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536271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6.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docx

最新管理学基础第二版方振邦课后习题答案115章资料

第1章管理与管理学

1、什么是组织?

组织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组织:

组织是一切管理活动的载体,是由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具有三种共同的特征,首先,每个组织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员组成的。

其次,每个组织都是有一个明确的目的。

最后,每个组织都具有系统性的结构,用以规范和限制成员的行为。

2、如何理解管理的内涵

管理的概念:

本书将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1)管理是一个协调工作的过程,这个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活动;

(2)管理是与他人一起或通过他人实现组织的目标,这就区分了管理岗位和非管理岗位;

(3)效率和效果是管理活动追求的两大目标。

效率(efficiency)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效果(effect)是指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而效果涉及结果。

3、论述管理的性质及其一般特征

管理的性质: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2.现代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一般特征:

1.管理最基本的任务是实现有效的社会协作。

2.管理最基本的形式是组织。

3.管理最主要的内容是处理人际关系。

4.管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变革与创新。

4、简述管理者在组织中扮演的角色

1.人际关系。

管理者在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有三种,分别是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

2.信息传递。

在组织的信息传递过程中,管理者也就成了组织中的信息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

3.决策制定。

决策制定是做出抉择的活动,管理者扮演着包括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种角色。

5、简述管理的环境。

管理的环境:

是指能够对管理活动的成效产生潜在影响的何种因素的总和,可以将其划分为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

6、如何对管理的外部环境进行评估和管理

根据外部环境的特点和客观形势的变换采取相应的技术和方法对其进行评估与管理。

(1)评估环境就是评估其不确定性程度。

组织环境的变化程度和复杂程度是评估环境不确定性的两个维度。

就变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动态环境和稳态环境。

就复杂化程度而言,可以分为简单与复杂。

两个维度交叉,可以组成四种不同形式的环境特征组合。

稳定简单的环境,代表了不确定性水平最低的环境。

复杂动态环境所代表的不确定性水平最高。

(2)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

利益相关者是组织外部环境中影响组织决策和行动或受其影响的任何相关者,既包括组织内部的工会、员工,也包括组织外部的顾客、竞争者、供应商、政府、社区、行业协会等群体。

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1)谁是组织的利益相关者?

2)这些利益相关者可能存在的特殊利益或利害关系是什么?

3)对于组织决策和行动来说,每一个利益相关者的关键程度如何?

4)通过什么具体方式来管理这些利益相关者?

利益相关者的管理方式取决于它们对组织的关键程度以及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

由此形成二维矩阵,有跨域管理、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利益相关者管理、扫描和监控环境四种具体的管理方式。

7、论述管理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

过程包括:

确定研究目的、概念化、选择研究方法、操作化、总体和抽样、收集资料、处理资料、分析资料、应用。

方法包括:

实验法、调查法、实地研究法、非介入性研究法、评估研究法。

8、如何认识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

管理的重要性决定了研习管理学的必要性。

学习和研究管理学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学习管理学有助于把握现代管理规律,提高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其次,学习管理学有助于合理组织生产力的要素,提高生产力水平,充分发挥生产力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作用。

最后,学习管理学也是个人谋职和从事社会活动的必要准备。

第2章管理理论的发展与演变

1、请简述管理理论萌芽时期的时代背景

工业革命前,欧洲各国长期外在中世纪反对商业、反对获取成就、反人道的文化价值准则的严重束缚下,社会与经济停滞不前。

文艺复兴时期,在新教伦理、自由伦理和市场伦理三股力量的驱动下,欧洲各国在社会、政治、经济、技术等方面经历了巨大的变动,终于打破了封建主义的樊笼,迎来了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产业革命的春天。

随着机器大生产和工厂制度的普遍出现,如何合理计划、组织和控制早期企业的生产活动等一系列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巨大的压力迫使理论家和实践者不断积累和总结管理经验形成了早期的管理思想。

