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312680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docx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

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

(试行)

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学管理常规是贯穿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的准则。

为了规范学校教学管理,建立良好的教学秩序,落实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结合我区实际,特制订《西安市雁塔区中小学教学管理常规基本要求(试行)》。

一、学校教学管理

新课程背景下的学校教学管理常规要着重关注学生的成长,激励教师的创造热情,进行教学创新、常规创新,实现师生的可持续发展。

(一)管理体系。

学校教学管理由校长负责,教导处具体实施,并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的指导。

要着力构建以校长为主要责任人,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等组成的教学管理体系。

教学工作的研究、决策、检查和总结,由校长牵头负责。

(二)教学模式。

本着“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关注每位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教育教学思想,发挥教师“合作者、引领者、参与者”的作用,重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积极探索与实践“271”课堂教学模式。

“271”课堂教学模式:

一是学习内容方面,20%的知识——自学能会,70%的知识——合作学会,10%的知识——老师教会。

二是学生组成方面,20%学生——优秀学生,70%学生——中档学生,10%学生——潜能生。

三是上课时间分配及授课内容方面,20%——教师指导、点拨、答疑,70%——学生自学、讨论、展示,10%——学生自结、巩固、检测。

“271”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教育教学规律,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各校要结合实际倡导推行。

(三)教学管理。

要按照国家课程标准,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学校课程表、作息时间表、各项活动安排和检查制度。

在学科教师配备、教研活动开展、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要关注所有课程,确保学生享受全面的素质教育。

按规定开足开齐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或停课。

必要停课,一天内校长决定,报区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一天以上三天以内,应经区级人民政府批准。

按照区教育局相关要求,对“教研组常规工作”、“教师教学常规”、“教学基本功”、等要提出具体要求,定期检查、评比。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凡进入课堂的教学、教辅用书,必须经区教育局审定且在省教育厅审批的用书目录之中。

坚决制止乱编乱印、乱订教辅资料的现象。

学校不得组织学生参加商业性庆典、演出等活动。

参加其它社会活动不得影响正常教学秩序。

(四)常规检查。

学校领导应深入教学第一线,有计划地听课、评课,定期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环节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查。

教学设计检查每学期不少于2次,作业批改检查不少于2次,组织学生和家长评教活动2次,召开学生座谈会1次。

检查要有记录、有分析、有小结,并及时通报结果,提出改进建议。

对评教活动和座谈会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相关教师,安排专人跟踪指导。

校长每周听课原则上不少于2节,参加集体备课不少于1次;主管教学副校长与教导主任每周听课分别不少于4节和6节,参加集体备课不少于2次,听评课覆盖各学科。

学校中层以上领导要到年级组或学科组包干蹲点,解决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有效指导教学工作。

(五)教学研究。

组织教师积极开展“校本研修”活动。

结合学校实际,学习先进的教学理论,研读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引导教师转变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六)质量管理。

要对各学科教学提出明确的质量要求,制定合乎实际的梯次推进目标,如:

合格率、优秀率、升学率以及潜能生推进提高比例等。

(七)措施落实。

教导处主任协助校长妥善安排教学工作,指导教研组制定工作计划,要求教师制定“单元达标率”和完成措施,做好单元教学质量分析及校正补标工作,确保完成教学任务。

要抓好期中、期末考试后的教学质量分析,不断改进教学工作。

要积极组织教师结合教学实际,确定实验课题,开展教改实验,撰写教学论文。

每年进行一次全校规模的“教师科研能力评估”活动,校长要带头参与。

二、教研组教学管理

教研组是学科教学研究的基本单位。

要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发挥集体智慧,进行集体备课,研究教材、教法和学法,努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学习能力。

同时,抓好“组风”建设,逐步形成遵守常规、严谨治学、团结合作、敬业奉献、开拓创新的良好氛围。

(一)教研活动。

要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制定学科组工作计划,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主题、定中心发言人),使教师在实践与探索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形成浓郁的反思探究氛围,不断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课例研究。

认真开展同课异构等多种形式的教学公开课活动,做到选择主题、学习理论、确定课例、收集素材、同伴互助、集体备课、课后评议、总结提高。

教研组长、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要带头上好示范课。

青年教师要上好汇报课。

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基本功训练活动,并通过互帮互学、以老带新、以新促老等形式,不断提高教师业务素质。

