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0716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综合复习练习题带解析Word文件下载.docx

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前蜀]李珣

雁过秋空夜未央,隔窗烟月锁莲塘。

往事岂堪容易想,惆怅,故人迢递在潇湘。

纵有回文重叠意,谁寄?

解鬟临镜泣残妆。

沉水香消金鸭冷,愁永,候虫声接杵声长。

(1)这首词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秋夜,一位女子正倚窗而立,凝望着河汉星空。

一队大雁悠然南飞而过,之后,浩瀚的星空又显寂寥。

只见荷塘月色笼着一层淡淡的烟雾。

词的前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月夜女子窗前思夫的寂静凄凉的图景。

(2)“候虫声接杵声长”一句描写可谓传神,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表现了女主人公什么样的情感?

(2)运用了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

“杵声”和“候虫声”为动,反衬周围的寂静,寂静的夜又反衬了女子内心的思潮汹涌,辗转反侧,可谓传神,从而有力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因思念丈夫而生发的深深的愁绪之情。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望湘人

贺铸

厌莺声到枕,花气动帘,醉魂愁梦相半。

被惜余薰①,带惊剩眼②,几许伤春春晚。

泪竹③痕鲜,佩兰香老,湘天浓暖。

记小江风月佳时,屡约非烟游伴。

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④再鼓,曲终人远。

认罗袜无踪,旧处弄波清浅。

青翰棹舣⑤,白苹洲畔,尽目临皋飞观。

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

【注】①〔余薰〕余香。

②〔剩眼〕因肢体消瘦腰中革带空出的孔眼。

③〔泪竹〕相传尧有二女,为舜妃,舜死,二女洒泪于竹形成斑纹,称斑竹。

④〔云和〕乐器名。

⑤〔青翰棹舣〕指画舫。

(1)词的开篇三句,哪个字最传神?

请结合词的内容简要分析。

(3分)

(1)“厌”字。

开端一个“厌”字领起,可谓破空而来,不知所由起。

“厌”字下接以四字对句,写室外充满生机之盎然春意,极细腻,极柔媚。

写莺声、花香,却冠以不合理的“厌”字,立刻化欢乐之景为悲伤之情,变柔媚之辞为沉痛之语。

哀愁无端,一字传神,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这首词蕴含丰富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

(2)①上阕“伤春”包含了韶华易逝、春意阑珊之悲哀,亦暗含与恋人往日共度春光而今不可复得之痛苦。

②下阕“须信鸾弦易断。

奈云和再鼓,曲终人远”直抒胸臆,抒发自己与情人的分离,然而心中未始不残存着相守的一丝希望。

③最后“不解寄、一字相思,幸有归来双燕”写伊人已去,不仅相见无期,而且连一点消息没有。

词人内心无限凄凉悲怆。

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更漏子

[唐]温庭筠

柳丝长,春雨细,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帘幕,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帘垂,梦长君不知。

(1)词的上阕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1)主要运用了烘托的表现手法。

上阕全都围绕“漏声”来写。

起首三句看似平列写景,实际上是以柳丝之长、春雨之细烘托漏声。

春夜,霏霏细雨悄然飘洒,细雨轻风中,柳丝悠悠飘拂,花外传来点点更漏。

夜深人静,漏声更显的悠长而遥远。

后三句写春雨打叶之声使塞鸿惊、城乌起,唯有画屏上的金鹧鸪不为所动,烘托凄凉、迷离的意境,引发主人公内心的寂寥、凄凉。

总之,上片借细长袅娜的柳丝、迷蒙霏微的雨丝,烘托出漏声的悠长、深远和轻细,营造出一种轻柔、纤细、深永而带有迷惘情调的氛围。

(2)词下阕写闺房情思,所有的情感凝集在哪两个字上?

(2)所有的情感凝成“惆怅”两个字。

为何“惆怅”?

最后一句透露了消息:

“梦长君不知。

”当然从闺房内的陈设、谢家池阁的暗示,也可透露些思妇的身份,而这身份也让我们有许多猜测:

他做什么去了?

