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56454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4.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docx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综合复习资料

语文版九年级(下)复习提纲

综合性学习

自己给自己“出”一本书

一、有关资料

1.图书是通过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将知识内容以一定的形式和符号(文字、图画、电子文件等),按照一定的体例,系统地记录于一定形态的材料之上,用于表达思想、积累经验、保存知识与传播知识的工具。

2.图书的开本:

开本是指一本书幅面的大小。

是以整张纸裁开的张数作标准来表明书的幅面大小的。

把一整张纸切成幅面相等的16小页,叫16开,切成32小页叫32开,其余类推。

由于整张原纸的规格有不同规格,所以,切成的小页大小也不同。

把787毫米×1092毫米的纸张切成的16张小页叫小16开,或16开。

把850毫米×1168毫米的纸张切成的16张小页叫大16开。

其余类推。

3.序跋:

一种用来著述经过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的文体。

有的“序”“跋”还直接对作品发表评论,研究阐发有关问题。

“序”一般列在书籍前面,“跋”列在后面。

有的如“引言”、“前言”、“写在前面的话”也是“序”。

有的“后记”、“编后”也是“跋”。

“序”和“跋”有的是作者自己写的,有的则是由别人或编者写的。

4.编排体例:

按照著作的编写格式或文章的组织形式排列其先后次序。

5.目录:

按一定次序开列出来供查考的事物名目。

也指书刊前后的篇目。

二、试题样式

初中阶段的学习即将结束,近三年来,有很大的收获,你能否将你这三年写的作文进行整理,准备出版,你该怎样进行这项工作?

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1.你将按照什么编排体例进行?

2.你确定的书名叫什么?

准备选多少篇作文?

3.你写的序言大致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1.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文章体裁,或按文章主题。

2.言之有理即可3.出版意图、编写体例、资料来源和作者情况。

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

一、有关资料

(一)有关尊老敬老的故事或名言

(1)孔融让梨

(2)张良拾履(3)父慈子孝(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6)《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7)魔术大师大卫•科波菲尔走到何处都带着父母.(8)自己观察感受到的孝敬老人的事。

总结敬老的理由:

(1)老人用一生奉献给社会和家庭,他们是功臣

(2)老人节俭,付出多,索取少。

(3)老人牵挂儿女,对儿女有无私的爱(4)老人有智慧,有经验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1996年8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共计五十条,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

(三)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

基数大、速度快,而又底子薄、负担重,是“未富先老”,被称为“跑步进入老龄化”。

2001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已占总人口的7.1%,达到9062万,人口年龄结构进入老年型。

从1982年开始,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我国就完成了发达国家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完成的人口年龄结构从成年型向老年型的转变。

根据预测,以65岁以上老年人口从7%上升到14%所需时间作比较,中国为28年,法国115年,瑞典85年,英国和德国45年。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我国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增长率快于老年人口增长率。

至2050年,80岁以上高龄老人占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从现在的10%上升到20%,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全球老年人口的1/5。

老年及高龄老年人增加所带来的养老、医疗和照料的负担,会使我们真正感到老龄问题的压力。

二、试题样式

1.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是:

2.写出两句尊老的名言

(1)

(2)

3.如果要你去调查你所住地方的老年人状况,应该有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

1.基数大、速度快,而又底子薄、负担重,是“未富先老”,被称为“跑步进入老龄化”。

2.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3.

(1)老年人基本生活情况;医疗保健情况;子女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情况;文化活动情况;有什么愿望。

中考连接:

[05河池市]综合能力考查。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过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关注这一社会问题。

1.试就某村(社居)老年人生活状况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请你以调查活动小组组长的身份,拟一份调查计划(提纲)。

(3分)调查计划(提纲)

一、

二、

三、

2.就当前孤寡老人的社会的救助问题,请你向有关部门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2分)

答:

1.答:

(1)调查某村(社区)总人口数,老年人人口数,老年人所占比例;

(2)调查某村(社区)孤寡老人数,孤寡老人占老年人比例;(3)调查某村(社区)孤寡老人的吃住、娱乐、医疗卫生等受助程度。

评分标准:

列出一点给1分,共3分。

2.开放题:

评分标准:

能从如何解决孤寡老人吃住、娱乐、医疗卫生等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且语言通顺的给2分,答得不完满的酌情扣分。

主题探究学习:

初识“诸子百家”

一、有关资料

1.“诸子百家”代表人物的故事

(1)孔子周游列国

(2)老子骑青牛出关(3)庄子梦中化蝶(4)孟母“迁地教子”、“三断机杼”的故事

2.“诸子百家”的名言

(1)有朋至远放来,不亦乐乎?

