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w**** 文档编号:3276990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6.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下册地理知识点归纳四篇文档格式.docx

①影响因素:

海陆热力性质;

地表植被水分状况;

云雨多少。

  ②变化规律:

内陆>

沿海,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裸地>

草地>

  林地>

湖泊,晴天>

阴天。

  11、热力环流的性质特点

  

(1)水准方向相邻地面热的地方——垂直气流上升――低气压(气旋)——阴雨

  

(2)水准方向相邻地面冷的地方——垂直气流下沉――高气压(反气旋)——晴朗

  (3)垂直方向的气温气压分布:

随海拔升高,虽然气温降低,但是空气变稀,气压降低。

  (4)来自低纬的气流——暖湿

  (5)来自高纬的气流——冷干

  (6)来自海洋的气流——湿

  (7)来自大陆的气流(离陆风)——干

  (8)两种性质不同的气流相遇——锋面——阴雨、风

  12、水准方向气压与气温: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地面形成低压;

反之,气温低,近地面的空气收缩下沉,地面形成高压。

  13.风的形成:

大气的水准运动叫风,水准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等压线愈密风速愈大。

  14、风向:

  

(1)风向-—风的来向;

  

(2)根据等压线的分布确定风向:

以右图为例画A点的风向及其

  受力①确定水准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垂直於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

  压②确定地转偏向力方向:

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③近地面受磨擦力(方向与风向相反)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斜交

  15、高空大气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的结

  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的风,受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磨擦力的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16、锋面与天气(冷暖不同气团作水准运动并相遇)①冷锋过境雨区在锋后,出现雨雪、降温天气。

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

  ②暖锋过境雨区在锋前,多为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17、影响我国天气的主要锋面是冷锋:

如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我国的寒潮、冬春季节出现的沙尘暴。

  18、气压系统与天气(同一气团作垂直运动):

①气旋(低气压)垂直气流上升,天气阴雨。

②反气旋(高气压)垂直气流下沉,天气晴朗;

  19、三圈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①三圈环流(垂直分布)画出右面三圈环流回圈图②气压带、风带(水准分布)画出右面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北撇南捺”)③长城考察站红旗向西北飘,视窗要避开东南方向;

  黄河考察站红旗向西南飘,视窗要避开东北方向。

  20、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移动方向:

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21、季风环流:

海陆热力差异使亚洲、太平洋中心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情况:

夏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低压,太平洋上形成夏威夷高压;

  冬季:

亚洲大陆上形成亚洲高压,太平洋上形成阿留申低压。

  22、东亚、南亚季风环流:

  (如右图)东亚:

夏季东南风,冬季西北风;

主要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引起。

  南亚: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由风带和气压带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共同作用形成。

  23、我国的旱涝灾害、雨带的移动与副热带高压的强弱有密切关系。

  ①雨带的移动春末(5月),雨带在华南(珠江流域)

  (华北春旱,东北春汛)夏初(6---7月),雨带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准静止锋)7--8月,雨带移到东北和华北,长江中下游进入“伏旱”

  (反气旋)

  9月,副高南退,北方雨季结束,南方进入第二个雨季。

  ②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③旱涝灾害副高北移速度偏快(夏季风强),造成北涝南旱副高北移速度偏慢(夏季风弱),造成北旱南涝.我国水旱灾害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的早晚。

  24、气候形成因数:

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人类活动

  25、判断气候类型的步骤:

①判断南北半球,②判断热量带,③判断雨型。

  ①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

各月均温在15度以上,降水不同,气候类型差异较大热带雨林气候(常年受赤道低压影响,终年高温多雨)热带沙漠气候(常年受副高或来自陆地的信风影响,终年高温少雨)热带季风气候(南亚地区,冬季盛行东北风,为旱季,夏季刮西南季风,6--9月为雨季)热带草原气候(赤道低压移来时,是湿季,信风移来时为旱季,农业活动在雨季播种,旱季收割)②亚热带气候类型:

冬季最冷月均温在0度以上,全球只有两种气候类型:

地中海气候:

除南极洲外,其他各洲都有分布,在南北纬30o——40o大陆的西岸,位置在西风带和副高之间,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乾燥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偏北风--低温少雨,夏季--夏季风-高温多雨。

  ③温带气候类型:

除海洋性气候外,冬季最冷月均温以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

分布在南北纬40o--60o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高纬一侧),终年受西风控制,终年温和多雨温带季风气候:

分布在北纬35o--55o大陆东岸(亚热带季风的高纬一侧),受冬季风影响,寒冷乾燥,受夏季风影响,高温多雨。

  温带大陆性气候:

全年受大陆性气团控制,日较差大、年较差大,降水稀少,降水主要在夏季。

  26、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不同特点(以北半球为例分析):

大陆性气候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气温月在7月,最低气温在1月。

年降水量少。

  海洋性气候日较差、年较差小,最热月在8月、最冷月在2月,年降水量较多。

  27、主要的气象灾害:

是指因暴雨洪涝、乾旱、台风、寒潮、大风沙尘、大(浓)雾、高温低温等因素直接造成的灾害。

  台风旱涝灾害寒潮发生的时间夏秋季节春夏秋秋末、冬季、初春发源地热带洋面或副热带洋面蒙古、西伯利亚影响地区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除西部一些沙漠地区外的全国范围除青藏、云贵、海南外的广大地区

  天气变化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暴雨、大暴雨或特大暴雨大风、雨雪、冻雨

  28、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温室效应CO2)、臭氧层破坏(氟氯烃消耗O3)、酸雨(SO2、NO2)

  29、温室效应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大气中CO2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②滥砍滥伐森林——光合作用减弱——CO2相对增多——大气逆辐射增强③大气逆辐射增强——温室效应——气温升高——全球热量带分布发生变化——经济结构发生调整(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中纬受损,高纬受益,使适宜种植业生产地域缩小,粮食减产。

)④极地冰山融化,沿海地区海海平面上升,沿海地区地下水水质变坏。

  30、绿化的环境效益:

①通过光合作用保持大气中O2和CO2的平衡,净化空气;

  ②绿化植物和防护林可以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③城市绿地的作用是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篇二:

1、月相:

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2、月相变化的原因:

月球本身不发光,只是反射太阳光由于日、地、月的相对运动而造成三者位置的变化

  3、月相变化的规律:

新月(初一)上弦月(初

  七、初八)下弦月(

  二十二、二十三)满月(

  十五、十六)新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月居中上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变化时日地月的位置关系满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线,地居中下弦月日、地、月三者成一直角月相与农历:

春节、端午、重阳和中秋等节日

  

(1)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即右)半边明亮。

  

(2)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即左)半边明亮。

  可以简记为:

  “上上上西西,下下下东东。

”月相名称新月(朔)上弦月满月(望)下弦月出现的时间(农历)初一初

  七、初

  八十五、十六二十二、二十三月出清晨正午黄昏(傍晚)半夜月落黄昏(傍晚)半夜清晨正午同太阳升落比较同升同落迟升后落此升彼落早生先落夜晚见月情况彻底不见半月,上半夜西天,西半边(右边)亮一轮明月,通宵可见半月,下半夜东天,东半边(左边)亮日地月三者位置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日地月三者大致处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居中日地月三者大致呈直角(垂直)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

这一周期平均为

  29.53天,称为朔望月。

我国的农历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确定的。

  每月的朔为农历初一,望为十五或十六。

  5.月球影响地球的表现——潮汐在向着月球的地方和背月的地方,形成高潮,两者之间即为低潮。

  6.写出与下列诗句相应的月相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上弦月)

  

(2)去年元夜日,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枝头,人约黄昏后。

  (满月)

  (3)风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鹘。

  (新月)

  (4)采莲去,月没春江曙。

  (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6)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满月)

  7.一嫌疑犯,被证人指证在农历初八晚上12点在草垛东侧往西看,清清楚楚看见疑犯的脸。

你如何推测?

  答:

上弦月晚12点,月已落山,或正悬于西方近地平线,由东往西看正是对光,而犯人背光,不可能看清。

  8.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月在日地间。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朝西面。

  满月出在十五六,通宵达旦都可见。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篇三:

⑴茶叶生长的有利条件:

①气候湿润多雨;

②排水良好的坡地。

  ⑵青藏高原生产青稞的自然条件:

地势高,气温低,温差大,降

  水少,光照充足.⑶尼罗河三角洲(南疆)盛产长绒棉的原因:

夏季光照充足,降水稀少,土壤肥沃,有便利的灌溉条件.⑷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①有大面积干旱半干旱区域,草原优良;

  ②自流井多,可供牲畜饮水;

  ③无大型野生肉食动物.⑸西欧(美国东北部)发展乳畜业的有利条件:

①纬度高,气温低,云量大,雨天多,光照弱,土壤贫瘠,不适

  宜发展种植业,适宜多汁牧草的生长.

  (自然条件)②人口、城市密集,市场需求量大,交通便利,经济发达.

  (社会

  经济条件)⑹季风气候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利:

雨热同期,利于农作物生长.弊:

旱涝灾害频繁.变式:

温带季风气候(黄淮海平原)发展棉花种植的有利条件:

①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于棉花生长;

  ②秋季雨水少,天气晴朗,利于棉花的后期生长和收摘。

  ⑺中亚地区农业以荒漠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原因:

①中亚深居内陆,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适宜发展荒漠畜牧业;

  ②境内有额尔齐斯河、阿姆河、锡尔河等河流,宜发展灌溉农业.⑻热带经济作物经营方式:

企业化种植园.生产特点:

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主要分布:

南亚、东南亚、撒哈拉以南非洲、拉丁美洲所在国经济结构特点:

以热带企业化种植园为主的单一经济所在国如何发展经济:

①继续发挥优势,抓好热带经济作物生产;

  ②狠抓粮食生产,努力增产粮食;

  ③调整产业结构,建立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④加强”南南合作”;

  ⑤加强”南北对话”,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⑼非洲粮食问题突出的原因:

①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自然条件恶劣;

③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加剧了干旱和土地沙漠化;

  ⑽新加坡缺水、缺粮的原因:

①国土面积狭小,虽地处热带雨林区,但无大河,径流量小;