(三)集体备课。

认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每周或一个教学单元进行1次集体备课,有活动记录。

教研组长要认真管理和指导集体备课,每学期至少参加2次本备课组以外的集体备课活动。

(四)质量分析。

教研组要在单元达标检测和期中、期末考试后做好教学质量分析,指导科任教师反思和总结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五)听课评课。

教师要坚持有针对性的听、评课,每学期不少于20节。

每次听课后,认真切磋教学技艺,改进教学方法。

教研组长要对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并反馈教导主任研究处理,保证学科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强化听评课过程管理,提高听评课质量。

听评课程序:

第一步,确定研讨主题。

在教研组充分听取教师意见,筛选一至两个研讨主题。

第二步,确定一位教师围绕主题设计教学,在课堂教学中落实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三步,主讲教师说课,主要说教学设计,教学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等。

第四步,本组教师讨论。

主要讨论教学理念是否先进、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研讨解决问题是否到位等。

其中,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及程度是核心。

第五步,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

主要归纳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形成结论。

第六步,个人反思。

集中研讨后,让教师再反思,再分析。

各级管理人员要帮助教师归纳总结研讨结论,形成研究成果,并反复修正,成为指导后继教学的模式,然后在第二次课堂教学中进行再实验,促使第二轮问题的生成,导出第二轮的研讨主题。

这样,由问题到结论,由结论到应用,由应用再到问题,由问题又到研讨,循环往复,听课评课研讨活动才有实效。

(六)学科活动。

积极开展有特色的学科活动,每个年级要有专人负责,并争取在校级以上学科活动中获得优良成绩。

(七)专题研究。

学科教师每学期要围绕教研组专题,制定个人研究专题,解决具体教学问题。

提倡教师参与小课题研究,相同课题可采取不同形式的教法对比实验。

学期末,教研组及教师应围绕学期教研专题写出经验总结或论文,并组织交流。

(八)常规管理。

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2次抽查或组织教师互检“教学常规”执行情况,提高执行“教学常规”的自觉性。

 三、教师教学管理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实施者,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基本要求,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实效,促进学生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

(一)教学计划。

教师教学计划是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任课教师在开学第一周完成教学计划,教学计划必须与学校的工作计划保持一致。

教学计划一式三份,一份留个人,另两份分别交教研组和教导处存档。

制定教学计划做到三个熟悉。

一要熟悉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二要熟悉教材,明确重点、难点;三要熟悉学生,了解学生的知识现状、学习习惯、特点、能力等。

教学计划包括如下内容:

——对学生、教材等情况的分析。

分析学生“双基”的掌握及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及生活体验等方面基本情况。

分析学期教材在学科教材中的地位、基本知识结构、重点难点及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基本要求。

——教学的指导思想和学期应达到的目标。

总体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课时目标要集中明确,通过对教材和学情分析提炼出较为恰切的学生“最近发展区”目标。

目标要具体可表述可操作可落实可检测,目标设计必须明确指向学习的主体——学生。

——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

同一年级的教学,原则上要做到教学计划(包括教学时数)、内容(包括考试命题)、要求及进度“四统一”。

——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学科教师应在教研组长的指导下,查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制定改进、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措施。

措施中要把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向45(40)分钟要质量”真正落实。

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积极探索“教案学案一体化”,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推行探索“271”课堂教学模式。

——潜能生转化的具体措施。

一是立足课堂“分层教学,分类推进,重点关注”。

二要把潜能生转化放在课后,不仅要帮助潜能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更要解决思想问题,并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个别辅导。

三要经常与潜能生谈心,鼓励他们克服心理障碍,只要有进步,就给予肯定和鼓励。

——业务学习、教研、教改及教学活动安排。

教师个人的业务学习、教研、教改及教学活动安排要在学校和教研组整体安排下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有效进行。

(二)个人备课。

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基础,是一项深入细致的教学准备工作。

教师应在假期通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搜集相关资源,提前备好两周课。

平时做到周前备课、课前复备。

备课基本要求如下: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掌握课程标准的要求。

——深入钻研教材,阅读有关教学参考资料,明确教学目标,把握知识结构与体系。

——全面了解学生情况。

研究学生思想状况、身心特点、学习习惯,分析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及生活经验,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

