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63450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1.3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9页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9页
亲,该文档总共5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单反知识普及Word格式.docx

二是失去了单反更换镜头的乐趣、“还不如买一个大变焦DC”。

这两个理由当然都成立,大变焦的镜头光学素质肯定不能怎么样,有了这么一个的确好像就是一个大号的DC了似的。

然而,“一镜走天涯”真的是方便,在很多情形下不可替代的方便。

尤其出门长途远行、能够随身携带的东西很有限的情况下,尤其去到一些跋涉艰难、非常耗费体力的地方,尤其是经常可能突然遭遇到一些不可预知却又容易转瞬即逝的拍摄题材时。

新手们往往是还搞不清楚自己要拍啥的。

一会儿看见好风景要拍,一会儿又觉得应该扫扫街拍拍所谓的“人文”,再一会儿又对远处一头漫步的驴感兴趣。

“广谱”点儿的镜头最适合他们用,方便快捷就是优点。

需要拍过一段时间,逐步算是明白了自己感兴趣的题材,再选择自己最中意的焦段,很符合逻辑。

当然,画质派会大声反对:

拍是拍到了,可是没法看啊。

——他们说的有道理;

但是,这里千万别轻易中招。

在屏幕上放大到100%还觉得细腻无比,才觉得画质好;

这样的心态也许有小道理,但没有命中“大道理”。

没有一幅好照片,是以“在屏幕放大到100%时每个象素都清晰无比”作为必要条件。

优秀摄影作品,跟“绝对清晰”之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当然,画质好自然是更好的事儿,会给好照片添彩的。

但对于一幅好作品来说,如果全部分数是100分,则“画质”项最多占20分;

其中,至少15分是现代工艺下绝大多数镜头在正确使用下就已经可以收入囊中的。

多数情况下,只有在那些就知道把照片放到100%然后盯死了屏幕看的人眼里,才会变成“没法看”。

当然话说回来,如果真的有必要追求画质了(比如你象我一样有因为工作需要而必须把某些东西拍得清楚无比的需求),“一镜走天涯”的确就难以胜任了。

至于单反变成大号DC的说法,我觉得这个说法挺无聊。

单反就是单反,能容纳比一般DC更强得多的操控能力,无论换不换镜头、这些能力都存在着。

你只要别有些“高手”说你两句你就觉得臊得慌就行——他们说你把单反用成DC了,那是他们的事儿;

方方便便拍照片的可是你自己,对不。

问题三、要不要上定焦?

你觉得呢?

(靠,这样回答是不是很讨人厌……)

实情如此:

要不要上定焦头,取决于你需要不需要定焦头(继续废话……)。

定焦头有这么几个特点:

1,普遍意义上说,在同样的光圈下,画质比变焦头更好。

2,能够做到较大的光圈。

3,构图、拍摄操作不便。

4,新手乍装上一个定焦头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我更专业啦”的心理感受。

第1项是有一定意义的,不过其意义的重大程度参考前文。

第2项是很要命的,意味着它能让你跨越更大的光线范围、对付弱光环境。

我发现很多人因为要给孩子拍照片而购买了单反,而孩子既好动、又多半是在光线偏暗的屋子里动,偏偏又还小、不能使用闪光灯,于是只好弄个定焦头、把光圈拨到1.4来对付。

这可真是没辙;

多数人很快就体会到了第3项的讨厌了,想要撵上体力无限的孩子可真不是容易的事儿。

最后的第4项,也算是一个交代吧,谁让“定焦才专业”的鬼话已经流行了那么多年呢。

多数人会觉得最迫切需要的是大光圈。

那意味着一份多出来的拍摄自由。

当然,很好,虽然以拍摄者蹿前跑后为代价。

但是,你的拍摄有多么频繁地必须用到这个大光圈,只好你自己衡量了。

我身边认识的,人云亦云地跟风买回去、然后兴冲冲地试试大光圈和“背景虚化”、再从此只在摄影包的角落里呆着的50/1.4有好几只,日常上手的仍然只是某只变焦。

至于我自己为什么总是一个28/1.8,说穿了一文不值:

懒。

我是在胡乱拍照了N多年之后,越来越觉得可拍的东西少;

但是又把拍照弄成了习惯,所以相机还总是随身带着,于是就带了这么个焦距中庸、光圈弹性很大而个头又比较小的镜头。

前阵子,资深高手右腿曾经发文说,高手用变焦、低手用定焦。

我对右腿一贯很欣赏,不过他这个概念我不大赞成。

我觉得应该这么说:

高手善于选用最合适的那个镜头。

有些拍摄题材的确只好用定焦头才能胜任。

问题四、都需要些什么配件?

