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21499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9页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9页
亲,该文档总共3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精品导学案单元合集含单元写作+综合性学习Word下载.docx

形容做事拖拉。

颠沛流离:

指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颠沛:

遭受挫折或困难;

沛:

水草丰美

的地方。

沾溉:

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

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2.作者名片

张中行,原名张璇,天津市武清区河北屯镇人,著

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

本》《古代散文选》等。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曾当过10年的小学语文教师。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进文本

1.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缘由是什么?

他主要选择了哪些材料?

【交流点拨】缘由:

叶圣陶先生去世了,作者给他写纪念文。

选材:

与作者相关的,不见于或不明显见于高文典册的。

2.本文记述了叶圣陶先生哪些品德?

分别用了哪些事例来进行说明。

【交流点拨】待人厚,律己严。

待人厚:

①第三自然段:

修改文章;

②第四自然段:

送客;

③第五自然段:

复信;

④第六自然段:

会上发言。

律己严:

作文、做人,力求完美,以身作则,鞠躬尽瘁。

3.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表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

这种风格具体讲的是什么?

(用书上的原话回答)

【交流点拨】“写话”。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4.为什么叶圣陶先生的语文主张应该受到高度重视,作者从哪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交流点拨】①从历史来看,用白话代替文言,言文一致,是大势所趋,是从理论到实践都已有了答案的,所以说是“

不成问题”。

②从现实看,叶先生“写话”主张是切中时症的。

(时症:

脱离口语甚至有意远离口语的文风正在制造“新文言”)

5.根据对文章的理解,为文章划分层次。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第1段):

谈写作本文的缘由和选材。

第二部分(第2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6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7-10段):

从语文方面详写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另一面——律己严。

第五部分(第11段):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在感情表达方面:

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

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真挚。

步骤四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1.总结课文

作者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躬行君子、堪为师表的忠厚长者独具而可贵的精神风貌,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叶圣陶先生做到了,我们能做到吗?

通过本文的学习,希望同学们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习叶先生的品格,宽厚做人,严格要求自己。

2.拓展延伸

叶圣陶文章为何大受

欢迎?

【交流点拨】在叶圣陶的作品中易读性是一个显著特征。

强调词语的运用。

他认为文章是为读者而作的,同时他把文章看作是读者与作者交流的工具。

当时的作者面

临的一个巨大问题是他们不具有优秀写作技巧

的素养,他们的表达是不准确且意义模糊的。

因此,文学作品难以被普通大众接受

板书设计

律己严作文做人

力求完美

以身作则

鞠躬尽瘁

交流展示 生成能力

步骤一 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步骤二 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探究写法。

步骤四 总结

课文,拓展延伸。

当堂演练 达成目标

见学生用书。

课后反思 查漏补缺

这节课的成功之处在于:

不足之处在于:

14 驿路梨花

1.学习本篇顺叙故事波澜起伏、运用插叙表明原委和间接描写物的写作方法。

2.体会本篇巧妙标题的深刻含意。

3.学习优秀人物,向雷锋学习。

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

(喜欢)春天一到,万物复苏,百花竞放。

不必说鲜艳如火的桃花,也不必说红粉似霞的杏花,单是那洁白胜雪的梨花,就能引起人们的无边遐思。

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倾其笔力,大绘春花,曾留下许多不朽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当代著名作家彭荆风的作品——《驿路梨花》。

简陋(lò

u)   驿路梨花(yì

)   竹篾(miè

)   撵走(niǎn)

麂子(jǐ)修葺(qì

)蕈(xù

n)

陡峭:

形容山势直上直下。

修葺:

修理房屋。

,用苇草覆盖房顶。

修长:

长。

修,也是长的意思。

恍惚:

精神不集中,神志不清。

折损:

指损伤,损失。

简陋:

形容简单而鄙陋。

悠闲:

从容闲适而无所牵挂。

晶莹:

形容光亮而透明,多数是指露珠等球型物体。

彭荆风,江西萍乡人。

1929年出生,1950年毕业于二野军政大学四分校。

1949年参军,历任云南军区文化部编辑,昆明军区创作员、宣传部副部长,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

第六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协理事、名誉委员,云南作协副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46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

著有长篇小说《鹿衔草》《断肠草》《师长在向士兵敬礼》《绿月亮》等,长篇传记文学《秦基伟将军》,长篇纪实文学《滇缅铁路祭》《挥戈落日》。

步骤二 整体感知 走

进文本

1.指定学生朗读课文。

【交流点拨】要求读音准确,缓急得当。

2.引导学生把握

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1)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

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是什么人?

