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87324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docx

高三化学期末复习总结

3、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用来干燥氯气

B.明矾水解得氢氧化铝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C.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D.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以用玻璃容器盛放氢氟酸

4、关于常温下,pH=2的醋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CH3COOH)=0.01mol/LB.c(H+)=c(CH3COO-)

C.加水稀释100倍后,pH=4D.加入醋酸铵固体,可抑制醋酸的电离

6、解释下列事实的反应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氨气遇到氯化氢时产生白烟:

NH3+HCl=NH4Cl

B.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气体:

Cu+2H2SO4(浓)

CuSO4+H2↑

C.铁钉在潮湿的空气中很快被腐蚀:

Fe-3e-=Fe3+

D.纯碱溶液能清洗油污:

CO32-+2H2O

H2CO3+2OH-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2g18O2中含有的氧原子数是2×6.02×1023

B.1molN2和CO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分子总数是2×6.02×1023

C.2.3gNa与O2完全反应生成3.6g产物时失去电子数是0.1×6.02×1023

D.1.0L0.1mol/LNH4NO3溶液中含有的铵根离子数是0.1×6.02×1023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向硅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证明Na2SiO3发生了水解

B.向HClO溶液中通入SO2,生成H2SO4,证明H2SO4的酸性比HClO强

C.将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氧化铝的熔点高于铝

D.将饱和氯水滴到蓝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证明氯水有漂白性

11、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选用的试剂和方法最合理的是

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苯酚

溴水

过滤

B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澄清石灰水

洗气

C

氧化铁

二氧化硅

氢氧化钠溶液

过滤

D

乙酸乙酯

乙酸

饱和碳酸钠溶液

蒸馏

12、可逆反应A+aB

C+2D(a为化学计量数),已知B、C、D为气态物质。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和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2>T1,p2>p1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若a=2,则A为液态或固态物质D.增加B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的△H增大

13、用惰性电解电解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停止电解,向所得溶液中加入0.1molCu(OH)2,恰好反应时溶液浓度恢复至电解前。

关于该电解过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生成Cu的物质的量是0.1molB.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0.2mol

C.随着电解的进行溶液的pH减小D.阳极反应式是4OH-—4e-=2H2O+O2↑

8.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说明相关结论的是

A.将铜与浓硫酸共热,产生使石蕊溶液变红的气体,说明浓硫酸具有酸性

B.将金属钠投入冷水中,钠熔为小球,说明钠与水的反应为放热反应且钠的熔点低

C.向AgCl浊液中滴加Na2S溶液,白色沉淀变成黑色,说明AgCl的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D.向Al(OH)3沉淀中滴加NaOH溶液或盐酸,沉淀均消失,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

11.t℃时,在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X(g)+3Y(g)

2Z(g),各组分在不同时刻的浓度如下表:

物质

X

Y

Z

初始浓度/mol·L-1

0.1

0.2

0

2min末浓度/mol·L-1

0.08

a

b

平衡浓度/mol·L-1

0.05

0.05

0.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时,X的转化率为20%

B.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40

C.增大平衡后的体系压强,v正增大,v逆减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前2min内,用Y的变化量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Y)=0.03mol·L-1·min-1

12.有0.1mol·L-1的三种溶液:

①CH3COOH、②NaOH、③CH3COO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①中,c(CH3COO-)=c(H+)

B.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等于溶液③中的c(CH3COO-)

C.溶液①、②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CH3COO-)+c(CH3COOH)=c(Na+)

D.溶液①、③等体积混合,混合液中c(Na+)>c(CH3COO-)>c(H+)>c(OH-)

8.室温下,对于0.10mol·L-1的氨水,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其溶液的pH=13

B.加入少量NaOH,溶液中c(NH4+)减小,Kw减小

C.与AlCl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Al3++3OH―=Al(OH)3↓

D.滴加0.10mol·L-1HNO3溶液到pH=7,溶液中离子浓度关系为:

c(NO3―)=c(NH4+)>c(H+)=c(OH―)

