑面积达到30m2,村庄绿化覆盖率达40%以上,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率达到90%以上,建筑抗震强度达8度以上,居民对环境满意度达到90%以上,达到省级生态文明村的标准;

配备5—7名环卫人员,建立垃圾集中存放点30个,进行垃圾分类存放,做到日清日运率达100%。

使东蕉山村成为居住环境良好、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齐备、村庄布局整齐、富足安康具备城镇功能的现代园林式新村社区。

(五)基础设施建设目标

完成村庄主干道的硬化铺装工程,并进行绿化、亮化,在全部主干道路配备交通设施,在村庄与省道、县乡道连接处留有一定的缓冲区,保证交通安全与便利;

建立和完善全村集中供水系统,使安全饮用水率达到100%;

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实现雨、污水分管排放;

布局完善的电力系统,使电力设施和设备完好运行率达100%;

大力普及洁净能源使用,使洁净能源覆盖率达85%以上;

大力发展集中供热、供气,普及率达90%以上;

农村广播电视通讯实现全覆盖;

搞好环卫环保,日清日运达100%;

全村绿化率达40%以上,村民满意度达到90%以上。

逐步实现农村信息化,以完善的基础设施提升新农村建设的总体水平。

(六)文化教育与民主建设

大力发展各项文化教育,继续深化九年义务教育,使适龄学生入学率达100%,在校稳定率达99%,2020年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小学到高中的12年义务教育或资助教育达100%;

加强农民科技文化培训,培养新型农民,每年劳动力培训人数达到劳动力总数的1/3以上,村民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

大力发展卫生保健事业,合作医疗保险率达到100%,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0%以上,全村45岁以上的人口每年免费体检一次,扩大医保报销的比例,减轻村民负担;

加强村政建设和民主管理,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扩大民主政治,着力建设好村“两委”班子,提高执政素质,使村民对村政的满意度达到90%以上;

建立新型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个,实现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经营、规模化生产、市场化营销的现代组织结构。

五、规划制定的依据

(一)现实依据

2010年3月和4月,山西农业大学专家组和规划组,根据东蕉山村现有的居住与经济发展条件,进行了两次充分调研,走街入户专访群众,详细的考察了该村农业、土地利用情况和经济发展状况、村庄建设现状,并结合驻村5位大学生村官的调查问卷,充分论证评估了东蕉山村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优势条件及限制因素,并与乡党委、乡政府、村委会座谈讨论,在务实的基础上,编制本规划,以期使广大村民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实实在在的受惠,使东蕉山村成为一个产业发达、村庄繁荣、生活富裕、人居和谐的城市化的生态园林式的新村社区。

(二)政策依据

规划的制定除以上对该村的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分析作为规划的依据外,其政策依据是规划的指导性文件:

1.中发(2006)1号《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2.晋新农办[2006]1号《山西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3.晋环发[2006]150号《关于开展创建生态文明村活动的通知》。

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

6.《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

7.《山西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导则》

8.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

9.建设部《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分析

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

一、区位与地理

东蕉山村位于广灵县蕉山乡以东,由东堡、西堡两个行政村组成,共设一个党总支,总面积11845亩。

村庄距县城约7公里,10分钟即可到达,距离乡政府2公里。

在交通上南有303省道,横贯直通河北,北有规划的高速公路,直连河北高速网络,快速直达北京。

村域内西有罗城线纵穿南北,东有201省道斜贯而过,中部有蕉王线相连,三条出省道和三条县乡路构成了东蕉山村发达的交通网络,对外连接、对内通达十分方便,地理位置非常优越。

距省会太原和首都北京各300余公里。

在地理上,东蕉山村地势北高南低,海拔标高在960.5m—2300m之间,北部为山地丘陵区,起伏较大,中南部属缓坡平地,土地平整肥沃,是主要的农业产区,属半湿润半干旱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6.9℃,年降水量390mm左右,平均无霜期13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845.7小时,有效积温3011.3℃,冻土深度约1m,具有山西北部农业生产的特征。

二、人口与经济

东蕉山村2009年登记在册人口2552人,共579户,全村劳动力总数950人左右,党员90人(40岁以下6人),现有五保户41户,共41人,低保户155户,159人;

村民文化程度以小学居多,约占70%左右;

全村外来人口很少,劳动力主要从事农业种植、养殖和运输业等,约占劳动力总数80%以上,在外打工者约150人左右,占劳动力总数的15%,其余少量人从事家庭经营性活动,也就是说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仍然依靠农业基础产业。