——既关注教师的教,更关注学生的学。

一要目标明确、具体;二要重点突出,难点明确;三要教法恰当、灵活,有学法指导;四要环节严谨,层次清晰;五要标明课堂训练、课外作业;六要列出板书提纲;七要标明所用学具,恰当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八要书写工整,格式规范。

不抄袭下载、生搬硬套现成的教案和课件。

(三)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以及教学主体(学生)等为思考对象,进行理性审视、分析和反省,并用文字语言进行概括,形成自己见解的一种职业化过程。

教学反思具备的基本特征:

一是针对性,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反思课堂教学中一些基本要素(理念、目标、情景、过程、环节、方法、策略、手段等)。

 二是创造性,反思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独创的见解与观点,以此来解决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三是合理性,不仅要关注课堂教学的质量、效果,还要对影响质量、效果的原因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用反思得出的新见解、观点去指导后继教学,使后继教学模式更为合理,同时又促使新一轮问题的产生和新一轮反思的出现,循环式探究“为什么”,无止境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使自己的教学活动更趋完善、科学。

(四)集体备课。

在个人备课的基础上参加集体备课,相互启发,取长补短,做到教学计划、内容、要求和进度“四统一”。

集体备课的基本原则:

一是实效性原则,研究教学理念的把握、教材的理解、学法的指导、目标的达成、重点与难点的突破、教法的选择、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问题。

二是全体性原则,人人参与,真诚合作,资源共享。

三是探究性原则,围绕主题,集体研究,各抒己见。

四是经常性原则,根据需要进行日常性研究,将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的专题研究与日常性研究结合起来。

五是互补性原则,取长补短,集个人智慧于一体,把集体智慧化作个人的教学行为,将单兵作战转化为集体作战形式,在合作交流中,共享集体创造的成果。

集体备课负责人应注意三点:

第一,事先备课。

集体备课前,应将研讨内容及要解决的问题,让每个教师知晓,提前准备,写好教学预案。

第二,交流时毫无保留。

让个体成员的设想、计划,特别是对研讨内容的理解,对其他伙伴全部开放。

第三,形成统一意见。

这一课或单元,如何教学,有关教学细节,要根据大家意见,形成较为完善的方案,让教师创造性地参考借鉴。

(五)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体现课程目标,实现预设教学目标的主阵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1.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好所需的教学用具,上课铃响前2分钟在教室门口候课。

上课铃响后,进入教室组织学生“起立”上课。

上课中途不允许退出,或让学生出教室拿取物品。

下课铃响后,及时结束授课,组织学生“起立”下课,不得随意拖堂。

2.教学行为。

仪表端庄,男教师不留长发,女教师不化浓妆、不戴大而重的首饰,不带手机进课堂,课堂上不抽烟、不与外人交谈。

除特殊情况,不准坐着上课。

3.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内容,要切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体现教育性、实践性、层次性和可测性

4.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具有科学性、思想性,寓德育于教学之中。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要做到知识系统条理,层次分明,概念清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5.教学结构。

教学要有严密的计划性,层次清楚,环环相扣,教学结构符合课型的特点,不摆花架子。

6.教学方法。

要选用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方法,积极实践探索“271”课堂教学模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做到教与学和谐统一。

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把教给学生知识与教给学生方法结合起来,把培养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结合起来,努力发挥“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

7.教学氛围。

要以人为本,积极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多发言,多提问,敢于质疑,善于讨论。

严禁讽刺挖苦、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8.教学手段。

充分运用仪器、实物模型、多媒体等教辅设施,加强直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加强实验课的管理,演示实验开出率达到100%,学生分组实验开出率达到95%以上。

9.教学基本功。

讲课要使用普通话,声音洪亮,吐字清晰,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

板书设计合理,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字体规范、工整,不写错别字,严禁随意乱画。

10.作业布置。

作业一般分为课堂作业和课外作业(家庭作业)两种。

课堂作业的训练和检查要在课堂上完成。

课外作业的布置要符合“四性”。

——目的性。

要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有利于“三维”目标达成,有利于加深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性。

突出重点,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强化训练,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分类训练。