——孔子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4)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庄子(5)兼相爱,交相利。

——墨子(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子(7)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

(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老子

(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

3.“诸子百家”和寓言故事

《郑人买履》—《韩非子》(《滥竽充数》—《韩非子》

《买椟还珠》—《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歧路亡羊》—《列子》

《两小儿辩日》—《列子》)《愚公移山》—《列子》

《匠石运斤》—《庄子》)庖丁解牛》—《庄子》

《陷井之蛙》—《庄子》)《东施效颦》—《庄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揠毛助长》—《孟子》

4.“诸子百家”中的成语

哀而不伤《论语》安不忘危《周易》安常处顺《庄子》

揠毛助长《孟子》滥竽充数《韩非子》守株待兔《韩非子》   

杞人忧天《列子》买椟还珠《韩非子》愚公移山《列子》

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东施效颦《庄子》安如磐石《荀子》

5.对“诸子百家”的评述

(1)《论语》,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纪录。

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

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2)《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

文章很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辞锋犀利。

苏洵曰“其锋不可犯”。

汉赵岐说《孟子》的文章“长于比喻,辞不迫切,而意以独至”。

(3)《荀子》先秦重要的哲学著作,也是重要的散文集。

荀子的文章,不少地方运用对偶式的句法,以铺列论据作论证,已开骈俪先河。

荀子尤其善用比喻。

如《劝学》千余字中,连续使用了六十多个比喻,比喻套比喻,比喻证比喻,大大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

(4)《吕氏春秋》又名《吕览》,战国末年秦相吕不韦集合众多门客共同编辑,完成于秦始皇八年(前239年)。

该书是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理论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想学说为素材,以封建大一统政治需要为宗旨,熔诸子百家之说于一炉的理论巨著。

(5)《老子》先秦道家典籍。

具有丰富的朴素辩证法思想,比较系统地揭示出事物的相互依存和转化,但又把事物变化看成是循环往复的,且忽视了转化的条件。

文章中的语言如诗一般有韵律,但它不是抒情和叙事,而是阐述哲理的议论文。

(6)《孙子》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

它在《武经七书》中居于首位,其中许多著名的论断,至今仍是不可违背的军事规律。

日本人称之为“兵学圣典”,“百世兵家之师”,“世界古代第一兵书”。

明代传人欧洲各国,有许多种文字译本。

在世界军事理论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齐名,但成书却比《战争论》早两千多年。

它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

(7)《墨子》是先秦墨子著作。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小生产者反对兼并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

其文章朴实无华,不尚文采,但逻辑性强,注重说明理论,善于运用具体事例进行概括性的推论。

(8)《韩非子》是先秦法家的代表著作。

在政治上,主张君主集权,反对贵族操纵政治;哲学上,继承荀子的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又吸取了老子哲学个的某些辩证法因素。

其文章绝大部分属于论辩文,重在演绎、归纳、分析、综合,观点鲜明,语言犀利,说理透辟,辨驳有力,具有很强的逻辑性。

(9)《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著作。

书中许多文章大都是由寓言故事组成。

文章语言丰富文辞华赡,挥洒自如,机趣横生,加上它的大胆想像和对神话题材的运用,形成一种汪洋恣肆,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独特风格。

鲁迅说:

“其文则汪洋辟阖,仪态王方,晚周诸子之说,莫能先也。

(10)《列子》,相传战国时郑人列御寇所作。

原书已佚。

起思想内容较驳杂,有宣扬顺应自然、消极无为的,也有包含朴素唯物论和辩证观点的。

书中保存了一些先秦时代优秀的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

书中的民间创作所特有的清新活泼的风格和丰富的想像,对我们今天仍有一定的启发和教育意义。

6.四书五经

四书——即《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部著作的总称。

因为它们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曾参、子思、孟子,所以称为“四子书”,简称即为“四书”。

首次把它们编在一起的是南宋著名学者朱熹。

五经———儒家本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左传》。

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十三经注疏》传世。

《十三经》是儒家文化的基本著作,就传统观念而言,《易》、《诗》、《书》、《礼》、《春秋》谓之“经”,《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属于《春秋经》之“传”,《礼记》、《孝经》、《论语》、《孟子》均为“记”,《尔雅》则是汉代经师的训诂之作。

朱熹著《四书章句集注》,具有划时代意义。

汉唐是“五经”时代,宋后是“四书”时代。

后来的五经是指:

《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

(三)试题样式

1.除了道家、儒家,还有哪些主要思想流派?

