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47116 上传时间:2023-05-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三节认知疗法文档格式.docx

(2)某某人是非常坏的,所以他必须受到严厉的责备和惩罚;

♦(3)逃避生活中的困难和推卸责任比正视它们更容易;

♦(4)任何事情都要按自己的期待发展,任何问题都应得到合理的解决;

♦(5)人的不幸绝对是外界造成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悲伤、忧愁和不安;

♦(6)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对现在的行为起决定的作用。

♦(7)自己必须有靠山,有人安慰;

♦(8)其他人的不安也肯定会引起自己的不安;

♦(9)和自己接触的人必须都喜欢和赞成自己;

♦(10)生活中有大量的事对自己不利,必须花大量时间考虑对策。

一、ABC分析法

为了进一步分析自我挫败者的思维方式,埃利斯提出了一种“ABC分析法”:

♦A代表触发性的经历(activatingexperience),比如你和恋人分手了。

♦C代表随后出现的情绪和行为的后果(consequence),比如忧愁、痛苦、茶饭不思;

是A导致了C吗?

♦埃利斯认为,绝对不是。

在A和C之间有一个B,即对A的认识和信念(belief),是B导致了C。

1、RET治疗的指导思想

(1)向当事人说明心理问题的来源是非理性思维,让当事人学会区分理性和非理性的观点。

(2)向当事人说明造成痛苦的根本原因在于自己,在于不断重复的自我挫败观念。

♦(3)简单地否定非理性思维并不足以消除它,还必须促使患者发展理性的人生哲学。

♦贝克把人们在认知过程中常见的认知歪曲归纳为五种形式:

(1)任意推断(arbitraryinference):

即在证据缺乏或不充分时便草率地作出结论,如¡

我是无用的,因为我去买东西时商店已经关门了。

(2)选择性概括(selectiveabstraction)仅依据个别细节而不考虑其他情况便对整个事件作出结论,这是一种瞎子摸象式的、以偏概全的认知方式。

如¡

单位中有许多不学无术的人在工作,这是我做领导的过错。

(3)过度引伸(overgeneralization):

或称过度泛化,也就是说从一个琐细事件出发引伸作出的结论。

因为我不明白这个问题,所以我是一个愚蠢的人。

或¡

因为打碎了一只碗,所以我不是一个好母亲。

(4)夸大或缩小(magnificationandminimization):

对客观事件的意义作出歪曲的评价,如因为偶然的开玩笑,并无恶意地撒了一次谎,于是认为¡

我完全丧失了诚意。

(5)走极端的思维(all-ofnone):

即要么全对,要么全错,病人往往把生活看成非黑即白的单色世界,没有中间色。

如没有被聘为电视播音员,从而就产生:

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没有什么地方再会聘用我了;

我现在连整理房间的能力也没有了,我成为一个无用的人了。

♦抑郁病人的思维内容是以失落感为特征的,对前途丧失信心,对工作丧失兴趣,并有生理功能的丧失(如性功能、食欲、体重等)。

病人往往以¡

负性认知倾向¡

(negativecognitivetrend)为其认知特征,他们往往把自己看成是被剥夺了的、失败的或者是有缺陷的人;

他们周围的世界充满了荆棘和艰难,几乎没有一丝成功的喜悦;

他们的前途没有一点自我满足的希望,只有痛苦和挫折。

这些观念被称为抑郁认知三联征。

病人往往在认知范围的大小、内容和本质上都有歪曲,形成的看法往往是固执和消极的。

已经有许多实验研究证实并支持认知理论的一些主要论点,如已经证实情绪抑郁和非抑郁病人之间在下列几方面存在差异:

对前途的期望、梦的内容、对想象情境的解释、认知功能的问卷调查评分(如自主思维问卷ATQ)。

认知指导技术也已经显示对抑郁心境以及消极思维等有心理矫正作用。

♦贝克的病理心理学认知模式已经广泛用于对焦虑障碍、恐怖障碍、偏执状态、药物滥用、性功能障碍和神经性厌食的理论分析,所有这些分析都是根据贝克的下述理论假设:

在信息形成过程中产生的曲解和谬误导致了情绪障碍的发生。

国外认知治疗的现状与基本技术

认知治疗所面临的挑战:

(1)发展更可靠的评价认知过程的方法;

(2)进一步了解和认知与情感、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3)确定影响认知类型的变量,包括认知发生、维持和改变时的影响因素;

(4)将上述变量应用于治疗实践;