咱们掰开揉碎了说吧。

第1项,手柄。

我的个人意见是,对于大多数业余爱好者来说,手柄实际功能基本没啥用。

现在单反的电池续航能力都已经不错了,如果再多备一块电池,千把张照片都能拍下来了;

标配的充电器充满一个电池的时间最多俩小时,急了的话充上半小时的电池就又能支持三五百张。

得比一个手柄轻巧多少啊;

那玩意儿一加上,笨重了一大圈。

但还是有人给出了若干其他理由。

首先是“配重”;

需要手柄的自然不是1D系列,如果架上一个类似于小白之类的镜头,会头重脚轻的。

手柄在这时候基本起到砖头的作用了。

我只好同意、这应该有道理;

虽然在街上常见的加上手柄的机器常常配着类似于A16这样的标准镜头。

其次是更方便“竖拍”;

竖拍的时候有手柄的机器是不用右手绕过头出演“孙悟空”的(据说很多女孩配手柄的原因就是免得夏天竖拍时会露出腋下的毛)。

我也只好同意这应该有道理,虽然我自己从未因此觉得有什么不便。

还有一项理由、支持手柄大卖的,就是:

哪怕三位数的机器(如450D),配上手柄之后就显得很大个儿,乍看上去跟大马三似的很雄壮,容易得到周围人们的羡慕。

这也好,花钱买个自己开心么。

第2项,存储卡。

我认为这个钱不要太省。

你会摁下快门,说明多少你是想留存记忆的。

因为卡的质量问题、拍回来发现读取不了,实在是冤。

至于多大容量的卡合适,那就看你自己需要了。

我自己,反正一张4G的卡外加一张古老的512MB备用卡,一直用到而今现在也没觉得不够使。

第3项,UV片。

这个钱最好还是花,相当于给镜头上加个保护;

同时,最好稍微贵点儿的,这样能保证不至于对画质造成比较明显的破坏。

但完全没必要追求什么顶级的。

我强烈推荐Kenko的Pro1d,价格便宜量又足,还薄。

第4项,摄影包。

这东西是需要的,主要任务是在日常背相机出门的时候能给相机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没觉得那些岗岗大名牌的摄影包真就能比一般点儿的摄影包格外强在哪里——如果你不是就准备好了要去磕去摔去淋的话。

在我这儿,相机总是随身带、但非常不愿意谁一看见我背的包就觉得我“搞摄影”的,呵呵,所以我就买了一个怎么看都不象摄影包的帆布漂流木,再给我的450D买了一个套机皮套,从此可以随便扔在任何一个书包里。

问题五、要不要“一步到位”?

一步永远到不了位的;

也可能随便一步都已经到位了。

世界上不存在“一步到位”的事儿,数码摄影器材尤其如此。

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就不用说了,还有一堆比平常见到的佳能尼康之类“高端”得多的器材,我都叫不上名字、就知道人家的价钱还得翻几个跟头的。

说咱老百姓能够得着的;

就拿佳能来说事儿吧。

现在市场上能够买到的差不多最老的数码单反是N手的300D,最新的则有如1DMarkIV;

最便宜的新机器大概是450D,价钱仅仅是最贵的新机1DsMarkIII的十分之一。

很多人的“一步到位”的目标,如5DII或者7D,其实都没“到位”不是么。

如果用安慰自己的方法来说事儿,“对于我来说就算一步到位了”,那你真的很认真地考虑过,为什么500D或者50D对于你来说就没“到位”?