——科学性。

注意知识和能力训练的衔接,精选习题,难易适度,份量适当。

作业难度以大多数学生水平为准,兼顾优生和潜能生。

中学作文每两周一篇,周记每周一篇,小学三至六年级增写周记。

课外作业总量每天控制为:

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作业,其他年级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初中各年级书面作业每天不超过1.5小时。

高中不超过2个小时。

——多样性。

训练形式灵活多样。

课外作业应包括复习、预习、口头作业、课外书籍阅读、社会实践等。

做到笔练和口练兼顾,理解概念和实验操作兼顾,听说读写兼顾,单项训练和综合训练兼顾,课内活动与课外观察、阅读、实践、智能活动兼顾,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全面培养学生能力。

——要注意减轻学生的过重的学习负担。

作业量要适度,采取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等方法,拓宽学生思路,总结解题规律,防止“题海战术”

——作业训练要严格要求。

要教育和训练学生养成独立、认真并按时完成作业的良好习惯,对作业的书写格式要有明确、具体、合理的要求,书面作业书写工整、规范,培养学生诚实、认真、严谨的良好学风。

(六)作业批改。

批改作业对反馈矫正有重要作用,要做到一下四个方面。

1.及时认真。

杜绝只布置不批改或以答案张贴来代替。

一定要在下次上课前把作业发还学生;教师的批语要贴切中肯、简明扼要,富有指导性和鼓励性;要写明作业等级和批阅日期。

2.符号统一。

课堂作业要全收全改,课后作业原则上坚持全批全改,对完成作业有困难的学生要坚持面批面改。

3.做好记录。

记录内容包括学生完成作业情况、主要成绩与问题、情况分析等,并及时记录作业的典型(优秀作业和典型错误),以供讲评。

4.及时讲评。

学生作业下发后,应督促学生认真检查,弄清错误的原因,自觉订正,同时要对作业中带有共性的错误,及时认真讲评,讲评重在分析原因,指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和方法、并与备课、上课、辅导等教学环节结合起来,通过作业讲评,促进潜能生堵漏补缺。

(七)教学辅导。

课内、外辅导是教学工作的延续和补充,也是因材施教、防止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1.课堂辅导。

课堂辅导要有计划,要坚持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可利用自习时间释疑、补课,介绍补充材料,指导学习方法,举办讲座等。

辅导时间不能讲授新课。

课堂辅导要面向全体学生,侧重潜能生。

2.课外辅导。

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

课外辅导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前提下,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积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对优秀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要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不断提高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对有困难的学生,要满腔热情,分析原因,从提高学生兴趣或抓学习常规入手,培养正确的学习方法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个别指导或有计划的补课,帮助他们在学习上取得进步,并对他们的特长予以鼓励和培养。

——课外辅导要纳入教学计划和教研计划,做到认真、及时、具体、经常。

辅导书面作业、动手实践、掌握知识、自学方法,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课外辅导要有计划、有教案、有记录、有总结。

——课外辅导要安排在学生自习或课外活动时间进行,不得妨碍其它学科教学,不得借故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和经济负担。

课余、晚上和节假日不得安排学生集体补课或上新课。

——课外辅导的主要形式是建立学科兴趣小组等,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实验室、电教室、语音室、计算机室等要积极协助教师办好兴趣小组,开展辅导活动。

3.内容措施。

辅导是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独立解决知识疑难的一种形式,在辅导内容及措施上应有不同。

——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根据学生年龄特性和个性特点确定辅导内容。

——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

如举办知识讲座,动手制作教具、模型,开展社团活动等,充分展示学生的特长,增强他们的才干。

——对潜能生要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辅导,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必要时可与班主任和学生家长联系,共同做好工作。

(八)复习。

复习是对所学知识系统、熟练、深化、再提高的过程。

复习分随堂复习、单元复习、期中期末综合复习等。

复习重点是巩固“双基”、提高能力,但在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和能力层次上要有所不同。

复习要有计划,要备好、上好复习课。

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手段,增大复习课容量,提高复习课效率。

中学全学期停课复习时间不得超过两周,毕业班也不得过早结束新课,小学复习原则上不停课。

(九)考查。

考查是了解或掌握学生近期学习效果的一种形式,也是检查教师教学情况、促进教学方式改进的重要手段。

1.考查形式。

考查主要分平时考核、期中期末考试等形式。

——平时考查以作业、课堂提问、练习、小测验、作文、实验操作等为主要内容,目的在于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指导调整学生的学习方法。

