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13468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6.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docx

心理学简答及论述题答案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简答题

1.如何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范畴?

答:

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教与学的相互作用的进展而展开的一个系统的过程,该系统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个要素。

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等交织在一起构成的。

2.教育心理学可以从哪些方面帮助教师认识如何适地教学?

答:

1.为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困难的成因提供多种方法。

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出现学习困难,教育心理学可以提供多种方法帮助教师了解原因。

教师可以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研究方法,对学生学习困难或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有关问题追根溯源,准确了解学生,从采取针对性的方法,促进学生学业进步,心理健康发展。

2.有助于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3.有助于教师对教育现象形成新的科学认识。

3.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要注意些什么?

答: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

例如,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难度既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既要适合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能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

这些因素将会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等部分中加以研究。

4.简述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简史?

答:

(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最初是从西方引进的,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此后,又出现了几本翻译介绍和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书。

(2)建国前,某些学者结合我国的实际对学科心理尤其是汉语教学心理、教育与心理测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科学研究,但研究问题的方法和观点大都模仿西方,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3)建国后,主要学习和介绍前苏联的教育心理学理论和研究。

(4)60年代前期,在学科心理学方面作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前期中断。

70年代后期,重新复苏繁荣,编写和翻译介绍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越来越多。

(5)目前,工作者综合国内外开展理论和应用研究,对教育教学实践起着越来越大的影响。

5.简述学习与教学的要素?

答:

学习与教学的五大要素为:

(1)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2)教师。

教师在学校教育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3)教学内容。

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

(4)教学媒体。

是教学内容的载体和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5)教学环境。

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6.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集中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特邀专题报告中,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主动性研究。

(2)反思性研究。

(3)合作性研究。

(4)社会文化研究。

7.简述教学过程中包含的三种过程。

答:

教学过程中包含以下三种过程:

(1)学习过程。

学习过程,是指学生获得、保持和应用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的过程,在教育心理学中,人们研究最早和最多的就是这一过程,这些研究结果构成了学习/动机理论。

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解释上。

(2)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法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对教学过程的研究比对学习过程的研究起步要晚,目前已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有效教学理论。

(3)评价/反思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是对学习和教学效果进行的测量,评定和反思,以求进一步改进的过程,它既可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后作为一个独立的部分,又可贯穿在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之中。

这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习过程受教学过程影响,教学过程要围绕学习过程进行,并且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而变化,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同时,这三种过程都受教学过程四种变量的影响。

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学习过程特点等,而且必须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不断地做出改变。

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

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教学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8.简要说明学生作为要素之一从哪些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答:

学生要素从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

(1)群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

以年龄差异为伪,年龄差异主要体现在思维水平的差异;

(2)个体差异,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它们是任何学习和教学的重要内在条件。

在学生这一要素中,无论群体差异还是个体差异,都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9.简述教师在学与教过程中的地位。

答:

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但这并不否定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地位。

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这是教师心理研究的主要问题。

10.教师教师心理学与邻近学科的关系。

答:

教育心理学既然有它自己独立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同时也有适合于它自己的研究方法,因而,它构成了心理学领域的一个独立的分支。

但是,正如我们在分析对象任务时已提到,它与教育科学和心理科学中其他的一些学科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有时甚至有交叉、重叠。

(1)教育心理学与教育学的关系:

教育学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2)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的关系:

儿童心理学为教育心理学提供基础,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助于进一步阐明各年级阶段发展的规律;

(3)教育心理学与教育技术学的关系:

教育技术学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是综合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以及理工科的知识研究实现教育目标的最优手段、方法的一门学科。

教育心理学的学习理论是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据;而反过来,由于现代化教学手段的采用,又为学习理论的研究开辟了新的途径;

(4)教育心理学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广义而言,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学,学习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狭义而言,教育心理学要以学习心理学的研究为基础。

11.请阐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

答:

(1)科研选题。

题目有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在选择时既要考虑到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又要考虑到有利于理论建设。

(2)形成研究问题。

(3)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

要想系统地研究某些变量,就必须有一种方法去测量变量的变化或变量之间的不同水平。

基本的测量方法有自我报告、直接观察、测验和教师或同伴的评判四种。

(4)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假设就是研究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表述。

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形式来描述。

研究方法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描述性的研究;一种是实验性研究,实验性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自然实验法和实验室实验法两种,教育心理学中目前大量进行自然实验。

12.简述观察法及其优缺点。

答:

观察法也称自然观察法,它是在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并记录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行为变化,从而对学生心理进行了解。

观察法的主要优点是被观察者在自然条件下的行为反应真实自然,观察法可作为一种科学研究的前期研究,可以先用来发现问题和现象,可供研究者在此基础上采用其他方法进行深人的研究。

观察法是教育心理学研究最基本、最普遍的方法。

它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结合其他方法进行,使用起来方便易行。

其主要缺点是观察资料的质量容易受观察者能力和其他心理因素的影响。

而且它只能有助于研究者了解事实现象,而不能解释其原因是什么。

即只能回答“是什么”的问题,不能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13.教育心理学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能发挥什么作用?

