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361479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docx

霍邱县姚李工业园总体规划说明书

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规划说明书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宏观背景

1.宏观经济环境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初步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由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的转化。

经济环境的变化削弱了资源、劳动力、土地等供给因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增强了市场、技术对经济的影响。

《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要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

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

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

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

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

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

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同时,《江西省“十一五”规划》也指出:

在进一步做大工业规模的同时,应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发展先进制造业。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加速运用高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节能降耗为重点,提升企业装备技术水平、生产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水平。

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

为了加快江西省工业产业发展,《江西省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五”计划》也指出:

全省要大力实施高技术产业化专项计划,优先发展生物技术与相关产业、电子与信息产业、新材料产业等具有相对优势和江西特色的新兴产业。

国家和省域的宏观经济环境背景为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提供有利的政策保障,国家经济转型所采取的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也为安源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市场机遇。

借助近年来快速发展势头,安源区将加大基础建设投资力度,为企业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利用外部融资环境,继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技术升级的步伐。

2.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

在国家的“十一五”计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实施城镇化的战略,要有重点的发展城镇,积极发展中小城市,完善区域性中心城市功能,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

《萍乡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修编定位萍乡城市性质为“江西省新型工业城市,赣湘边界地区区域中心城市,生态旅游宜居城市”。

安源区为萍乡市政府驻地,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建立将进一步完善和深化萍乡市城市功能。

同时,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对工业化进程,发展第三产业和解决“三农”问题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安源区产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呈二元经济的态势,如不加快城市化进程,区域经济整体结构就很难在高层次上演进。

因此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规划与建设,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坚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必由之路。

3.国家“中部崛起”的政策支持

为了解决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如东部,经济发展速度不如西部的问题,国家提出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问题。

国家将从政策、资金和重大建设布局方面对中部发展进行支持。

江西省属于中部六省的范围,安源区应利用中部崛起的机遇,着力抓好加强农业特别是粮食主产区的重要地位,推进工业化道路,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和谐社会等工作。

4.区域发展机遇

萍乡市位于江西省西部,湘、赣两省交界处,总面积3827平方公里,辖上栗、芦溪、莲花三县和安源、湘东两区及省级安源经济开发区。

市中心城区由主城区和湘东城区构成,面积为50.22平方公里。

萍乡市东联昌九景城镇密集区、西引长株潭城镇群,素有江西“西大门”之称,作为浙赣铁路线上的重要节点,萍乡将成为赣西中心城市和区域增长级。

区域宏观经济发展要求城市寻找更多的发展机遇,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北部紧临武功山中大道,南部紧临萍高公路,西面紧靠中环东路及安源钢铁厂,南片区距萍乡市中心城区仅10分钟路程,交通条件及外部工业环境优势明显,随着各省区经济往来日益紧密,区域交通网络逐步完善,企业的运营成本正明显降低,这为南片区未来招商引资创造了有利条件,因此可以说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工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5.对外交通的发展

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横向与纵向的对外交通都具有比较明显的区位优势,横向的武功山中大道、萍高公路将为工业园区南片区工业项目的发展起着重要的跨区域交通作用;纵向的金光大道及中环东路对于改善区域交通运输结构,促进工业化建设和改善安源区的整体发展环境有着重要意义。

二、微观背景

《安源区“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

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在发展中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保持快速发展。

要突出特色,选准主攻方向。

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经济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是推动安源区经济发展,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

“十一五”期间,做大工业经济总量,是巩固和发展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先进县区地位的必然选择。

要切实将加快工业发展放在经济工作的中心位置,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充分利用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为安源区区级工业项目区,相对区位及交通优势比较明显。

发展工业园区南片区工业项目将为全区的工业发展提供一个先机,对推动全区新型产业建设及全区工业化发展均有较大的积极意义。

第二章现状条件分析及发展策略

一、安源区社会经济现状

安源区地处江西省西部,紧邻湖南省,为萍乡市政府驻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地理位置为东径113°45´至113°59´,北纬27°33´至27°44´之间,东部及东南与芦溪县接壤,西部及西南与湘东区相接,北与上栗县相临,全境东西距离宽约27.75公里,南北长约20.33公里,总面积198.78平方公里。

全区辖安源镇、高坑镇、青山镇、五陂镇、八一街、凤凰街、东大街、后埠街、丹江街、白源街及城效管委会共4镇、6街、1管委会。

2007年底全区总人口为38.54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27万人,人口密度为1937人每平方公里。