(5)不断重新评价认知理论和适用范围。

♦如果认知疗法能完满地解决上述五方面的问题,那么毫无疑问它将成为今后临床心理学的主要领域。

认知疗法的重点是通过改变认知、信念和概念来矫正行为,但并不完全排斥行为治疗技术的应用,适当结合运用一些行为技术可增加治疗的效果。

贝克在认知治疗时采用了许多行为技术。

因此,他建议他的认知治疗也可称为认知¡

ª

行为治疗。

♦国外常用的认知治疗方法及技术:

(1)理性情绪疗法(rational-emotivetherapy,RET):

阿伯特¡

¤

艾里斯提出,基本观点是一切错误的思考方式或不合理信念是心理障碍、情绪和行为问题的症结。

艾里斯认为,人生来便具有以理性信念对抗非理性信念的潜能,但又常常为非理性信念所干扰。

(1)人应得到生活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喜爱和赞许;

(2)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3)任何事都要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就很糟糕;

(4)总是担心灾祸降临;

(5)情绪由外界事件决定,自己无法控制;

(6)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7)不允许有任何问题得不到圆满的解决;

(8)对不好的人一律应严惩不贷;

(9)逃避困难和责任比正视它要容易得多;

(10)要有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等等。

人们之所以会出现压抑、敌对、焦虑、

挫折这类消极情绪,皆因非理性信念所致。

对此他将治疗中的有关因素归纳为

E。

♦ABC理论,

♦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信念(Beliefs)是指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C代表结果即症状(Consequences),艾利斯认为并非诱发事件A直接引起症状C,A与C之间还有中介因素在起作用,这个中介因素是人对A的信念、认知、评价或看法,即是信念B,艾利斯认为人极少能够纯粹客观地知觉经验A,总是带着或根据大量的已有信念、期待、价值观、意愿、欲求、动机、偏

♦好等来经验A。

因此,对A的经验总是主观的,因人而异的,同样的A在不同的人会引起不同的C,主要是因为他们的信念有差别即B不同。

换言之,事件本身的刺激情境并非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个人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解释和评价才是引起情绪反应的直接原因。

在ABC理论中,D代表治疗,通过D来影响B,认识偏差纠正了,情绪和行为困扰就会在很大程度上解除或减轻,最后达到E效果(effects)。

RET的治疗原则是:

认知纠正分为四个步骤:

(1)了解自己有哪些非理性观念,及其与消极情绪之间的联系;

(2)确立对自己的消极情绪和行为负有责任的意识,促使其积极参与心理治疗过程。

(3)帮助病人改变其非理性观点。

有些顽固的观念单靠自己的努力不足以去除。

(4)学习理性观念,并使之内化为新的自我语言。

RET治疗目的是使患者领悟:

(1)情绪不良不是由于外界,而是自己非理性信念所造成。

(2)目前的情绪障碍是因为自己仍在沿用过去的非理性信念。

(3)只有改变自己的非理性信念,才能消除情绪障碍。

RET法的常用技术针对病人的三方面问题:

认知问题-阅读疗法、家庭作业法等;

情绪问题-想像法,面对法和定式练习法等;

行为问题-操作条件作用法示范和系统脱敏法等。

RET法适应症:

焦虑性障碍、神经症性障碍、心身疾病、人格障碍、性问题者和青少年犯罪。

不适合无领悟能力者,如低智、重性精神病患者,年老或年幼者。

RET存在不同意见,罗杰斯曾批评RET把治疗者的观念强加于病人。

家庭作业报告

请用简短清晰文字填答以下问题:

A:

最近引起你紧张或困扰的事情有哪些?

(如参加入学考试…)

rB:

你对这一事件产生的合理想法有哪些?

(如考不进学校,多不幸。

iB:

你对这一事件产生的不合理想法有哪些?

(如考不上学校,真是大难临头,我连做人都觉得无价值。

C:

对A项目举出的事情,你的不合理信念(iB)引起的后果是什么?

请举述一件近来最困扰你的情绪、行为的事件,说明其结果。

(如我胃痛、焦虑)

D:

你如何利用辩驳、责问以改变你不合理的信念?

(iB)?

(如我为什么不能忍受失败?

cE:

与你的不合理信念争辩(iB)后,你获得什么认知效果?

(如我考试不成功,只不过是挫折,并非大难临头,亦不会因此而成无价值的人。

bE:

和你的不合理信念(iB)争辩后,你获得什么行为效果?

(如我胃不痛了,焦虑减少了。

F:

如果你不曾对你不合理的观念(iB)辩驳,为什么你不这样做?

G:

有哪些情绪和信念是你最愿意改变的?

H:

你曾特别做过其他什么事情去改变你的信念与扰乱你的情绪吗?

I:

在过去的一周内,你曾经想去改变和反驳你的不合理信念(iBs)有多少次?

