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254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涉税犯罪法律制度Word文件下载.docx

  

(二)渎职罪的种类

  涉税渎职罪主要包括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徇私舞弊发售发票、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罪,违法提供出口退税凭证罪四种罪名。

第二节 危害税收征管罪

  一、逃税罪

  2009年2月28日开始施行的《刑法》修正案(七),以“逃税罪”取代“偷税罪”,对不履行纳税义务的定罪量刑标准以及罪状表述方式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加了“初犯补税免罪”的规定。

  提示:

初犯有条件不罚,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补缴应纳税款,缴纳滞纳金,已受行政处罚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但是,五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二次以上行政处罚的除外。

  

(一)逃避缴纳税款罪的构成特征

  1.客体是国家税收征管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逃避缴纳税款,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为:

  

(1)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额10%以上,经税务机关依法下达追缴通知后,不补缴应纳税款、不缴纳滞纳金或者不接受行政处罚的;

  

(2)纳税人5年内因逃避缴纳税款受过刑事处罚或者被税务机关给予2次以上行政处罚,又逃避缴纳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并且占各税种应纳税总额10%以上的;

  (3)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已扣、已收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

  3.主体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逃税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不负有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不能独立构成本罪主体,但可成为本罪的共犯。

  4.本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

  

(二)逃税罪的处罚

  根据修正后的《刑法》第二百零一条的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十以上,构成逃税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对多次实施前两款行为,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数额计算。

  二、抗税罪

  

(一)抗税罪的构成

  1.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了国家税收征管秩序,妨害了税务机关依法征税活动,而且侵犯了依法执行征税工作的税务人员的人身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行为。

包括:

  

(1)造成税务工作人员轻微伤以上的;

  

(2)以给税务工作人员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财产等造成损害为威胁,抗拒缴纳税款的;

  (3)聚众抗拒缴纳税款的;

  (4)以其他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

(1)行为人没有采取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缴纳税款,而是寻找借口,软磨硬泡,拖欠税款的,不能以抗税罪论处。

  

(2)构成抗税罪的关键,在于对税务人员实施了暴力、威胁的抗拒手段,而没有数额和比例的规定。

  3.主体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

  

(1)本罪只能由自然人实施,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2)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以外的其他人不能独立成为本罪的主体,但可以成为本罪的共犯;

  (3)单独实施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税务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行为,应当按妨碍公务罪定罪处罚。

  4.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

  

(二)抗税罪的处罚

  如果实施抗税行为致人重伤死亡的,则一个行为即构成了抗税罪,又构成了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属于一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符合想象竞合犯的行为特征,应按照刑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即应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款、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与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共同实施抗税行为的,以抗税罪的共犯依法处罚。

在对判处罚金的犯罪分子执行罚金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所逃避的税款。

  三、逃避追缴欠税罪

  

(一)逃避追缴欠税罪的构成

  2.欠缴税款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构成本罪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1)有欠税事实的存在;

  

(2)行为人为了不缴纳欠缴的税款;

  (3)行为人转移或者隐匿财产的行为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到其欠缴的税款;

  (4)税务机关无法追缴的欠缴税款数额必须在一万元以上。

  3.主体是欠缴应纳税款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不构成本罪主体。

  

(二)逃避追缴欠税罪的处罚

  犯逃避追缴欠税罪,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0万元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欠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数额在10万元以上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欠缴税款1倍以上5倍以下罚金。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例题·

多选题】某企业在经营期间,欠缴应纳税款,采取转移财产的手段,致使税务机关无法追缴欠缴的税款2万余元,对此案的正确定性和处理应为( )。

  A.构成逃税罪

  B.构成抗税罪

  C.构成逃避追缴欠税罪

  D.判处7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E.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正确答案』CE

  四、骗取出口退税罪

  

(一)骗取出口退税罪的构成

  1.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出口退税管理制度和公共财产所有权。

  办理出口退税的货物,必须同时具备四个条件:

  

(1)属于增值税、消费税的征税范围;

  

(2)报关离境;

  (3)在财务上做销售处理;

  (4)出口收汇并已核销。

  2.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国家出口退税制度,以虚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在5万元以上的行为。

  3.主体是一般主体。

既可以是纳税人,也可以是非纳税人;

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单位,且单位不限于是否具有进出口经营权。

  

(二)骗取出口退税罪的处罚

  1.对纳税人实施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出口退税的,应当分别情况定罪处罚;

  2.纳税人缴纳税款后,采取上述欺骗方法,骗取所缴税款的,按逃税罪处罚;

骗取税款超过所缴纳的税款部分,对超过的部分以骗取出口退税罪论处;

