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549586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8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docx

高考地理增分考试技巧

2019年高考地理增粉考试技巧

1 宇宙中的地球

一、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

1.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

(1)普通性

①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都具有同向性、共面性和近圆性。

②地球的物理特征与其他行星相比无特殊之处。

(2)特殊性——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①自身条件:

适宜的温度、适宜生物呼吸的大气、液态水的存在。

②外部条件:

安全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太阳光照。

2.影响太阳辐射分布的三因素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活动

对地球的影响

类型

大气层

黑子

光球层

(1)影响地球电离层,使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

(2)影响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

(3)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

耀斑

色球层

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运动的规律

运动形式

自 转

公 转

绕转中心

地 轴

太 阳

方 向

自西向东

速度

角速度

除极点外,各地相等,均约为15°/时

不断变化,近日点最快,远日点最慢

线速度

因纬度而异,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两者关系

自转轨道面(赤道平面)和公转轨道面(黄道平面)之间存在黄赤交角,该交角的存在导致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自转的地理意义

产生昼夜交替,产生时差,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发生偏转。

①时间的计算。

a.地方时的计算:

东边的地区先看到太阳,故地方时较早;每向东15°,地方时加1小时,每向西1°,地方时减4分钟,可借用公式计算:

T求=T知±4分钟×两地经度差(所求地点在东用“+”,反之用“-”)。

b.区时的计算:

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1小时,则两地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且也是东早西迟,即向东加、向西减,可用公式表示:

T求=T知±1小时×两地时区差。

试题常会要求计算北京时间(东八区的区时)和世界标准时间(零时区的区时)。

在进行地方时或区时计算时,一般可用数轴法,如下图所示,画出全球的经度范围(或24时区),标出已知地点的位置、时间,然后按东加西减、每15°对应1小时的法则,就可轻易求出另一地的时间。

若120°E的地方时为12时,则130°E的地方时为12时40分;若东八区为10时,位于其西边的东三区则为5时。

②两条日界线。

a.一条日界线为国际日界线,它是人们为了避免日期混乱而特意设定的,以180°经线为基础,但为了方便该线附近国家的生活,该线有三处弯曲。

自西向东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应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国际日界线,日期应加一天;由于国际日界线两侧的东西十二区位于同一个时区,故越过日界线后,区时不变。

另一条日界线是0时经线,即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它的位置并不固定,而是随着地球的自转而移动。

b.在判断地球上某一日期所占的范围时,可先找出0时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至国际日界线为新的一天,由0时经线向西至国际日界线为旧的一天;随着地球的自转,0时经线自东向西移,故新一天的范围逐渐扩大、旧一天的范围逐渐缩小。

(2)公转的地理意义

导致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四季与五带。

3.四节气昼夜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特点

节气

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北半球夏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以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北半球冬至日

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以南回归线为中心向南北递减,南回归线及其以南达到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达到一年中最小值

春、秋分日

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分

赤道为90°,向南北递减

4.日出、日落方位与太阳直射点的关系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3)太阳直射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西南。

(4)恰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2 区域自然资源的综合开发与资源跨区域调配

一、山西能源基地与德国鲁尔区的区域发展差异

项目

德国鲁尔区

山西能源基地

开发条件

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发达;煤炭资源丰富;距离铁矿近;水资源丰富

煤炭储量丰富,开采条件好;位置适中,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存在问题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能源地位下降,传统产业衰落,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环境问题明显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运力不足;环境问题突出;水源不足

综合整治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扩大煤炭开采量;发展交通;提高外运能力;加强煤炭加工转换,调整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治理环境污染

二、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1)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

要素

地理特征

地形

流域内多山,地形起伏较大

气候

亚热带地区,气候温暖湿润

水文

水系发达,支流众多,水量丰富,大部分可通航,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落差较大,水能丰富

矿产资源

煤、铁、铜、磷等资源丰富

(2)流域的综合开发及治理

①核心:

河流的梯级开发。

②主要措施:

结合资源条件对流域进行综合开发,对流域的生态环境进行恢复和治理。

③效益:

实现了防洪、养殖、灌溉、航运、发电、旅游等效益;农林牧渔业、工业和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知识链接】我国长江流域的综合开发措施