J:

你现在最愿意和治疗者讨论的事情有哪些?

(2)自我指导训练(self-instructionaltraining):

由迈肯鲍姆在70年代所倡导。

方法:

教病人进行自我说服或现场示范指导

过程:

①确定问题;

②接近问题;

③注意关键问题;

④说明和修正错误;

⑤自我强化。

主要用于治疗儿童多动症,冲动儿童和精神分裂症病人等。

(3)应对技巧训练(copingskilltraining):

由戈德弗雷特(Goldfried)70年代初提出,主要是让病人通过在想象过程中不断递增恐怖事件,以学会调节焦虑和处置焦虑。

其中保持身心的放松基本同系统脱敏类似,但不同之处在于它有积极应对想象的成分。

主要用于焦虑障碍病人的治疗。

贝克认知治疗基本技术

♦认知技术对心理障碍的治疗重点在于减轻或消除功能失调性活动,同时帮助建立和支持适应性功能,鼓励病人监察内在因素,即导致障碍的思想、行为和情感因素。

医生使用认知技术的目的在于:

(1)引出自动性思想

(2)检验自动性思想

(3)识别不良性假设

(4)分析适应不良性假设的真实性

(一)心理诊断阶段

(二)领悟阶段

(三)修通阶段

(四)再教育阶段

第四节、人本主义(罗杰斯)治疗

♦是罗杰斯(CarlR.Rogers1902~1987年)创建的一种心理疗法,被公认为人本主义疗法(humanistictherapy)的代表。

人本主义疗法是现代心理治疗中的¡

第三种势力¡

,采用的途径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疗法不同,认为不正常的行为,不能光靠探求无意识记忆或者改变反应来纠正,相信病人只要得到治疗者的温暖和鼓励,发挥出他们内在的潜力,完全有能力作出合理的选择和治疗他们自己。

♦历史:

罗杰斯很早就从自身的业务中认识到,如果得到充分的理解和爱护,儿童和成人都有能力自主地改变他们的生活。

♦早期罗杰斯称他的治疗为¡

非指导性治疗¡

(non-directivetherapy),后定名为¡

以病人为中心的心理治疗(client-centeredpsychotherapy)¡

对人类的许多疾病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在内,大多是以治疗者为中心的。

即由治疗者设计、规定、指导和安排着整个治疗过程,患者只是处于被动、遵从、配合和接受的地位。

治疗者与患者间的这种主导与被动、控制与接受的关系不利于充分调动病人在医疗活动中的积极性,不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病人在治疗中的作用。

与传统的心理治疗相反:

①不以权威或专家自居,而像一个有专业知识的伙伴或朋友,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使病人感到温暖并产生信任感;

②不对病人发出指令,也不进行调查、解释或分析,不采集病史,也不下诊断;

③不控制治疗的程序及内容,只决定治疗的时间和长短;

④治疗过程集中在患者的思维和情感上,耐心倾听病人的陈述,抱着充分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通过重复病人所说的话,对病人陈述中的情感作出反响,以便让病人尽量表达和暴露自己,充分体验到他的情感和自我概念的不协调,将此揭露出来加以改变,就能使病人有所进步。

罗杰斯治疗的基本思想:

人类有自我实现的潜力,能够了解自身,使生活态度和行为产生建设性的改变。

病人的这种潜力,在与治疗者建立起融洽的关系后,就能得到释放和发挥,罗杰斯治疗的关键是医患关系。

♦理论基础:

(1)实现的趋势(actualizingtendency)

(2)自我概念(theconceptofself)

①融为一体;

②否认;

③歪曲反应;

(3)充分体验(experiencingfully)

(4)不协调(incongruence)

治疗理论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为他人(特别是周围的重要人物)所接受或认可。

如果一个人相信别人体贴、关心和尊重自己,那么他就将产生无条件的、积极的自我关注。

由于一个人需要别人的承认,也由于对积极的关注有强烈的欲望,因此他可能会为博得别人的关心和赞扬而威胁着自己的自我观念和个人价值。

这种不协调情况会导致紧张、焦虑,也会干扰他的正常生活。

罗杰斯疗法不同于其他心理治疗的特点为:

(1)治疗者的态度,这是治疗取得效果必需的条件;

(2)治疗的目标是使心理进一步成长,而摒弃医学模式;

罗杰斯治疗与其他心理治疗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认为现有的医学模式,包括诊断系统和专门治疗,完全不适合于心理障碍的人。

(3)治疗者的作用,仅限于根据病人当前的感受和体验,并与之建立关系;

(4)注意的中心放在病人的现象学世界上;