——考试指期中、期末及学业水平测试等统一考试。

考试的主要目的是检查教学效果,改进教学工作。

——考试命题的内容,要紧扣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全面考查,突出重点。

从学生实际出发,着重考查学生的“双基”。

命题前提倡制作“双向细目表”,科学安排试题的难度和区分度,确保试题有明确的目的性和导向性。

——命题“双向细目表”是一种考查目标(能力)和考查内容之间的列联表。

表的纵向列出各项要考查的内容即知识点,横向列出的各项要考查的能力(认知行为上要达到的水平),在知识与能力共同确定的方格内是考题分数所占的比例。

因此,命题双向细目表具有三个要素,考查目标、考查内容以及考查目标与考查内容的比例。

“双向细目表”制作要求:

试卷中拟对学生进行考核的“考核知识点”按章次进行编排,双向细目表中考核知识点的个数与试卷中涉及的知识点个数相一致。

双向细目表中的能力层次采用“识记”、“理解”、“应用”、“综合”等作目标分类,体现对学生从最简单、基本的到复杂的、高级的认知能力的考核。

每前一目标都是后续目标的基础。

所以,一个考核知识点在同一试卷中对应一种题型,原则上只能对应一种能力层次。

按照考试规范要求,原则上识记、理解类试题控制在60%以内。

  试题的题目类型应根据考试课程的特点和考试目标合理选择,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辨析题、简答题、证明题、计算题、案例分析等。

一份试卷中主观性试题和客观性试题应搭配合理,且题型种类适中。

2.考查要求。

为了达到考查目的,要做到下面基本要求。

——严格考试纪律,不得弄虚作假,要让考试成绩客观反映出教学效果。

——试卷批阅要依据评分标准,采用流水作业法,不得自拟评分标准或随意修改试题答案,做到给分有理,扣分有据,不错不漏,宽严适宜。

——要认真写出试卷分析。

根据学生的平均分、优秀率、及格率、潜能生提高人数及学生成绩分布图等作出综合评价,肯定成绩,找出不足,制订改进教学的措施,并落实到位。

(十)教学总结。

教师在学期末、学年束时,要对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分析和评价,认真写出教学工作总结,必要时要做专题总结。

教学工总结要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事实为依据,针对本学期、本学年工作目标,对教学工作做出正确评价,对教学经验或教训做出认真的分析和概括。

教学工作总结类型一般有:

个人教学工作的全面性总结、活动的专题性总结和叙事性总结等。

内容应包括以下方面。

——教学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学生学习情况,培优目标落实情况,潜能生转化情况。

——教研、教改方面的主要经验和体会或教改实验报告,撰写教学论文情况。

——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以及对下学期教学工作的设想、建议等。

四、学生学习管理

学生是发展的、独特的、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学会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学习计划。

教师要在开学初指导学生制订科学的学习计划。

计划不要定得太死、太满,要留有机动时间,作为必要的补充。

计划一旦制定,要严格执行。

1.目标明确。

目标一定要切合自己的实际,要正确分析自己的知识基础、能力和学习上的缺欠、漏洞。

目标不能定得过高,也不能过低,“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是最佳目标。

2.安排合理。

合理安排常规学习和自主学习。

常规学习时间主要完成当天的学习任务,消化所学知识。

自主学习时间用来预习、复习、查缺补漏,或进行课外阅读等。

3.长短结合。

计划要有长远安排,同时,每星期、每天干什么,也要安排具体。

长计划使具体计划有明确目标,短安排可使长计划逐步落实。

4.整体提高。

不仅安排学习,还要安排锻炼、娱乐以及充足的睡眠休息时间等。

(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能增强上课的目的性,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及教学内容,提出预习要求,使学生逐步掌握预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

1.通览教材。

初步理解教材的基本内容和思路,注意发现自己难以掌握和理解的地方,以便在听课时特别注意。

2.知识储备。

发现与新内容相联系的旧知识掌握得不好,要查阅资料进行补习,给学习新知识打好基础。

3.做好笔记。

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及所查阅的旧知识等。

按照教学进度,提前一天或数天预习新课。

遇有疑难问题,应先思考,并作出标记,带着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