  ②国土面积狭小,耕地面积小,粮食产量低.⑾复种指数问题:

①俄罗斯复种指数和产量低的原因:

纬度较高,农业生产热量不足②澳大利亚复种指数问题:

纬度较低,但复种指数较低的原因是:

与农业经济结构有关,其混合农业区是小麦和牧羊交替进行,小麦复种指数低,且有大量的休耕地.复种指数低对土地的有利影响是:

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恢复③中国复种指数高的原因:

纬度低,人均耕地少⑿美国、印度的国土面积小于中国,但耕地面积远远大于中国,其原因是:

  (从气候和地形两方面分析)①美国、印度平原占国土面积大,干旱区面积相对较小;

  ②中国平原占国土面积小,干旱区所占面积大。

  ⒀城市郊区农业问题:

上海市郊区农业(蔬菜、肉、蛋、奶及园艺业)分析区位:

自然因素:

热量充足,雨热同期;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

①市场消费量大;

②交通方便;

  ③发展花卉、蔬菜等农作物单位面积的价值高,可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

  ④土地面积小,有利于集约化生产。

  发展方向:

绿色农业;

观光农业;

生态旅游⒁商品谷物农业:

东北地区、美国基本特征:

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农产品商品率高;

  区位因素分析:

①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②地形平坦开阔;

③耕地面积广大;

  ④土壤肥沃;

⑤水源充足。

①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②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③交通便利;

④市场广阔;

  ⑤工业比较发达;

⑥国家政策扶持。

  存在不足:

①热量不足;

②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加剧;

  ③土壤肥力下降;

④冬季受寒潮和冻害的影响等。

  与美国商品谷物农业比较异同:

相同点;

①农业地域类型相同;

②地广人稀,农产品商品率高;

  ③生产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

④交通便利;

  ⑤市场广阔;

⑥工业比较发达;

⑦农业生产过程的自然条件相似。

  不同点:

①经营方式不同,美国以家庭农场主生产为主,我国以国营农场位主;

  ②科技水平存在差异;

  ③专业化水平不同;

  ④粮食单产不同,美国粮食单产高⒂大牧场放牧业:

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区位因素:

气候温和,草类茂盛,草场面积大;

①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

  ②距离海港近;

交通条件改善,冷藏技术的进步。

  篇四:

  

(一)农业

  1.主要农产品及分布

  

(1)粮食作物:

冬小麦(华北,why?

)春小麦(东北,why?

)水稻(长白山地灌溉地区和黑龙江沿岸,why?

)。

  

(2)油料作物:

花生(华北);

  (3)糖料作物:

甜菜(东北,why?

  (4)经济作物:

棉花(华北)谷子(黄土高原)大豆(东北、华北)高粱(东北、黄土高原)等。

  (5)纤维作物:

亚麻(东北)。

  (6)水果:

苹果、葡萄和梨(华北和辽宁)桃、杏和柿(东北)等;

  (7)畜牧业:

山地放牧业和家禽圈养

  (8)水产业:

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

  2.耕作方式和熟制:

旱地农业为主;

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东北(一年一熟)。

  3.在全国农业的地位:

东北平原是我国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

  地,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黄河中下游地区是我国的棉麦产区;

黄泛区是全国水果带。

  4.农业生产条件(提示:

运用农业区位理论和北方地区概况,理解分析)。

  A.有利条件:

①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雨热同期,水热配合条件好。

②平原广阔,土层深厚。

东北地区,黑土肥沃,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

③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B.不利条件:

①东北地区,热量不足,生长期短,受寒潮影响大;

  西部受风沙影响大。

②黄河中下游地区春旱、夏涝突出;

水土流失和盐碱化严重。

  思考:

试评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产条件有哪些?

  

(二)工业

  1.工业带(区):

环渤海工业带,其包括:

辽中南和京津唐工业区;

  陇海-兰新线工业带。

  2.工业特点:

工业基础好,重工业突出。

  3.工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

①高科技产业发展不足;

②生产技术落后;

③环境污染严重;

④工业产品类型单一;

⑤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

①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

②加强技术改造;

③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④增加产品类型;

⑤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4.工业发展条件:

①农业基础好;

②铁路网最稠密,交通便利;

③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森林资源丰富。

  (三)风俗习惯、民居和民族

  1.人民主食:

面食(东北,华北:

盛产小麦,以面食为主;

黄土高原:

则以小米为主);

  2.传统民居特点:

东北地区注意防寒保温;

黄土高原特色民居窑洞;

  3.民族:

汉族占绝大多数;

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有:

东北的满族、朝鲜族;

宁夏、甘肃的回族等。

  (四)交通:

铁路、公路网稠密(注意:

查地图册,熟记华北和东北地区的主要铁路线)。

  (五)主要城市:

北京、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石家庄、太原、西安等

  (六)生态环境

  1.东北地区:

黑土流失和沼泽地(湿地)破坏。

  (提示:

要总结其成因及解决措施。

  2.华北平原:

易受旱涝、盐碱、风沙威胁。

  (注意:

分析其出现季节、成因及解决措施。

  3.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分析其成因及其解决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