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005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08 大小:80.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8页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8页
亲,该文档总共20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20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docx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表格式优秀教案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案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准备课

第二单元位置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四单元认识图形

(一)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六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

 

第七单元认识钟表

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第九单元总复习

 

1/149

 

课题数一数

单元第一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

1.通过观察、数数活动,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情况,是学生初步学会数数的方法。

教案目标2.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事物,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案重点会按一定的顺序和方法数数。

教案难点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能用正确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数数结果。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小朋友们,从今天开始,你们就是小学生了。

 

大家高兴吗?

你们将要与老师一起学习很多数学知识。

 

学知识是很有用的,学会它你就能增长本领,能解决生活

 

中的许多问题。

你们想不想学好数学呢?

下面老师先带你

 

们去参观一下美丽的校园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出示课本第2~3页的主题图。

 

教师:

瞧,我们的校园多美呀!

仔细看一看、数一数,

 

你们都有哪些发现呢?

 

学生汇报:

有一位老师,许多小朋友,一面红旗⋯⋯

 

2.教师引导学生数图中事物的数量。

 

教师:

刚才小朋友们找到了许多物体,下面我们就一

 

起来看看每种物体到底有多少个。

 

(1)数出数量是1的事物。

 

2/149

 

教师:

图中有哪些数量是1的事物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

说得真不错。

像“1位老师、1面红旗、1个足球、1座教案楼⋯⋯”这样数量只有1的事物,我们都可以用数字“1”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1”,带领全班学生读一读。

 

(2)数出数量是2的事物。

 

教师:

下面我们找一找数量是2的事物,谁来说说看

 

多有些什么?

 

学生汇报。

 

教师:

你们观察得很仔细。

那么像这样数量是2的事物,我们就可以用几来表示呢?

(用数字“2”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2”,请全班学生读一读。

 

(3)依次数出数量为3~10的事物,教案方法同

(1)

 

(2)。

 

在学生数的过程中,教师依次出示3~10的数字卡片。

 

(4)教师:

翻看课本第4~5页,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

 

是1~10的物体。

学生同桌之间进行互动,按顺序依次说说数量是1~10

 

的物体。

 

三、反馈完善

 

1.小结数数的方法。

 

3/149

 

教师组织学生开展讨论:

刚才我们数了很多事物,小

 

组讨论一下,怎么数数才能又对又快呢?

 

学生小组讨论再集体交流。

 

预设小结:

数数时,要一个一个按顺序数,可以从左

 

往右或从右往左数,也可以从上往下或从下往上数,这样

 

就不会多数或少数了;如果数的是画在书上的图,可以用

 

笔点着数,或者数一个用笔做一个记号,这样数就又对又

 

快了!

最后数到几,就说明一共有几个物体。

 

2.认读1~10各数。

 

教师:

今天我们认识了1~10这十个数字,现在你能

 

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摆一摆吗?

拿出你们手中的数字卡

 

片,摆给同桌看。

 

学生同桌互相摆数字卡片,教师巡视。

 

教师:

你会按顺序把这10个数字读一读吗?

 

学生齐读1~10各数。

 

3.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1、2两题。

 

4.联系实际生活,数身边的实物。

 

教师:

看来生活中有许多的事物都能用数字来表示。

 

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在我们身边还有哪些事物能用这些

 

数字来表示呢。

 

学生观察,汇报。

 

4/149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5/149

 

课题

比多少

单元

第一单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2课时

总第课时

1.使学生初步认识一一对应,知道同样多的含义;初步学会用一一对

教案目标

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2.通过操作、观察,初步体验数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

合作学习的乐趣。

教案重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教案难点

掌握比较的方法,会正确地进行比较。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在小河边,一群动物正在忙碌着呢!

是怎么回

 

事,一起去看看(出示课本情境图)。

 

原来三只热心的小猪在帮他们的邻居小兔盖最坚固

 

的新房子呢!

他们你搬木头我搬砖,干得可欢呢!

瞧,连

 

河里的小鱼也被这热闹的场面给吸引住了。

房前的石桌上

 

还准备了一些好吃的,肯定是热情好客的小兔招待小猪

 

的。

 

二、探究新知

 

1.教案“同样多”。

 

(1)教师:

数一数有几只小兔?

它们在干什么?

每只小兔搬几块砖?