安源区近五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统计指标一览表

指标

单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8比2007增长%

年末总人口

万人

37.36

37.45

38.10

38.54

-

非农业人口

万人

9.61

9.25

9.35

9.27

-

人口自然增长率

5.98

7.02

6.86

5.12

-

生产总值

万元

515778

644525

749653

911065

1128700

15.6

财政总收入

万元

25131

43306

53266

76166

105300

38.4

财政总支出

万元

26461

26461

43671

6229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30

45.13

51.8

75.26

101.18

61.1

农村居民人均收入

3645

4374

4943

5793

6737

16.3

城市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

7572

8973

10095

11753

13597

15.7

二、安源区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冶金、建材、化工陶瓷、塑胶、机械、汽车(汽配)、生态食品是安源区的七大支柱产业,其企业均为区属企业和私营企业。

由于安源区境内具有丰富的煤炭等自然资源,早在上世纪70年代,即由当地的公社、生产大队创办了许多社办企业,形成了安源区的传统工业。

自改革开放以来,安源区的工业得到空前发展,在“十五”期间,全区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3.5%。

200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8家,全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101.1亿元,城镇工业投资累计达51.6亿元,比上年相比增长119.7%,

安源区近五年工业经济发展主要统计指标一览表

指标

单位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8比2007增长%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46704

316253

361804

456764

637715

39.6

规模以上工业数

51

71

84

102

128

25.49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万元

35597

69232

119075

195867

295900

46.52

三、经济结构分析

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环节。

“十五”以来,安源区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加快发展这个主题,不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经济总量持续扩大,产业结构、投资结构、区域结构、城乡结构、就业结构、收入结构、所有制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促进了全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使经济发展保持了良好的势头。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和发展,经济实体和经济区域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配置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主导作用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的难度随之增加。

因此,“十一五”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安源区必须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推动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系统分析安源区区域经济结构,对于促进安源区工业产业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经济总量扩张,经济结构趋优。

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12.8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5.6%。

其中,第一产业生产增加值2.5亿元,比上年增长19%;第二产业生产增加值63.7亿元,比上年增长39.6%;第三产业增加值46.5亿元,比上年增长25.8%。

三产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了产业结构的明显变化,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在GDP中的比重由2005年的2.9:

56.1:

41.0发展到2008年的2.2:

56.5:

41.3。

2、全力推进“兴工强区”战略,区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坚持促强、扶弱、引进“三管齐下”,推进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截至2008,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28家,比上年初增加26家,规模以上工业值为29.59亿元,比上年增加46.52%。

着力优化工业发展布局,在认真分析全区工业发展现状、优势和潜力的基础上,确定把“三个基地建设(即工业园区南片区、青山金属材料产业基地、丹江重工机械制造产业基地)”作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着重抓好“四个对接”(即对接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抓项目、对接经济转型抓项目、对接高新技术成果抓项目、对接长株潭经济圈抓项目),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3、第三产业快速增长,产业结构进一步升级

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安源区第三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总量中的份额不断提高,保障和支撑经济增长的能力日益增强。

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不断加大。

商贸流通业稳步发展。

批发零售贸易业不断发展,农副产品批发等专业市场已经初具规模。

第三产业对劳动力的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

随着第三产业的发展,居民的消费空间进一步扩大,尤其是一些与人们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消费需求增加明显,如交通通讯业、娱乐文教服务业等。

第三产业的快速增长有力地推动了三产结构的优化调整,城市面貌和整体功能有了极大的改观和提升。

四、目前经济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1、工业方面国家宏观调控仍在继续,项目建设和企业经营资金短缺的问题较为突出,融资难仍是制约项目建设速度的主要因素;企业的组织结构“小、散、乱”问题突出,专业化水平不高;技术结构不够合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相比不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自己品牌的产品不多。

出口外经贸产品单一,竞争力不高;利用外资载体少,外资到位难度较大。

具体表现为以上几点:

(1)、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但服务业占比仍然偏低。

近年来,安源区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二、三次产业占GDP比重已经从2005年的2.9:

56.1:

41.0调整为2008年的2.2:

56.5:

41.3,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发展阶段。

但二产的比重仍大大高于三产,服务业比重长期处于40%左右,不仅大大低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60%的平均水平,而且低于低收入国家44%的平均值。

而且三产以传统服务业为主,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现代物流等新兴服务业发展不快。

(2)、转型发展步伐加快,但核心竞争力不强。

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技术创新、品牌振兴等战略,企业转型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目前,安源区已有128家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总工业增加值的46.26%,但是,高新技术规模以上企业仍然较少,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仍然不强,具体表现为: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全区只有少数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人才总量不足,尤其是领军型创业高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产业配套不全,绝大多数企业的产品处于产业链的下游,处于高端产业的低端环节,终端产品少,企业间缺少合理的分工,产品类同,内部竞争激烈,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