14.下列实验中,为实现实验目的而必须除杂的是

实验

除杂试剂

实验目的

电石与水反应

CuSO4溶液

用KMnO4酸性溶液检验乙炔的还原性

CH3CH2Br与NaOH溶液共热

HNO3溶液

用AgNO3溶液检验CH3CH2Br中的Br

淀粉与稀H2SO4水浴共热

NaOH溶液

用银氨溶液检验水解产物的还原性

C2H5OH与浓H2SO4加热至170 ℃

NaOH溶液

用Br2的CCl4溶液证明该反应为消去反应

A.只有①②③B.只有①②④C.只有②③④D.①②③④

3.下述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

方案

食盐水

片刻后在Fe电极附近滴入K3[Fe(CN)6]溶液

置于光亮处

实验

目的

验证铁钉发生

析氢腐蚀

验证Fe电极被保护

验证乙炔的还原性

验证甲烷与氯气发生

化学反应

16.(12分)氨气在工农业生产中有重要应用。

(1)①氮气用于工业合成氨,写出氮气的电子式;

②NH3的稳定性比PH3(填写“强”或“弱”)。

(2)如下图所示,向NaOH固体上滴几滴浓氨水,迅速盖上盖,观察现象。

浓盐酸液滴附近会出现白烟,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浓硫酸液滴上方没有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浓硫酸的液滴中有白色固体,该固体可能是(写化学式,一种即可)。

③FeSO4液滴中先出现灰绿色沉淀,过一段时间后变成红褐色,发生的反应包括

Fe2++2NH3·H2O==Fe(OH)2↓+2NH4+和。

(3)空气吹脱法是目前消除NH3对水体污染的重要方法。

在一定条件下,向水体中加入适量NaOH可使NH3的脱除率增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

(4)在微生物作用下,蛋白质在水中分解产生的氨能够被氧气氧化生成亚硝酸(HN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反应中有0.3mol电子发生转移时,生成亚硝酸的质量为

g(小数点后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7.(9分)硫酸工厂的烟气中含有SO2,有多种方法可实现烟气脱硫。

(1)工业制硫酸的过程中,SO2被氧气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2)“湿式吸收法”利用吸收剂与SO2发生反应从而脱硫。

已知:

25℃时,H2SO3

HSO3-+H+K=1.5×10-2

H2CO3

HCO3-+H+K=4.4×10-7

1下列试剂中适合用作该法吸收剂的是(填字母序号)。

a.石灰乳b.Na2SO3溶液c.Na2CO3溶液

②“钠碱法”用NaOH溶液作吸收剂,向100mL0.2mol·L-1的NaOH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0.448LSO2气体,反应后测得溶液pH<7,则溶液中下列各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c(HSO3-)>c(SO32-)>c(H2SO3)

b.c(Na+)>c(HSO3-)>c(H+)>c(SO32-)

c.c(Na+)+c(H+)=c(HSO3-)+c(SO32-)+c(OH-)\

(3)某硫酸厂拟用烟气处理含Cr2O72-的酸性废水,在脱硫的同时制备Cr2O3产品。

具体流程如下:

①吸收塔中反应后的铬元素以Cr3+形式存在,则其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中和池中的反应除生成Cr(OH)3沉淀外,还会产生某种气体,该气体的化学式为。

19.(11分)某研究小组进行Mg(OH)2沉淀溶解和生成的实验探究。

向2支盛有1mL1mol·L-1的MgCl2溶液中各加入10滴2mol·L-1NaOH,制得等量Mg(OH)2沉淀;然后分别向其中加入不同试剂,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表:

实验序号

加入试剂

实验现象

4 mL2mol·L-1HCl溶液

沉淀溶解

4 mL2mol·L-1NH4Cl溶液

沉淀溶解

(1)从沉淀溶解平衡的角度解释实验Ⅰ的反应过程。

(2)测得实验Ⅱ中所用NH4Cl溶液显酸性(pH约为4.5),用离子方程式解释其显酸性的原因。

(3)甲同学认为应补充一个实验:

向同样的Mg(OH)2沉淀中加4mL蒸馏水,观察到沉淀不溶解。

该实验的目的是。

(4)同学们猜测实验Ⅱ中沉淀溶解的原因有两种:

一是NH4Cl溶液显酸性,溶液中的H+可以结合OH-,进而使沉淀溶解;二是。

(5)乙同学继续进行实验:

向4mL2mol·L-1NH4Cl溶液中滴加2滴浓氨水,得到pH约为8的混合溶液,向同样的Mg(OH)2沉淀中加入该混合溶液,观察现象。

①实验结果证明(4)中的第二种猜测是成立的,乙同学获得的实验现象是。

③乙同学这样配制混合溶液的理由是。

17.(12分)

用含有Al2O3及少量Fe2O3和SiO2的铝土矿制备净水剂——液体聚合硫酸铝铁,工艺流程如下(部分操作和条件略):

I.向铝土矿中加入过量H2SO4后,加热、搅拌、过滤。

II.向滤液中加入一定量的FeSO4·7H2O和双氧水。

III.向溶液中加入Ca(OH)2固体,调节溶液的pH约为1,过滤。

IV.加入稳定剂,加热,得到产品。

(1)Fe2O3与H2SO4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步骤I中过滤得到的滤渣成分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步骤I中H2SO4的浓度与反应温度会影响铁与铝的浸出率。

根据下图分析,步骤I中H2SO4浓度的适宜范围是__________,反应的适宜温度是_________。

(4)步骤II中增大n(Fe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5)步骤III得到碱式硫酸铝铁[AlFe(OH)n(SO4)m]的溶液,则步骤II中应增大n(Fe3+)到

n(Al3+)﹕n(Fe3+)=。

(6)研究表明,液体聚合硫酸铝铁的纯度越高,净水效果越好。

已知:

一些物质在20℃时的溶解度

物质

Ca(OH)2

CaSO4

Na2SO4

溶解度/g

0.153

0.258

19.5

结合表中数据,解释步骤III中使用Ca(OH)2而不用NaOH的原因__________。

(7)铝土矿也可用于冶炼金属Al。

以金属Al作阳极,稀硫酸作电解液,通过电解会使金属Al的表面生成致密坚硬的氧化膜,其电极反应式是_________。

19.(11分)

甲、乙两同学研究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

步骤

操作

现象

I

向2mL1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2SO3溶液

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褐色,

并有少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逸出

(1)常温下,FeCl3溶液的pH_______7(填“<”、“>”或“=”)。

(2)分析红褐色产生的原因。

①甲同学认为步骤I中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

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可能是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完成并配平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Fe3++SO32-+==Fe2+++

乙同学查阅资料得知:

1.Fe2+与SO32-反应生成墨绿色的絮状沉淀FeSO3;

2.墨绿色的FeSO3与黄色的FeCl3溶液混合后,溶液呈红褐色。

(3)甲同学为了确认溶液呈红褐色的原因是生成了Fe(OH)3,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II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中的红褐色溶液

出现“丁达尔效应”

甲同学因此得出结论:

溶液呈红褐色是因为生成了Fe(OH)3。

而乙同学认为甲同学得出结论的证据仍然不足,乙同学的理由是________。

(4)为进一步确认Na2SO3溶液与FeCl3溶液反应的情况,乙同学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步骤

操作

现象

III

向1mol•L-1的FeCl3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SO2

溶液由黄色变为红褐色

IV

用激光笔照射步骤III中的红褐色溶液

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

①经检验步骤III中红褐色溶液含有Fe2+,检验Fe2+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_(填字母)。

a.K3[Fe(CN)6]溶液b.KSCN溶液c.KMnO4溶液

②已知H2SO3是弱酸,请结合电离方程式说明步骤III中出现红褐色的原因:

(5)结论:

由上述实验得知,甲、乙两同学所持观点均正确。

 

18.(12分)用石灰石代替碱液处理酸性废水可降低成本。

大多数情况下,利用石灰石处理含金属离子的酸性废水并不适用,原因在于酸与石灰石反应的限度,使溶液体系的pH不能达到6.0以上的排放标准。

当酸性废水中含有Fe3+、Fe2+、Al3+时能利用石灰石处理该酸性废水,可使pH上升到6.0以上,达到满意效果,其研究步骤如下:

Ⅰ、向0.1mol/L盐酸,加入石灰石粉,当溶液体系pH升至5.6时,再继续加入石灰石粉无气泡冒出,说明此时已达溶解平衡。

Ⅱ、向含Fe3+、Fe2+、Al3+的酸性废水中加入适量的0.1mol/L盐酸和30%H2O2溶液,充分反应。

Ⅲ、将Ⅱ中获得的溶液加入到Ⅰ溶液中,得到混合液x,测得混合液pH<2.0。

Ⅳ、向混合液x中加入石灰石粉,有大量气体产生,并逐渐有沉淀生成。

pH升到6.2时停止加石灰石粉。

(1)HCl的电子式是。

(2)石灰石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从化学平衡的角度分析CaCO3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用化学用语表示)。

(4)CaCl2溶液显中性,步骤Ⅰ中溶液体系pH=5.6的原因是。

(5)步骤Ⅱ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6)已知:

生成氢氧化物沉淀的pH

Al(OH)3

Fe(OH)2

Fe(OH)3

开始沉淀时

3.4

6.3

1.5

完全沉淀时

4.7

8.3

2.8

注:

金属离子的起始浓度为0.1mol/L

根据表中数据解释步骤Ⅱ的目的:

(7)步骤Ⅳ中,当pH上升到3.3以上时,会促进Al3+的水解,Al3+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是。

(8)步骤Ⅳ中溶液体系的pH可上升到6.2,是因为生成Al(OH)3可与溶液中的HCO3-反应使c(CO32-)增大,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16.(8分)某化学小组为了研究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原理】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10CO2↑+8H2O

【实验内容及记录】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1

3.0

2.0

3.0

2.0

4.0

2

3.0

3.0

2.0

2.0

5.2

3

3.0

4.0

1.0

2.0

6.4

请回答:

(1)根据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2)利用实验1中数据计算,用KMnO4的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υ(KMnO4)=。

(3)该小组同学根据经验绘制了n(Mn2+)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

但有同

学查阅已有的实验资料发现,该实验过程中n(Mn2+)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应如图2所示。

该小组同学根据图2所示信息提出了新的假设,并继续进行实验探究。

 

①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是。

②请你帮助该小组同学完成实验方案,并填写表中空白。

实验编号

室温下,试管中所加试剂及其用量/mL

再向试管中加入少量固体

室温下溶液颜色褪至无色所需时间/min

0.6mol/L

H2C2O4溶液

H2O

0.2mol/LKMnO4溶液

3mol/L

稀硫酸

4

3.0

2.0

3.0

2.0

t

③若该小组同学提出的假设成立,应观察到的现象是

 

16.(8分)

(1)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KMnO4浓度(或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增大

(2)1.5×10-2mol/(L·min)(2分)

(3)①生成物中的MnSO4为该反应的催化剂(或Mn2+对该反应有催化作用)

[2分,不指出MnSO4(或Mn2+)扣1分]

②MnSO4

③与实验1比较,溶液褪色所需时间短(2分,不写“与实验1比较”扣1分)

或:

所用时间(t)小于4min(或其他合理答案)

21.(12分)欲探究某矿石可能是由FeCO3、SiO2、Al2O3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探究过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

碳酸不能溶解Al(OH)3沉淀。

 

(1)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性:

H2CO3>H2SiO3

b.原子半径:

O<C<Si<Al

c.稳定性:

H2O>CH4>SiH4

d.离子半径:

O2-<Al3+

(3)该矿石的组成是,滤渣和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该矿石和1mol∙L-1HNO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5)工业上依据上述实验原理处理该矿石,将反应池逸出的气体与一定量的O2混合循环通入反应池中,目的是;若处理该矿石2.36×103kg,得到滤渣1.2×103kg,理论上至少需要1mol∙L-1HNO3的体积为L。

 

21.(12分)以食盐为原料进行生产并综合利用的某些过程如下图所示。

结晶、过滤

 

(1)除去粗盐中的Ca2+、Mg2+和SO

离子,加入下列沉淀剂的顺序是(填序号)。

a.Na2CO3b.NaOHc.BaCl2

(2)将滤液的pH调至酸性除去的离子是。

(3)电解饱和食盐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4)若向分离出NaHCO3晶体后的母液中加入过量生石灰,则可获得一种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其化学式是。