是求官?

是经商?

是从军……而我们竟只品读女主公的无奈的愁苦罢了。

5.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浣溪沙

[唐]张曙

枕障薰炉①隔绣帷②,二年终日苦相思,杏花明月始应知。

天上人间何处去,旧欢新梦觉来时,黄昏微雨画帘垂。

【注】①〔薰炉〕炉烟薰香。

②〔绣帷〕锦绣的帷幔。

(1)诗中“隔”字用得妙,请作简要赏析。

(1)“隔”字,既交代了室内枕屏、薰炉与绣帷间的位置,更使人生出一种人去楼空,远隔天涯的联想。

(2)“杏花明月始应知”一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赋予杏花明月以人的感知,意谓只有杏花明月深知“我”的相思之苦,为全词的意境增添了一分落寞和惆怅。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沙①

陆龟蒙

渤澥②声中涨小堤,官家③知后海鸥知。

蓬莱④有路教人到,应亦年年税紫芝⑤。

【注】①〔新沙〕指海边新涨成的沙洲。

②〔渤澥(xiè

)〕渤海的别称,一本直作“渤海”。

另说渤澥为象声词,海潮声。

③〔官家〕旧指官府,朝廷。

④〔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之一。

⑤〔紫芝〕灵芝的一种,传说中仙人种紫芝为食。

(1)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请结合诗句分析。

(1)夸张。

对海边的情况最熟悉的按理来说是海鸥。

然而海鸥的眼睛却敌不过贪婪地注视着一切剥削机会的官家,他们竟抢在海鸥前面盯住了这片新沙。

这是极度的夸张。

这个夸张既匪夷所思,却又那样合乎情理。

深刻说明当官府第一个发现新沙,并打算榨取赋税时,这片新沙还是人迹未到的不毛之地。

连剥削对象都不存在,就打起了榨取赋税的如意算盘,这是对官家贪婪本质的无情揭露。

(2)这是一首讽刺小诗,请简要概括诗的主旨。

(2)这首诗通过对官府向海边新淤积起来的沙地征税所引起的新奇想象的描写,写出了官府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榨盘剥,尖锐地讽刺了官府横征暴敛、贪得无厌的丑恶本质。

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点绛唇

魏夫人

波上清风,画船明月人归后。

渐消残酒,独自凭阑久。

聚散匆匆,此恨年年有。

重回首,淡烟疏柳,隐隐芜城漏。

(1)词的上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1)词的上阕通过江波、清风、画船、明月几个富有特征的意象,营造了一个清丽纯净、沁人心脾的意境。

(2)词的下阕抒发了主人公怎样的感叹?

(2)下阕抒发了女主人公人生聚散匆匆、别恨年年、归期难凭的幽怨缠绵的感叹。

8.阅读下面这首清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

文廷式①

九十韶光如梦里。

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

落日野田黄蝶起,古槐丛荻摇深翠。

惆怅玉箫催别意。

蕙些兰骚②,未是伤心事。

重叠泪痕缄锦字,人生只有情难死。

【注】①〔文廷式(1856-1904)〕对丧权辱国的现实殊为不满,因弹劾李鸿章而被削职。

②〔蕙些兰骚〕些,古楚方言,助词。

用《楚辞?

招魂》句“光风转蕙,汜崇兰些”,谓微风于阳光下吹转蕙兰,苑中小沟充溢兰香。

(1)“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蕙些兰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起到了什么作用?

(1)“寸寸关河,寸寸销魂地”表达了词人面对山河破碎的深愁惨痛之情。

眼看祖国河山被列强一寸一寸宰割,心如刀绞,黯然销魂。

“蕙些兰骚”一句以蕙兰比喻忠贞之心,感时忧世,沉痛悲哀。

寄托词人报国救世之志,激荡着爱国的深情。

(2)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的人物形象。

(2)这首词从表面上看是描写了满心悲伤愁苦之状的闺中女子,实质上是词人以闺中女子自况,描写了一个面对破碎的山河,空有报国之志而报国无门的忧愁悲愤的爱国人士的形象。

9.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女冠子?

