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244722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43.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4页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4页
亲,该文档总共3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3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docx

精选3份合集北京市门头沟区语文七年级上期末检测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语句所使用的描写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这里海拔一千二三百米,一眼望去,到处是荒地。

光秃秃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薰衣草。

(动作)

B.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

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

C.我想,那一万棵橡树应该已经长成一大片树林了吧!

(心理)

D.他说,他五十五岁,叫艾力泽·布菲,原来生活在山下,有自己的农场。

(语言)

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默契  海枯石烂  诀别  眼花瞭乱

B.嘈杂  人声鼎沸  制裁  轻而易举

C.娴熟  顾名思意  幅射  月明风清

D.藉贯  粗制滥造  荣膺  一泄千里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央纪委研究室表示:

党委的主体责任,主要体现在选好用好干部、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从源头上防治腐败、支持执纪执法机关工作、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当好廉洁从政表率等五个方面。

B.2018年6月5日是我国第四个环境日,主题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让我们履行环保义务,共治环境污染,共建美丽家园。

C.今晚,《对焦中国画》《启功说诗文声律》《儒学百问录》等12种书,被他心满意足地“请回家”。

D.一方面是旅游线路老化、接待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游客口味不一、经济承受能力不同:

这是我国开放欧洲旅游面临的两大难题。

5.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山朗润(rùn)起来了,水涨(zhàng)起来了,太阳有脸红起来了。

B.就是这点儿幻想不想一时实现,他们也不并不着(zhuó)急,因为有这样的慈善的冬天,干啥(shá)还希望别的呢!

C.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jié)儿白花,好像日本看(kān)护妇。

D.呼吸变得畅(chàng)快,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yòu)惑着鼻子和嘴唇。

二、名句名篇默写

6.经典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

(《夜上受降城闻笛》)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二章》)

(4)牛背上牧童的短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

(5)轻捷的叫天子(云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6)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从这点出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纪念白求恩》)

三、诗歌鉴赏

7.诗词理解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各项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呈现出一片苍凉萧瑟的景象,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幽静和温馨,给作者带来些许安慰与温暖。

B.“我言秋日胜春朝”有力地歌颂了秋天比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一筹。

C.“晴空一鹤排云上”意为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排云而上,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

D.“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出白鹤激起诗人的诗情,与白鹤一起飞到蔚蓝的天空中,表现出一种高扬的气概。

2)下列各项中对这两首诗歌的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以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了一个漂泊者的凄楚愁苦之情。

B.《天净沙·秋思》中“断肠人在天涯”一句直接抒情,在前面“景”的渲染下,诗人的思乡之情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C.这两首诗歌都是写秋,不同之处在于《秋词)赞美了秋天的美好,表现出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胸襟,也表现了诗人虽遭受打击而毫不气馁,仍昂扬进取的精神。

D.《天净沙·秋思》和《秋词》情感不同主要是因为一首写于常年漂泊之时,一首写于志得意满之时。

四、综合性学习

8.假如你与同学一起参观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请你根据下列情境设置完成任务。

(1)你发现“百草园”里存在乱丢垃圾、乱折花木等现象。

假如你遇到了这种不文明的行为,你会怎么劝说?

请写出来。

(2)“三味书屋”管理处为了提醒人们不要在“三味书屋”墙上张贴广告,或乱涂写、乱刻画,现向社会征集提示语,请你设计一条简明、得体的提示语。

(不超过15个字)

(3)假如你是导游,请你根据课本中“三味书屋”的图片写几句解说词。

五、文言文阅读

9.课内外文言文阅读(8分,每题2分)

(甲)论语十二章

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学而》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学而》

子曰: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为政》

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雍也》

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雍也》

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

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罕》

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罕》

子夏曰: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张》

(乙)凿壁偷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

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

“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下列各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知之者/不如/好之者B.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C.愿得/主人/书遍读之D.衡/乃穿壁/引其光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越过)矩主人怪(责怪),问衡

B.好之者不如乐(乐趣)之者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

C.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报偿)

D.“饭疏食饮水(热水)太丘舍去(离开)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衡乃穿壁引其光(于是)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才)

B.匡衡勤学而无烛(表顺接,就)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接,却)

C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代指学习)下车引之(他,指元方)

D.以书映光而读(把)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对于)

4)下面说法不准确的一项是()

A.孔子赞叹颜回品德高尚,是因为他有安贫乐道的节操,身处贫困,却专注于做学问,自得其乐。

B.“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句话是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慨叹,规劝人们要珍惜时间。

C.匡衡“凿壁偷光”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古人读书的勤奋刻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让我们看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D.“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是对不义之财的鄙夷,“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是说六十岁时听力有变化了,七十岁时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不受任何限制了。

5)把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

10.《<论语>十二章》节选(11分)

①子曰: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③子曰: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子曰:

“贤哉,回也!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

⑤子曰: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⑧子曰: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

(4分)

(1)不亦说乎________

(2)传不习乎________

(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_______(4)曲肱而枕之________

2)下面句中“而”字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是()(2分)