(5)纯碱在生产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①纯碱可用于除灶台油污。

其原因是(结合离子方程式表述)。

②常温下,向某pH=11的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石灰乳,过滤后所得溶液pH=13。

则反应前的溶液中与反应后的滤液中水电离出的c(OH—)的比值是。

③工业上,可以用纯碱代替烧碱生产某些化工产品。

如用饱和纯碱溶液与Cl2反应制取有效成分为NaClO的消毒液,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已知碳酸的酸性强于次氯酸)。

 

27.(15分)为验证氧化性Cl2>Fe3+>SO2,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和A中加热装置已略,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过程:

Ⅰ.打开弹簧夹K1~K4,通入一段时间N2,再将T型导管插入B中,继续通入N2,然后关闭K1、K3、K4。

Ⅱ.打开活塞a,滴加一定量的浓盐酸,给A加热。

Ⅲ.当B中溶液变黄时,停止加热,夹紧弹簧夹K2。

Ⅳ.打开活塞b,使约2mL的溶液流入D试管中,检验其中的离子。

Ⅴ.打开弹簧夹K3、活塞c,加入70%的硫酸,一段时间后夹紧弹簧夹K3。

Ⅵ.更新试管D,重复过程Ⅳ,检验B溶液中的离子。

(1)过程Ⅰ的目的是。

(2)棉花中浸润的溶液为。

(3)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70%的硫酸制取SO2,反应速率比用98%的硫酸快,原因是。

(5)过程Ⅵ,检验B溶液中是否含有SO42-的操作是

(6)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完成了上述实验,他们的检测结果一定能够证明氧化性

Cl2>Fe3+>SO2的是(填“甲”“乙”“丙”)。

过程Ⅳ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过程ⅥB溶液中含有的离子

有Fe3+无Fe2+

有SO42-

既有Fe3+又有Fe2+

有SO42-

有Fe3+无Fe2+

有Fe2+

(7)进行实验过程Ⅴ时,B中溶液颜色由黄色逐渐变为红棕色,停止通气,放置一段时间后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

查阅资料:

Fe2+(aq)+SO32-(aq)

FeSO3(s)(墨绿色)

提出假设:

FeCl3与SO2的反应经历了中间产物FeSO3,溶液的红棕色是FeSO3(墨绿色)与FeCl3(黄色)的混合色。

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证实该假设成立:

 

①溶液E和F分别为、。

②请用化学平衡原理解释步骤3中红棕色溶液颜色变为浅绿色的原因

25.(14分)W、X、Y、Z、M、Q均为除稀有气体外的短周期元素,其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最外层电子数是W的4倍,Z与M的最低负化合价相同,X、M在周期表中位置如图所示。

X

M

 

(1)X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Q的元素名称为;

(2)Z与W形成的4核离子的电子式为;

(3)由W、Y、Z、M组成的离子化合物在溶液中相互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W2与Z2反应化合物甲,W2与Q2反应生成化合物乙。

已知反应:

乙(g)+Z2(g)→甲(g)+Q2(g),每生成1molQ2放热57.8kJ。

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5)X、Y可分别与Z以原子个数比1∶1形成化合物丙和丁。

在催化剂存在条件下,丙与丁发生可逆反应,生成单质Y2和另一种化合物戊。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6)将1mol丙气体和1mol丁气体充入一装有催化剂的恒压容器中,充分反应达平衡后:

①若气体体积较原来减少23%,则丁的转化率为;

②已知该反应∆H<0,则升高温度,平衡常数K值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若仅将压强增大为原来的2倍,再次达平衡后,混合气体中丁的体积分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7.(14分)同学甲认为甲醛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与乙醛类似,产物是Cu2O和甲酸钠,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向3.5mL新制氢氧化铜碱性悬浊液中加40%福尔马林溶液2mL,加热,有较多无色气泡逸出。

最终试管内所得红色沉淀与乙醛跟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所得固体颜色有所不同,试管内壁沉积了一层紫红色的固体物质。

【资料】

(1)甲醛属于强还原剂,在碱性条件下还原性更强,在空气中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