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994025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docx

综合性学习《从古诗看古代交通》教案

教学要求:

初步了解和体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学习掌握收集、分析、归纳信息的方法和步骤,学习运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查找资料。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运用语文、历史、地理等相关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及动手实践能力。

探求、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文化、人任知识。

培养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的意识、严谨负责的科学态度、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道德。

教学内容:

一、研究的内容:

1、从古代诗歌中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及其发展历史,了解古代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古代社会古人生存状态。

(1)从古代诗歌看古代交通工具(马、车、舟、轿);

(2)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道路(陆路、海路、栈道);

(3)从古代诗歌看古代的交通设施(馆驿);

(4)从古代诗歌看民间通讯;

(5)从古代诗歌看古人的出行观念;

(6)从古代诗歌看古代战争。

(7)查找资料,了解古代交通发展的历程。

(8).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课题的意义(为什么要进行本课题的研究):

中华民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

我们的祖先为了改善生存条件,减轻劳动负担,发明了各种交通工具。

交通工具的发展与使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为人类的进步作出了贡献,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从中能够得到很多的启发。

从古代诗歌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认识当时社会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培养人文素养,陶冶情操,从传统文化活力中得到力量。

3.课题介绍:

无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还是元散曲,都给我们提供了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的参考。

古诗词是中华古典文化中的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历经几千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大量脍炙人口的经典名作。

古诗词不仅是语言艺术的精髓,而且深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本课题研究,通过古代诗歌了解古代诗歌里所沉淀的古代社会、文化知识,了解古代交通工具情况和古代交通状况,认识当时社会、体会古代生活和古人生存状态,提高学生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二、资源准备

1.推荐书籍:

(1)唐宋诗词鉴赏方面的书籍。

(2)《中国交通史》(白寿彜著)

(3)《中国古代交通》(赵去旗著)

(4)《中国大百科全书·历史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5)《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卷》(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版)

三、探究活动

1.围绕三个方面,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

第1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状况;第2组负责了解古代交通工具的情况;第3组负责从古代赠别诗中体会诗人的情感。

2.温习以前所学过的古诗中有关交通的内容,搜集阅读材料中有关古代交通的信息以及涉及古代交通的诗歌。

3.采取讨论的方式,对古代产生众多的送别诗进行探索。

4.每组组长在班上进行专题发言。

5.将探究的成果写成小论文,与同学、老师交流。

四、有关资料

1.古代交通事业发展的历程。

先秦时期我国古代交通初具规模,陆路修筑许多通行战车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水陆交通不仅利用黄河、长江天然水道,而且相继开凿了胥河、邗沟、鸿沟等人工运河。

秦汉时期水陆交通形成全国网络,秦统一中国后,颁布“车同轨”的法令,并建成遍及全国的驰道。

挖掘灵渠,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起来,汉朝开辟了汉帝国和罗马帝国的海上航线。

隋唐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高峰时期,唐都长安成为国内外交通枢纽和中心,构成了以长安为中心的遍及全国的驿路系统。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和沟通海上贸易的海上“丝绸之路”使水陆交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宋元时期,古代交通进入鼎盛时期,宋朝将指南针应用到海船上,航海技术大大提高。

元朝继续开挖运河。

京杭运河全线通航。

大都成为全国乃至世界交通中心。

明清时期,我国古代交通由盛而衰。

明代出现造船高蜂,郑和七下西洋,把我国古代航海活动推向顶峰。

不久以后明清两朝相继实行了海禁,航海事业从此一蹶不振。

2.中国古代出行交通素描

  我国古代的出行交通工具源远流长。

早在原始社会,先民们为了出行方便,就已经学会了制造和利用代步工具了。

传说黄帝之时,曾“刳木为舟”,即用一个大原木从中剖开制独木小舟以济深行远。

  传说,中国最早的的车子是由夏代的车正奚仲发明创造的。

从《史记·夏本纪》所记的大禹治水“陆行乘车,水行乘舟,泥行乘橇,山行乘辇”的记载可见,夏代之时已经出现了适应于不同用途的交通工具。

据古代文献记载,商族的先公相土作乘马,王亥作服牛,即训练牛马等家畜以驾辕驱车。

到商汤之时,已将马车作为战车用于征伐阵战,商汤正是凭借着这一先进于夏王朝的坚船利炮,“革车三百乘”,一举打败了夏桀王,而建立了商王朝。

从甲骨文内容来看,除了用于征战以外,商代的车子也用于商王及贵族们的出行和田猎。

从商代晚期殷墟遗址已经发现了的车马坑来看,车子已有复杂的构造和精美的装饰,当时已由发达的车马制造业。

从甲骨文“舟”字等字形来看,商代已经出现了木板船,木板船的出现,是我国古代水上交通工具发展史的一大进步。

3、古代的道路

道路——径、途、道、路、阡、陌。

①.《蜀道难》:

李白在诗中描绘了古代的道路——栈道。

栈道又名阁道,是古代人为了生活及战争的需要而修建的。

蜀中要塞剑阁,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三十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可见当时的交通是多么的不方便。

②.《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骊山,林木葱茏,花草繁茂,宫殿楼阁耸立其间,宛如团团锦绣。

山顶上那座雄伟壮观的行宫,忽然一道接着一道缓缓地打开了。

宫外,一名专使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宫内,妃子嫣然而笑了。

《新唐书·杨贵妃传》:

“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

”从这首诗来看,唐代使用的交通工具有马,其交通设施是驿站。

民间通信主要靠专使骑着驿马,一站一站送达。

③.《送元二使安西》: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从汉代以来,阳关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古代陆路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④.《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晁监(衡),即阿倍仲麻吕,随遣唐使入唐。

仕于唐,并受玄宗皇帝重用。

与李白,王维等交往颇深。

753年,回国途中,遇狂风暴雨阻挡,重返唐,死于长安。

虽然唐代造船和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如船体比前加大,结构更加坚固,指南针、牵星术、航海图以及季风助航普遍应用),航海活动进人了繁荣时期,但海上的风浪还是阻挡了晁监回国的路。

4.古代交通

古代主要的交通工具——车、马、牛、舟、船、轿。

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船(不用解释了)

一骑红尘妃子笑《过华清宫》—马(此诗是说给杨贵妃火速运荔枝的事,其间大部分交通当然需要嘛,不然荔枝就不新鲜了)

其日牛马嘶《孔雀东南飞》—牛车(车自古就有。

由于牛的力气比较大且行动缓慢,所以,人们多用牛车来拉东西。

又因牛车车厢宽大,故又叫大车。

秦以前的贵族多数乘坐马车,极少有乘牛车的。

这种风气到了秦汉仍然存在。

西汉初年,由于长期的战乱,经济凋敝。

据《汉书》记载:

朝中文武官员有很多人乘坐牛车,因此可以说此时乘牛车是出于无奈。

整个西汉和东汉前期,人们一直认为乘坐牛车是低贱的行为。

但到了东汉后期,风气大变,贵族官僚富户不再把乘坐牛车看成丢脸的事情。

《晋书》记载:

“其后稍见贵之(牛车)。

自(东汉)灵、献以来,天子志士庶以为常乘。

”而《孔雀东南飞》所写时期(建安年间)正是东汉献帝时,所以“其日牛马嘶”中的“牛马”不能理解为偏义复词“马”。

太守给儿子迎亲,马车牛车因载人物的不同用途都被派上用场。

细雨骑驴入剑门《剑门道中遇微雨》—驴(诗里如是写着,既然杜甫骑驴,自然是交通工具)

无数铃声遥过碛《凉州词》—骆驼(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诗境扩展到浩瀚遥远的大漠彼方,一直把诗思推到视线之外。

一群骆驼满载着货物伴着叮咚的驼铃声缓缓前进,西去的驼队应当还是驮运白练经由这条大道远去安西。

而安西却久已沦为异域了。

自“铃声”看出。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

2、《春望》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房兵曹胡马》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上面给你列了马和船了,这个是车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吴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涉及交通和交通工具的古诗

诗歌是一定社会生活的集中反映,不同的诗歌往往能多样化、多方面地反映社会生活。

古代的交通都是采用原始、粗糙落后的工具,因此,信息交流很困难,人们的交往很受局限。

古代落后的交通:

道路的曲折、工具的原始、设施的简陋,因此出行艰难,使人们出行时弥漫着浓郁的离愁别绪之情,也产生了很多的送别诗。

一部古代的交通史,从某种意义来说,也是一部文化史。

古诗中有很多关于古代交通情况的信息,初中学生也储备了一定的地理和历史方面的知识,那么,该如何从古代诗歌中了解到古代交通的状况呢?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唐?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晋?

陶渊明《饮酒》

③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唐?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元?

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⑤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⑦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南宋?