A.学而时习之B.温故而知新C.人不知而不愠D.择其善者而从之

3)(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2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请从选文中选择一章,结合生活体验谈谈对你的启发。

(3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中国城市的雾与霾

①在我儿时的记忆里,雾是无比新奇和神秘的。

受图画、电影和神话故事的影响,我们这些孩子总把雾与仙境联系在一起,偶然一场雾的到来,就像是一场天赐的仙缘,给我们带来无限的遐想和快乐。

②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晓雾忽无还忽有,春山如近复如遥”,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

在中国大地上,也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如“雾都”重庆。

雾让重庆褪去了平日斑斓的色彩,又起到了微妙的调光和柔化的效果,营造出本真的宁静和婉约,仿佛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

③在20世纪5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是103天,最多的一年达到了148天,将近一半都是雾天。

不过,重庆气象部门统计发现,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

可如果你去问重庆的朋友:

“你觉得重庆的雾减少了吗?

”他们的回答是这样的:

“没有呀,重庆几乎每天还都是雾蒙蒙的。

”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为什么人们却感觉不到呢?

统计分析表明,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

④_______?

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

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一千米的天气现象。

而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这样的定义:

“当能见度小于十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

”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

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低于80%的为霾。

80%~95%之间的,是雾和霾的混合物,但主要是霾。

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雾都”,其实是一个美丽的误解。

⑤2013年,由亚洲开发银行和清华大学发布的《迈向环境可持续的未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10个城市有7个在中国,全国500个城市中,空气质量达到世卫组织推荐标准的城市不到1%。

⑥毫无疑义,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

一位外国摄影师,在中国某地上空拍下了这样一幅照片:

浓厚的雾霾将整个城市笼罩得严严实实,只有两个高耸的烟囱从雾霾层中探露出来,烟囱口中还不断地冒着白烟,为下面的雾霾层做着“贡献”。

这幅照片仿佛是在讲述着一个悲观的预言:

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中国的“霾都”还会持续存在,并将继续增多,凝结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摘自《中国国家地理》,有删改)

1)为第④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使之与上下文语意连贯。

2)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说明第②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雾让重庆褪去了平日斑斓的色彩,又起到了微妙的调光和柔化的效果,营造出本真的宁静和婉约,仿佛一幅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

3)阅读第③段,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20世纪5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是103天,最多的一年达到了148天,将近一半都是雾天。

4)文章在第⑥段细致地描述了一位外国摄影师的照片,有什么作用?

12.蚂蚁的群体智慧

彼得·米勒

①我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

那些列队爬过我厨房台面的小家伙们看上去是那么信心十足,于是我猜想它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

不然的话,蚂蚁又怎能做出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行为呢?

②结果我错了。

蚂蚁毕竟不是聪明的小工程师、建筑师或武士——至少单个蚂蚁不是。

当需要决定下一步怎么做时,大多数蚂蚁都毫无头绪。

③那我们又该怎么解释地球上已知的大约1.2万个蚂蚁物种的繁荣呢?

它们在1.4亿年的进化中一定学到了什么。

④蚂蚁并不聪明,但聚在一起就聪明了。

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

落单的时候,蚂蚁可能就像个小傻瓜,但聚成蚁群就能对环境做出快速有效的反应。

这是因为它们拥有一种被称做“群体智能”的东西。

⑤个体的简单行动怎样组合成了群体的复杂行为?

如果几百只蜜蜂中间有许多不同意见,它们如何做出关于蜂巢安置的重大决定?

是什么使得一群鲱鱼如此精确地协调行动,能在瞬间改变方向,仿佛是单一的银色有机体?

这些动物中,没有哪一个能够看到全局,但每一个都为群体的成功出了一份力,它们集体表现出的能力甚至让那些最了解它们的生物学家都感到神奇。

⑥蚁群运作的要诀之一是:

没有哪只蚂蚁执掌大权。

没有将军来指挥武士,没有经理来使唤工人。

蚁后只负责产卵。

哪怕蚁群中有50万只蚂蚁,也能无需管理而正常运作——至少不需要我们所熟知的那些管理形式。

它们靠的是个体之间的无数次互动,共同遵循着一套简单的经验法则——科学家称之为“自组织系统”。

⑦蚂蚁是用触觉和嗅觉进行交流的。

两只蚂蚁相遇时,就用触角互相嗅一嗅。

觅食蚁每天离穴之前,一般都要等早晨的巡逻蚁回来。

巡逻蚁进入蚁穴时,会和觅食蚁简短地碰碰触角。

与巡逻蚁的接触是一种刺激,驱使觅食蚁出门。

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

如果巡逻蚁回巢的频率正常,就该出去觅食了。

如果不正常,就最好再等等。

外面可能风很大,也可能有一只饥饿的蜥蜴等在那里。

一旦有蚂蚁开始觅食并带回食物,其他蚂蚁就会根据自己与返回的觅食蚁碰面的频率,陆续加入觅食的行列。

⑧没有一只蚂蚁能够看到全局。

没有一只蚂蚁指挥别的蚂蚁做事。

归根到底,它们是不需要领导的,即使是复杂的行为也能通过相对简单的互动来协调进行。

(选自《智慧背囊》,有删节)

1)作者为什么曾以为蚂蚁做什么事都心中有数呢?