2、请论述管理理论发展与演变的历史阶段

管理理论的萌芽时期、古典管理理论时期、管理理论发展的过渡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形成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时期、现代管理理论的深入时期、管理理论的多元化时期、当代管理理论的繁荣时期。

3、请简述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谋求最高生产率的科学管理思想原则;强调标准化管理和激励性工资的作业管理理论;推崇职能化管理和例外原则;认为雇佣双方要通过合作提高生产率,从而实现雇主低成本和雇员高工资的双重目标。

4、请简述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包括:

(1)企业的基本活动与管理的职能

(2)提出社会有机体概念(3)管理中具有普遍意义的14项原则即劳动分工、权力与责任、纪律、统一指挥、统一领导、个体利益服从整体利益、人员的报酬、集中、等级序列、秩序、公平、人员的稳定、首创精神、团结精神(4)进行管理教育和创立管理理论的必要性

5、试论述德鲁克的主要理论成就。

(1)事业理论。

德鲁克以三个著名的问题简单而深刻地阐明了“事业理论”:

你的业务是什么?

谁是你的客户?

客户认知的价值是什么?

(2)战略规划。

德鲁克认为,战略可以将“事业理论”转变成行动,其目的是使企业能在变化莫测的环境中果断地把握机会以达成希望获得的结果。

(3)管理的任务。

为了使机构能执行其职能并作出贡献,管理必须完成以下三项同等重要而又极不相同的任务:

1>明确组织的特殊目的和使命。

2>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

3>明确组织对社会的影响和对社会的责任。

(4)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的主要贡献之一就是它使得我们能用自我控制的管理来代替由别人统治的管理。

(5)有效管理者。

德鲁克通过自己的研究和观察,提出了管理者要做到有效性必须养成的五种思想习惯:

1>知道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

2>注重外部作用,把力量用在获取成果上,而不是工作本身。

3>把工作建立在优势上——自己的优势,上级、同是和下级的优势以及情境的优势。

4>把精力集中于少数领域,在这领域里优异的工作将产生杰出的成果。

5>做有效的决策(6)绩效精神。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因此组织的成功不是以良好的人际关系为标准,而是建立在充分发挥个人的长处,这就是所谓的绩效精神。

6、试论述安索夫的主要观点。

(1)安索夫范式。

此范式包括下面五个要素:

1>不存在任何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战略模式。

2>企业的成败取决于其所处环境的动荡水平。

3>企业的经营战略必须随着环境变化而进行调整,否则企业不可能做得很成功。

4>决定企业成功与否的另一因素是企业的管理能力是否与环境相适应。

5>影响企业成功的内在变量包括:

认知变量、心理变量、社会变量、政治变量和人文变量。

(2)PEST分析框架。

战略行为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企业内部结构化的过程。

(3)协同观念。

所谓协同,是指相对于各独立组成部分进行简单汇总而形成的企业整体的业务表现,即两个企业之间共生互长的关系,它是在资源共享的基础上生产。

(4)战略决策模型。

战略决策模型是指对公司扩张和公司业务多元化予以分别处理,而不是将战略规划视为一体。

(5)安索夫矩阵。

安索夫矩阵是以2×2的矩阵代表企业试图使收入或获利成长的四种选择,其主要的逻辑是企业可以选择市场渗透、市场开发、产品延伸、多元化经营四种不同的成长战略来达到增收目的。

7、请简述卡斯特和罗森茨韦克的系统观念和权变观念。

(1)系统观念。

系统观念为现代组织理论和管理实践提供了完整的基础。

把组织系统分为5个子系统:

目标与价值、技术、结构、社会心理、管理子系统,3个层次:

作业、协调、战略子系统。

(2)权变观念。

权变观念更为具体,重点研究各子系统中的具体特征和相互关系模式,其基本设想是,组织及其环境应有一致性。

第3章计划与决策

1、简述计划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1)明确方向,指导组织成员的工作

2)减少环境变化的冲击,降低风险

3)减少浪费和重复,提高效率

4)设立控制的标准,保障目标的实现

2、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

1)识别机会,是编制计划的真正起点。

2)设立目标3)拟订前提条件。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可供选择的方案。

6)选择方案。

7)编制支持(派生)计划。

8)编制预算。

3、简述目标管理的过程及优缺点。

目标管理的过程可分为:

目标制定、目标实施和绩效评价三大步骤。

优点:

(1)目标管理既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又具有激励员工的作用。

(2)目标管理是实现目标的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主要是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并结合上级的定期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容易形成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机制。

(3)目标管理可以促进更好的管理。

(4)目标管理使得管理人员详细考虑组织的任务和结构,使得各个目标都有负责人,从而进行有效的管理,因此,有利于管理人员对组织结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利的调整。

(5)目标管理鼓励个人投入,激励员工专心于他们的目标。

(6)目标管理有助于开展有效的控制工作。

缺点:

(1)目标管理忽视了组织中的本位主义及员工的惰性,对人性的假设过于乐观,使目标管理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大打折扣。

(2)目标商定需要上下沟通、统一思想,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3)目标管理绩效标准难以确定。

(4)目标管理会使得员工在制定目标时,倾向于选择短期目标,即可以在考核周期内加以衡量的目标,从而导致企业内部人员为了达到短期目标而牺牲长期目标。

4、简述并比较几中主要决策模型。

决策模型概括起来主要有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

理性模型指的是个体或团队为了增加自身决策的逻辑性和作出最佳选择的可能性,而应该遵循的一系列阶段。

有限理性模型就是制定出一套令人满意的标准,只要达到或超过了这个标准就是可行方案。

政治模型认为,决策是根据强有力的外部和内部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目标对决策结果进行博弈的过程。

理性模型、有限理性模型和政治模型的区别:

理性模型,清晰的问题与目标、充满确定性的条件、关于方案及其结果的完整信息、追求结果最大化而进行理性抉择。

有限理性模型,含糊的问题与目标、充满不确定的条件、关于方案及其结果的有限信息、利用直觉解决问题的满意性抉择。

政治模型,多元性、矛盾的目标、充满不确定性和含混性的条件、不一致的观点:

含混的信息、联盟成员之间讨价还价和辩论。

5、请说明科学决策的过程。

科学决策的过程包括六个步骤。

分别是识别和界定问题(决策的第一步)、确定决策标准(就是确定哪些因素与制定决策有关)、拟定和评价备选行动方案(一旦界定好了问题,就可以根据决策标准拟定一个或几个可行的方案)、选择一种行动方案(权衡各种备选方案的过程必须停留在一个地方)、实施方案(把决策付诸实践)、评价结果(直到对结果进行评价,决策才算完成)。

6、你认为计划工作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动态环境下计划工作的有效性问题,由于计划工作中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行动一旦确定,其隐含假设是环境在计划期内的稳定性。

环境若发生变化,则原有的目标和行动计划就可能丧失可行性。

而环境又往往是动态的,变化的,因此要求计划工作的灵活性,这与计划可能造成的刚性是矛盾的。

 

7、计划的定性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性计划方法主要包括:

专家会议法、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

8、计划的定量方法主要有哪些?

定量计划方法主要包括:

网络计划技术、资源分配和活动安排的简单排程技术、预测技术、运筹学方法和现代计划技术(项目管理和脚本技术)。

 

第4章战略管理

1.请概述战略形成的主要流派。

1)设计学派:

代表人物钱德勒和安德鲁斯。

主要观点战略形成过程是把企业内部优势和劣势与外部机会和威胁相匹配的过程。

建立了著名的SWOT模型。

2)计划学派:

代表人物伊戈尔.安索夫。

主要观点战略形成是一个程序化的过程。

建立了经验曲线、增长份额矩阵等。

3)定位学派:

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

主要观点战略形成是一个分析过程。

提出了五力模型、价值链等。

4)企业家学派:

战略形成是一个构筑愿景的过程。

5)认识学派:

战略形成是一个心智过程,是一种发生在战略家思想中的认知过程。

6)学习学派:

代表人物林德布洛姆、奎因。

主要观点战略的制定只能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

7)权力学派:

战略形成是一个协商过程,是组织内部各种权力冲突或与组织外部各种控制力量相互妥协和谈判的结果。

8)文化学派:

战略形成是一个集体思维过程,将战略制定视为观念形态的形成和维持过程。

9)环境学派:

战略形成是一个适应性过程,重视外部环境对战略制定的影响。

10)结构学派:

战略形成是一个变革过程,结构体从一个状态到另一个状态的飞跃过程。

2.战略管理是指什么?

其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战略管理(strategicmanagement)是一组管理决策和行动,是外部竞争策略和内部管理优化的组合。

对外而言,战略是确定并实施产业选择、产品和业务选择、定位和关键竞争方式的方法;对内而言,战略是选择并实施组织最优经营管理的方法。

战略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使企业面临竞争环境得到长远的发展。

意义:

1)有效整合资源2)引导组织发展3)适应环境变化

3.战略管理的过程有哪几个步骤构成?

请分别进行阐述。

战略管理的过程包括:

战略分析、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战略评估。

战略分析是指通过对企业的使命和目标、外部机会和威胁以及内部的优势和劣势的分析来决定企业的战略方向。

战略制定是指战略主体在了解、分析了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确定了本身所有的优势和劣势,以及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后,应拟定并设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战略方案。

战略实施是战略管理的行动阶段,是使既定的战略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成果的过程。

战略评估和控制:

进一步印证外界环境的分析是否正确,所制定的战略途径和手段是否有效等,从而发现问题和差距,分析产生偏差的原因,根据变化的环境进行调整,并采取矫正性措施,使战略行动与环境及目标相协调。

4.战略分析的内容包括哪些?

包括:

使命、愿景、目标、外部分析和内部分析。

使命即回答企业是什么,企业存在的理由。

愿景即回答企业在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企业。

目标是指组织希望取得的中短期成就,反映了组织的使命、愿景是如何被付诸实施的。

外部分析是指通过对组织的运营环境进行考察,分析企业所面临的各种战略机会以及所受到的各种战略威胁。

内部分析主要分析组织的核心竞争力。

5.什么是组织的核心能力?

核心竞争力是能给组织创造价值、特别是给组织带来竞争优势的特定资源和能力。

判断核心竞争力的标准:

有价值的能力、稀缺的能力、难以模仿的能力、不可替代的能力。

6.组织战略包括那几个层次?

请分别进行阐述。

公司层战略寻求确定公司应该从事什么事业,以及希望从事什么事业。

公司层战略决定组织的方向,以及每一个事业部将在公司战略中扮演的角色,即产品的组合分析。

事业层战略寻求决定组织如何在每一项事业上展开竞争,获取竞争优势。

职能层战略目的是决定如何支持事业层的竞争战略。

包括制造、营销、人力资源、研究与开发、财务等部门,他们的战略需要支持事业层的战略,要围绕事业层战略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

7.组织大战略主要有哪几类?

组织的方向战略有时也被称之为大战略,根据成长方向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类:

成长战略(或增长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

8.简述波特关于竞争战略的主要思想。

每个企业都会有许多优点或缺点,任何的优点或缺点都会对相对成本优势和相对差异化产生作用。

成本优势和差异化都是企业比竞争对手更擅长因应五种竞争力的结果。

将这两种基本的竞争优势与企业相应的活动相结合,就可导出可让企业获得较好竞争位置的三种一般性战略:

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聚焦战略:

成本聚焦和差异化聚焦。

9.请描述产业五种竞争驱动力量。

产业竞争驱动力量,即波特的“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购买者的讨价还价能力、供应商的讨价还价能力、现有公司之间的竞争。

10.请你就自身对明茨伯格划分的十大战略流派的理解,谈一下看法。

在《战略历程》一书中,管理大师亨利•明茨伯格和另外两位作者,将各种战略管理理论划分为十个学派,并详细阐述了十个学派关于战略形成过程的观点。

三位作者把战略看作是一头大象,这十个学派就好比这头大象的一个个部分——鼻子、尾巴、四肢、躯干等等。

很显然,这十个学派都有失偏颇,只是紧紧抓住了战略形成过程的一个局部,而没有触及其他的部分。

那为什么不介绍战略的全貌,而要呈现这一个个部分呢?