辛弃疾《西江月?

明月别枝惊鹊》

⑧山重水复疑无路,柳岸花明又一村。

——南宋?

陆游《游山西村》

⑨行道迟迟,载渴栽饥。

——《诗经?

采薇》

⑩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明?

王磐《朝天子?

咏喇叭》

唐·王维:

不见乡书传雁足,惟见新月吐蛾眉。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晋·陶渊明:

春秋满四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唐·张若虚: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清·张惠言:

梅花雪,梨花月,总相思。

自是春来不觉去偏知。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课内: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下,行舟绿水前。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春望》杜甫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山路回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4、《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乱花渐入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5、《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已亥杂诗》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7、《采薇》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8、《朝天子?

咏喇叭》王磐

官船来往乱如麻,全仗你抬声价。

9、《早发白帝城》白居易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10、《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2、《渔家傲》李清照

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3、《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4、《枫桥夜泊》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课外:

1、《使至塞上》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2、《行路难》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老子》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登岳阳楼》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5、《滕王阁诗》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

槛外长江空自流。

分析:

以上大多数为送别、乡愁诗。

因为古代交通不发达,通讯也很落后。

可用的交通工具只有两种,一种是马,一种是船。

这落后的交通设施和道路打不发达就造成了思乡和“家书抵万金”的情况。

看来,交通的落后是制约古代封建王朝发展的主要原因。

5.有关送别的古诗标题

①唐?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②唐?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③唐?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④唐?

李白《渡荆门送别》

⑤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⑥无名氏《送别》

⑦唐?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⑧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⑨唐?

高适《别董大》

⑩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别辛渐》

五、试题样式

(一)主题探究。

根据下面三则材料,围绕“从古诗看古代交通状况”这一主题写下两点探究成果。

(提示:

交通工具、交通设施、出行观念、交通道路、民间通信等)

材料一:

过清华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材料二: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材料三: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探究结果:

1.2.3.

(二)写出有关涉及古代交通道路和交通工具的古诗句四句。

①②③④

(三)写出古诗中有名的送别诗四句。

①②③④

中考连接:

[05四川省眉山市]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1)~

(2)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1)这首诗,借景抒情,融情于景,表现了作者的情怀。

(2)从诗中选取你最喜欢的两句诗,仔细品味,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案:

(一)1.交通设施:

馆驿。

交通工具:

马。

2.交通道路:

路。

交通工具:

马;马车。

3.交通工具:

船。

民间通信。

(二)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②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③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④行道迟迟,载渴栽饥。

(三)①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

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05四川省眉山市]

(1)客游他乡而思念故乡的情怀。

(2)选取句子并言之成理(可以从思想感情、修辞、炼字或者根据自己的联想、想像来谈,2分),表达有个性(1分)。

 教案示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首先请同学们观看现代交通。

资料内容包括,陆路:

立交桥、地铁、高速公路;水路:

海底隧道、气艇、游轮等;空中:

飞机。

2、你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现代交通的特点吗?

(要点提示:

发达、神速、便利、安全等等)

3、请同学们欣赏剪辑的《杨贵妃》电视片段。

狂奔的马,累死的人,荔枝飞到长安城。

有诗为证:

过华清宫绝句

杜牧长安回望绣成堆,

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

无人知是荔枝来。

而今这“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普通水果——荔枝,在古代为什么被看作是帝王穷奢极欲的见证呢?

这,都是古代交通不便惹的祸。

我们从古诗词中发现了古代交通有哪些形式呢?

二、展示收集资料,交流提取信息

1、学生将课前已准备的资料、信息展示。

以“我从某某古诗中看到了古代交通(道路、工具、设施、海陆——)”为话题谈谈对古代交通的了解。

2、自由选读补充信息。

(1)从《蜀道难》中我们了解到了古代的道路之一——栈道(多媒体出示古代的栈道图,学生讲解)。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唐代诗人李白用夸张的笔触,生动地勾勒出蜀道的重重艰辛。