(5)治疗成功的标志,是病人的态度发生转变,更直接地体验到自己的情感,随着治疗的进展,病人的生活能力日益提高;

(6)治疗的动力是人们普遍具有的自我实现(self-actualization)趋势;

(7)治疗所关心的是人格改变的进程,而并非人格的结构;

(8)同样的治疗原则,适用于各种人,不论他们被诊断为¡

精神病人¡

、¡

神经症患者¡

正常人¡

(9)治疗看成人际关系建设,广泛接受心理治疗领域内的各种知识;

(10)重实践经验,并不断丰富其内容及理论,而不是把经验加以歪曲,以符合既定的理论假说;

(11)关注治疗实践中产生的哲学问题。

技术要点:

(1)给予病人充分的时间和注意,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和步调来探索其处境。

(2)治疗者必须以真诚、耐心和理解的态度,与病人建立融洽的关系。

(3)治疗者敏锐地觉察到病人陈述的情感,对病人不做个人判断,抱接纳的态度,帮助病人体验到他的怒气或其他情感,而这些情感是使他产生紧张、躯体反应或人际关系问题的根源,以往被自我概念排斥而未觉察到。

(4)如果病人对治疗者产生移情,应将它反响回去并不作解释。

这样就能创造一种独特的气氛,使病人感到他是独立自主的,而不像在日常生活中总是受到他人的评价、拒绝或劝说的影响。

这样就可以帮助病人从消极防御的情感中解脱出来,随之产生健康的和自我实现的态度。

(5)借助录像和视听装置,经过专门训练,学会对情感进行反响的技术。

应用于人与人相互影响的任何场合。

主要适用于有主动性和能交往的病人,而不适于精神病人,患躯体病者、沉默和有抵抗的病人。

患者中心疗法与精神分析疗法同属于¡

领悟疗法¡

(insighttherapy),由于它们都是通过同病人谈话的方式来洞悉症状产生的原因和提出解决方法,都强调揭示病人的情感活动,阐明作为心理问题根源的隐蔽的思想和情绪活动。

然而两种方法在理论基础、实施方法、医患关系的性质以及治疗者和病人在治疗中的作用等方面,都有重要差别。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性的最核心的东西、人的¡

动物性¡

的基础和人格的内核是积极的、前进的、合乎理性的和现实的。

人性的基本动力是自我实现。

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就具有许多发展的潜能,只要提供理解和爱,他就能为独立地改变生活做许多事情。

人的许多变态行为和疾病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环境不适当致使个人潜能不能发展或向歪曲的方向发展。

影响自我实现的生活环境诸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人际关系。

因此,治疗成功的关键在于为病人提供一良好的人际环境,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以病人为中心。

治疗者应当成为病人的朋友,尊重病人的人格,相信病人有康复的潜能,给病人创造康复的环境条件——温暖和无条件的关怀。

罗杰斯治疗的全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罗杰斯治疗的全过程分为七个连续的阶段,可以用它做尺度,检验治疗过程的进展情况:

第一阶段:

病人已形成了对自身和外界的固定看法,对内心的直接体验十分生疏,以致完全觉察不到,没有任何改变和进步的愿望。

对存在的问题缺乏认识。

对个人感情和意图既不了解又不能掌握。

病人以固定的方式生活在既定的世界里,一切对他都是外在的,他只与外界交往,求治未必出于自愿;

对治疗不抱希望。

第二阶段:

病人能够对与己无关的问题发表意见。

有时把感情说成是不属于自己的或是过去的事情。

“这个症状让人感到十分抑郁”,而不说:

“我现在感到抑郁”或“我过去心情抑郁”。

个人的想法刻板不变,认为就是事实。

第三阶段:

病人感到已被治疗者完全接受,逐渐消除顾虑,更自由地谈到自己,甚至谈论与已有关的体验。

更多的是谈到并非当前的感情和意图,体验被说成是过去的或与自己相距甚远。

但开始认识到个人的想法并非事实,开始意识到他所处的地位和应当起的作用,是由他自己领悟到,而不是别人指出来的。

许多病人来求治时正处于这一阶段。

♦第四阶段:

感受被说成是当前的事。

“依赖感使我很泄气,因为这说明我是个无所作为的家伙。

”偶而,违背病人的意愿,感情在当时就流露出来,“在我心里有个疙瘩……它使得我要发疯……想哭喊想跑开。

”体验已不再那样遥远。

此时可以对体验作出解释,对体验是否正确开始产生疑问,并初步认识到自己对问题负有责任。

这一阶段,病人开始探索,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感情会体验的人,并对朦胧察觉到或偶而泄露出来的情感体验感到震惊和惶惑。