请按要求填写下表:

代表人物

思想内容

墨家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儒家

孟子

“民贵君轻”的思想,“仁政”的思想,提出合理使用自然资源。

荀子

“制天命而用之”。

道家

庄子

鄙视富贵利禄,痛恨不公平的社会现象。

法家

韩非子

认为历史后代总要超过前代,提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提倡法治。

兵家

孙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孙膑

“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2.写出《论语》中关于学习的成语四个。

3.四书是:

、、、。

五经是:

、、、、。

(答案:

1.2.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不耻下问择善而从3.《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和《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左传》)

口语交际

漫谈音乐的魅力

音乐,真是一种很神奇的东西。

音乐可以静心、陶冶人的情操!

而一首好的歌词就是词人的诗心,谱曲是作曲者的乐心,和演唱者的艺心一同引起共鸣,交织成一个充满和谐喜悦的音乐世界!

而一段美妙的音乐,也往往会有一段动人的故事。

一曲蒙古长调让我们犹如驰骋在莽莽苍苍的大草原上;一曲婉转悠扬的江南丝竹,让我们仿佛置身于江南百转千回的小桥流水间;一曲高亢嘹亮的《喜马拉雅》,让我们产生恍然若隔世的错觉,梦里曾在雪域高原,雅鲁藏布江畔流连……音乐给我们的灵魂自由翱翔的空间,音乐是上天赐给我们的礼物,音乐是人世间飞舞的精灵。

它在以独特的方式展示着它的魅力。

交流自己喜欢的乐曲和歌曲(可从介绍音乐作品的名称,介绍作者及作品的背景,赏析音乐的内涵三方面入手)

示例:

《二泉映月》的曲作者华彦钧,乳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他从小随做道士的父亲在道观里长大。

1928年双目失明,由于社会动乱、生活无着,就流浪到街头卖艺。

他的这首乐曲就像他悲惨一生的真实写照,作品的旋律委婉流畅、跌宕起伏,意境深邃。

乐曲有时像对美好景色的回忆,有时又像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抒发了人间最真诚的音乐情思,在对自己坎坷人生深情、悲愤的忧思之中抒发出忧民忧世、忧国的情操。

那凄婉的曲调被二胡特有的音色奏出,有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小型现代诗歌研讨会

“诗歌欣赏之我见”示例:

诗歌欣赏要注意诵读。

诗歌素有“三分诗七分读”之说,因为诗歌本身具有形之于声的特点,较其他文学样式更宜于朗读和背诵,朗读能使眼到、口到、耳到、心到,使静止的诗活动起来,变成听得清看得到的画面,能将我们很快带入诗的意境,去领略那摇荡心灵的思想美、图画美和音乐美。

所以,诵读诗歌是诗歌学习鉴赏的切入点。

例如:

《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的,而略带一丝忧伤。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速度不宜快,声音更不宜大,要做到轻松、柔软、舒缓。

如何看待商业广告

一、广告太多,尤其是黄金时段的电视广告,我觉得,这是对观众的一种愚弄。

二、广告太滥。

党报、地方小报都有广告专板,以广告来养活报刊成了一种潜规则了。

三、广告的可信度不高,有些广告为了达到宣传的目的,盲目的夸大其词,有的甚至是虚假的。

消费者或公众,对可信度高的媒体可是信赖的。

可现在对虚假广告的处罚往往都是对厂家,而对这些广告发布者却没有相关的连带处罚措施。

还有就是广告的艺术性差,有些纯是玩文字游戏。

趣谈中学生活

要求:

1、趣谈的内容,同学之间的趣事,如:

运动会、联欢会、春游、军训、社会实践等集体活动中的小故事。

2、学生要正确理解“趣”字。

语言尽可能幽默风趣,提倡雅趣、风趣,避免俗趣、恶趣。

其他同学可以补充、提醒。

要不要注意生活小节

正方主辩:

小节并非小事儿,一些不文明的习性乃至一些有损大局的事情,常常是由小节引起的。

小节,把握不好就会身受其害。

列宁说:

要成就大事,就要从小事做起。

刘备教训阿斗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

周恩来会待外宾的时候总是处处小心,礼仪得体,着装讲究。

日常工作中一些看似细微的习惯,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修养。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拘小节者,方能行大事。

只有注重处理好工作和生活中方方面面的众多细节,才称得上是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因此,成大事者必拘小节。

反方主辩:

“小节”是指无关大局的细枝末节,非原则的琐事。

它的外延非常之广,小到生活琐事:

衣着起居;大到自身利益:

生死攸关。

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整日蓬头垢面,可谓不拘小节;大文豪李白豪放不羁,当称不拘小节;伟大的雷锋同志,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在乎自身利益,更是不拘小节啊!

爱因斯坦说过:

一个人只有全部精力集中于他的事业的时候,才能成为一个大师。

因此我方认为: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第六单元复习要点

21《古文二则》

范晔(398—445)字蔚宗。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文学家。

《后汉书》,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东汉一代的历史。

1、“四知”即“天知、神知、我知、子知”。

结构分析:

本文分成两层,一、杨震拒金  二、杨震的清廉及对子孙的教育

写法全解:

课文以杨、王二人的对白勾勒人物形象,寥寥数语,却将人物描写的有血有肉。

并以对比和衬托的手法来刻画人物形象。

表现出杨震的公正廉洁,自律慎独的清官形象。

为后人所敬仰。

2、《私心》通过第五伦一心奉公,尽守节操,公正无私,来赞扬其高尚的无私的品质,进而以其私心反衬第五伦的情操。

写法分析:

语言简洁,朴素无华。

以人物对白来表现性格。

第五伦的“私心”是人天生具有的,属人之常情,人皆有之。

用反面衬托的手法突出人物性格。

用第五伦自己承认有“私心”,来衬托他的真无私。

22《与朱元思书》

吴均,南朝梁文学家。

其文工于写景,尤以小品书札见长,文科清拔有古气,时人或仿效之,称为“吴均体”。

1、字词:

风烟:

指烟雾。

    共色:

同样的颜色。

俱:

都。

许’:

附于数词之后,表约数,相当于“光景”“左右”。

独绝:

独一无二;绝,到了极点。

从流飘荡:

乘着船随着江流飘浮荡漾。

这句是作者叙述自己的行动的,省略了主语。

缥碧:

青白色。

  急湍:

急流的水。

  直视无碍:

一直看下去,可以看得很清楚,毫无障碍,这是形容江水非常清澈。

寒树:

使人看了感到有寒凉之意的树。

负势竞上:

凭依(高峻的)形势,争着向上。

这一句说的是“高山”,不是“寒树”。

轩邈:

轩,高;邈,远。

这两个字在这里作动词用,意思是这些高山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

泠泠:

形容水声的清越。

    相鸣:

互相和鸣。

戾天:

到天上;戾,至。

   息心:

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经伦:

筹划、治理。

   忘反:

流连忘返;“反”同“返”。

横柯上蔽:

横斜的树枝在上边遮蔽着。

上,在上,名词作状语。

犹:

好像,如同。

  交映:

互相掩映。

    见:

同“现”,显现,显露。

2、全文分三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下文就扣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山异水”来写;第二自然段写异水,运用比喻和夸张将富春江“异水”形象地表现出来;第三自然段写“奇山”:

作者从视觉、听觉感受的角度来写,给景物蒙上了一层清淡幽雅的色彩。

3、体味感受: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一句,让我感受到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流露了作者恬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两句,作者赋予了山水情感、生命:

水在争相向前,山在竞相向上。

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不仅从侧面衬托险峰幽谷夺人心魄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

23《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

序是古文的一种文体,送别时賹之言明序。

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

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叫赠序。

1、“以”字句:

  以衾拥覆(介词,“用”)

  生以乡人子谒余(凭借身份)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

 以中有足乐者(表原因,“因为”)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介词,“把”,“拿”)

2、重点词句

(1)余幼时即嗜学。

嗜:

喜欢。

(2)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致:

得到。

假:

借。

(3)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游:

交往。

趋:

跑。

(4)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

等到。

(5)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

被:

披。

腰:

腰戴。

3、我求学时的有哪些不利因素,我是如何克服的,取得的效果如何?