从成都到西安的2000多里,秦岭、巴山两大山系及其支脉横亘其间。

古蜀栈道穿越秦岭、巴山间,开辟于悬崖峭壁旁,依附于悬崖峭壁,云缠雾绕;凌踞于急流湍河,如鸟欲飞。

两千多里的蜀道,有三分之二是在山岭河谷中,全部栈道到底有多长,今天已经很难得出具体的数字。

它们一段又一段,沿着山壁河谷伸向远方,给人无限遐想。

蜀中有一要塞——剑阁。

在大剑山和小剑山之间有一条30里长的栈道,群峰如剑,连山耸立,削壁中断如门,形成天然要塞。

所以,历代文人用“飞阁”“云栈”命名蜀道,“栈道连天”来形容蜀道是很贴切的。

栈道的结构十分科学,其修筑过程又十分艰巨。

栈道的凿孔、架梁、立柱、铺板等工序,几乎全部是在绝壁上凌空作业,在今人看起来一个很简单的工序,那时候也许要花费很大气力的。

在生产力低下、工具落后的古代,能在悬崖峭壁间修建一条蜀道,他们付出的努力和艰辛,我们今天是难以想像的。

栈道作为一种特有的道路形式,被后世视为奇迹,将蜀道与长城、运河媲美,一点也不为过。

我们不能不被祖先们的勤劳和智慧折服。

(2)古代的交通设施——馆驿及古代民间通信

馆驿是一条短巷,巷内设有一座专供过往官员或信使住宿及更换马匹的馆舍(犹今之政府招待所),故名馆驿。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修驿道,“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绎站网,制订了邮驿律令,如竹简怎样捆扎、加封印泥盖印以保密;如何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邮驿怎样接待过往官员、役夫等,形成了我国最早的邮驿法。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

规定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

到了唐代,邮驿大大发展,全国共有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邮驿1600多处,行程也有具体规定,并订有考绩和视察制度,驿使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驿卷”或“信牌”等身份证件。

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将由民夫充任的驿卒改由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五百里,银牌四百里,铜脾三百里。

实行每到一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到了元代,将邮驿改称为驿站。

如《虢州后亭送李判官得秋字》:

西原驿路挂城头,

客散江亭雨未收。

君去试看汾水上,

白云犹似汉时秋?

(3)出示古代常用的交通工具图,并伴以相应的诗歌。

这里可要求学生穿插大量的送别诗,课内的、课外的,忆读、朗读。

从诗词中找寻交通信息: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接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客从长安来,还归长安去。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此情不可道,此别何时遇?

望望不可见,连山起烟雾。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

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别董大》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放映资料片:

我国古代航海记载,感受海上行船的危险。

古代,科学水平和技术条件低下,横渡大海是一种极为冒险、生死未卜的事情。

试想,航海者就凭几片风帆、数支橹桨,随风飘流,不是艰险至极吗?

你看,波涛在不停地奔涌,巨鳌与大鱼在不停地出没,这就不能不使人产生一种神秘、奇诡、恐怖的感觉,把海上航行的艰险和对友人安危的忧虑直接传达给了读者。

这样的行程安全系数有多大呢?

3质疑解惑:

你对古代交通还有什么新发现?

你还想了解什么?

三、合作探究,加工信息

1、自主选择话题后,同一话题的同学组成一小组,组上成员互相交流资料,围绕主题有秩序的发言,并推荐一位同学做好发言记录。

2、组上成员展开讨论,对众多资料进行筛选,去粗留精,材料一定要为主题服务。

3、老师到各小组听取学生的讨论,平等地和学生交流。

并指导学生整理、提炼搜集的材料。

提醒每位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聆听别人的发言、并能及时写下自己的感受。

4、各组共同撰写小论文。

要求要有题目。

按照议论文的一般结构:

提出论点——论证论点——结论来布局。

论据为你搜集到的能证明你观点的古诗。

四、成果展示,共同评价

1、口头展示,评价。

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展示小组发现、探究的主题。

可朗读所撰写的小论文,也可采用演讲的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汇报形式。

学生互相评价。

评价标准:

观点是否明确;材料是否为观点服务;所选用的诗歌是否恰当;是否有说服力。

2、书面展示,评价。

将这次综合性学习的成果以手抄报形式、板报形式展示出来。

3、什么是研究性学习?

(要点提示:

所谓研究性学习,指的是同学们在老师指导下,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条件,选择不同研究课题,独立自主地开展研究,从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一种学习方式。

这种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是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的自由选题、自主探究和自由创造,与以往学习方式相比,研究性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

4、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1)成立一个兴趣小组。

(2)根据一个主题,确定研究课题(感兴趣的、有点认识基础的)。

(3)作好计划,分工明确。

(4)搜集、整理资料。

(5)集体研究:

交流、汇集、删选资料,深入探究。

(6)撰写论文,成果展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