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493765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心亭看雪》同步配套练习含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下列加点词词义不同的一组是______。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哀转久绝

B.是日更定矣

问今是何世

C.问其姓氏

望其旗靡

D.强饮三大白而别

乃记之而去

(2)解释加点词。

①余孥一小舟______ 

②见余大喜______ 

③及下船______ 

④客此______

(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湖上影子……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所表现的景色。

(4)在文中作者所表现的情感较为复杂,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______。

A.一个“痴”字,表达了痴迷于山水、痴迷于世俗之外的情趣。

B.借所描写的雪景,寄托了人生天地两茫茫的深沉感慨。

C.字里行间流露出与民同乐的情怀。

D.委婉地传达出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怀念故国的淡淡愁绪。

6.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2)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4)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5)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6)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7.给下列加下划线的字词注音。

崇祯( 

)  拏( 

)    更定( 

)  一芥( 

毳衣( 

) 

雾凇( 

铺毡( 

沆砀( 

8.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

(1)余拏一小舟   拏:

(2)拥毳衣炉火 

拥:

(3)雾凇沆砀 

沆砀:

(4)焉得更有此人 

焉得:

 更:

9.莲花洞①

袁宏道

莲花洞之前,为居然亭。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②形影,如落镜中。

六桥③杨柳一络,牵风引浪,萧疏可爱,晴雨烟月,风景互异,净慈之绝胜处也。

洞石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余尝谓吴山、南屏④一派,皆石骨土肤,中空四达,愈搜愈出。

近若宋氏园亭,皆搜得者。

又紫阳宫石,为孙内使⑤搜出者甚多。

噫!

安得五丁神将⑥,挽⑦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

(选自《四部丛书》)

【注释】 ①莲花洞:

在杭州西湖南岸,净慈寺旁。

②须眉:

指男子。

这里指作者自己。

③六桥:

西湖苏堤上有六桥相连,自南而北:

映波、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

④吴山:

在杭州南郊,西湖东南岸上。

南屏:

在西湖正南岸。

⑤孙内使:

对明万历时司礼太监孙隆的尊称。

⑥五丁神将:

传说中帮助秦王打通蜀道的五位大力士。

⑦挽:

牵引。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亭轩豁可望,每一登览,则湖光献碧,须眉形影,如落镜中。

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 

”;

写石头,用“ 

”。

“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附参考译文:

莲花洞的前面是居然亭,亭子开阔,可以远眺。

每次登上观望,湖水清澈透明,(站在湖旁)人的影子像是在镜子里。

六桥的杨柳,一路上被风吹拂,摇曳多姿,倒好像是杨柳牵引着风,引出了水中波浪,杨柳错落有致,非常迷人。

晴朗的月夜和烟雨迷茫的时候,风景各不相同,这是净慈寺最绝妙的地方。

洞里的石头玲珑剔透,好像活的一样,比精工雕刻还要巧妙。

我曾经认识到吴山、南屏山一带都是表层为土,下面是石头,石头中间有孔,可以相互贯通,且这种洞石越挖掘越多。

近点的如宋氏园亭的石头,都是从这里得到的,又如紫阳宫的石头,很多是被孙内使从这挖掘出来的。

如果能使传说中的五丁神将把钱塘江的水挑来,将山表面的尘泥洗尽,使山下面石头的奇妙奥秘全部显露出来,该是怎么样的情形呢?