(1)致书之难。

因为家中贫寒,没有钱买书。

解决的办法是向藏书人家借,亲自抄写,并且从不超过约定的期限,艰守信用。

在抄书过程中,天寒地冻,砚池中的水结成冰,手指都不能伸直,但我依然不敢懈怠。

所以,因为我讲信用,所以大家乐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有机会博览群书。

(2)从师之劳。

所居之处地名人硕师和他交往,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难以得到解答。

解决的办法是跑至百里外求师,且对待老师的态度是毕恭毕敬,对老师要察颜观色,等到他休息好了,还要等到他怒气消了,心平气和了,才敢去请教。

所以最终结果是“卒获有所闻”。

(3)奔走之苦。

奔走的路途遥远,季节又是寒冬腊月,路又崎岖不平,还有大风大雪,走到目的地后,手和脚被冻裂了而全然不知,四肢都冻僵了,要旅店的人用热水温棉袄覆盖才能暖过来。

(4)生活之艰。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

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4、我国古代刻苦求学的故事

囊萤映雪:

囊萤,以囊盛萤。

《晋书·东胤传》:

“(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以照书,以认继日焉。

”《尚友录》卷四:

“孙康,晋京北人,性敏好学,家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

悬梁刺股:

《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址三引《汉书》:

“孙花色品种字文宝,发学,晨夕不休。

乃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后为当时大儒。

凿壁偷光:

又作穿壁引光。

《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画荻教子:

《宋史欧阳修传》:

“(修)四岁而孤。

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

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24《与妻书》

林觉民(1886—1911)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

1、解释词语:

(1)卿卿

(2)竟书(3)掩映(4)率性(5)模拟(6)太上忘情(7)眼成穿而骨化石(8)独善其身

了解“意、至、语、书、身、禁”等多义词的用法,掌握“其”、“以”在句中的意义。

2、掌握活用词的意义和用法:

(1)不能竟书而欲搁笔

(2)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3)汝泣告我(4)瓜分之日可以死

(5)卒不忍独善其身(6)汝幸而偶我(7)当尽吾意为幸

(8)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本文作者为了表达“吾至爱汝”又不得不“忍舍汝而死”的复杂的思想感情,遗书中非常自然地综合运用了抒情、记叙、议论三种表达方式。

全文有很多地方直接抒情,表现了烈士在面临为革命献身之时,从内心汹涌而出的强烈的情感浪涛。

为了抒情,作者很自然地记叙了一些往事。

而最感人的,除了“吾至爱汝”的情外,还在于“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的道理。

烈士为全国同胞争取自由幸福而不惜牺牲个人一切的精神是崇高的。

正因为烈士挚爱妻子,他忍心舍掉妻子英勇赴义的“理”就有巨大的说服力和感人力量。

此外,本文的语言也非常好。

信中之话是烈士的肺腑之言,真切感人,扣人心弦。

同时,因为作者平素语言修养高,文字亦文亦白,通俗典雅。

信中多处用了典故,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又不觉冗赘艰深的毛病。

如“太上忘情”、“望夫化石”、“破镜重圆”等。

第七单元复习要点

26《庄子》二则

一、生字识记

攸(shū):

<书>极快地。

如:

倏地。

沌(dùn):

混(浑)沌。

1.传说中指宇宙形成以前模糊一团的景象。

如:

混沌初开。

2.形容无知无识的样子。

渻(shěng):

古代人名用字。

恃(shì):

依赖;倚仗。

如:

有恃无恐。

二、词语识记

时:

常常,时常。

  德:

恩,恩情。

七窍:

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

已:

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

方:

正。

  恃:

凭着,依靠。

犹:

仍然。

  应:

作出反应。

响:

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

影:

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

疾视:

怒目而视。

 无变:

没有反应了。

德:

指精神。

 异:

别的。

 应:

应战。

反走:

转身逃跑。

三、随堂笔记

1.《浑沌之死》选自《      》。

古人把        的状态也称作浑沌。

文中用“倏”“忽”作为神的名字,意在讽刺                                    

2.《呆若木鸡》选自《    》,现已成为成语,意思是      。

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