一、科学理论上的指导作用

(1)为教育现象提供不同于传统常识的新观点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3)

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二、研究方法上的指导作用

(1)帮助教师应用研究的方法来了解问题

(2)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创造性的、持续的研究

论述题

1.联系实际谈谈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答:

1.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在实际应用中,这些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2.试述教育心理学的四个发展阶段及其主要特点。

答:

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蜿蜒曲折的过程,从最初的被附庸于普通心理学或被融合于发展心理学,到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时期:

(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1931—1914年,又发展成三大卷《教育心理学大纲》。

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这一时期的特点:

著作内容多是以普通心理学的原理解释实际的教育问题,主要是一些有关学习的资料。

(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

这一时期的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20世纪20年代末以后,西方教育心理学吸取了儿童心理学和心理测验方面的成果,大大地扩充了自己的内容;30年代以后,学科心理学成了教育心理学的组成部分;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以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了教育心理学领域;50年代,程序教学和教学机器的兴起,同时信息论的思想等成果也影响和改变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

这一时期的特点:

出版书目的版本种类繁多,体系五花八门,内容大多取自普通心理学和儿童心理学等各科心理学。

只有学习这一课题是各书共有的。

可以说,这时的教育心理学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20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内容和体系出现了某些变化。

教育心理学的内容日趋集中,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的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

这一时期,西方教育心理学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校教育服务。

60年代,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美国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影响教学的社会心理因素。

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也方兴未艾,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和条件做了大量的研究。

(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0世纪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越来越完善,内容越来越丰富。

随着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被大量介绍到美国,加之认知心理学研究的深刻影响,人们对学习的理解发生了很大变化,对学习的教学过程及其条件也研究得越来越深入细致,教育心理研究越来越注重为教学实践服务,发展了许多有效的教学模式。

布鲁纳总结教育心理学十九处的成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

此外,80年代后期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3.试论教学过程的四种变量。

答:

教学过程中包括教学内容、学生特点、教师特点和教学环境四种变量,具体内容分别如下:

(1)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主要部分,是教学中的客体,它是由社会发展所提出的要求决定的。

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材的编制和课程的设置必须以学习和教学的理论和研究为基础妒例如,教材的内容、结构以及难度既要适合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又要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向更高水平发展;既要适于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特点,又能考虑到教学的有效性,且这些因素将会在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心理和教学心理等部分中加以研究。

(2)学生特点。

学生除了有年龄,性别等差别以外;还存在个别差异。

年龄的差异意味着思维发展的不同水平,而个别差异则意味着思维发展的水平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表现。

智力的差别,原有知识结构的差别,性格的差别外向或内向,场依存性或场独立性等等,以及家庭的文化背景,种族等差异,所有这些都会对教育进程产生影响。

(3)教师特点。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学生元论从哪个意义上讲都起着主导作用。

这里并不否定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

作为学校的教育过程,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最有效地组织教学,而教师起着关键作用。

(4)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包括教学媒体,学校物质环境,教室里的布置,温度等等以及集体的气氛,同学之间的关系,家庭成员间关系,班级之间的关系,校风,舆论(校内以及社会上的舆论)等等。

可以说,教学环境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教学环境又可以分为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前者涉及课堂自然条件(如温度和照明)、教学设施(如桌椅、黑板和投影机)以及空间布置(如座位的排列)等,后者涉及课堂纪律、课堂气氛、师生关系、同学关系、校风以及社会文化背景等。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教育心理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教学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不仅关系到学生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而且对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也有直接的作用。

因此,在教育心理学看来,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4.有的老教师认为自己没有学过教育心理学,上课同样上的很好,所以学不学教育心理学都没有关系,请就此观点

谈谈你的看法。

答: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原因如下:

(1)有些老教师从未学过教育心理学,却可以做好教学工作,是他们在长时间的反复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和摸索的结

果。

老教师从不断的教学实践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轻松应对。

但是实践经验不断总结和反思的过程,耗费时间长,见效慢,如果所有教师都用这种方法来开展工作,将会对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2)教育心理学对教师的教学能发挥极大的作用。

作为一门科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与学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师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心理过程、教与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