镜头也是如此。

18-55IS,售价便宜,“轻”而且“贱”所以很广泛地被“轻贱”;

24-70/2.8L,“贵”而且“重”所以很广泛地被认为“贵重”。

但“贵重”未必是个多么好的词儿;

贵的意思是你花了好多钱、这些钱你本来可以给自己多塞好多好多馒头;

重的意思是你走到哪儿都得多费很多体力、那顿中午饭就得多塞俩馒头。

而摄影的乐趣,并不因为你更“到位”而增加多少,相反你如果再拍得不怎么地的话、挨骂的几率倍增。

技术总是在进步,综合成本总是在降低;

后买的人,也就总是在占便宜似的。

话说回来,早买的人还得了早用呢。

用着是一个过程,随着这个过程的延续,才能逐渐发现自己的真实需求;

当手头的东西慢慢限制了自己对需求的挖掘的时候,更换器材的必要性才能凸现出来。

着什么急呢,是吧;

要是你从一开始就“一步到位”,然后在若干个月之后悲惨地发现、原来到了一个自己并不喜欢到的“位”,不是冤大头么。

拍去吧;

拍的过程中,自己的“位”慢慢就“定”了,才说得上去“到”。

说到器材,就难免要联系到一个低俗的词儿,钱。

很多人的“到位感”等同于“钱花够了感”,因为在他们心中,“钱花够了”就等于“品质够好”。

可是在摄影这个事儿上,作品的好坏对器材的要求没那么高,眼下的主流单反都已经具备了出好片的能力。

只是不免有不少人希望通过更贵重的设备来向世界宣告自己很有钱或者很注重“品味”,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还是强烈建议,这种思路的人不妨直接在脖子上挂一大捆美钞出门。

问题六、要不要上全幅?

随便。

都能拍得足够好。

但全幅很贵。

如果当初的35mm感光胶片的尺寸没有设计成36mm×

24mm、而是设计成22.2mm×

14.8mm,这问题就没人问了。

现在,因为两种画幅同时存在,根据我们一贯认同的“大就是好”的原理,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全幅就比半幅好。

先得说,单纯就画质而言,我是有体会地同意的。

半幅(APS-C)的CMOS板的面积仅是全画幅面积的约40%,因而在同样像素的前提下不得不把感光单元密度增加、从而导致如高ISO下画面质量的下降。

——但是,Sowhat?

够不够你用?

有人说,全幅才是潮流。

这话我觉得几乎不值得反驳了。

眼下,非全幅的出货量是全幅相机的N多倍,市场保有量大得多得多;

无论哪个厂家都把非全幅当作最重要的市场重心,而全幅只是在高端市场上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子——哪里有那么多象你这样雄心勃勃准备当专业摄影家的人呢;

还是象我这样出去玩的时候带个相机拍拍照的人多,是吧。

佳能最新推出的一系列EFs镜头,无论画质还是做工都越来越倾向于精细,只是碍于面子、暂时还不肯把那个红圈圈给EFs套上而已。

甚至更相反,我认为7D做成非全幅,是佳能的企业思路的一个信号:

非全幅相机要向“专业领域”挺进了。

15-85、17-55、60mmMacro等镜头的推出,无疑反映了厂家意图正在顺应市场而潜移默化。

这里就说到一个词儿,“专业”。

我不知道,有多少初哥在购买第一台单反的时候就奔着“专业”滚滚而去,呵呵。

这个词儿,诱人哪。

曾经拥有全幅、因此“专业”过的N多老师们,肯定很enjoy这种被景仰的感觉、并且非常不愿意失去,于是难免时不常地下意识地透露出那么一点儿对非全幅的鄙视,让非全幅的哥们兄弟们郁闷一小下、再景仰他们一大下。

你中招不?

不全幅就不专业,不红圈就不专业;

不专业,就很丢人哦?

被表扬成很专业,就很得瑟哦?

今天,你专业了吗?

问题七、哪个网站的评测比较可信?