【交流点拨】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2)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各部分主要写出了什么?

学法指导:

词语的作用分析法

词语的作用一般有:

(1)精确性作用。

指词语在词类选取、概念表达上的准确、恰当(主要指动词、形容词),在表意上的精确、严密(主要指修饰、限制、补充性词语)。

(2)形象性作用。

指词语在写人、叙事、绘景中具有鲜明、具体、生动传神等作用,一

般都会采用修辞或者一些动词来体现。

(3)情感性作用。

指词语表达喜好、热爱、赞美、颂扬或厌恶、贬损、批判、扬弃等思想倾向、感情色彩的作用。

注意把握词语的比喻义、引申义和双关义。

(4)结构性作用。

指词语在全篇(或某段)中的地位以及照应、过渡、伏笔、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总领下文等方面的作用。

  【交流点拨】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从“老余打着电筒走过去”到“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解除了饥饿疲劳;

第三部分,从“正说着”到“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从“第二天早上”到“常来照管这小茅屋”,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从“我望着这群”到篇末,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步骤三 精读课文 深层理解

1.引导学生分析第一部分(板书:

梨树林中发现小屋)。

(1)本文开篇怎样写出了什么?

写这些起着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本文开篇从“我们”的视觉,用一个感叹句写起,描写山峦。

“起伏的青山一座挨一座,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暮色中”,“挨”“延伸”“消失”三个动词,由近及远,描写出山峦层叠,一望无际。

“迷茫的暮色”,又表明“我们”行进山中已经到了傍晚时候。

这样描写山峦,表明时间,衬托出“我们”的焦急心情,为小屋的出现作好铺垫。

(板书:

山峦层叠为日暮作好铺垫)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小屋前的情况怎样?

【交流点拨】“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路上也难得遇见几个人”,“我们”在发现

梨树林中小屋前,行走在人迹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

(3)“我们”看到梨花时的心情怎样?

【交流点拨】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

‘看,梨花!

’”表现出意外看到梨花的惊喜心情。

“这里有梨树,前边就会有人家”,梨花使“我们”产生了希望。

“我们借助淡淡的月光,在忽明忽暗的梨树林里走着……梨花的白色花瓣

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进一步描写出梨树林中的如画境界,表现了“我们”满怀希望在林中寻找人家的心情。

意外看到梨花产生希望)

(4)“我们”

首先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

产生了什么疑问?

这起着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我们”首先看

到小屋“没有灯也没有人声”,不禁产生了“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的疑问,设置出了一个悬念。

2.由分析过的第一部分,引导学生分析第二部分。

(1)“我们”接着看到了小屋的什么情况?

写这些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交流点拨】“门是从外面扣着的”,屋内“火塘

里的灰是冷的”,小屋“好多天没人住过了”;

门板上写着“请进”,屋内大竹筒里装满了水,并且用几行“粗大的字”告诉来人“屋后边有干柴,梁上竹筒里有米,有盐巴,有辣子”,表现出小屋主人专诚热情地帮助行路的人,准备得非常周到。

屋主专诚热情准备周到)

(2)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的什么情况?

【交流点拨】小说写出“我们”在小屋中烧火做饭,“温暖的火,喷香的米饭和滚热的洗脚水,把我们身上的疲劳、饥饿都撵走了”,表现出并不在屋的屋主帮助素不相识的“我们”解除了旅途当中的疲

劳和饥饿,帮助了深山行路的人。

助解旅途饥疲帮助路人)

(3)饱暖以后,“我们”都非常感激屋主,“我”和老余的对话有什么表现力量?

这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我问老余:

‘你猜这家主人是干什么的?

’老余说:

‘可能是一位守山护林的老人。

’”两人猜测起了屋主是干什么的,既表现出对这家主人的感激之深,又在行文上照应前文设出的悬念;

“可能”,语气并不肯定,实又深化了前面设的悬念。

猜测屋主职业深化悬念)

3.引导学生分析第三部分

(1)瑶族老人进屋后,“我”和老余的反应具有什么表

现力量?

