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355319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6.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2020年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docx

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二代基因测序市场分析

目录

一、二代测序资本市场融资火爆

二、二代测序为何如此受市场追捧?

三、测序市场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四、未来趋势判断及启示

一、二代测序资本市场融资火爆

在整个体外诊断市场,生化和免疫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格局已基本形成;分子诊断目前市场规模还不大,但增速较快,潜力被广泛看好。

在分子诊断的不同技术平台中,又以近两年随着“精准医疗”概念迅速崛起的二代测序(NGS)领域最受关注,国内就存在上百家同类企业,且资本市场融资火爆,估值也是居高不下。

简单梳理了几个较有代表性的融资案例如下:

1、华大基因

华大基因是国内基因测序领域的领导者,在NGS产业链上、中、下游均有所布局。

2012年

-2015上半年营收分别为7.95亿、10.47亿、11.32亿、5.65亿,净利润对应8500万、

1.73亿、5900万,8200万。

2015年最近一轮融资引进PE机构以191亿估值作为增资及转让的定价基础,引入和玉高林及中国人寿,融资20亿元,投后估值210亿。

而华大基因按照其IPO的计划定价得出估值约为156亿元,相当于相较一级市场的估值,华大基因的估值实际已缩水超过50亿元,出现了一二级市场的倒挂。

2、贝瑞和康

贝瑞和康成立于2010年,利用二代测序平台,在NIPT领域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全国100家医疗机构获得NIPT试点资格,70%使用贝瑞和康的仪器及试剂。

2015年底最近一轮融资估值100亿,融资金额3.3亿左右,引入了海通兴泰、尚融宁波、中信锦绣等机构;

6文档来源为:

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

2016年12月,上市公司天兴仪表作价43亿元购买贝瑞和康100%股权,若交易完成,贝瑞和康将成功借壳上市。

值得关注的是,贝瑞和康43亿的借壳价与此前一级市场百亿估值相比,有着较大的出入,同样出现了一二级市场的倒挂,其原因在于市场对贝瑞和康的预期降低还是之前PE入股时估值过高,也是值得思考推敲的。

3、碳云智能

2015年10月成立,由原华大基因CEO王俊等联合创办,定位在“医疗+人工智能”方向,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处理,目标是打造智能健康管理大数据平台。

成立半年左右,即2016年3月完成A轮融资,融资金额10亿元,估值约65亿元,腾讯、中源协和、天府集团等机构领投。

碳云智能所锚定的大数据积累及解读这个细分相对而言存在一定的门槛,是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但存在的难度及障碍也很大,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天使期就以如此高的估值融到资更多的还是王俊的“名人”效应,但即使是65亿的高估值,王俊依然表示:

这只是碳云智能最便宜的时候。

4、燃石医学

2014年成立,定位于基于NGS平台的肿瘤精准医疗基因诊断领域,产品线包括基于组织层面的靶向药物用药指导、易感基因筛查及液体活检,目前以LDT的形式进行检测。

2015年下半年曾以15亿估值获投资机构1.5亿元投资,今年正以30亿估值融资2亿元,进展未知。

5、海普洛斯

成立于2014年,基于NGS技术平台,主要业务为液体活检范畴,定位于ctDNA检测,发起了全国首个大型癌症基因测序计划——万人癌症基因测序计划,目前尚未盈利。

2016年以数亿元估值完成A轮融资5000万元。

以上列举的几个案例均是基于NGS技术平台,侧重方向稍有不同,华大作为二代测序行业领导者,注重全产业链覆盖;贝瑞和康主要集中在NIPT领域;碳云智能侧重数据处理及解读;而燃石医学和海普洛斯均定位于肿瘤检

测市场,海普洛斯以液体活检为主要的检测方式。

但不管是哪个细分领域,从上述的融资事件描述中,我们可看出,现阶段NGS相关企业的一级市场融资估值是非常高的,是否存在泡沫,泡沫有多大也是近期市场不断争论的焦点。

二、二代测序为何如此受市场追捧?

1、临床应用领域需求巨大

基因测序属于基因检测的范畴,是其中的一类技术平台。

基因检测应用领域主要分为四类:

科研服务、临床应用服务、面向个人的消费级服务、其他方面(食品、环境、司法等)服务,其中又以临床应用方向需求最大。

目前NGS临床上的应用为试点应用于遗传病诊断、产前筛查与诊断、植入前胚胎遗传学诊断和肿瘤诊断与治疗四个专业方向,在心血管、感染、消化、免疫类疾病领域也在探索中。

我国慢性病患者人数增长快速,对精准医疗有着迫切需求,而精准诊断是精准治疗的前提,基因检测临床应用这部分的市场需求巨大,市场空间在百亿甚至千亿级别。

2、NGS具有差异化优势

NGS近几年发展较为迅速,具有高通量特性,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进行序列测定,且随着技术不断完善,测序成本在不断下降,应用项目也在不断增加。

一些适用于NGS技术平台的检测项目被挖掘并推向市场,如NIPT的发展便是NGS一个较为成功的方向。

相较基因检测其他类型的技术平台,如PCR、FISH、芯片,NGS独有的优势在于其可以发现未知靶点,除却达到诊断及指导的目的,同时可以反向链接下游药物开发和临床试验,形成良好的反馈机制,这一差异化优势使得各方对其未来的发展空间充满了想象。