为了认识整体,我们必须先理解局部。

一、战略管理十大流派观点剖析

设计学派认为战略制定就是为了寻求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的匹配。

不过,设计学派的缺陷也是明显的,其实质核心是将战略制定脱离于战略贯彻,即将思维和行动相分离。

这种分离方便了案例研究和教学,也同样是因为这种特点,设计学派模型在咨询业中也倍受青睐。

但问题是,明茨伯格发问了:

“想了再做”真地是最好的方法吗?

一面是行动者在底层辛勤地执行战略,一面是战略的思考者高高在上、深思熟虑。

形成这种局面需要一个基本前提:

信息可以在不失真地情况下,集中起来发给上级,而这在现实中往往是实现不了的假设。

计划学派认为,战略产生于一个受控的、正式的过程,该过程被分解成清晰的步骤,每个步骤都采用核算清单进行详细的描述,并由分析技术来支撑。

明茨伯格认为,计划学派的核心吻合了管理教育、大公司的经营活动以及政府进行宏观管理的实践活动。

在这种模式中,战略是由受过严格培训的计划人员来制定的。

计划学派认可了设计学派大多数的前提,但它相比于设计学派的简单和非正式的模式,更强调“步骤”性和“命令”式的控制。

事实上,“由计划人员制定的,想象中非常完美的战略只有很少数得到了成功地贯彻”。

与设计学派和计划学派所不同的是,定位学派的基础更权威一些,它得源于迈克尔.波特的两本轰动性的著作:

《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些思想使定位学派在战略管理领域占据了主导地位。

按照在定位学派的力量,迈克尔.波特的5种竞争力量分析模型、三种通用战略、价值链模型是其主要分析工具,它们尤其得到战略管理咨询人员的推崇和使用。

不过明茨伯格认为,定位学派同样存在着思考和行动分离的问题,它使战略制定过程过于深思熟虑而因此破坏了战略学习。

另外,定位学派将企业竞争优势归结于企业所处的市场结构与市场机会,而产业内所有企业的赢利状况应该是基本一致的,这明显不符合事实。

更为重要的是,现在的竞争早已不再是一场“位置之战”,战略也早已变得动态起来,成功只能取决于对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快速反应。

企业家学派将战略形成过程集中在个别领导人身上,而且强调某些天生的直觉、判断、智慧和洞察力。

它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种与形象和方向感有关的看法,其核心概念是“远见”。

战略的形成过程在企业家学派中,继续被看作一只被掩埋在人类认知过程中的黑匣子,它对走入困境的企业组织,所开的药方简单明了:

去寻找新的、有远见的企业领导人!

显然,企业家学派用到的方法是冒险的,它以企业家个人健康和幻想作为赌注。

认识学派认为如果要去具体了解战略的形成过程,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去研究战略家的思想。

认识学派存在两个分支,其中一派倾向于实证主义,认为知识的处理和构成是产生某种勾画世界的客观想法的成果;而另一派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主观的,将战略作为一种对世界的解释。

如果说偏向客观的一派认为认知是世界的一种再创造;而主观一派则认为认知本身创造了世界。

学习学派认为,战略是人们开始研究形势时与其组织应付局势的能力一起出现的,有时以个人方式表现,而多数时候则以集体行为的方式出现,最后集中成为组织成员的行为模式。

认识学派试图告诉我们,世界是很复杂的,单纯说明性的设计学派、计划学派和定位学派是建设不起战略管理这座大厦的,而为了去更好地了解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只好去学习。

权力学派将战略形成看作是一个受到权力影响的过程,它强调权力和政治手段应用于战略谈判以利于获得特殊利益。

这一学派存在两个分支,即微观权力和宏观权力。

微观权力是用来应付组织内部的政治对策;而宏观权力关心的是组织对权力的应用。

明茨伯格认为,权力学派将权力和政治引进战略形成过程是有其意义的,因为我们必须承认,在很多情况下,组织或多或少会受到政治和权力因素的影响,如在重大变革时期,权力关系中的重大变化也必然发生,在冲突出现时,许多组织成员拥有权力并有促进自身利益的倾向.