老人的反应表明了什么?

【交流点拨】“我”和老余在老人进屋后的反应:

“‘主人’回来了。

我和老余同时抓住老人的手,抢着说感谢的话”,一心以为老人就是主人,“同时抓住”“抢着说”,表现出急切要向主人道谢的感激心情。

老人说“我不是主人,也是过路人呢”,表明了把他当作主人是个误会。

写出这个误会,既构成了曲折生动的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

“我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

再次深化了悬念。

(2)老人述说了自己曾经打扰小屋,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是对面山头上“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这段语言在叙述故事上起着什么作用?

具有什么表现力量?

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这段语言具有插叙故事的作用,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行路的人,意义重大;

终于打听出小屋主人名叫梨花,既表现了老

人非常感激小屋主人的心情,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似乎已经解开了这个悬念。

(3)小说写出“我”在这天夜里什么样的梦境?

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交流点拨】

写出“我”在梨树林中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

“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环境是多么美好;

“一个身穿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美好的环境烘托出梨花姑娘,自然界的梨花衬托着梨花姑娘,表现出梨花姑娘的无限美丽。

情深才会成梦,这看到梨花姑娘的梦境描写,表现了“我”对她的衷心赞美。

4.引导学生分析第四部分

小说是怎样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和什么样的出现情景的?

写这些在行文上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交流点拨】是结合着“我”和瑶族老人的误认,写出梨花之妹的出现的。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从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

听这老人述说小屋主人名叫梨花的“我”,马上想到“她一定是梨花”;

老人更“立即走到她们面前”,弯腰行礼致谢,感谢她们盖了这间小屋;

“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摇手说:

“不要谢我们!

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

哈尼小姑娘的出现,再次发生了

一个误会,写出这个误会的发生和解开,又在行文再次照应前设的悬念。

本文不是从解放军盖起小屋,梨花姑娘照料小屋写起,顺叙出十多年的时间跨度,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

而是集中在一个夜晚和早晨,按“我们”住宿在小屋得解饥疲和见闻顺序,组织材料的结构篇章,间接描写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叙中融情,叙后抒情,抒情结尾。

其中两段具有插叙作用的人物语言,表明小屋的建造者和照料者,并在叙写所见所闻当中,先设置出一个悬念,穿插两个误会,步步深化悬念,最后彻底解开悬念;

从而体现出了作者构思谋篇的匠心,构成了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回环递进的结构形式,有力地表达赞美青年一代学习雷锋、心灵纯美的主题。

本篇以“驿路梨花”为题,一语双关,譬喻恰当,形象鲜明,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

引导学生在分析作品基础上体会标题含意,培养鉴赏能力。

从梨花姐妹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交流点拨】知道助人为乐是高尚的品德。

懂得助人为乐是社会主义社会应该提倡的道德风尚。

对别人的困难或不幸加以关心和同情,并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而感到高兴。

愿意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行为上主动关心和热情帮助周围的人,为别人排忧解难不图表扬和报答。

驿路梨花发现小屋梨花

小屋

解除饥饿疲劳周到

细心

老人述说 梨花

小屋来历 解放军

热情赞美 以花喻人雷锋精神

高尚品德

步骤二 整体感悟,走进文本。

步骤三 精读课文,深层理解。

步骤四 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5 *最苦与最乐

1.掌握重点字词,了解作者。

2.理清文章思路,掌握文章的论

证方法。

3.理解并体会本文语言流畅凝练的语言风格。

4.从

小树立对他人、对社会、对自己

的责任感和正确的苦乐观。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步骤二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步骤三中的思考题。

小时候,大人们告诉我:

黄连最苦。

现在,我告诉你们:

出去旅游最乐。

同学们,你们也来说说,什么最苦,什么最乐。

(学生畅所欲言)刚才,我们谈了对“最苦”和“最乐”的看法,那么,

还有一个人没有发言,它就是饮冰室主人——梁启超,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文章——《最苦与最乐》,听听他认为什么是“最苦”,什么是“最乐”。