♦第五阶段:

如果对医患关系中感到安全,对内心活动的发现已不再震惊,就进人了第五阶段。

当事人能够自由地表达当时的感情。

过去被意识拒绝的个人意图和感情,开始“充分体验”。

这种体验有时会使本人感到恐惧、不相信或惊奇。

病人不仅希望拥有自己的感情,而且希望找到“真正的我”。

如:

病人说:

“事实上我并不是温和的、有自制力的人,我只是装作这样。

我遇事容易激动,总想顶撞人,有时我觉得自己很自私,但不知为什么,我竟会装成我不是这样的人。

”-说明病人认识到他真实的体验和自我概念不一致,并能正视这一点,开始意识到他的自我应作调整以适应现实,而不应按内心冲动行事。

♦第六阶段:

转变的关键阶段,具特色,往往是戏剧性的。

病人把过去的体验接受下来,成为当前的体验,往往被这种体验所打动。

经常伴有生理上的变化,例如叹气、流泪、肌肉松弛。

这是治疗中必然会发生的改变,此时不再把自我当成客体,自我就是体验本身,是一个正在发生变化的过程。

被病人奉为生活指南的原则,在直接的体验中开始动摇。

病人因而产生一种失落感。

♦第七阶段:

治疗的趋势和最终目标。

至此,病人对感情可以作直接的、充分的体验,不再感到是一种威胁。

不仅在治疗过程中如此,在治疗时间以外也能做到。

愿意谈论当前的体验,借此能对自己有深入的了解,知道自己的意愿和态度,不论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对自己抱接纳的态度,相信自己的感情,比单纯从理智方面考虑更为明智。

每一个体验都有它本身的含义,再不说成是过去的事情。

自我就是他当前体验的主观意识,他变得和谐一致,体验与体验在意识中和交往中的象征是协调的,从而保证了这种一致性。

治疗者的作用和角色:

1)治疗者本身应当是一个“真诚和自我和谐的人”,要求治疗者有良好的心理学训练,并需要在视听监视设备的辅助下观察培训。

2)治疗期间治疗者不起指导性作用,只是考虑或反射(reflect)病人的谈话。

3)创造一个真诚、温暖和同情的环境气氛,治疗者起着实质性作用。

在这样的气氛中,没有人告诉病人做什么,没有人与他竞争,也没有人干扰或控制他;

有的只是关心、友爱和无条件接受。

4)病人感到轻松、安全、自由,毫无防御地将郁积在内心的秘密和感受尽情地吐露出来,就会消除这些因素所造成的紧张、焦虑,减轻或消除由它们引起的心理生理反应或心身症状。

(五)现实疗法

♦现实治疗(realitytherapy):

威廉·

格拉泽(Glasser,W.)首创,以人本主义为基础的心理疗法,其中心任务是向病人阐明生命的“向上目标”,帮助人们获得成功的“自我识别”,承担起个人的责任,积极解决现实的问题,建立负责任的、与“向上目标”协调的计划,从而努力学习并形成现实的行为方式。

理论基础:

心理健康与否,取决于其能不能负责任地生活。

所谓责任,就是面对现实,在不损害自己和他人的前提下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尤其是满足自己心理的需要。

这种需要包括:

(1)爱和被爱的需要

(2)感受到对自己和对他人都是有价值的需要。

如果一个人无法实现或满足上述的心理需要,就无法负责地生活。

正是对自己对他人不负责任,才产生了全部行为方面的问题。

该疗法强调个人的力量,相信每个人都具备一种心理健康和成长的力量,都希望获得成功的识别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现实疗法是从人本主义的观点出发,着眼于改变失败的“自我识别”,从而减轻乃至消除当事人内心的痛苦。

♦格拉泽对心理疾病、意识、移情等概念提出了不同的认识,从而形成现实疗法的自身特点:

(1)现实疗法否认心理疾病的概念,它认为传统精神病学以焦虑、人格变态等术语来分门别类,是导致对人的问题理解偏离的根源。

他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行为异常,说到底是其不负责任的结果。

因此,现实疗法不涉及心理诊断,它所谓的心理健康就是负责任的行为;

反之,就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2)现实疗法强调意识,而不事潜意识。

传统的精神分析方法强调自由联想以解决潜意识的冲突,从而实现对潜意识过程的顿悟。

而现实疗法认为强调潜意识就可能导致对当事人不负责任行为的忽视,使之找到回避现实的借口。

现实疗法认为应当弄清当事人有哪些有意识的行为不能令人满意,通过考察其目前的生活,帮助他(她)寻找现存的错误及其原因,并予以改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