对于文化学派,明茨伯格是这样说的,把权力放在镜子面前,看到的翻转的背面的影像就是文化。

权力控制组织并将其分离;而文化则将个体整合进集体。

文化学派相对于定位学派人为的精确性,其缺点是概念的模糊性。

另外,它还会阻碍必要的改变,由于文化是凝重的、稳固持久的,它赞成保持管理的连续性并将管理保持在一定的轨道上。

而且,由于文化形成本身就是持久和困难的过程,对其重建和再造往往更难,并会对其造成破坏。

环境学派与其他学派不同,它们将环境看作一种影响因素,而在环境学派中,环境成为了真正的演员角色。

环境学派认为,组织是消极被动的,它们花费时间对确定议事日程的环境做出反应。

明茨伯格指出,“环境”因素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于其他学派中,如定位学派,在定位学派中,环境体现为一种经济力量群,代表行业、竞争和市场。

在认识学派的一个分支中,对偏见和歪曲的强调,也反映了环境的影响。

而学习学派也强调了环境的复杂性。

结构学派包含了前面的所有内容,但它却运用了自己的独特视角,它和其他学派的根本区别在于:

它提供了一种调和的可能,一种对其他学派进行综合的方式。

这一学派一方面将组织和组织周围的状态描述为结构,另一方面将战略形成过程描述为转变。

它们反映了事物存在的两个方面:

状态和变迁。

从某种意义上说,结构学派的前提包含了其他学派的前提,但每一前提都有一个明确界定的适用背景,正是这种包容成为了结构学派独有的特征。

明茨伯格虽然相对来说更为推崇结构学派,但他同时也认为,结构学派给战略形成这个混乱的领域带来了某种秩序,但是组织从结构中获益的同时,也会从中受到损害。

这十个学派都犯了同一个错误:

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外的方面。

虽然从整体上看,这十个学派都是错误的,但是每个学派都有正确的地方。

经理人了解这十个学派的观点后,即使不可能完全看清楚战略管理这头大象,也可以尽量逼近战略管理的全貌。

十个学派的观点,也拓宽了管理人员的战略视角。

作为战略家,要能掌握这十种观点,并且综合运用。

而事实上,战略管理也正在朝着这种综合的方向发展。

真正的战略学的发展方向,就是相互、溶合使用。

缺乏这样的认知前提,在企业战略理论方面的研究中,难免造成“盲人摸象”的结果。

对于经理人而言,在战略的制订过程中,必须从企业整体出发,不被局部因素纠缠;同时,对侧面问题与局部问题加以足够的关注。

通过明茨伯格的理论我们还可以知道这样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当你在翻阅厚厚的一摞战略管理咨询报告的时候,你可能看到的只是战略管理咨询领域的某一个派别的认识成果;第二件事情是,就如同明茨伯格警告的那样,虽然我们看到了大象的躯干、大腿、象鼻、耳朵以及尾巴,但大象却并不是这些局部的总和。

如果一定要从盲人摸象的困剧中挣脱出来,寻找一条路,那么通过战略学习是有可能达成的这一目的。

第5章组织结构与组织设计

1.什么是组织结构?

什么是组织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有哪些?

组织结构无效性的特征有哪几种形式?

组织结构(organizationalstructure)是指组织中正式确定的使工作任务得以分解、组合和协调的框架体系。

组织设计(organizationaldesign)是以组织结构为核心的组织系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