1.生

难字词

恩惠(huì

)     如释重负(shì

)  契约(qì

)  揽(lǎn)

悲天悯人(mǐn)卸却

(xiè

)监督(dū)

契:

用刀子刻;

证明买卖、租赁、抵押等关系的凭据;

合。

失意:

不得志。

达观:

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

如释重负:

好像放下了沉重的负担。

悲天悯人:

对社会和人类的灾祸苦难等表示忧虑和同情。

海阔天空:

形容大自然的广阔,也比喻想象或说话毫无拘束,漫无边际。

心安理得:

自信事情做得合理,心里很坦然。

任重道远:

担子很重,路程又长,比喻责任重大。

无入而不自得:

无论到了什么境地,没有不自由自在的。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广东新会人。

他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著名政治活动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学者。

主要从事于教育和学术研究,先后在清华、南开等大学任教,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之一。

他在哲学、佛学、史学、政治经济学、先秦诸子学、文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是近百年间不可多得的“百科全书”式的天才学者。

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等杂志。

步骤二 熟读课文 走进文本

1.朗读

用心感悟本文人生哲理之时,必须熟读课文,明确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论据论述苦乐与责任之间的关系的,得出怎样的结论。

2.文章脉络

全文共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

第二部分(3),论述“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部分(4~5),论述“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一二段论述了“负责任是人生最大的痛苦”和“尽责任是人生最大的快乐”。

第三段则论述由此得出的结论:

人生当勇于负责,而不能逃避责任。

第四段由设问“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

’”转入,过渡非常自然。

接着论述孟子等圣贤豪杰仁人志士诸圣诸佛的责任意识、苦乐观:

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越大。

作者并没有苍白的生硬的说教,而是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娓娓道来,如与人促膝谈心,语重心长,易于读者接受。

第五段仍然由设问开头:

“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而生的,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是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否定了一些人产生的消极逃避思想。

作者指出长大成人“责任自然压在你的肩头上”,“如何能逃避?

”即责任是逃避不了的,只要生活在社会上,就必须尽责任。

这些句子虽然如话家常,但读来却使人感到句句教诲,字字叮咛,很愿意接受。

这两个自然段阐述了“人生应当勇于负责任,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这两个方面互相支持,使论证更加有力。

1.在“人生什么事最苦呢”论述中,作者提到了哪些事?

它们是最苦吗?

如果不是,那么作者认为人生什么事最苦呢?

为什么认为它最苦?

【交流点拨】贫→知足;

失意→安分;

老死

→达观。

作者认为它们可以从心态上、观念上去排解我说人生最苦的事,莫若身上背着一种未了的责任,找出论说的句子:

(正)凡人生在世间一天,便有应该做的事。

(反)该做的事没有做完,便像是有几千斤重担子压在肩头。

从而推论出最苦的原因:

受良心责备,无处逃躲。

2.学生讨论在文中找出有关种种责任的句子。

【交流点拨】对人的责任: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

对事的责任: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

对自己的责任:

凡属我自己打主意要做一件事,便是现在的自己和

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便是自己对于自己加一层责任。

3.什么事最快乐呢?

【交流点拨】“尽得大

的责任,就得大快乐。

”“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4.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交流点拨】这些认识超越了古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与民同乐”之类的苦乐观,将承担社会责任,完成社会责任作为一件最大的乐事来谈,反映了作者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5.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

为什么这样说?

【交流点拨】“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快乐之权,操之在己”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6.作者对于责任未了的感觉,与尽了责任的感觉,各用了什么语句来形容?

请在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

【交流点拨】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

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避,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步骤四 精读课文 探究写法

(1)语言流畅,既凝重又轻灵,既流畅又简洁。

(2)运用了排比、设问等修辞手法。

(3)写作借鉴:

议论文语言的凝重简洁值得我们在写作中加以运用。

步骤五 总结课文 拓展延伸

作者认为,人生最苦的事,莫过于身上背着一种未来的责任。

因为责任未尽,时刻受着良心的谴责。

人生最

快乐的事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

因为完成了责任,心地坦然,有轻松感和成就感。

文章倒数第2段是说“君子”毕生都在不断地担当重大责任,不断地尽到最大责任,他们毕生都在享受苦后的真乐。

倒数第1段是说人生的责任只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