(3)、主导产业支撑有力,但新的经济增长点还未形成。

通过多年来的培育,安源已经形成冶金、建材、化工陶瓷、塑胶、机械、汽车(汽配)、生态食品七大传统优势产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

2008年全区规模以上企业128家,其中机械制造、建材业、陶瓷业、化工业、煤炭洗选业四大主导产业企业共98家,支撑作用十分明显。

但在主导产业发挥重大作用的同时,安源区产业结构仍呈现以传统产业为主、原材料初加工产品为主、传统管理为主的格局,还没有形成足以替代传统产业、支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4)、利用内外资成效尚不明显,产业国际化程度不高。

2008年1-10月份,安源区实际引进内资13.64亿元,外资1008万美元,投资领域涉及一、二、三产业,新上项目63个,其中工业项目实际进资1000万元以上的11个,三产项目实际进资1000万以上的11个。

外资企业带来的技术、信息、管理、观念和人才等新的发展要素,成为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推动力。

但全区产业国际化程度仍然不高,在企业管理、信息化、企业文化、现代经营理念、技术装备等方面与国际化要求还有差距;外资尚未形成规模产业,重大外资项目偏少,辐射带动能力不强。

2、农业方面农民增收渠道仍然单一,增收基础不够稳固;农村二、三产业发展滞后,农业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化组织形式和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产业化水平不够高。

3、第三产业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低,技术能力不足。

除邮电通信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外,其它众多的服务业领域市场化程度较低,市场配置的基础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全方位竞争的格局尚未形成。

五、经济结构调整的对策与建议

衡量经济强区的重要指标,不仅在于经济发展速度、经济总量,而且在于经济结构、经济素质、经济效益以及经济的发展后劲。

合理的经济结构,是产业竞争力的直接决定因素。

因此,要努力建设经济强区,必须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产业竞争力,增创产业新优势。

1、巩固优化第一产业

在农业结构调整的思路上,以市场为导向,注重农业结构的调整,从以追求数量为主转向以提高质量为主、质量与数量并重上。

在生产经营管理方式上,注重依托科技进步,实施农业优质品种的专业化、专用化、标准化的生产和经营。

在农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体制上,适应市场需求,实行“定单农业”,真正实现农业生产的产销衔接和优质优价,满足厂家要质量、农民要效益的要求。

加快农产品商品基地的开发和建设,大力推行适度规模经营,促进产业升级。

要继续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进一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和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在产品布局上应继续分区域、分乡镇抓基地发展;要注重品牌经营,抓好优、特、稀品种的种植,扩大经营规模,真正办出有自己品牌的基地。

2、壮大提升第二产业

 工业是第二产业的主体,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关键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要以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尽快形成以传统优势产业为基础、新兴支柱产业为依托、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工业体系。

因此,必须坚持一手抓总量增长,一手抓结构优化,依靠科技进步创新,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1)、继续加大工业结构调整力度。

以壮大优势企业、发展企业集团为突破口,加快壮大支柱产业,积极培育骨干企业,形成产业集群。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工业整体结构优化升级。

鼓励支持企业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

以新材料、生物工程、信息技术等高科技产业为重点,抓好一批高新技术产品开发,尽快形成一批高新技术产业群体。

 2)、选准行业突破口,增创经济新优势。

通过兼并、重组、引进资金和技术嫁接、改造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能参与国际竞争的龙头企业;依靠科学进步改造化工、医药等传统支柱产业,扩大生产规模,切实增强传统工业支柱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同时加大引进力度,培育新的科技型支柱产业;创造政策环境,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

宏观上应为创新活动提供政策环境,形成激励技术创新、促进产业化的机制。

同时,要加强新产品的引进和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3)、加大科技和资金的投入。

在科技投入方面,着重抓好三方面,一是增加品种的科技含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二是加强企业科技人才的培养,改变以往重引进,轻培训、培养的做法,提高企业本身的人才素质;三是加快企业技术改造、设备的更新换代。

在资金投入方面,应积极加强银企的协调与沟通,重点扶持那些有市场、有效益的企业,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

通过科技进步实现产业结构的战略升级。

 4)、加快产业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和完善。

继续实施园区发展战略,切实建设一批配套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吸聚力、辐射力和产业特色强的工业园区,以切实培育和壮大工业发展载体。

3、活跃繁荣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今后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

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必须把发展第三产业作为重要着力点,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