10.【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

【乙】崇桢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潮。

是日更定矣,余挐①一小舟,拥毳②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③,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④,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而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余强饮三大白⑤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选自《陶庵梦忆》)

【注】①挐:

撑(船)。

②毳(cuì

)衣:

毛皮的衣服。

③凇:

水气凝成的冰花。

沆砀(hà

ngdà

ng):

天上的白气。

④芥:

比喻细微,微小。

⑤白:

酒杯。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停一处)。

独往湖心亭看雪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意思。

(1)猛浪若奔

(2)互相轩邈

(3)上下一白(4)是日更定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甲乙两文画线句都写环境的幽静,但写法不同,请简析。

11.(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淞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张岱《湖心亭看雪》

解释下列字。

(1)念:

(2)但:

(3)挐:

(4)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文人雅士面对着大自然的美景时,往往会感慨丛生。

请你联系上面两篇文章作者的生平遭遇,简要说说他们文中所表达情感的异同。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1)雾凇沆砀 

天与云与山与水 

上下一白

(2)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3)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古诗词的背诵和默写能力。

诗词在背诵时不仅只注重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填写名句漏填和错填均不得分,一些易错字可结合词义去背诵。

对于结合诗文内容填写诗句,学生要多了解诗词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情感,正确把握内容,才能准确地判断。

默写时要做到“三不”:

不多字、不漏字、不写错别字。

注意“凇”“沆砀”“妆”等字的正确书写。

2.【答案】D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思考,找出正确选项。

D.不是正面描写,而是侧面的烘托。

ABC均正确,故选D。

3.【答案】D

此题考查学生把握古文中一词多义的能力。

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这样一种语言现象,是词义演变的结果。

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句中意义往往不同,阅读时应根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词在句子中的意义。

A.还/再;

B.指示代词,这/判断动词,是;

C.告别/另外;

D.全。

故选D。

4.【答案】《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公;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奇景;

雅趣

《湖心亭看雪》是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收录在回忆录《陶庵梦忆》中的一篇叙事小品,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是作者把自己对故国往事的怀念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山水之中而创作的小品文.

答案:

(1)《陶庵梦忆》 

张岱 

宗子 

石公 

陶庵 

蝶庵居士 

明末清初 

《陶庵梦忆》 

《西湖梦寻》

(2)奇景 

雅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的把握,注意平时的积累.

本题是对作者及其作品的等文学常识的考查.平时的学习中要多注意与作者有关的生平,多记忆重要作者的作品等.

5.【答案】B;

通“桡”驾,拿;

非常;

等到;

客居;

C

(1)本题考查的是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要注意词语的用法,A.绝,都是消失;

B.代词这/判断动词,不相同。

C.都是代词他。

D.都是顺承关系,然后。

只有B项不同,因此选B项。

(2)此题考查常见的文言虚词、实词的含义和用法。

实词则常常考查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的词语,学生需要学会积累运用。

“孥”是通假字,通“桡”,驾,拿;

“大”,非常;

“及”,等到,都是副词;

“客”,客居,是词类活用。

(3)此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注意译句上下文的含义,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

注意翻译时应抓住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往往是得分点。

本句中“惟”,只有,是关键词语。

另外需要注意本题还需对句子展开想象,加以补充,符合原文意境。

(4)本题考查要点是筛选并且提取文中的信息,归纳概括要点,是对文意的理解与文章主旨的把握。

《湖心亭看雪》中主要抒发作者家园故国之思,本无可乐之处,因此“与民同乐”是不正确的。

因此选C项。

答案

(1)B

(2)①通“桡”(携,带。

拿) 

②非常,十分 

③等到 

④客居,寓居

(3)湖上映出的影子,只剩下一道若有若无的长堤的痕迹,一个墨点般的湖心亭,和我那一片小草叶般的小舟,以及小舟上两三个如米粒般大小的人影罢了。

(4)C

译文:

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边。

大雪接连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一天晚上八点左右,我撑着一叶小舟,穿着毛皮衣,带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看雪。

(湖面上)冰花一片弥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皑皑的。

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长堤的痕迹,一点湖心亭的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粒人影罢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词类活用:

1.大雪:

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大雪。

2.客此:

名词活用作动词,在此地客居。

3.炉火:

名词活用作动词,带着炉火。

4.一芥:

名词活用作状语,像一根小草般微小。

古今异义:

1.余:

古义:

我。

(例:

余住西湖)今义:

剩下。

2.白:

名词,酒杯。

今义:

白色。

6.【答案】

(1)接连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都消失了。

(2)这天晚上八时左右,我撑着一只小船,裹着裘皮衣服,围着火炉,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

(3)天、云、山、水,浑然一体,白茫茫一片。

(4)在湖中想不到还会有这样的人!