 

学生汇报,教师贴兔子头图和砖块图。

 

(2)教师引导学生看贴示的图片,说明:

一只兔子搬一块砖,正好对上了,没有多余的兔子,也没有多余的砖块。

我们就说:

小兔和砖块一样多。

(板书:

同样多)

 

6/149

 

请学生模仿说一遍。

(不要求和老师说得一模一样,

 

意思完整即可)

 

(3)教师:

你还能找到图上哪些物体同样多呢?

 

学生观察,个别汇报。

 

2.教案“多些”“少些”。

 

(1)教师:

请继续看图,有几只小猪?

几根木头?

学生汇报,教师贴小猪头图片,木头图片。

 

(2)教师提问:

小猪的只数和木头数量相比,你发

 

现了什么?

(两种数量不一样)

 

一个小猪头对着一根木头,最后有没有多余的小猪头?

有没有多余的木头?

是小猪头多还是木头多?

谁多谁少?

 

学生交流后请小组长代表回答。

教师板书:

多、少。

 

(3)教师说明:

木头多、小猪少,我们可以说木头比小猪多,小猪比木头少。

 

学生模仿说,谁比谁多,谁比谁少。

三、反馈完善

 

1.全课梳理。

 

教师: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学生汇报。

 

2.拓展应用。

 

(1)找课本中还能比较的事物。

 

7/149

 

教师:

刚才我们比较了小兔和砖块、小猪和木头,大

 

家再在图上找一找,还可以谁和谁比?

 

(2)学具操作。

 

教师摆5个○,出示要求:

 

摆□,和○同样多。

 

摆△,比○少。

 

摆,比○多。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教师巡视指导。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第3题。

 

根据一一对应的方法,勾出:

左图是蜜蜂多、花朵少,

 

在蜜蜂后面打勾;右图是小狗少、骨头多,在小狗后面打

 

勾。

 

(2)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的第3题。

 

先让学生说一说,你想怎样做。

提示学生,因为公鸡

 

和鸭子虽然摆得一样长,但疏密不同,因此更要借用一一

 

对应的方法,判断出公鸡少、鸭子多,在公鸡后面的框里

 

打勾。

 

(3)完成教材第8页练习一第4题。

 

分别数出两种球的数量进行判断,红球少、黄球多,

 

在黄球后面的框里打勾。

 

四、反思总结

 

8/149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上、下、前、后

单元第二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

 

9/149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上、下”和“前、后”的基本含义,会用“上、教案目标下”和“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了解“上、下”和“前、后”的位置关系和含义,会用“上、下”和

教案重点

“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案难点培养学生的“上、下”和“前、后”的空间观念。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

上课前,我们来玩个小游戏,游戏的名字叫——我说你做。

 

教师说口令,学生做动作:

上拍拍,下拍拍,前拍拍,后拍拍⋯⋯

 

二、探究新知

 

1.谈话,揭示课题。

 

教师:

在刚才的小游戏里,我们提到了哪些方位?

学生:

上、下,前、后。

 

教师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四个方位。

(板

 

书课题)

 

2.举出生活中有关“上、下、前、后”的例子。

 

教师: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上、下、前、后”这

 

四个方位大家都很熟悉,你能举些例子来说一说吗?

 

学生个别汇报。

(在学生观察、汇报的过程中,教师

 

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家中的物体摆设、观察教室里物体的位

 

置。

在汇报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要说清楚谁在谁的上

 

10/149

 

面,谁在谁的下面,谁在谁的前面,谁在谁的后面。

 

3.观察课本中的主题图,加深体会“上、下、前、后”的含义。

 

(1)出示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请学生仔细观察,找出图中各事物之间的方位关系。

 

(2)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自己的发现,然后再由个别学生进行汇报。

 

(3)将课本第9页的空白处填写完整。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教师要求学生听口令摆一摆。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的第1题。

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左、右

单元第二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

 

11/149

 

1.能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左右”的基本含义,能确定“左右”的位置,教案目标并用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案重点认识“左右”的含义和位置关系,会用“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教案难点培养学生的“左右”的空间观念,体验左右的相对性。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谈话:

在上课回答问题时,我们要举手。

大家举起手

 

来,比一比看谁举得最好!

 

提问:

你们知道你回答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回答:

右手。

 

教师:

对了,回答问题时我们举右手,那另一只手是?

 

学生回答:

左手。

 

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另外两个方位——左、右。

 

(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1.找自己身体的左右。

 

教师:

我们身体除了左右手,还有一些部分也分左右,

 

你能找到并指出来吗?