根据实地调查,2009年全村经济总收入1885万元(其中东堡971万元,西堡914万元),人均纯收入3000元左右,人均消费1700元左右。

在经济总量中,以农、林、牧为主导的第一产业占了较大比重,说明全村经济总收入主要依靠农业生产,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

从人均纯收入水平来说,东蕉山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人均纯收入仅能够维持温饱,难以形成积累和再投入,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仍然属于贫困地区,需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新的观念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变,才能大幅提高村民收入,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

从实体经济发展来看,农业仍然是村民最主要的收入来源,也是最基本的生活来源。

全村现有耕地面积4451亩(其中东堡村2386亩,西堡村2065亩),人均耕地面积1.74亩,主要种植玉米、谷子、黍子、马铃薯等农作物。

近年来大规模退耕还林1000余亩,主要栽种杏、桃、李等适宜优质水果经济林,目前还未形成收入;

养殖业的发展以户养为主,主要养殖牛、羊、猪、驴等,是全村又一主导产业,但规模较小、人畜混杂,没有专业养殖小区,“散”和“乱”是其最大特点。

广灵县著名的“画眉驴”,肉质精美、口味较佳,但全村仅有零散养殖,没有形成规模。

总的来说东蕉山村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村庄,农业生产仍然以传统的经营方式为主,农业作为全村土地面积最大、承载劳动力最多的基础产业,其产出收益率较低,仅能维持村民的基本生活,而难以达到致富目的,所以必须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和生产结构,以新的经营方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工商业发展方面,全村几乎没有工业,人们的劳务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和搞运输业为主。

目前有运输户80户左右,从事小型的运输业务,总体规模不大,收入不稳定;

商贸业以个体经营为主,以小商小贩居多,仅能提供日常生活用品,没有形成市场化交易;

村民的农产品销售都以自卖为主或商贩收购,农业产业化没有形成,甚至在整个蕉山乡都缺乏一个较完整的农产品交易市场。

所以从长远发展来看,东蕉山村要实现经济的大幅增长和人均纯收入的大幅提高,必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从集体经济来看,村委会几乎没有收入来源,主要依靠转移支付来维持,入不敷出,难以支撑长期发展的需要,从而对全村的整体发展造成影响。

现实表明,没有集体经济就难以形成村民富裕的基础,这是规划中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总之,农业基础不雄厚、主导产业不突出、新的产业待培育、集体经济很薄弱的发展特点和种种限制条件,使全村经济发展长期落后于经济较发达地区,由温饱到小康还有很大差距,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三、村庄建设与人居环境

东蕉山村庄占地面积32ha(480亩),分为东、西两堡,由两个新村区和两个旧村区构成,旧村区总面积约16.66ha(合250亩),新村区总面积32.66ha(合380亩:

西堡130亩,东堡250亩),其中居住用地30ha(合450亩),公建用地2.66ha(合40亩,包括学校、村委会等),户均占地面积513m2(合0.77亩),人均住房面积约20m2。

从建筑质量上来看,全村建筑多为庭院式一层建筑,除新村区建筑质量较好以外,旧村区200余户全部为破旧土房,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年久失修,90%以上都为危房,房屋塌损破旧现象随处可见,村民自行加固一隅,缩居生存,给生命安全造成极大隐患,如遇地质灾害,后果难以想象,必须尽快加以彻底改建;

从环境卫生方面来看,村内没有集中绿地,庭院也无绿化,旧村街道狭窄,车辆通行困难,新村区街道较宽,道路两旁进行了绿化,但整体环境卫生较差,人畜同院现象严重,沿街、沿路、沟河边粪便随处可见,垃圾缺乏集中收集与处理,给村庄环境带来重大影响;

蕉王线、罗城线穿村而过,给人们出行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村内有一条排洪河沟,所占面积较大,规划予以治理和绿化改造。

总之,全村房屋建筑质量不高,卫生环境较差,需全面统筹规划解决,以期进一步彰显新农村的新风貌、新气象。

村委会为东堡、西堡各设一个,目前两个村委会均无固定场所(原场所已被拍卖、抵押等),只有临时性的办公用房,总面积不足200m2,没有文化大院和公共服务场所,需重新规划建设。

四、基础设施建设

东蕉山村最主要的亮点工程就是村庄大小街道和通户巷道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通村路硬化了1440m,街道、巷道硬化了9000m,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和相关人士的努力,村民没有任何投资。