2)文中运用了不少疑问句,疑问句的运用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3)蚂蚁并不聪明,为什么说聚在一起的蚁群就聪明呢?

4)文章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七、作文

13.朱自清在《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文章语言无比精彩,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请仿照文中的语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段文字。

(100字左右)

(课文片段在线)①野花遍地是:

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②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写法分析)比喻是在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的修辞手法,比喻包括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

常见的比喻一般有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的比喻词一般有:

像(参见“课文片段在线”的例句)、仿佛、像……似的、像……一般、好比。

暗喻的比喻词一般为:

是、变成、成了、变为。

例句:

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

例句:

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

“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

”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时,要注意找到本体和喻体之间的共同特征,使用的喻体要通俗易懂,切忌采用生僻的喻体。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B

4.A

5.D

二、名句名篇默写

6.

(1)杨花落尽子规啼

(2)回乐烽前沙似雪(3)好之者不如乐之者(4)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5)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6)就可以变为大有利于人民的人

三、诗歌鉴赏

7.1)A

2)D

四、综合性学习

8.

(1)示例:

这是一方美丽的净土,需要您用心呵护。

(2)示例:

留下文明,带走印痕。

(3)示例:

各位旅客,现在我们看到的就是当年鲁迅先生所在的书塾——“三味书屋”。

书屋中间挂着“三味书屋”的大匾,匾下面画着一只伏在古树下的很大的梅花鹿,再往前便是鲁迅先生当年读书、写字的桌子了。

五、文言文阅读

9.1)C

2)C

3)B

4)D

5)⑴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可以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凭这一点可以当老师了。

⑵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

10.1)

(1)通“悦”,愉快

(2)老师传授的知识

(3)以……为乐趣(4)胳膊

2)C

3)译文:

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我的老师。

4)结合生活事例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六、现代文阅读

11.1)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或:

那么,雾与霾有着怎样的区别呢)

2)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雾中的重庆比作是意境悠远、气韵绵长的水墨山水画卷,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雾中重庆的宁静、婉约之美。

3)“将近”表示快要接近的意思,说明重庆雾日最多的一年,接近一半天数都是雾天,但还没到一半。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4)①这幅霾锁城市的照片令人触目惊心,警醒人们,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中国的“霾都”还会持续存在,并将继续增多,凝聚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

②引发读者对灰霾污染严重后果的关注和反思。

12.1)从蚂蚁组织行军路线、建造复杂蚁穴、发动大规模突袭等奇妙的信心十足的行为,猜想蚂蚁们早就订好了计划,知道要去哪儿,要做什么。

2)提出问题,设置疑问,引起读者的思考,便于引出下文,也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3)蚁群可以解决对单个蚂蚁来说不可思议的问题,比如寻找通往食物源的最短路径,分派工蚁做不同的工作,或保卫领土不受邻居侵袭。

4)在表达上有解释说明的作用。

具体解释“觅食蚁通过与巡逻蚁相遇的频率来判断出门是否安全”的现象。

七、作文

13.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三角梅的红色花瓣就像红色的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

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

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

1.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澄清(chéng)    发髻(jì)    看护(kàn)

B.着落(zháo)     伦敦(dūn)    镶边(xiāng)

C.贮蓄(chǔ)     狭窄(zhǎi)   暖和(huo)

D.害羞(xiū)     水藻(zǎo)    更换(gēng)

2.95.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澄澈(chè)踪迹(zōng)模样(mó)

B.掺和(he)寂寞(jì)泥潭(tán)

C.开辟(pì)幽光(yōu)安慰(wèi)

D.掘起(jué)女娲(wā)泥浆(jiàng)

3.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

A.《风筝》B.《无常》C.《父亲的病》D.《藤野先生》

4.178.下列朗读停顿位置和理由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理由:

突出静与俭的意义。

B.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理由:

“年”和“意”是陈述的对象。

C.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理由:

强调否定的意思。

D.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理由:

突出前后的因果关系。

5.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

①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②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心里便有些亡失的。

③妻常常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

④它很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A.酸辛预兆叮嘱悲愤

B.酸楚预警叮咛悲楚

C.酸辛预警叮嘱悲楚

D.酸楚预兆叮咛悲愤

二、名句名篇默写

6.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下列古诗文默写正确的两项是(______)

A.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B.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C.后值倾覆,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于败军之际,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D.常记西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E.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F.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朗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2)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①乡书何处达?

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②_________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③___________________,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④挥手自兹去,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送友人》)

⑤___________________,村南村北响缲车。

(苏轼《浣溪沙》)

⑥学而不思则罔,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十则》)

(3)根据语境,在横线上填入初中课本中合适的古诗词名句。

我国古代诗歌创作中,爱国主义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以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报效国家,勇于献身的激情;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以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展现了关心国家,甘于奉献的情怀。

三、诗歌鉴赏

7.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天上的街市

远远的街灯亮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星空,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说说第一小节中“闪着”和“点着”的表达效果。

2)第二小节中使用了两个“定然”,有什么好处?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