学生个别展示、汇报。

 

(左右眼、左右耳、左右腿⋯⋯)

 

2.认识左右。

 

(1)教师: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用左手和右手分别做哪些事情呢?

 

12/149

 

学生个别汇报。

 

(2)教师:

看来我们的左右手平时要做的事情可真多呀!

这样,让我们一起来运动一下吧。

 

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喊口令,学生做动作。

 

3.摆一摆,进一步认识左右。

 

(1)教师:

请大家将学具盒里的圆片、三角形片、正方形片和小棒各拿出一个。

根据要求摆一摆:

三角形片

 

放在圆片的左边,正方形片放在圆片的右边,小棒放在三角形片的左边。

 

学生按要求动手操作。

 

教师提出问题:

摆在最右边的是什么?

最左边的是什么?

谁在谁的左边?

谁在谁的右边?

⋯⋯

 

(2)教师:

把自己摆的打乱顺序,每个人模仿老师刚才的问题,向同桌提三个问题,看谁回答得又快又准确。

 

学生同桌之间活动。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0页“做一做”第2题。

 

教师:

说一说你的前后左右分别是哪位同学。

 

学生观察、汇报。

 

2.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2题。

学生观察图片,提出那个同学。

 

13/149

 

3.了解生活中的“左右”。

(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少先队员举手的图片(课本第13页“生活

 

中的数学”的右图)

 

教师:

你知道少先队员敬礼时举的是哪只手吗?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讲述:

少先队员敬礼时举的是右手。

 

(2)出示标语牌“上下楼梯,请靠右行”。

 

教师:

瞧,这是老师在学校楼梯旁的墙壁上拍到的照片,请大家一起念一念标语牌上的内容。

 

学生齐读。

 

教师:

你知道这标语牌上字的意思吗?

如果随意走会有什么后果呢?

 

学生个别汇报。

 

教师:

对了,大家在上下楼梯时要按照一定位置,全部靠右行走,就不会造成上下楼梯拥挤的结果了。

 

教师出示课本第13页“生活中的数学”的左图,提问:

那么这个小朋友现在该走哪边呢?

谁来帮助她。

 

学生个别汇报。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14/149

 

《补》

 

【教后反思】

 

课题练习课

 

15/149

 

单元

第二单元

课型

练习

课时

第3课时

总第课时

1.通过多种活动形式,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对“上、下、前、后、左、

教案目标

右”的认识和熟练运用。

2.通过练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空间观

念。

教案重点

加深学生对“上、下、前、后、左、右”的理解,能正确运用所学的

方位来判断物体位置。

教案难点

加深学生对“上、下、前、后、左、右”的理解,能正确运用所学的

方位来判断物体位置。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1.提问。

 

教师:

上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方位?

 

2.游戏。

 

教师:

今天我们来做一个听反话的游戏。

我说一个方

 

位,你要用手指出与它相反的方位。

 

二、师生互动

 

1.完成教材第11页练习二第3题。

 

(1)由学生独立剪贴完成故事情境图。

 

(2)请个别学生看图说说龟兔赛跑的故事。

 

(3)完成题中要求说一说的内容。

 

2.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4题。

 

教师(出示题目图):

小东搬进了新房子,大家一起

 

来帮他整理好房间吧。

 

3.完成教材第12页练习二第5题。

 

16/149

 

(1)学生按题目要求进行剪贴。

 

(2)小组内互相提问、回答。

 

3.完成教材第13页练习二第6题。

 

教师(出示题目图):

小蚂蚁在迷宫里迷路了,谁能帮助它?

 

三、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四、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认识1~5

单元第三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1课时总第课时

 

17/149

 

1.认识1~5各数,会用1~5各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教案目标2.知道1~5的先后顺序,会正确地读、写1~5这5个数字。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案重点掌握1~5各数的写法。

教案难点掌握1~5各数的基数含义和数的排列顺序。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

你们去过农村吗?

今天就让老师带你们去参观

 

一下农村的美景。

请看(出示课本第14~15页的情景图。

 

二、探究新知

 

1.数一数。

 

教师:

你发现了农村里都有哪些景色?