要以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为方向,增加供给,优化结构,改善服务质量,促进安源区第三产业有一个大的发展。

六、工业园区南片区建设的必要性

产业转型升级,是推进经济社会全面转型的重要基础,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安源加快实现赶超越位最大最好的机遇。

当前,安源已经进入工业化中后期,具备了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动力,但经济的结构性、素质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尤其是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宏观环境的深刻变化,经济发展中长期积累的问题表现得更加突出。

按照科学发展、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快安源区产业的转型升级步伐,既是应对当前严峻形势的当务之急,更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之策。

根本的办法就是自主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升级,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和档次,以技术做支撑来达到环保标准。

必须千方百计留住有实力、有创新能力的龙头企业,帮助企业跨越环保、节能等技术门槛,向产业升级的方向迈进。

工业园区南片区规划编制的重要意义

1、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建设将对安源区经济产生较大影响,直接间接经济效益都十分明显,基地内可大片的开发土地,对缓解安源区安源区土地资源压力有积极作用,为安源区地区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经济效益明显。

2、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建设将能更好地促进安源区工业发展。

由于紧临武功山中大道及萍高公路,可降低运输成本,使资源更为有效地得到配置和整合,从而大大降低整体生产成本,促进企业发展。

3、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建设可以缓解安源区地区工业用地不足的矛盾,可以形成工业建设的规模效益,有利于统一建设和招商引资。

七、南片区现状条件分析及发展战略

1、规划区范围

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位于萍乡市安源区东部,紧邻中心城区白源工业片区,部分规划区范围未在总体规划范围内,基地土地由安源镇、高坑镇及白源街三部分土地组成。

基地北起武功山中大道,西至中环东路以西,东临吉祥大道,南至萍高路,规划面积720公顷。

基地距萍乡市中心城区仅10分钟路程。

2、发展条件分析

优势条件

(1)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机遇

为加快解决“三农”问题,中央作出推进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加快县区级城市(镇)发展的重大决策。

安源区为江西省十强县(市、区)”,在“中部崛起”的政策下更应在推进城市化的进程中走在前列,安源区必须针对本地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因地制宜,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城市化对策。

在大力推进城镇化、工业化的背景下,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开发与建设将有良好的机遇和政策支持的保证。

(2)区位条件明显改善

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东西部经济交流的加强,江西省地处广东、福建、湖南交界处的区位优势和作为东西部转接点的优势将逐渐发挥出来。

同时今后南昌、萍乡等产生经济辐射力的加强以及跨省域经济合作的发展都将给安源区的发展带来机遇。

此外,由于对外交通条件的发达,将大大加强安源与外部的联系。

尤其是临武功山中大道和中环东路的地理优势,将有助于促进安源区对外的客货运交通。

交通条件优势使安源区的区位条件得到优化,有利于区域经济在短期内能够迅速融入国内、国际大市场,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

同时,由于我国正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部地区也将受益。

地处湘赣边界的安源区将承接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扩散及资金投向的转移,凭借资源、交通优势和充足的劳动力,加速资源开发,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必将为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开发与建设带来良好的前景。

(3)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发展潜力大

目前,安源区有冶金、建材、化工陶瓷、塑胶、机械、汽车(汽配)、生态食品七大支驻产业。

各大支驻产业各有特色,发展潜力较大,如:

生态食品加工有传统的农业基础,冶金、建材、化工陶瓷等具有丰富低廉的原料供应渠道,机械加工制造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等。

乡镇企业中尚有一部分资源配置合理、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企业,这些是未来安源区工业发展的优势所在。

此外工业园区南片区生态环境良好,为基地工业项目区吸引人才和资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制约因素

(1)自然条件的制约

安源区区域内地形以丘陵地带为主,地段分隔,运营成本较高;部分山体相对海拔较高,成片可利用地较少,开发成本较高。

(2)城市建设水平的制约

安源区支撑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待提高,突出表现为城区之外部分地区道路设施相对较匮乏,交通联系不便;水、电等设施陈旧老化。

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

(3)工业工艺基础薄弱

全区部分工业工艺基础薄弱,制约了安源区工业的发展,部分工业产业由于工艺落后,在某些行业存在很多亏损企业,且由于工业工艺的落后造成的环境污染影响巨大,这些都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规划应通过实施积极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淘汰并关闭工艺落后和不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政策的工业企业,是当前工业产业调整的重要工作之一。

3、发展策略

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的建设涉及经济、社会、环境各方面,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协调一致,共同管理,为使江西萍乡安源工业园区南片区从一开始就进入良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