此外,教育心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科学,它不是普通心理学原理的简单应用,也不是与教育有关的心理学分支学科的简单组合,它的研究成果能为科学地进行教与学提供指导,促进学校教育实践。

(3)教师如果学了教育心理学,就会大大缩短自我摸索的过程,较快地取得教学经验,增强教学能力,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理论的基础上。

学习相应的理论,将有助于解决怎样教与如何教得更好的问题。

简而言之,学习这门课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助于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有助于教师增强角色胜任能力,有助于教师掌握心理健康知识。

(4)对于那些以前没有学习过教育心理学的教师来说,本身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可以弥补教育心理学理论知识的缺乏。

从长远发展来看,教师应当将教学实践和理论知识相互结合,并且将这些理论具体应用于实践当中。

经验丰富教师也应当积极学习教育心理学知识,有助于实践教学经验的总结,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以备他人借鉴。

因此,对于教育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是必备的,对于教师来说是必须掌握的。

5.阐述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模式。

答:

(1)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在学与教的五种要素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素,任何教学手段必须通过学生而起作用。

由于学校教育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教师在其中起着关键作用。

教师这一要素主要涉及敬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教学风格等方面。

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环境不仅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范畴,也是学习过程研究和教学设计研究所不能忽视的重要内容。

教学环境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

(3)在学习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教学情境,组织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从而引导学生的理解、思考、探索和发现过程,使其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

评价和反思过程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以及在教学之后的检验、反思。

(4)在学与教的过程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

反过来,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例如,学习目标的确定必须考虑学生的原有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考虑所教内容的学习过程特点等,而且必须通过学习过程而起作用,依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而不断地做出改变。

教学过程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从而确保学与教的过程达到最好的效果。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简答题

1.简述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答:

答:

(1)关于学习准备。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习准备不仅影响新学习的成功,而且也影响学习的效率。

同时,学习也会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新的发展又为进一步的新学习做好准备。

(2)关于关键期。

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

所以,我们应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行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

答: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0-2岁)、前运算(2-7岁)、具体运算(7-11岁)、形式运算(11-15岁)等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

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3.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

(1)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中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2)智力是学习成绩的一个可靠的预测指标,它主要影响学习的速度、数量、巩固程度和学习的迁移。

(3)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认知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

首先,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

其次,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最后,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4.简述自我意识的含义及其发展过程。

答: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5.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含义。

答:

1、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2、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性格的特征差异分为四个方面:

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性格的理智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

性格的类型差异指在一类人身上所共有的性格特征的独特组合,如内倾型和外倾型、独立型和顺从型。

3、教育含义:

性格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与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又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以及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因此,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的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

6.简述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有四个基本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7.简述性格与气质的关系。

答:

关系密切、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1、气质可使同一性格者有不同的表现,2、气质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速度3、性格可制约气质的表现并改造气质。

性格是个性中的核心。

8.少年期心理发展有何特征?

答:

过渡的时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

9.前运算阶段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答:

有如下主要特征:

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具体而言;1.儿童的言语和概念以惊人的速度发展,2.思维仍然是原始的,体现为集中化和不可逆性两个特点,3、只注重状态。

10.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有何特征?

答:

(1)命题之间关系:

本阶段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的形式进行的。

(2)假设一演绎推理:

本阶段儿童能够运用假设一演绎推理的方式解决问题。

(3)抽象逻辑思维:

本阶段儿童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到一定的概括。

(4)可逆与补偿:

本阶段儿童具备补偿性的可逆思维。

(5)思维的灵活性:

本阶段儿童常常由于规则与事实的不符而违反规则。

11.简述青年初期的心理发展特征。

答:

青年初期是指14、15岁至17、18岁时期,相当于高中时期。

青年初期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

他们的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

12.简述学生的认知方式差异。

答:

答:

认知方式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学生间认知方式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型等方面。

13.简述智力的个体差异。

答:

1、发展水平上的差异,不同的人所达到的最高水平不同。

2、智力的结构差异,既优势方面有所不同,另外,人的智力发展有早晚差异。

有人“少年早慧”,有人“大器晚成”。

14.什么是最近发展区?

答:

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论述题

1.论述最近发展区及其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何启发作用。

答:

最近发展区是儿童在现有的情况下,借助承认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维果斯基的思想体系是建构主义者发展的重要基石.

启发着建构主义者对学习和教育进行了大量理论建设和实际探索。

研究者提出了不少教学模式,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支架式教学。

对于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教学模式有一定的指导性;影响建构主义者对教学和学习的看法。

教学不只是局限于对教学结果和外部因素的强调,开始注重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内在因素,如一些背景性和过程性的因素.;

2.王老师在教学中发现,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有的学生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有的学生则倾向于

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尝尝出错,请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