  例如:

A企业缴纳了100万的增值税,后采取欺诈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120万。

其中100万定逃税罪,20万定骗取出口退税罪。

  3.实施骗取出口退税罪犯罪,同时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等其他犯罪的,根据牵连犯从一重罪处断原则,按处罚较重的罪名定罪处罚。

  五、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构成

  1.客体是复杂客体,既侵犯了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和其他发票的监督管理制度,又破坏了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制度。

  2.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虚开的税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或者致使国家税款被骗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

虚开的含义有二:

  

(1)根本不存在商品交易,虚构商品交易内容和税额开具发票;

  

(2)虽然存在真实的商品,但随意改变货名、虚增数量、价款和销项税额开具发票。

①为他人虚开;

②为自己虚开;

③让他人为自己虚开;

④介绍他人虚开。

任何单位和个人均可构成。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

  单位犯本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处罚。

犯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被判处罚金、没收财产的,在执行前,应当先由税务机关追缴税款和所骗取的出口退税款。

  六、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一)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特征

  1.客体是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规定和国家税收征管秩序。

犯罪对象为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伪造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明知自己所持有的是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仍然出售,数量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行为。

  4.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且具有营利目的。

  

(二)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

  最高可以判死刑。

  七、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一)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

  1.客体是国家对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制度和国家税收征管秩序。

犯罪对象必须是增值税专用发票。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无权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而非法出售,或者有权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务人员,违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行为。

出售的专用发票,必须是真发票,否则构成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出售的专用发票,必须是空白发票,如果出售填好的专用发票,则应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论处。

  3.主体是持有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或者个人。

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税务机关工作人员,也可以成为本罪主体。

  4.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

  

(二)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

  八、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一)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构成

  2.客观方面表现:

  

(1)行为人违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规定,从合法或者非法拥有真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单位或者个人手中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

  

(2)购买明知是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数量在25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10万元以上的行为。

  3.主体是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4.主观方面是故意,且以营利为目的。

  

(二)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处罚

  对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虚开或者出售的,应分别依照《刑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的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第二百零六条规定的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第二百零七条规定的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定罪处罚。

  九、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一)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构成

  1.客体是国家发票管理制度和国家税收征管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伪造、擅自制造或者出售伪造、擅自制造的可以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的其他发票5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20万元以上的行为。

  

(二)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

  十、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

  

(一)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构成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为达到营利目的,非法制造或者出售非法制造的不具有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功能的普通发票l0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40万元以上的行为。

  

(二)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的处罚

  十一、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一)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和非法出售发票罪的构成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为达到营利目的,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的非增值税专用发票5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20万元以上的行为。

除税务机关外,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出售自己使用的真发票的行为都是非法的。

  

(二)非法出售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的处罚

  十二、非法出售发票罪

  

(一)非法出售发票罪的构成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为达到营利目的,非法出售普通发票l00份以上或者票面额累计在40万元以上的行为。

  

(二)非法出售发票罪的处罚

  单位犯非法出售发票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非法出售发票罪的规定处罚。

危害税收征管罪各罪的最高法定刑

  1.法定最高刑是死刑的罪名有: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或者虚开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伪造、出售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2.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的罪名有:

骗取出口退税罪、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3.法定最高刑为7年以上有期徒刑的罪名有: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非法出售骗取出口退税、抵扣税款发票罪。

  4.法定最高刑为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名:

逃税罪;

抗税罪;

逃避追缴欠税罪;

非法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罪;

非法出售发票罪。

  5.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名:

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是购买伪造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多选题】甲货运公司2006年取得自开票资格。

2007年1月至10月,该公司为林某虚开运输发票若干份,虚开税款数额达600多万元,并收取开票费30万元。

林某将这些发票转手卖给他人。

对甲货运公司应按( )追究刑事责任。

(2010年)

  A.非法出售发票罪

  B.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

  C.单位犯罪

  D.非法购买专用发票罪

  E.出售非法制造的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

虚开用于抵扣税款发票罪,是指违反发票管理法规,故意虚开用于抵扣税款的其他发票的行为。

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可以由单位作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有( )。

  A.骗取出口退税罪

  B.抗税罪

  C.逃税罪

  D.逃避追缴欠税罪

  E.非法出售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正确答案』ACDE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涉税犯罪主体。

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 )的犯罪主体属于特殊犯罪主体。

  E.非法购买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涉税犯罪的主体。

逃税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必须是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

抗税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纳税人或者扣缴义务人。

逃避追缴欠税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必须是欠缴应纳税款的纳税人。

第三节 渎职罪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一)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构成特征

