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2925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22.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docx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

 

中医护理学

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护理学专业本科)

 

中医学教研室

修订日期:

2019年2月

 

课程介绍………………………………………………………………………2

绪论……………………………………………………………………………5

中医基本理论…………………………………………………………………5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17

中医护理的临床运用…………………………………………………………19

针灸学部分……………………………………………………………………20

“中医护理学”课程介绍

一、课程基本信息(本项若不清楚请向教务部对口课程教辅老师咨询)

课程名称:

中医护理学

英文名:

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Nursing

课程号(代码):

课程类别:

选修课

学时:

32(讲26,习6)

学分:

2

二、教学团队

教学单位负责人:

李宁,教授,,

课程负责人:

王华楠,,电子邮件:

课程秘书:

王华楠,,电子邮件:

三、课程教学目的

认知教学目标:

掌握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学的发展史及其基本特点、中医学基本思维方法、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理论(藏象)、病因病机、四诊、辨证、防治原则、中药方剂概述、经络针灸概述、中医护理的基本方法技术、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基础等知识。

技能教学目标:

掌握中医学四诊、辩证论治等诊治疾病的基本方法。

中医护理的一般方法和基本技术操作、中西医结合内科护理的基本技能。

职业素养教学目标:

在课堂及实践教学中,促进从历史背景、中西比较、学科现代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多元知识汇通,科学构建中医护理学知识结构体系。

促进独立思考、独立实践和团队合作实践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学时安排

教学内容

教学形式

合计

大课

见习

绪论

2

2

中医基本理论

阴阳学说

1.5

1.5

五行学说

0.5

0.5

藏象学说

3

3

气血津液

1

1

病因病机

2

2

四诊

2

0.5

2.5

辨证

2

0.5

2.5

方药及中医用药护理

2

1

3

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2

1

3

中医护理的临床应用

2

1

3

针灸学部分

经络学说

2

2

腧穴;针刺法;灸法;穴位按摩法等

4

2

6

总计

26

6

32

五、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护理学》,孙秋华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6月第4版,ISBN:

978-7-117-24282-0

六、主要参考资料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七、成绩评定办法(成绩构成、各部分比例、考核方式等)

成绩构成成绩比例考核方式

期末成绩

基础理论知识——开卷考试作业40%考查

平时成绩

课堂教学互动10%

非标准答案作业10%

考勤10%

随堂测验20%

课程网站网上作业10%

一、绪论

第一章绪论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熟悉内容:

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了解内容:

近代、现代中医护理学的发展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医护理学发展简史

一、古代中医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标志性意义:

《黄帝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伤寒杂病论》

第二节中医护理学的基本特点

一、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2.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3.整体护理与整体观念

二、恒动观念

三、辨证施护

四、防护结合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变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二、中医基本理论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一节阴阳学说

第二节五行学说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阴阳的概念与特性、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熟悉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了解内容:

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五行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二)阴阳的特性

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阴阳的相互对立

(二)阴阳的相互依存

(三)阴阳的相互消长

(四)阴阳的相互转化

三、阴阳学说在中医护理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组织结构

(二)概括生理功能

(三)阐释病理变化

(四)指导疾病诊断

(五)确立护治原则

(六)指导养生保健

四、五行的基本概念与特性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基本特性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三节藏象学说

第四节精气血津液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藏象的基本概念

五脏的各自生理功能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气的来源和生成、气的运动及形式、气的主要生理功能、气的分类、分布及功能熟悉内容:

六腑的功能特点

奇恒之腑

脏腑之间的关系

血的来源与生成、血的运行、血的主要生理功能

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排泄)、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了解内容:

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时数

讲授:

4学时

三、教学内容

藏象的基本概念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

一、五脏

(一)心

1.主要生理功能

(1)主血脉

(2)心藏神

2.心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2)开窍于舌

(3)在志为喜,

(4)在液为汗

(二)肺

1.主要生理功能

(1)主气、司呼吸

(2)主宣发、肃降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主治节

2.肺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2)开窍于鼻

(3)在志为悲(忧)

(4)在液为涕

(三)脾

1.主要生理功能

(1)主运化

(2)主升清

(3)主统血

2.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肉、主四肢

(2)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3)在志为思

(4)在液为涎

(四)肝

1.主要生理功能

(1)主疏泄

(2)主藏血

2.肝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2)开窍于目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泪

(五)肾

1.主要生理功能

(1)藏精

(2)主水

(3)主纳气

2.肾与体、窍、志、液的关系

(1)主骨生髓,其华在发

(2)开窍于耳和二阴

(3)在志为怒

(4)在液为唾

二、六腑

(一)胆

1.贮存和排泄胆汁

2.主决断

(二)胃

1.主受纳、腐熟水谷

2.主通降、以降为和

(三)小肠

1.主受承和化物

2.泌别清浊

(四)大肠

传化糟粕

(五)膀胱

贮尿和排尿

(六)三焦

通行元气,运行水液

三、奇恒之腑

(一)脑

(二)髓

(三)女子胞

四、脏腑之间的关系

(一)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二)脏与腑之间的关系

(三)腑与腑之间的关系

五、气

(一)气的来源和生成

(二)气的运动及形式

(三)气的主要生理功能

1.推动作用

2.温煦作用

3.防御作用

4.固摄作用

5.气化作用

6.营养作用

(四)气的分类、分布及功能

1.元气

2.宗气

3.营气

4.卫气

六、血

(一)血的来源与生成

(二)血的运行

(三)血的主要生理功能

七、津液

(一)津液的代谢(生成、输布、排泄)