上 游

中 游

下 游

问题

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严重

洪涝威胁严重

水体和大气污染严重

整治措施

①加强长江防护林和水源涵养林的建设;②退耕还林、还草

①退耕还湖、疏浚湖泊;②搞好荆江分洪工程;③以水土保持为中心,营造中游防护林;④发挥水利工程拦洪治沙的功能

①调整并优化产业结构,淘汰或改造传统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②加强环境保护,控制环境污染

三、资源跨区域调配

1.南水北调

2.西气东输(一线工程)

(1)主体工程的起止点:

从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到上海。

(2)建设意义

3.西电东送

(1)我国水能分布的不均匀性:

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分布在西南、中南及西北地区。

(2)西电东送工程的必要性:

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性,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能源资源短缺。

4.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对调入区、调出区的地理环境产生有利或不利的影响。

3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1.东北地区农业生产的地域差异

(1)耕作农业区:

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

(2)林业和特产区: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3)畜牧业区:

西部高原、松嫩平原西部及部分林区草地。

2.商品粮基地建设

3.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方向

(1)平原区:

进行黑土培肥,改善耕作条件,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2)西部草原区:

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舍饲畜牧业。

(3)山区:

以森林资源保育为核心,抓好“天然林保护工程”,发展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配套加工业。

二、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分类

问 题

解决对策

工业化问题

①大量占用耕地;②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③环境污染严重;④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

①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产业升级;②构筑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③加强规划与管理

城市化问题

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②城市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

③珠江水质恶化;

④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⑤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加剧

三、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

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是追求更高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

2.影响因素:

劳动力因素、内部交易成本和市场因素。

3.产业转移的规律

(1)转移主体:

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

①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②资源密集型工业由接近能源地向原料地,再向市场和交通优势地转移。

③劳动密集型工业都是转向劳动力数量较多、工资较低的地区。

4.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4 区域地理特征与地理基础底图

区域地理特征

1.区域地理特征的分析方法

分析各区域的地理特征,应从区位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具体思路和程序如下所示:

一个区域内的地理要素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在分析区域地理特征时,正确掌握区域要素之间的关系,构建知识间的联系线索,有助于从整体上掌握区域地理特征。

其中区域自然环境条件是区域地理特征分析的突破口,如下图所示:

2.区域差异的分析

区域间的差异,首先表现为自然环境的差异,一般可从纬度和海陆位置入手,探寻气候、地形、水文、土壤、植被等方面的不同。

不同的自然环境下,人类的活动也会不同,一般来说,可从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畜牧业等)和生产方式(包括耕地类型、复种指数等)、工业发展特点和布局、人口、城市、交通等方面进行比较。

区域差异的综合分析如下图所示:

但区域的比较不要面面俱到,而要先找到最明显的具有代表性的要素。

比较区域差异的目的在于找出区域典型要素,理解主要特征,探求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经济的措施。

地理基础底图

★五个主要地区

一、东南亚

1.位置与范围

(1)绘出经线100°E、110°E、120°E。

(2)十字路口的位置

地处A亚洲与B大洋洲、C太平洋与D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位于E马来半岛和F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3)范围

①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

②东南亚唯一的内陆国是老挝,跨两大洲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

2.地形

3.主要河流:

G湄公河,H湄南河,I萨尔温江,J伊洛瓦底江。

4.气候:

以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为主。

5.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以水稻种植业和热带种植园农业为主。

主要国家农作物分布如下:

国家

主要农作物

泰国、越南、缅甸

世界重要稻米出口国

泰国

世界最大橡胶生产国

菲律宾

世界最大蕉麻生产国和椰子出口国

马来西亚

世界最大棕油生产国

印度尼西亚

世界最大的椰子生产国

6.城市分布:

中南半岛的城市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

7.华人、华侨集中的地区:

东南亚是华人和华侨分布最集中的地区。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主要分布在爪哇岛。

二、西亚—北非

1.重要位置——“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1)绘出下列纬线:

30°N、40°N;经线0°、20°E、30°E、40°E。

(2)“两洋”:

E印度洋、F大西洋。

(3)“三洲”:

A亚洲、B欧洲、C非洲。

(4)“五海”:

①阿拉伯海、②红海、③地中海、④黑海、⑤里海(湖泊)。

(5)重要海峡:

D霍尔木兹海峡。

2.石油资源丰富

(1)主要分布区:

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2)石油输出路线

3.匮乏的水资源:

气候干燥→河流稀少→河流、湖泊水的分配和争夺→引发战争。

4.农业发展:

以畜牧业和灌溉农业为主。

5.文化差异:

多数人信奉伊斯兰教,少数人信奉基督教、犹太教和其他宗教,宗教圣城是耶路撒冷。

三、欧洲西部

1.绘出下列纬线:

40°N、50°N;经线:

0°、10°E、20°E、30°E。

2.自然地理环境

(1)地形

①平原:

a西欧平原、波德平原。

②山地:

b阿尔卑斯山脉、斯堪的纳维亚山脉。

(2)典型地貌:

冰川地貌广布,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3)气候

(4)河流

3.人文地理特征:

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传统的畜牧业;繁荣的旅游业。

四、撒哈拉以南非洲

1.自然特征

(1)高原大陆:

地形以高原为主。

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

(2)热带大陆:

气候炎热。

气候类型以赤道为中心呈南北对称分布,依次为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

(3)四大河流:

a尼罗河(世界最长)、b尼日尔河(西非最大)、c刚果河(两穿赤道、径流量世界第二)、d赞比西河(非洲南部最大河流、水能丰富)。

2.经济特征:

“单一商品经济”为主

3.三大问题——人口、粮食与环境问题严重

(1)问题及主要原因。

①人口问题:

人口自然增长率居各洲之首。

②粮食问题:

人口增长速度超过粮食增长速度,人均粮食占有量各洲最低。

中非、西非、东非缺粮最为严重。

③环境问题:

人们为了生存而滥砍、滥垦、滥牧,致使环境恶化。

(2)解决措施:

控制人口增长速度,提高人口素质;保护环境,提高农牧业生产水平,加强民族团结等。

五、极地地区

1.南极地区

(1)位置:

绝大部分在南极圈以内,临A大西洋、B印度洋、C太平洋。

(2)范围:

南极大陆以及周围的海洋。

(3)地形:

以高原为主,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有“冰雪高原”之称。

(4)气候:

严寒(酷寒)、干燥、烈风(大风)。

(5)科学考察的宝地

①原始自然环境:

科研价值高,图中D为长城站,E为中山站,F昆仑站,G泰山站。

②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等。

2.北极地区

(1)位置:

指北极圈以北广大区域。

(2)范围:

e北冰洋的大部分,以及沿岸的a北美洲、b欧洲、c亚洲三洲的陆地和岛屿(如d格陵兰岛)。

(3)气候:

1月均温:

介于-20℃~-40℃之间;年降水量:

100毫米~250毫米。

(4)科学考察的宝地:

石油、天然气、煤、铁等资源丰富,图中f处建有我国的黄河科考站。

★六个重要国家

一、东亚——日本

1.范围:

由A北海道岛、B本州岛、C四国岛、D九州岛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2.地形特点

3.气候

4.资源:

森林和水能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缺乏。

5.农业:

渔业发达,捕鱼量居世界第一位,最大渔场北海道渔场。

6.工业:

(1)主要分布区:

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

(2)五大工业区

二、南亚——印度

1.描绘下列经线:

80°E、90°E;纬线:

20°N、30°N

2.三大地形区

3.主要气候:

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水旱灾害频繁。

6~9月盛行西南季风,为雨季;10月~次年5月盛行东北季风,为旱季。

4.五大作物

种类

分 布

水稻

东北部,半岛沿海地区

小麦

德干高原西北部,恒河上游地区

棉花

德干高原西北部

东北部山坡

黄麻

恒河三角洲

5.四大工业(连线)

6.四大城市

三、欧洲东部和北亚——俄罗斯

1.绘出下列纬线:

50°N、66°34′N;经线:

60°E、80°E、100°E、120°E。

2.四大地形区:

A东欧平原、B西西伯利亚平原、C中西伯利亚高原、D东西伯利亚山地。

3.主要河湖:

E伏尔加河、F鄂毕河、G叶尼塞河、H勒拿河、I贝加尔湖。

4.主要矿产

矿 产

分 布

库兹巴斯

石油

秋明油田

天然气

西西伯利亚

铁矿

库尔斯克

5.四大工业区

6.两大农业带:

东欧平原和顿河流域。

7.交通

四、大洋洲——澳大利亚

1.在图中绘出下列纬线:

20°S、23.5°S;经线:

120°E、140°E。

2.领土组成:

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及附近一些小岛。

3.三大地形

分布

地 形

东部

山地,大分水岭

中部

平原,大自流盆地

西部

低矮的高原

4.气候:

热带面积广大,呈半环状分布。

图中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雨林气候,d亚热带湿润气候,e地中海气候,f温带海洋性气候。

5.称号:

(1)“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世界上绵羊数和出口羊毛最多的国家。

(2)“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矿产丰富,出口额大。

(3)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动物具有独特性、古老性,国徽上的动物是袋鼠、鸸鹋。

6.人口、城市的分布:

人口和城市多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如图中的g悉尼。

五、北美——美国

1.在图上绘出下列纬线:

30°N、40°N、50°N;经线:

120°W、100°W、80°W。

2.三大地形区

3.气候:

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西部太平洋沿岸气候带南北狭长分布、南部墨西哥湾沿岸为亚热带湿润气候。

4.河湖:

密西西比河为世界第四长河,纵贯中部平原,航运便利。

五大湖由冰川作用形成。

5.农业生产——机械化和专业化:

a玉米带,b小麦区,c棉花带,d乳畜带。

6.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位于旧金山东南的硅谷,是美国兴起最早、规模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心。

六、拉丁美洲——巴西

在图中绘出下列纬线:

0°、23.5°S;经线:

60°W。

名称

特 征

地形区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安第斯山脉

气候

d热带雨林气候、e热带草原气候、f热带雨林气候

农业

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工业

钢铁、造船、汽车、飞机制造等发展迅速

人口

土著居民印第安人是黄种人,白种人、混血种人居多,人口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

城市

g巴西利亚,h圣保罗

★中国四大地区

一、北方地区

地形区

A辽河平原、B松嫩平原、C三江平原、D华北平原、E黄土高原

气候

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从干湿状况看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从温度带来看,D属于暖温带,B属于中温带

河流

F松花江、G汾河、H渭河

资源

煤、石油、天然气、铁矿资源丰富。

有大同煤矿、鞍山铁矿、I大庆油田、J辽河油田、K胜利油田、L中原油田

城市

①济南、②太原、③西安、④哈尔滨

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

二、南方地区

地形区

A江南丘陵、B闽浙丘陵、D两广丘陵、E云贵高原

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河流

长江、珠江、C澜沧江、M汉江

资源

水资源、水能、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常规能源缺乏

铁路

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京九线、H浙赣线等

工业基地

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珠江三角洲工业基地

三、西北地区

四、青藏地区

1.地形区:

主要包括青藏高原和柴达木盆地。

图中的a祁连山脉,b巴颜喀拉山脉,c唐古拉山脉。

2.河流:

图中的d金沙江,e怒江,f澜沧江。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

3.城市:

g拉萨,h格尔木,i西宁。

4.交通:

(1)公路运输是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2)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青藏铁路。

5.农业:

(1)高寒牧业:

牦牛、藏绵羊、藏山羊等优良畜种。

(2)河谷农业

5 地理信息技术

地理信息技术

功能差别

图像或数据分析方法

应用领域

遥感(RS)

主要监测地理事物状态、范围变化

遥感事物的波段型图像,主要是分析事物在不同时期或与其他事物波段差别的最大波段;图片型图像主要是分析不同时期事物变化方向、面积

农业生产状况监测、资源勘探、灾害监测等

地理信息系统(GIS)

主要是分析、设计方案

图层型数据分析,主要分析某一方案所需要的不同要素;数字型数据主要是分析数据所占范围和变化方向,或比较不同数据叠加的结果

城市规划、城市交通、城市环境管理等

全球定位系统(GPS)