国外的可信度高一些。

对国内各种媒体作出的各种评测,我是一直有戒心的。

原因是,有钱人(厂家)有超乎你想象的话语权,因而大多数(不敢说全部)所谓评测文章都是公关稿件,歌颂是主要目的。

只不过为了做得更象“客观评测”,一般都不得不在文章的最后好歹也说一句诸如“电池续航能力一般”之类不着四六的似乎含有一点贬义的扯淡话。

这可能有些年轻人不信;

那就给你们一个现成的例子,到XX去搜一下“汉兰达爬坡门”就知道,一个叫做丰田的日本企业如何漂亮地把一次结果糟糕的评测彻底从人们的视线中抹除、乃至客观评测者差点儿因为“诽谤”而蹲了监狱。

这就是咱们现在的实情。

也许你会觉得很不爽,那是因为你不足够财大势大;

等你财大势大的时候,你也会觉得很爽的。

而境外一些网站能比较客观,同时也比较严谨。

同时,非常赞赏一些网友们自行作出的各种评测,这种无偿却认真的态度值得尊敬。

但偶尔也有这种情况:

拥有某设备的人为了肯定自己,以赞扬自己拥有的设备为出发点、进行所谓评测。

因而,总结一句话就是,网上的评测谨供参考(包括我自己做的在内,呵呵)。

话说回来,一般评测都评些什么呢?

无非各种物理指标。

还请同志们认真想想,对于摄影来说,器材的物理指标有多重要呢。

它影响你什么?

限制你什么?

当然这也是正常心态啊。

就算咱是一小小王八,也恨不得蹚的是个大大池子,是吧哈。

问题八、RAW、还是JPG,要不要PS?

我想这个问题只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RAW到底是啥。

RAW其实是CMOS板感光后的所有原始电信号的记录;

相机会按照你的相机设置(白平衡、图像模式等)通过一系列固有程序、把RAW计算成为一个JPG文件,从而呈现给你。

如果你用RAW,等于你得到了相机的原始记录,但这记录你的眼睛是看不见的,必须经过软件(相机内置软件或者电脑软件)的“翻译”,同时还可以“赋值加工”(指定白平衡、图像模式等)。

RAW当然能让你有最“根本”的东西。

但它很麻烦:

一是它不能直接看见,必须经过电脑处理才能显示(所以相机内置都有“RAW+JPG”的设置);

二是它数据量很大,于是导致对存储卡容量的挑战,且造成数据读写量的剧增、从而影响连拍速度和数量。

——我反正是彻底认了自己是个懒人,所以非工作要求的情况下几乎就没用过RAW。

直接出来JPG也挺漂亮了呀,不是么。

说实话也基本什么都没耽误。

后边RAW允许的调整空间,其实在机身上作出合理设定后,就算是差点儿也差不到哪儿去:

瞅一眼天空,大概色温有数了,类似的吧。

但,象我这样马大哈的可能是少数。

多数人还是很追求的。

就比如Photoshop;

很多人趴在电脑前用Photoshop“做”片子的时间精力,远比拍摄时揣摩、构图、拍摄来得多N倍。

得说这是好事。

每每到人像版,看着美女们白玉无睱、玉骨冰肌的样子,而在现实生活当中从来不曾见到过,赏心悦目之余、自然慨叹PS神功无限;

“拍”出这样的片子有面子,被“拍”出这样漂亮的女孩子们更有面子,大家都开心,挺好。

看着这种情形,电脑里都没装过Photoshop的我只好羡慕嫉妒恨。

然而我却终于没有去装上Photoshop的意愿。

我觉得,拍照片是一回事,而做照片是另外一回事。

拍,这事儿我喜欢,并且总希望拍得更真实。

做?

咱不感兴趣。

我总觉得,照片存在的意义是还原真实。

世界本来并没有那样的做出来的艳丽,对吧。

在这一点上,我完全不指望大家的认同。

问题九、中关村、马连道,五棵松?

还是淘宝?

中关村已经是恐怖地带了。

马连道和五棵松正在变得恐怖。

淘宝?