(二)津液的主要生理功能

八、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

(一)气与血之间的关系

(二)气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三)血与津液之间的关系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五节病因病机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六淫的概念和致病的共同特点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七情内伤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痰饮、瘀血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熟悉内容:

疠气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饮食失宜、劳逸过度的概念和致病特点

病机的概念和病机的基本机理(基本规律)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病因、病机的概念

一、病因

(一)外感病因

1.六淫

六淫的概念

六淫致病的共同特点

六淫的性质和致病特点

2.疠气

(二)内伤病因

1.七情内伤

2.饮食失宜

3.劳逸过度

(三)病理产物病因

1.痰饮概念、致病特点

(1)阻碍气血运行

(2)影响水液代谢

(3)蒙蔽心神

(4)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2.瘀血概念、致病特点

(1)阻碍气机

(2)影响血脉运行

(3)影响新血生成

(4)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四)其他病因

二、病机

病机的概念

病机的基本机理:

(一)邪正盛衰

1.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

2.邪正盛衰与疾病转归

(二)阴阳失调

1.阴阳偏盛

2.阴阳偏衰

3.阴阳互损

4.阴阳格拒

5.阴阳亡失

(三)气血津液失常

1.气的失常

2.血的失常

3.津液的失常

(四)内生五邪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六节四诊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望神中神的含义、神的表现类型和临床意义

望舌的概念,舌体分布与所代表的脏腑;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望舌的意义;望舌质、望舌苔的基本内容、临床意义。

脉诊中诊脉的部位与方法、正常脉象。

熟悉内容:

望色中常色的含义、病色的表现类型和临床意义

望排出物的基本内容、临床意义。

闻诊中听声音和嗅气味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问诊中问现在症中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常见脉象与主病

了解内容:

望形态、望皮肤、望头与发、望五官、望皮肤、望小儿食指络脉的基本内容和临床意义

相兼脉及主病

按诊的基本内容与临床意义

二、教学时数

讲授:

4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望诊

(一)望神

1.望神的含义及意义

2.神的表现类型和临床意义

(二)望色

1.常色

2.病色五色的表现和临床意义

(三)望形态

(四)望头与发

(五)望五官

(六)望皮肤

(七)望络脉

(八)望排出物

(九)望舌

望舌的概念,舌体分布与所代表的脏腑

1.望舌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2.望舌的意义

3.望舌质

4.望舌苔

二、闻诊

(一)听声音

(二)嗅气味

三、问诊

(一)问诊的方法

(二)问诊的内容

1.问寒热

2.问汗

3.问痛

4.问饮食口味

5.问二便

6.问睡眠

7.问经带

8.问小儿

四、切诊

(一)脉诊

1.脉诊的部位和方法

2.正常脉象

3.常见病脉与临床意义

(二)按诊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七节辨证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辨证的概念

八纲辨证的概念,掌握表里、寒热、虚实证的概念、证侯表现、病因病机及鉴别点。

熟悉内容:

阴阳证、亡阴证、亡阳证的概念、证侯表现、病因病机。

了解内容:

气血津液辨证中常见证候的基本含义和证侯表现特点。

脏腑辨证中五大脏腑系统辨证的基本含义和证侯表现特点。

卫气营血辨证中常见证候的基本含义和证侯表现特点。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辨证的概念

一、八纲辨证

八纲辨证的概念

(一)表里证侯的辨证

1.表证

2.里证

3.表证与里证的鉴别要点

4.表证与里证的关系

(二)寒热证侯的辨证

1.寒证

2.热证

3.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4.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三)虚实证侯的辨证

1.虚证

2.实证

3.虚证与实证的鉴别

4.虚证与实证的关系

(四)阴阳证侯的辨证

1.阴证

2.阳证

3.亡阴证

4.亡阳证

二、气血津液辨证

(一)气血病辨证

(二)津液病辨证

三、脏腑辨证

(一)心与小肠病辨证

(二)肺与大肠病辨证

(三)脾与胃病辨证

(四)肝与胆病辨证

(五)肾与膀胱病辨证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第三章方药基础知识

第一节中药基础知识

第二节方剂基础知识

第八章辨证施护

第一节辨证施护的原则与方法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中药的性能

方剂的组成

熟悉内容:

中药的用法

了解内容:

中药的分类与常用中药

方剂的剂型、方剂的分类及常用方剂

中医辨证施护的原则与方法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见习: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中药的性能

