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25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docx

秋二年上数学人教版第三单元教案共计4课时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角的认识;直角的初步认识;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和练习八”组成。

二、单元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2、初步认识直角、锐角、钝角,会用三角板画直角及判断一个角是哪种角。

3、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认识角、正确画角。

难点:

认识角、正确画角,建立角的空间观念。

四、课时安排:

(4课时)

1、角的认识………………………………1课时

2、直角的初步认识………………………1课时

3、初步认识锐角和钝角…………………1课时

4、练习八…………………………………1课时

 

教学内容

1、角的认识

时间

第1课时

总20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子画角。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创设情境,在情境中找角,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角度过渡到数学意义上的角;学生通过摸角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设置从现实中找角、制作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角的认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角,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学生自己制作角,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难点

认识角及正确画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观察

教学准备

三角板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课前建议学生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提问:

(1)少先队员的标志是什么?

(2)红领巾代表国旗的一角,是老一辈革命家用鲜血染成的,我们应该珍惜和爱护她。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那是什么角呢?

红领巾上面有几个角?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

3、出示课题:

角的初步认识。

4、师:

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教师拿出一个五角星,喜欢这个吗?

那哪位同学可以得到五角星呢?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今天我们要开展星级小组的评比,看看哪个小组能获得今天的星级小组,有信心吗?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例1.

1、发现角。

师:

看,我们的校园多么整洁、优美。

新的一天开始了,校园里早早就热闹起来了。

认真观察,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一听。

(操场上有老师、老爷爷、小朋友。

师:

你发现角了吗?

哪些地方有角,谁来指一指?

在我们的校园里有角,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周围,在许多物体上面都有角。

2、感知角。

师:

下面我们继续学习。

拿出三角板,看看上面有几个角?

互相指一指,看谁指得好。

师:

请一位同学拿着三角板到前面指给同学们看。

大家看好了,看他指的是否和大家的一样?

师:

老师想再请一位同学,找一个自己喜欢的角,轻轻地压压它的头,有什么感觉?

(尖尖的)再压压边,有什么感觉?

(直直的)

师:

下面请同学们在身边找一找,哪些地方有角?

老师这里有几张图,看谁能找出角,把它指出来?

3、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个角有几个顶点?

几条边?

4、辨别角。

教材43页第2题。

5、折角、做角。

自己折角、摸角,说说它的顶点和边。

展示学生的作品。

小组讨论:

怎样才能使你的角大一些,怎样才能使你的角小一些。

6、认识角的大小与边叉开的程度的关系。

角的两条边叉开得越大,角就越大;两条边叉开得越小,角就越小。

(二)学习例2。

画角。

你能不能把角画出来呢?

(学生画角,教师巡视、指导。

教师小结:

先画一个顶点,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了一个角。

三、归纳提高。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角的认识

1、角

2、角的画法:

3、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直角的初步认识

时间

第2课时

总21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综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

2、过程与方法:

会用三角板判定直角和画直角。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重点

直角的认识及角的大小的比较。

教学难点

正确画角。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准备

直角三角板、活动角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教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角,那你能不能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

(学生用自己的活动角学具做一个角。

教师:

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做的角,并说一说你制作的角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展示直角,引入课题。

二、探索新知。

(一)学习例3。

1、从生活中找直角。

教师:

直角处处存在,现在请同学们找一找,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地方能找到直角?

和小组的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学生分小组交流,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注意引导:

我们生活中有很多地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方有直角,但有的并不是那么规范,我们可以说像直角。

2、判断直角。

师:

能不能判断一下老师找到的是不是直角?

(二)学习例4。

1、画直角。

师:

刚才我们找了那么多的直角,现在请你们再想一下,直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

(生汇报。

现在就请同学们动手画一个直角。

师:

怎样才能画一个直角呢?

老师给大家提供一样画图工具(出示三角板)你能找到三角板上的直角吗?

你能用三角板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吗?