(5)我痛饮(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6)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

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翻译后的句子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做到文从字顺,简洁凝练。

注意“绝”“是”“拏”“强饮”等词语的正确解释。

7.【答案】zhēn 

gēng 

jiè

cuì

sōng 

zhān 

ng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字音的辨析能力。

注音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对于课本上出现的常用字的字音一定要读准,要注意形近字的读音和多音字的读音。

读准字音,标准调号。

拿不准的字要查字典。

本题要特别通假字的字音。

划线词语注音依次为:

zhēn、ná

、gēng、jiè

、cuì

、sōng、zhān、hà

ng、dà

ng。

8.【答案】

(1)撑(船)

(2)裹、围

(3)白汽弥漫的样子

(4)哪能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的理解能力。

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

所要提醒的是,古文中有的字词在单独解释和翻译句子里意思往往略有差别,翻译句子要求句子通顺连贯,而字词解释则要求解释本义。

课文注释中提到的文言字词,考到的频率相当高,不可不记,做题时一定要按照注释中的字词解释答题。

根据语境可知,加下划线的词义依次为:

(1)撑(船)。

(2)裹、围。

(3)白汽弥漫的样子。

(4)哪能;

还。

9.【答案】【小题1】

亭子开阔,可以远眺。

【小题2】

亭轩豁可望 

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小题3】

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

注意“豁”“登览”“献碧”等词语的正确解释。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写作手法的理解能力。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绘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阅读文本可知,本文写景运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如写亭,用“亭轩豁可望”;

写石头,用“玲珑若生,巧逾雕镂”。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提炼能力。

回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参照注释,搞懂字词,弄清文意,领悟主旨。

学生要能立足全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揣摩,把握作品思想内涵以及作者蕴含文中情感。

阅读文本可知,“安得五丁神将,挽钱塘江水,将尘泥洗尽,山骨尽出,其奇奥当何如哉”这句话中寄托了作者追求洗尽尘世污浊的风骨。

10.【答案】【小题1】

独往湖心亭/看雪

①飞奔的马②比高远③全,都 

④这

①像老鹰飞到天上为名利极力追求高位的人,看到这些雄奇的高峰,追逐功名利禄的心就平静下来;

那些办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优美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②下了三天的大雪,湖中行人、飞鸟的声音全都消失了。

【小题4】

甲文:

以声音衬托幽静(以闹写静),写成“以动衬静”也对;

乙文:

文字简练,直接写静。

(1)这句话的意思是独自前往湖心亭欣赏雪景,根据语境来分析应将停顿划在“看雪”前。

(2)解答此题注意词类活用现象,第一小题是名次用作动词,第二小题是形容词用作动词。

(3)翻译第一句注意“鸢飞戾天者”具有比喻义,应译出本义。

第二句只要做到字字对译就可以了。

(4)甲文“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写声响,以此衬托山的幽静;

乙文”湖中人鸟声俱绝“是直接描写西湖的寂静。

11.【答案】【小题1】

①考虑、想到

②只是

③通“桡”,撑(船)

④尽力

①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②西湖上的影子,只有长堤在雪中隐隐露出的一道痕迹,湖心亭的一点轮廓,和我的一叶小舟,舟中的两三点人影罢了。

相同:

都对大自然的美景感到欣喜、陶醉其中。

不同:

苏轼被贬黄州,当他见到怡人的月色时,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悠闲都涌上心头。

张岱忠于亡明,面对西湖雪景,不禁产生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愁思。

(1)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

(2)①“但”要翻译出来;

注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的句序。

②主要是“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的句序和数量词的表达,要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规范。

(3)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须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写作背景这两方面来分析,然后用准确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比较两文,可知两篇课文都有对大自然的美景感到欣喜、陶醉之情。

再结合相关语句说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