主要确定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海拔高度

主要是分析显示数据,根据显示的经度、纬度、海拔确定地理单元

军事行动、测量、救援等领域

6 选修2 海洋地理

1.各种海岸类型的比较

类型

组成

地貌特点

形成原因

利用方式

基岩海岸

坚硬的岩石

岬湾相间,海岸线曲折

陆地山脉或丘陵延伸入海的边缘,在海浪的侵蚀和岩石崩塌作用下形成

港湾、旅游

砂质海岸

沙子和砾石

向海洋缓慢倾斜

河流的堆积作用和海水的冲刷与搬运作用

海滨浴场

淤泥质海岸

淤泥

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

平原河流携带颗粒较细物质的堆积作用

滩涂养殖

生物海岸

红树林海岸

红树林植物与泥沼

低洼,红树林植物与泥沼相结合

抵御风浪侵蚀、保护沿海湿地和生物多样性

珊瑚礁海岸

珊瑚虫的遗骸和分泌物

生物堆积作用

保护海岸、抵抗海浪侵蚀

2.海水的温度与盐度

(1)海水温度

(2)海水盐度

3.海洋资源的类型与开发利用

海洋资源类型

开发利用

海洋水资源

①海水淡化;②海水直接利用:

沿海工业冷却水、生活冲洗水、低盐度海水直接灌溉某些农作物(西红柿、白菜、甜菜、苜蓿等)

海水化学资源

海盐是海水中蕴藏量最大的化学资源,要综合开发利用。

我国的盐场主要有:

长芦盐场、鲁北盐场、淮北盐场、莺歌海盐场、布袋盐场等

海底矿产资源

滨海砂矿(金红石、锆英石、金刚石、锡砂矿等)、石油、天然气、多金属结核和海底热液矿

海洋生物资源

海洋鱼类、海洋虾蟹类、海藻类

海洋能源

主要包括:

潮汐能、波浪能、海水温差能等。

海洋能源与常规能源相比,优点:

①可再生,总蕴藏量大;②清洁,不污染环境,可综合利用。

缺点:

①时空变化大;②开发环境恶劣,技术要求高,一次性投资大

海洋空间

海洋交通和通讯,围海填海造陆,海底储藏

4.海域的划分

7 选修3 旅游地理

1.旅游资源的分类

2.旅游景观的欣赏

(1)选择观赏位置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

最佳观赏位置

高峻山峰

庐山(赣)、黄山(皖)、泰山(鲁)、武陵源群峰(湘西北)

远眺、俯瞰

地貌的酷似造型

云南路南石林的阿诗玛、广东肇庆的七星岩、安徽黄山的石猴观海、青岛的石老人

特定的观赏位置

山中的峡

谷、溶洞、

一线天

长江三峡(渝、鄂)、科罗拉多大峡谷(美国)

置身其中近观

桂林的芦笛岩溶洞

一线天

瀑布

尼亚加拉瀑布(加、美两国之间,伊利湖和安大略湖之间)、伊瓜苏瀑布(巴西、阿根廷两国间,伊瓜苏河与巴拉那河汇合处,世界最宽瀑布)、安赫尔瀑布(委内瑞拉境内,世界落差最大瀑布),莫西奥图尼亚瀑布(赞比亚、津巴布韦两国间,赞比西河上)、黄果树瀑布(贵州境内,北盘江上)

适当距离仰视

江河湖海

洞庭湖、长江、滇池

位置较高的亭台楼阁之上俯览远望

湖沼池塘

济南大明湖、北大未名湖、南京莫愁湖

多低临水面建亭、榭、廊,水边铺小路适宜近观俯视

山水有机组合景观

漓江山水、长江三峡

乘船(筏)沿水路观两岸风景

(2)把握观赏时机

景观类型

景观举例及其最佳观赏时机

随季节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北方山水风景——夏季;南方千米以上高山——夏季(此季节雨水多、云雾多、景色丰富且有变化,兼收避暑之效);北国风光——冬季

随天气而变化的自然景观

泰山观日出——凌晨;黄山观日落——黄昏;海拔较高的风景名山——雨过天晴

特定时期出现的自然景观

钱塘江大潮——农历八月十八;青海湖候鸟——五月;大理蝴蝶会——三月;海市蜃楼、峨眉山“佛光”、吉林雾凇——特定的气象条件

3.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

(1)资源价值

资源是否值得开发,如何开发,必须先分析其具有的价值。

旅游资源的价值及表现如下表所示:

价值

含 义

资源类型

美学价值

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

自然景观

科学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