在供排水方面,全村目前有7口水井,在村北“一”字型斜向分布,单井出水量50T/小时,形成了连续350T/小时的供水能力,其中6#井供村民生活饮用,水质优良,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

但全村目前自来水“户户通”工程未实现,只覆盖了新村少部分区域,村民饮水主要依靠家庭自备浅水井,水质较差,同时由于缺乏排水系统,雨天院内积水和厕所的溢流对井水污染极大,极易患地方性疾病,新村、旧村街道也均无排水设施,所以建设完善的集中供水系统和排水系统是新农村建设中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规划将实现“户户通”工程,提高村民健康水平;

在水利灌溉方面,除村域东部、北部为旱田外,其余地块充分利用现水利设施,铺设了管网,规划将全村耕地变成旱涝保收的水浇地,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在电力上,全村目前拥有变电设备5台,其中村内照明用电3台,功率为2×

100KVA和1×

80KVA;

灌溉2台,功率分别为160KVA和200KVA,电源由蕉山乡接入,基本满足村民生产和生活用电;

通讯覆盖率约30%左右,集中供气、供暖和有线电视接入无实现,村民生活能源主要以煤炭、柴禾为主,电磁炉、电磁灶等仅有少量家庭使用。

总的来说,全村除道路系统外,其他各项基础设施极其落后,仅能满足必要的生活需要,要改善生活质量,还需大量的投资建设。

五、文教卫生建设

全村现有新建小学一座,并附设幼儿园,学校占地30亩,建筑面积约1200m2,为6年制单轨小学,现有学生107名,教师13名,幼儿园学生60名,教师2名,小学配备有图书借阅室、微机教学室,建有标准化的篮球场、羽毛球场和室内乒乓球室以及单双杠各种体育器材,并组建了学校管弦乐队,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文体活动氛围,成为当地一流的小学校。

当前主要任务就是绿化改造学校操场和房前屋后活动场地,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整体环境质量,形成较高水平的集校园、乐园、花园于一体的现代化中心小学。

在农民培训上,每年不定期组织进行,但规模较小、次数较少,难以满足发展要求。

在医疗卫生上,村内现有卫生所2个,医生2人,医术一般,仅能医治日常小病,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实现率达到99%以上。

六、资源条件

矿产资源缺乏,土地资源丰富,水利资源充足。

全村没有任何矿产资源,北部凤凰山虽有石灰岩镁金属可开发,但对环境和生态破坏较大,已限制开发;

土地资源丰富,全村总面积11845亩,现有耕地4451亩,其中水浇地面积达3680亩,尤其是中南部,土地连片平整,为未来高效农业的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全村水利资源充足,现有7眼水井,总出水量350吨,灌溉管网已基本覆盖,规划将利用现有的优势资源,在广灵县建成具有标杆作用的绿色农业生产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出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新路。

第二节发展优势与限制因素

东蕉山作为一个国家级贫困县的村庄,虽然整体发展环境较好,但产业基础薄弱,在地处晋北资源缺乏的情况下,发展面临着多种限制条件,目前以农业为主的产业格局,由于缺乏技术手段和新的发展理念,仍然沿用传统的生产方式,效益低下、经营分散、投入不足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

所以全面认识东蕉山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优补劣、由劣转优是规划发展的核心内容。

一、发展环境分析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东蕉山村的产业发展和村居建设以及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宏观背景,“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和科学发展观思想,进一步指明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和目标要求,按照“二十字”方针规划设计新农村,突出特点、发挥优势,尤其是广灵县作为国家级贫困县,目前在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的背景下,整个新农村建设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抓住机遇就抓住了财富。

2.作为山西省新农村建设推进村,县委、县政府、乡党委政府极其重视,全体村民热情高涨,从上到下形成了一种建设发展的合力,尤其是贤达人士领衔回村建设,更激发了各方面建设的积极性,这成为东蕉山村建设的宝贵财富,使全村大建设、大发展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组织领导力量,面临着大发展的机遇。

3.全社会关注农村、关心农业、关爱农民的良好氛围正在形成,尤其是对落后地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从中央到地方已形成了新农村建设的长效机制,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加大扶贫开发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尤其是落后地区面临着十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发展优势分析

1.区位交通优势

东蕉山有省道S201和S303,南北东西贯通,北有高速公路穿行,可快速直达北京,向南可直下太原,向东紧临河北,地理位置优越,交通网络发达,面向城市、服务城市,可形成“清晨菜园子、早上菜篮子、中午菜盘子”的直达供货和产销地市场对接。