(学生继续尝试用三角板画直角。

师:

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画一个非常标准的直角。

先画一个点;以这点起画一条线;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线重合,三角板的顶点与这个点重合,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2、动手折角,巩固所学。

我们来做一个折角比赛,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比一比哪个小组的方法多。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三、课堂小结:

谁能说说今天你都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直角的初步认识

1、直角:

2、直角的画法:

 

先画一个点;

以这点起画一条线;

把三角板的一直角边与线重合,三角板的顶点与这个点重合,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直线;

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

时间

第3课时

总22课时

课型

新授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认出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准确地描述锐角、钝角的特征。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说、折、画、拼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感知锐角的特征,培养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通过情境的创设,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能辨认锐角、直角、钝角。

教学难点

用三角板拼钝角

教学方法

小组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三角板、活动角、小棒、圆形纸片。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情景导入。

学生活动:

折角

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动手折角,比赛谁折角的方法多,将部分学生的作品贴在黑板上,让学生观察黑板上的角。

问:

你发现了什么?

(展示直角、锐角、钝角,让学生说一说,引入课题。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5

1、让学生指出黑板上的直角,并说说是怎样确定的。

在学生说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比一比时,教师强调:

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及一条边与黑板上的直角顶点及一条边重合,看它们的另一条边是否重合。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2、师:

黑板上其它三个角与直角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仔细观察,发现:

前两个比直角小,最后一个比直角大。

师:

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3、师:

如何辨认一个角是锐角还是钝角?

出示教材第41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用三角板比图中的角,找出锐角和钝角,并跟同桌交流一下是怎样操作的。

小结:

将三角板上的直角顶点和一条边与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如果角的另一条边落在直角内部,说明这是一个锐角;如果角的另一条边落在直角的外部,说明这是一个钝角。

三、课堂练习。

1、变角。

让学生拿出活动角,变一个锐角、变一个钝角、变一个直角。

学生同桌间合作,一名学生变角,另一名学生用三角板的直角判断变得是否正确,再变换角色。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一说生活中见到的锐角、钝角、直角。

3、画角。

学生利用三角板分别画一个锐角、一个钝角、一个直角,并说说画法和如何判断画得正确。

四、继续探究。

学习例题6

用一副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师出示一副三角尺,让学生观察,三角尺上都有哪些角?

生:

每个三角尺上都有一个直角和两个锐角。

师:

钝角是比直角大的角。

如何用三角尺上的两个角拼在一起构成钝角呢?

快动手拼一拼吧。

学生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并在小组内交流拼法。

师点名让学生到讲台上演示拼法,并对学生的拼法给予指正和肯定。

小结:

两个锐角拼在一起不一定是钝角;两个直角拼在一起不是钝角;只有用直角和锐角拼在一起,才能拼出钝角。

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说一说。

板书设计

锐角、钝角的初步认识

1、比直角小的角叫做锐角。

比直角大的角叫做钝角。

 

2、用三角尺拼一个钝角。

方法:

把直角和锐角拼在一起。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练习八

时间

第4课时

总23课时

课型

练习课

主备人

崔金玲

二备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二备教师:

二备时间

上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更加熟悉角,能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2、过程与方法:

熟练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

正确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教学难点

熟练借助三角尺上的直角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方法

合作、交流、探究

教学准备

三角尺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一、问题情境。

师:

同学们,这段时间我们认识了图形家族的新朋友——角,你了解它了吗?

二、自主探究。

1、认识角。

师:

在小组内说说你认识的角,然后把你们小组的看法整理好,与大家交流。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收获,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

师:

刚才有的同学说到了角的大小,老师想知道你是怎么比较角的大小的?

……

师:

下面我们就来检验一下。

教材第43页第1题。

师:

指一指哪里有角。

教学环节

教与学活动

二次备课

 

学生看图后指出每个角,教师适时给予评价,以鼓励性评价为主。

师:

你能说出刚才找到的角哪些是直角、锐角、钝角吗?

学生按要求分别找角。

教师组织学生做评判,判断是否正确。

2、画角。

师:

同学们,在刚才识别角的过程中表现得很好,那么你们会画角吗?

谁来告诉大家怎么画角?

说说你的校窍门。

出示教材44页第11题。

现在就请同桌两人各自画一个角,然后互相说一说画的是什么角?

学生操作交流,教师巡视指导,了解情况。

三、检测提高。

1、教材43页第3题、4题。

2、教材44页第7题。

3、教材44页第10题。

4、教材45页第13题。

四、巩固提高。

教材45页第14题。

五、总结提升: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练习八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