3、政策的鼓励及支持

归纳近几年基因测序领域的相关政策如下:

国内政策的密集出台可以看出监管层对于基因测序的态度是鼓励并支持的,这也加快了业内对行业利好政策落地的预期,促进了资本市场在NGS领域的投资热情。

三、测序市场当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二代测序作为一场技术革命,被评为12大颠覆技术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经从科研一个小众领域逐渐走向临床。

从目前国内的基因检测市场来看,NGS这一块介入的企业家数可以说是最多的,融资体量也是最大的,往往在A轮融资时就可以以数亿甚至数十亿估值融到上亿元资金,单2016年内融资额就达到50亿元,随便一说,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标的。

据统计,近两年兴起的基因测序企业多达近两百家,光北京和上海两地就有96家,可以说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完全同质化的。

从产业链上来看,上游仪器基本被国外两家企业垄断,国内企业短期来看基本没什么机会,下游数据分析和解读是一个很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但门槛较高,且依赖多方因素,暂时还没能看出有哪些企业可以走得出来。

国内企业扎堆最多的是测序服务这块,应用领域包括科研及临床,其中又以临床应用最受关注。

NIPT作为一个成功的落地项目,国内拿到证的企业有四家,市场表现良好。

被称为下一块蛋糕的肿瘤诊断及个性化用药指导市场被众多基因测序企业紧锣密鼓的布局,但由于测序服务领域介入门槛相对不高,监管尚不到位,行业无明确标准,涌进来的企业每家都说自己做的强做的好,但实际上无法得到完善的评估和衡量,导致各家测序质量良莠不齐,数据结果差异甚大,甚至出现错误的诊断结果。

即使是在数据可用的情况下,有时也无法断定测序结果对诊疗有何实际的意义。

以下列举几个典型事例:

1)两家测序巨头检测结果一致性仅22%

业内著名癌症检测公司FoundationMedicine旗下FoundationOne与第一家液体活检公司GuardantHealth旗下Guardant360对同一批9位癌症患者进行临床检测。

FoundationOne对315个癌症相关基因的外显子与28个来自组织样品重排基因的内含

子进行了测序,Guardant360则从9位病人的ctDNA中分离并检测了70个基因。

但出乎意料的是,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只有22%。

更悲观的是,这批病人中的2人竟没有一个被两家公司同时检测出来的突变位点。

除此之外,两家公司的癌症测序服务还向病人推荐了基于他们检测结果的最适药物,但两家公司推荐的药物治疗方案仍然存在着许多区别。

2)卫计委ctDNA室内质量评价调查NGS结果欠佳

2016年10月卫计委临检中心开展ctDNA室内质量评价调查,采用NGS、ARMS及数字PCR的方式进行对比。

从检测结果看,达到百分的NGS比例是39%,ARMS是71%,数字PCR是64%,NGS结果相对差一些。

3)23andme宣布放弃NGS业务

2016年10月底,23andMe的创始人安妮沃西基承认,公司已经停止了NGS检测方面的工作,辞退了一个科学家团队和一个高管。

她指出,与目前的检测相比,NGS更加复杂和昂贵,NGS检测市场仍处于“婴儿期”,公司更愿意专注于其“核心业务”。

根据上述事例及现状说明,总结NGS目前在临床应用领域存在的问题如下:

1)近一两年涌入NGS领域的企业众多,融资额巨大,同质化严重,以目前的市场情况看较难容纳这么多家企业;

2)市场监管不明确,行业无标准,鱼龙混杂。

3)测序质量堪忧,检测准确率低,即使是龙头企业对于同一样本检测结果都差异较大;

4)NGS跃进式发展,本该应用于科学研究的项目过快推向临床应用,没有发挥出NGS的优势却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5)产业化过程中测序成本及操作便捷度层面仍需不断完善提高。

四、未来趋势判断及启示

1、精准医疗代表未来的趋势,测序领域目前处于跃进式发展,存在一定泡沫。

但作为近年兴起的一种颠覆性技术,NGS的意义是有目共睹的,测序技术最大的潜在优势是能够获得

特殊患者的组织样本,并且获得基因数据的积累,发掘未知靶点,这对于药物开发是十分便利的条件,因此测序技术在科研领域将发展重要的作用。

2、在临床应用领域,类似NIPT这样的成功项目需要被挖掘,但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

判断NGS最终还是会以拿证的形式存在,政策方面可能会收紧,建立行业标准是第一步。

3、NGS产品优势在于高通量,但多基因产品受制于患者来源,不易获批;对于现有大多数疾病已知靶点检测多为几个到十几个位点,并没有发挥出NGS的优势,且成本过高,操作不便利,相较各类PCR平台技术,竞争优势不显著。

反观各类PCR技术平台,发展较为成熟,技术不断改进,在现有市场需求下存在较多的机会,可重点关注。

4、目前测序行业相关企业众多,市场还尚不规范,但估值已偏离,在项目评估时需理性,同时捕捉政策性投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