现在还敢去中关村买相机的兄弟真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毕竟是中国高新科技产品的发祥地,村里随便哪家商户都早已经玩惯了高科技,要技巧有技巧、要招数有招数、要套路有套路,总之初哥们想要全身而退是颇有难度的。

不过还好,上当的人多了之后,总是有人能够跳出来给予揭穿;

他们的招术也无非是先用低价幌子吸引你过去,然后忽悠你换一种机型(造成信息不对等)或者鼓吹什么配件的重要性(信息更加不对等)。

你楞是坚持不换机型、不追加预算,大不了也就是买卖不成。

骨子里,90%以上的骗子都是利用你想占一点儿便宜的心态。

实际上网上能查到差不多所有设备的大致价格。

哪家报价低得离谱的,别惦记了,天上没有凭空掉馒头的好事儿。

马连道和五棵松都是北京传统的摄影器材市场,眼下似乎还比较正路,不过道听途说来的一些信息让我感觉他们那里的一些商家也正在变得不那么靠谱。

没辙啊,这是一个全民只管设法尽快捞钱的时代,能今天捞的绝不等到明天、能捞到100块绝不只捞99块;

所谓商业道德,改革开放之前咱们还有,一开放丫就出国了、再没见回来。

淘宝,我说不好。

以我这种穷人,买个相机或镜头属于置办一个大件儿的,东西不拿到手里仔细掂量掂量、是死活不肯就把钱给出去的,呵呵。

至于验机,说实话没经验,只知道类似于ISO1600曝光3秒查坏点之类的基本技巧。

我个人觉得,现代工业产品,出现特色毛病的应该是很偶然的小概率事件。

也许我人品爆发,买回来的机器镜头都没怎么验、也都没什么毛病,唯一的一次遭遇到一点儿毛病、还被特别重视地解决了。

那是350D刚出的时候、我买到了据说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台,成像总是会比取景框里看到的稍微倾斜那么很细微的一点点。

拿了跑到佳能公司,佳能二话不说,先给我一个300D替用,然后从日本调了一台新机器到一个经销商处、我用300D直接换了回来。

在这个事情上,我的感觉是,佳能可比咱们的很多商家有道德得多。

北京之外的城市、什么地方买器材靠谱,就彻底不知道了。

前段时间才得知有个江苏的哥们在南京某著名器材城花12000买回一个500D套机并得意洋洋中……

问题十、哪个镜头适合拍什么?

坐下,喝个茶,咱们唠仨小时,……

还是得大力鼓吹套头。

那玩意儿也许画质不是最好、做工不是最细、能力不是最强,但多数都是兼顾了许多种拍摄需求的、综合性能价格比很高的东西。

仍以最便宜的套头18-55IS为例。

18mm的广角端,等效35mm片幅的焦距是29mm,一般的风光片完全能拍下;

55mm端,只要你别躲得太远,拍个半身人像乃至一张大头,也都没问题。

拍呀拍呀,自然就慢慢知道了不同焦距的感觉。

但是要偷偷摸摸不被发现地拍呢?

要在灯火阑珊的夜里拍呢?

要拍出来能分辨出公母的苍蝇呢?

要“打鸟”“摄月”……呢?

大的规律,从镜头的命名属性上就都可以得到答案了。

广角,就是对付大场面的。

长焦,就是对付远处的。

大光圈,就是对付暗处的(也可以是制造“背景虚化”的)。

微距,就是可以凑近了拍、把小东西拍得老大的。

移轴,就是真实还原各种几何线条的。

狗头,就是……啊呸,说快了嘴、吐噜错啦。

——你是不是各种镜头都需要有呢?

那看来你是各种东西都需要拍了哦,恭喜你,在如今这世道还如此胸怀大志。

同理,你是不是也胸怀大志到所有焦段都要“配齐”呢?

唉,这个“配齐焦段”的说法,又害得多少人花了多少冤枉钱啊;

身边的朋友们中,绝大多数人都在买相机的同时忍不住花一堆钱去买回来一个白炮、之后在试用过三两次后蜕变成为一件家具。

那,啥头适合拍人像(问这个的人最多)?

其实,啥头都适合拍人像。

大家爱说,人像就是85/1.2或者85/1.8或者50/1.4或者70-200/2.8L之类。

说这些话的人是比较“主流”的、亦即比较时尚的,原因是,眼下人像片的普遍“境界”就在于“背景虚化”;

因此,大光圈、长焦距,制造出“空气切割机”的效果,那人像就是岗岗的(参看蜂鸟人像版)。

我在这里只好很非主流地说,“背景虚化”其实很容易(即使用18-55IS)。

更难的,偏偏是那些能够把人像和环境都放在一张照片里、而且环境能为人像制造氛围凝缩性格的,不那么“背景虚化”的片子。

不妨看看那些摄影史上伟大的肖像作品,有几张靠的是“背景虚化”?