(一)四气五味

(二)升降浮沉

(三)归经

(四)毒性

二、中药的用法

(一)配伍

(二)用药禁忌

(三)用药剂量

三、中药分类与常用中药

四、方剂的组成

(一)组方原则

(二)组成变化

(三)剂型

五、方剂的剂型

六、常用方剂

七、辨证施护的原则与方法

八、见习分组临床学习:

根据典型病例进行中医四诊、辨证分析,及中医辨证施护的临床示范、操作实践学习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三、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第五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生起居护理:

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环境适宜

情志护理:

情志与健康的关系、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情志护理的目的、情志护理的原则、情志护理的方法、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饮食护理:

饮食护理的重要性、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食物的性味与功效、食物的分类、饮食宜忌

熟悉内容:

用药护理:

用药护理、中医用药“八法”及护理的基本内容

病情观察:

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了解内容:

病后调护、体质调护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起居护理

一、起居有常

二、劳逸适度

三、环境适宜

第二节饮食护理

一、饮食护理的重要性

二、饮食护理的基本原则

三、食物的性味与功效

四、食物的分类

五、饮食宜忌

第三节情志护理

一、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二、影响情志变化的因素

三、情志护理的目的

四、情志护理的原则

五、情志护理的方法

六、预防七情致病的方法

第五节病情观察

一、病情观察的目的和要求

二、病情观察的方法和内容

第六节病后调护

第七节体质调护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四、中医护理的临床运用

中医护理的临床运用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熟悉内容:

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中医护理在痔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见习: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一、中医护理在急性胰腺炎中的应用

1.急性胰腺炎“益活清下”疗法

2.急性胰腺炎中药治疗的途径

3.急性胰腺炎中药治疗的护理

(1)口服中药的护理

(2)鼻饲中药的护理

(3)中药灌肠的护理

(4)六合丹外敷的护理

(5)中药静脉制剂临床使用的护理

(6)超声电导靶位透药治疗的护理

二、中医护理在痔瘘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1.熏洗疗法与护理

2.中药换药

三、见习分组临床学习:

根据典型病例进行急性胰腺炎中药治疗的护理、痔瘘围手术期的中医护理临床示范操作实践学习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针灸学部分

第四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一节经络基本知识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经络的概念

十二经脉的命名、走向与交接规律、分布规律和、表里络属规律

经络的生理功能

熟悉内容:

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奇经八脉的概念

二、教学时数

讲授: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基本知识

一、经络的概念与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经络的基本概念

(二)经络学说的主要内容

二、十二经脉

(一)十二经脉的命名

(二)十二经脉的走向与交接规律

(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

(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三、奇经八脉

四、经络的生理功能及临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

1.联络脏腑,沟通表里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3.抗御外邪,保卫机体

(二)经络学说的临床应用

1.阐释病理变化

2.指导疾病诊断

3.指导临床治疗

4.指导预防保健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第四章中医基本理论

第二节腧穴基本知识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掌握内容:

腧穴的分类和作用

腧穴的定位方法

熟悉内容:

十四个腧穴的定位、基本主治功能

二、教学时数

讲授:

1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二节腧穴

一、概述

(一)腧穴的分类

(二)腧穴的作用

1.诊断作用

2.治疗作用

(三)腧穴的定位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2.骨度折量定位法

3.指寸定位法

4.简便取穴法

二、常用腧穴

(一)十四经穴

(二)经外奇穴

十四个左右的十四经腧穴的定位、基本主治功能,具体如下:

手太阴肺经:

列缺

手阳明大肠经:

合谷

足阳明胃经:

足三里

足太阴脾经:

三阴交

手少阴心经:

神门

手太阳小肠经:

听宫

足太阳膀胱经:

委中

足少阴肾经:

涌泉

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手少阳三焦经:

外关

足少阳胆经:

风池

足厥阴肝经:

太冲

任脉:

关元

督脉:

人中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第六章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十节

一、知识点与教学要求

熟悉内容:

针刺法毫针刺法、毫针刺法操作方法、注意事项、针刺意外情况的护理和预防

灸法适用范围、用物准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

了解内容:

皮肤针法、皮内针法、水针法、电针法

穴位按摩法、拔罐法、耳穴压豆法、刮痧法、热熨法、熏洗法、贴敷法

二、教学时数

讲授:

3学时,见习:

2学时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针刺法

一、毫针刺法

(一)毫针的构造和规格

(二)适用范围

(三)用物准备

(四)操作方法

1.单手进针法

2.双手进针法

3.进针的角度和针刺的深度

4.得气与行针手法

5.补泻手法

6.留针与出针

(五)注意事项

(六)针刺意外情况的护理和预防

1.晕针

2.滞针

3.弯针

4.断针

5.血肿

二、皮肤针法

三、皮内针法

四、水针法

五、电针法

第二节灸法

一、适用范围

二、用物准备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项

第三节穴位按摩法

第四节拔罐法

第五节刮痧法

第六节耳穴压豆法

第七节热熨法

第八节熏洗法

第九节贴敷法

第十节中药保留灌肠

见习分组临床学习:

根据典型病例进行腧穴定位、针刺法、灸法、拔罐等的临床示范操作实践学习

四、参考教材:

《中医学》高鹏翔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年第8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