元夕①

蒋捷

蕙花香也。

雪晴池馆如画。

春风飞到,宝钗楼上,一片笙箫,琉璃光射。

而今灯漫挂。

不是暗尘明月②,那时元夜。

况年来、心懒意怯,羞与蛾儿③争耍。

江城人悄初更打。

问繁华谁解,再向天公借。

剔残红灺④。

但梦里隐隐,钿车罗帕。

吴笺银粉砑。

待把旧家风景,写成闲话。

笑绿鬟邻女,倚窗犹唱,夕阳西下。

【注】①本词作于宋亡之后。

②〔暗尘明月〕指元宵节灯光暗淡。

③〔蛾儿〕闹蛾儿,用彩纸剪成的饰物,这里借指灯。

④〔灺(xiè

)〕蜡烛的余烬。

(1)有人说,本词下片的“笑”表明词人的情感有了变化,你认为是否有变化?

请结合词句分析。

(1)有变化。

“笑”前写词人面对着昔盛今衰心情黯淡,心灰意懒,兴味索然。

(2分)而此时听到邻家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触动内心,略微感到一丝欣慰,故而“笑”。

(2分)∥有变化。

(2分)而此时却听到邻家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触动内心,感到少女不知亡国恨,内心有一丝不满,甚至愤恨,故而“嘲笑”。

(2分)∥没有变化。

(2分)而此时却听到邻家少女还在倚窗唱着南宋的元夕词,触动内心,感到少女不知亡国恨,内心感到非常的黯淡凄凉,故而还是黯淡凄冷地笑。

(2分)

(2)词人表达思想情感时运用了哪些手法?

请写出两点并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

(2)表达思想情感的手法:

①对比手法:

将昔日元宵夜的热闹、繁华与今夕的冷落进行对比;

将梦中元夕夜的繁华和今夕的冷清进行对比,表达了昔盛今衰、家国破亡的伤感。

②虚实结合:

虚写指联想到的昔日元宵夜的热闹、繁华和梦中的元夕夜的热闹;

实写指今夕的冷清,心灰意懒,邻家女孩的唱歌,虚实结合,表达了亡国之悲。

③借景抒情:

词中借往年元夕夜绚烂的灯、熙熙攘攘的香车美女、流光溢彩的夜景,写出了昔日的繁华;

借今夕疏落的灯盏、蜡烛的余烬、孤独的词人,传达出今日的冷清,从而表达了亡国之悲,破国之痛。

④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

通过直接描写今夕的冷落、邻家女孩的唱歌和间接描写昔日元夕夜的繁华,表现了昔盛今衰,抒发了亡国之痛。

〔答出两点给满分(每点手法1分,具体分析1分)。

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10.阅读下面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六年春遣怀①八首

元稹

其二

检得旧书三四纸,高低阔狭粗成行。

自言并食寻常事,惟念山深驿路长。

其五

伴客销愁长日饮,偶然乘兴便醺醺。

怪来醒后旁人泣,醉里时时错问君!

【注】①元和四年(809)七月,元稹年仅27岁的妻子韦丛去世。

《六年春遣怀》是他在元和六年春写的一组悼亡诗,共八首,这里选了第二首和第五首。

(1)“其二”虚实结合,“其五”对比抒情,二诗各具特色,请结合诗句加以简析。

(1)其二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在翻检旧信之时,忆及妻子对自己的关切之情,表达了怀念亡妻的深情。

其五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把“醉里”“醒后”相对比,表达爱妻情深。

(2)联系这两首诗,试举一例谈谈元稹诗歌的语言特色。

(2)特色:

平易浅近,明白易懂,质朴深情。

例析:

“其二”中“检得旧书”“粗成行”均是日常生活用语入诗,“其五”中“醒后旁人泣”“时时错问君”以口语入诗,浅近明白。

客观平淡的叙述体现了诗人对亡妻那种不能自已的深情,反映了他们夫妇之间相濡以沫的关系,情含事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