学生个别汇报:

有小鸡、小狗、鹅⋯⋯

 

教师:

原来农村里也有许多可爱的小动物。

快来数数

 

看,小动物的数量分别是多少。

 

学生数数后,一一汇报。

 

教师:

除了小动物,你还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小组交流、汇报。

 

教师:

刚才大家汇报的事物的数量都在1~5之间,今

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1~5。

(板书课题)

 

2.说一说。

 

教师:

刚才大家说得都很好。

生活中许多事物的个数

 

都能用数来表示,那么这些小动物都能用哪些数来表示,

 

18/149

 

谁来说一说。

 

学生汇报:

一只小狗用数字1来表示,两只鹅用数字

 

2来表示⋯⋯五个大南瓜用数字5来表示。

 

教师:

除了这些,你还能从图中找到可以用1~5这些

 

数字来表示的事物吗?

学生观察汇报。

 

3.摆一摆。

 

教师:

你能用学具圆片或者小棒摆出这些数吗?

小组

 

内的同学一起摆一摆。

 

学生四人小组摆圆片或者小棒,教师巡视。

 

教师请学生各组派代表上台摆出学具和相对应的数

 

字卡片,全班进行交流。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6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

找一找,把图与相对应的数字连起来。

 

学生独立完成,个别汇报。

 

2.写数。

 

教师:

刚才我们认识1~5这5个数字,你们愿意写一写吗?

 

出示田字格,教师示范并指导学生进行1~5各数的书

 

写。

 

学生书写1~5各数,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组织学生在小组内对组员写的数字,进行相互评价,

 

19/149

 

再做修改。

 

3.联系实际,加深认识1~5各数的含义。

 

教师:

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可以用1~5这5个数字

 

来表示的呢?

 

你能用1~5这5个数字来说一句话吗?

 

学生个别汇报。

 

4.完成教材第18~19页练习三第1、2、4、5、8题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讲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课题比多少

 

20/149

 

单元第三单元课型新授课时第2课时总第课时

1.使学生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

教案目标2.学会“>”“<”和“=”来描述5以内数的多少。

3.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案重点会正确比较5以内数的多少。

教案难点认识符号“>”“<”和“=”及其含义。

教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出示情境图,教师:

猴子兄弟三人到野外聚餐,你们

 

瞧,它们为自己准备了哪些水果呢?

 

学生观察情境图,个别汇报。

 

二、探究新知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每种水果各有几个?

怎样摆,能一眼就看出哪种水果多,哪种水果少?

动手试一试。

 

学生动手操作学具。

 

教师展示学生操作的结果,强调要一一对应地摆。

 

2.教案“3=3”。

 

教师:

小猴最喜欢吃桃子了。

比一比,每只猴子都能

 

吃到一个桃子吗?

 

教师出示学具,让学生观察并汇报:

发现了什么。

 

教师:

通过一一对应地比,我们发现猴子和桃子的数

 

量同样多。

在数学中,同样多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板书:

3=3,教师教读“3=3”。

 

3.教案“3>2”。

 

21/149

 

教师:

猴子也喜欢吃香蕉,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出示,让学生观察。

 

学生汇报:

猴子数量比香蕉多。

 

教师归纳:

3比2大,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板书3>2,教师教读“3大于2”。

 

4.教案“3<4”。

 

教师:

猴子还准备了梨,让我们也来比一比吧。

说说

 

你的发现。

 

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点明:

3比4小,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板书:

3<4,教师教读“3小于4”。

 

5.区分“>”“<”和“=”。

 

教师:

“>”和“<”很相似,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

 

同点呢?

你有什么好方法能区分它们俩呢?

 

学生汇报。

 

教师归纳:

“>”和“<”的开口都是朝着大的数。

 

于号,开口在左;小于号,开口在右。

 

6.游戏。

 

教师说符号名称,学生举出相应符号。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17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找出大小关

 

22/149

 

系。

 

2.完成教材第18~19页练习三第3、6、7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讲评。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教后反思】

 

23/149

 

课题

第几

单元

第三单元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3课时

总第

课时

1.让学生感知序数的含义,能够正确用几个和第几个表达意思,

体会

教案目标

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纪

的良好品德。

教案重点

正确理解“第几”的含义。

教案难点

能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教案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案过程

修改调整

 

一、谈话导入

 

教师: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排队买东西的时候。

 

你们瞧。

(出示教案情境图)

 

教师:

仔细观察,他们在买什么?

都有哪些人?

一共

 

多少人?

 

学生观察情境图,个别汇报。

 

二、探究新知

 

1.揭示课题。

 

教师:

你知道谁会先买到票吗?

为什么?

 

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