  1.客体是行政机关的行政执法活动秩序和司法机关正常的刑事司法活动秩序。

  2.客观方面表现为行政执法人员利用职务之便,徇私情私利、伪造材料、隐瞒情况、弄虚作假,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的行为。

  3.主体必须是行政执法人员,具体是指在工商、税务、监察等依法具有行政执法权的行政机关中承担执法工作的公务人员。

  4.主观方面必须是出于故意。

  

(二)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认定

  1.注意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

  

(1)以行为人是否具有不移交刑事案件的故意区分罪与非罪

  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要求行为人主观上具有不移交刑事案件的故意。

如果不移交刑事案件这一现象背后没有徇私情、私利,不是出于故意,而是对案件性质认识错误,或者因工作失误不移交的,不构成本罪。

  

(2)以不移交刑事案件是否属于“情节严重”区分罪与非罪

  “情节严重”是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法定要件,即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以犯罪论处,否则属于一般的违法行为。

“情节严重”的判定是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

(1)对依法可能判处3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的犯罪案件不移交的;

(2)不移交刑事案件涉及3人次以上的;

(3)司法机关提出意见后,无正当理由仍然不予移交的;

(4)以罚代刑,放纵犯罪嫌疑人,致使犯罪嫌疑人继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的;

(5)行政执法部门主管领导阻止移交的;

(6)隐瞒、毁灭证据,伪造材料,改变刑事案件性质的;

(7)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为谋取本单位私利而不移交刑事案件,情节严重的;

(8)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2.注意区分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

  

(1)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徇私枉法罪的区别

  两罪的区别在于:

①犯罪主体不同。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行政执法人员,即对犯罪行为没有侦查、检察、审判等司法权的行政执法人员;

而徇私枉法罪的主体是司法工作人员,即对犯罪行为具有侦查、检察、审判等职责的人员。

  ②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客观方面仅指行为人为徇私情私利,故意把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

而徇私枉法罪的客观方面则包括三个方面,即对明知是无罪的人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故意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

  ③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要求情节严重的才构成犯罪,而徇私枉法罪中的行为构成犯罪则没有“情节严重”的要求。

  

(2)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界限

①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主体是一般的行政执法人员,而放纵走私罪的主体是海关工作人员,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主体是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负有追究职责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即后两个罪的犯罪主体都是特定的行政执法人员。

  ②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发生在一切行政执法过程中,而放纵走私罪则发生在海关执法过程中,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则发生在有关产品质量管理的行政执法过程之中,即后两个罪都是发生在特定的领域之中。

  ③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是指行政执法人员已经介入对违法案件的查处,本应移交司法机关而不移交;

而放纵走私罪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则是指行为人明知有走私行为、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应当查处而不查处。

放纵走私罪、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与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共同之处在于:

犯罪主体都是从事执法活动的人员;

犯罪主观方面都是故意犯罪,都出于徇私动机;

犯罪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不严格依法追究不法分子的有关责任。

  (3)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受贿罪的关系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案件不移交,情节严重,同时又因此而收受他人贿赂,则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与受贿罪这两个罪,两罪之间存在牵连关系,按照我国《刑法》理论和第三百九十九条的规定,应以一个较重的罪定罪处罚,即应从一重罪处罚。

  (三)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处罚

  根据《刑法》第四百零二条的规定,犯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的,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

  

(一)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构成特征

  1.客体是国家税务机关正常的税收征管秩序。

  2.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违反税收法规徇私舞弊,不征或者少征税款。

致使国家

  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

“重大损失”的具体标准,是指涉嫌下列情形之一:

(1)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l0万元以上的;

  

(2)上级主管部门工作人员指使税务机关工作人员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损失累计达10万元以上的;

  (3)徇私舞弊不征、少征应征税款不满10万元,但具有索取或者收受贿赂或者其他恶劣情节的;

  (4)其他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情形。

  3.主体是税务机关的工作人员。

  4.主观上是故意。

  

(二)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的认定

  1.分清罪与非罪的界限。

在税务机关采用定期定额征收方式导致少征税款、或者纳税人提供虚假材料骗取减免税出现的不征或者少征税款,以及因税务人员业务素质原因造成的少征税款等情况下,因税务人员没有徇私舞弊的主观故意,不能认定为有罪。

  2.划清与玩忽职守罪的界限。

主观上的故意或者过失是区别徇私舞弊不征、少征税款罪和玩忽职守罪的标志。

税务人员在税收工作中严重不负责任,不征或者少征税款,致使国家税收遭受重大损失的,对责任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