如果觉得那有点远,咱们说近处:

咱们著名的右腿(新手可能不知道,右腿全称:

“右腿骨折过”)在论坛里贴过很多纪实题材的片子,其中不少人像片子能讲故事(那是我认为优秀的肖像片的必要条件之一);

你不妨搜一搜看看,有多少是“背景虚化”的?

问题十一、蜂鸟该怎么玩儿?

这池子你蹚对了。

忒深。

你进了蜂鸟了,你就是蜂鸟会员了。

蜂鸟会员分若干种,高级、老、中级、初级啥的。

这些Title有啥用,我是还没高级到有资格体会吧。

怎么得来呢,攒积分攒工分。

之前曾经在一个网友发问的时候,这样回复的他:

高级会员,一般不讲设备问题,拍人体和私房;

老会员,一般讲成像原理和摄影理论,喜欢拍细节;

中级会员,一般聊聊各大品牌的优势劣势,拍风景照和糖水片;

初级会员,一般问问相机应该怎么配置,逮啥拍啥。

我一直觉得,积分也好工分也好、终归不能换成钢蹦儿换馒头吃,所以也没多在意;

但后来看,在很多人心目中、这东西还很受重视。

也鉴于对蜂鸟论坛观察日久,给新手一些快速提高人气的技巧(“勤能补拙”之类的辛苦狂灌不算技巧)建议如下:

技巧1,骂品牌。

如果你用佳能、就骂尼康,反之同理成立。

这一招术,百试百灵;

尽管大家都嚷嚷着“不要口水”,但一旦有了口水、大家都还是忍不住要来添一口的,最不济也会有一堆人来扮演“不明真相的群众”。

技巧2,骂人。

当然骂人得有技巧,主要是得挑准对象;

如果你骂的是一个象我这样的无名小卒,骂了也白骂、没人站起来跟你对付,我自己还脾气特好、你骂骂好了那种,事倍功半啊。

找准名头大、粉丝多、脾气还不好的,一骂成名,可也。

技巧3,讨骂。

蜂鸟曾经出过一个执着高手,只用一招、就把大家都搞服了(当然这一招人家坚持了N百遍):

以非常肉麻的语言写帖,贴技巧非常寒碜的照片,发得满论坛到处都是,每天自顶N次,……搞得人不骂之就堵得心慌。

坚持下去,你会变成蜂鸟名人的。

更多技巧,只好大家去发挥创意了。

问题十二、有没有其实很重要、但是很容易被忽略的东西?

有!

最典型的,就是:

说明书。

记得很早以前在别的论坛里看到一位高手写的帖子里有过这样意思的话:

如果你翻开一本单反说明书,里边的内容你能看懂的不到2/3,你就不适合买单反。

这话我不赞成的;

如果我家饭桌的某条腿短了,就买一个单反来垫着,也不碍谁的事儿,对吧。

但这话是有道理的;

道理在于,单反相对于一般家用DC来说所拥有的各种好处,说明书里大概都已经说明白了。

器材版里经常会见到一些这样的、看来是单反新手的提问,比如“M档怎么调光圈”、“曝光补偿怎么设置”等。

这些问题,在说明书里早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完全不必扔到论坛里、再指定某个著名大师来专门回答一次的(大师们真不容易呀,呵呵)。

要是器材版变成了“单反说明书复读机”,那实在是太无聊了。

我家LP看我折腾相机多年、时不常就给她秀点儿啥,跟着也就发生了浓厚兴趣,自然在出门游玩的时候也背了相机四处咔嚓。

于是经常发生这样的情景:

我正在认真琢磨一个什么,就听得LP遥远的叫声传来:

LG,快过来看看这个怎么办啊;

连忙拍马过去,仔细一看,昨天晚上拍夜景用的ISO1600+F2.8光圈优先的设置,拍出来一片白茫茫……直到上个月我才把这块心病去除:

专门用了一整个周末,伺候咖啡伺候巧克力伺候牛肉干的前提下,把说明书认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