2.生态环境与生产资源优势

广灵县是全省第一家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单位,又是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县,东蕉山村同样具有绿色环保的生产特质,土地、水源、气候几乎没有污染,符合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条件;

同时东蕉山土地广阔、地势平坦、水资源丰富,为绿色生产基地建设奠定了基础,将形成绿色生态和特色精品的现代产业基地。

3.农产品产地优势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支撑

东蕉山所在的蕉山乡为一个典型的农业乡,各种特色杂粮极有市场,但缺乏加工、运销开发,全乡的片区建设规划将东蕉山作为现代农业片区的核心,辐射10个村庄,为未来的农业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坚实的支撑条件。

通过资源整合和合作共建,规划形成以东蕉山为主的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产品加工运销基地。

4.具有坚强的领导班子和共同致富的带头人

东蕉山经过整合,成立了村党总支部,由声望极高、自愿回村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导干部担任,充分激发了村民致富热情。

调查中90%以上的村民对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充满信心,并认为这是改变自己生活和命运的重大机遇,这成为该村发展的最大优势。

综上,东蕉山村的发展优势明显,具备了快速发展的可能性,但现实中各种限制因素仍不可忽视,正确认识这些问题,做出科学判断,才能推动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三、限制因素与存在问题

1.集体经济基础薄弱,缺乏自身积累能力

东蕉山村整个经济发展落后,尤其是集体经济缺乏实体经济支撑,没有任何收益来源,导致全村各项社会事业难以开展,每年的转移支付不足以应付日常开支,这在各方面限制了全村整体发展,也难以形成经济发展的合力。

2.缺乏支柱产业,传统种植业难以实现致富目标

目前全村虽然各行各业都有发展,但经营分散、规模不大,没有形成带动明显的支柱产业,依靠人均不到2亩耕地,在不占优的自然条件下,仅能维持温饱,难以实现致富目标。

所以要进一步拓展产业领域,培育形成主导产业,还有大量的工作去做。

3.产业的规模发展,面临着土地整合的困难

由于现行的农村经营机制,分田单干、经营分散,要实现产业的区域连片规模发展,必须对土地进行规模整合调换,必然涉及到农户各自的利益,可能面临着较大困难,所以应以合作社的形式,认真做通村民的思想工作,实现产业结构的大调整。

4.资金缺乏,融资困难

由于集体无积累,村民普遍生活较困难,而产业发展和村庄建设需大量的投入,融资渠道极其困难,这是限制全村发展的重要瓶颈。

如果仍按照常规发展理念,在近期内小规模、分散经营的局面难以改变,村庄建设也难以实现突破,面临这些问题必须采取超常规的发展战略。

5.村民整体文化素质偏低,技术力量差,缺乏科技人才

村民普遍文化水平较低,思想观念需进一步开放,虽然对发展热情很高,但对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型产业培育缺乏信心,注重眼前利益,认识不到长远发展的好处;

同时人才缺乏,尤其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年轻人才,难以形成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带动力量,村民虽认识到科技动力,但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难度较大,需要加大科技推广和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村民的经营能力和生产技术,尤其是设施农业发展、规模养殖、加工储存等方面,需要大量有技能的村民来实施,所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关键。

四、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

通过专家组实地考察和入户走访,结合驻村的5位大学生村官对约400户村民的摸底调查,总结汇集了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期望要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产业、增加收入最为迫切

调查中90%以上的村民迫切要求加快产业发展,提高村民收入,充分认识到只有经济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普遍要求引入新技术、新品种和新的经营模式,发展现代农业和商贸加工业,并能从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希望在新成立的党总支领导下能实现这个目标;

同时认为当前应稳定农业基础,发展现代设施农业、规模养殖业和特色精品农业,并向加工业过渡,应重点培育发展集体经济,这是一个村富裕的标志,并希望上级政府能予以各方面支持。

2.加快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

新村建设和旧村改造是仅次于产业发展的基本要求,调查中近90%的村民认为应继续完善新村建设和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

同时应加快旧村改造,彻底改变目前危房遍布,生存安全隐患较大的问题。

但目前村民普遍收入较低,希望上级政府能将其作为改造试点,予以各方面支持,村民也愿意尽最大努力完成住宅改造建设,全面提高居住环境质量。

3.突出公共设施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调查中90%以上的村民要求在现在道路户户通的基础上,配套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