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67335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49.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滨海新城总体规划标准说明书Word下载.docx

10.2阶段2:

形成一个全新的工作生活方式21

10.3阶段3:

引入休闲和娱乐21

10.4阶段4:

添加独有的蝶屿设计元素21

第11章第十章规划实施22

11.1完善法制建设22

11.2加强行政管理22

11.3强化宣传力度22

11.4严格实施规划22

11.5深化规划设计22

11.6推进城镇化进程22

11.7推动房地产开发22

11.8依法适时修订调整规划23

第1章前言

1.1项目背景

在新福州市总体规划(2009-2030)与长乐市总体规划(2010-2030)的基础上,修订了本次福州长乐市滨海新城启动区总体规划。

也是为统筹安排福州长乐市滨海新城启动区各项建设事业,为土地开发、修建性详细规划及城市设计提供依据,特制定本规划。

并以此规划为基础,有效地指导滨海新区实施建设,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保障公共利益,将本区建设成为海西地区知名的度假休闲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高端会议中心。

规划在落实地方的发展目标和要求的同时,还要贯彻国家的政策要求,如集约利用土地、节能环保等政策。

本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1.2规划范围及要求

本次控制性详细规划——福州长乐市滨海新城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规划范围:

北至文武砂南岸,西南至新规划福北线(快速路),东至外文武内围堤。

总规划面积2.77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分期建设与《福州市总体规划(2009-2030)评审稿》对接,近期至2015年,远期至2030年。

本次规划旨在制定一套控制性法定规划文件,以期指导规划区合理的开发建设,具体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在工作组织方面,注重公众参与与部门协调,项目组积极与政府、开发商以及村民多次深入沟通,了解政府、市场和公众的不同需求,及时在规划方案中予以协调落实。

(2)在工作内容方面,落实和深化总体规划对该片区的规划要求和目标定位,完善片区功能。

(3)在工作成果方面,注重新老区规划管理的适用性,重视保障公共利益和营造公共空间,争取形成多方共赢的局面,探索弹性的规划控制手段。

1.3规划依据与原则

1.3.1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福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4)《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5)《福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规划导则(试行)——主要专项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6)《长乐市文武砂控制性详细规划(2011-2030)评审稿》;

(7)其它相关规划法规、技术标准、用地分类、控制办法、规范以及管理文件。

1.3.2规划原则

1.整体性原则——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

启动区是长乐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决定滨海新城未来的走向。

规划必须按照《长乐县滨海新城分区规划》的要求,进一步细分用地功能,深化城市交通、城市景观等内容,特别要使涉及公共利益的要求落到实处,使启动区成为滨海新城的有机组成部分。

2.保障公共利益原则——发挥规划的调控和引导作用

控制性详细规划是土地使用和开发的依据,也是地方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是政府对社会施加影响的公共政策。

因此本规划要突出保障公共利益,区分政府行为和市场行为,明确社会各利益集团和个人在城市发展中的权力和义务,对公共空间、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进行控制和引导。

3.综合协调原则——规划用地集约、设施高效、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

启动区规划运用合理的策略选择、科学的指标制定、完善的系统设计等规划手段,发挥规划综合效能,打造用地集约、设施高效与环境优美的城市新区,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

4.可操作性原则——符合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

本规划作为指导城市开发建设的法定文件,要充分结合地方规划管理的实际要求,条理清晰,容易操作。

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规划要求的刚性和弹性上,将涉及公共利益的开发建设要求作为强制内容,是刚性的,其他要求为引导性内容,具有弹性。

第2章现状分析

2.1区域位置

规划区位于滨海新城的东南部,出东海口的海域水面中心,是滨海新城乃至福州的东部门户,距长乐市区15KM,与老城联系紧密;

距离新规划的福州东站仅3KM,距福州国际机场9KM,对外交通快捷方便;

东面靠海,北部是新规划的高尔夫球场,南部是下沙景区,区位条件非常优越。

2.2基本概况

用地规模:

规划区范围总面积为277公顷。

建设用地面积126.07公顷。

地块现状:

基本为大片滩涂地,人口稀少,有大片防护林。

2.3自然条件与地形地貌

规划区场地周边自然环境良好,丘陵地植被较少,周边无重大污染源,沿海大片滩涂湿地水生植物茂盛,是多种禽鸟的栖息地。

规划区内主要为浅海及浅海海养殖田地,围垦地范围水质良好。

2.4地质条件和场地安全

场地稳定性总体较好,适宜工程建筑。

主要地质不良问题为规划区位于出海口,要处理好场地基础,严格按规程回填处理。

规划场地主要受洪水和海潮威胁。

建设防洪堤坝,场地标高填到海拔3.5以上,规划确定建设用地标高基本达到4.0米。

场地标高只要设计要求回填,洪水威胁也将迎刃而解。

2.5现状用地及开发建设

规划区内土地为滩涂填海形成,场地高程一般达到2.5米左右,基地现状主要为浅海及浅海海养殖田地,属于江田镇范围内的围垦海域,

规划区内土地大部分未经开发建设,属于外文武围垦区,西面是江田镇中心。

规划范围277公顷,其中水域和其他不适宜建设用地150多公顷。

2.6关注问题

规划区的建设对于滨海新城的开发建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规划区的开发建设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问题:

1.滨海新城建设,距东海最近的长乐具有巨大的地理优势,面山靠海,是福州的门户;

铁路的建设使长乐又将迈入高铁时代,必须充分利用这区位优势。

2.规划区位于沿海带,是台风高发地区,建设时要重视防风、防潮问题,建设好防风林带,健全排水设施。

3.江田镇土地资源紧缺,土地是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规划区建设既要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又要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4.规划区是滨海新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处理好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的关系,为新城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第3章规划定位及发展策略

3.1上位规划

3.1.1区域性规划(福州总体规划2009-2030)

1.规划范围与层次

市域:

福州市行政区范围,面积11968平方公里;

城市规划区:

包括福州市区、长乐市、连江县和闽侯县南部11个乡镇(白沙镇、甘蔗街道、荆溪镇、鸿尾乡、竹岐乡、上街镇、南屿镇、祥谦镇、尚干镇、青口镇),以及永泰县葛岭镇、塘前乡,罗源县松山镇、碧里乡,规划区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

中心城区:

包括福州市5区(晋安区除寿山、日溪、宦溪),以及闽侯的荆溪镇、南屿镇、南通镇、尚干镇、祥谦镇、青口镇、上街镇和连江县的王官头镇,面积为1443平方公里。

2.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09-2030年,其中近期为2009-2015年,远期为2016-2030年,并对2030年以后做远景展望。

3.规划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福州城市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市,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加强福州与台湾的联系与合作,提升福州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规划理念,重点关注教育、文化、医疗、住房、社会福利、等设施规划布局,建设和谐城市,继承和发展福州城市文化特色,提高城市建设品质和环境质量,建设宜居城市。

4.发展总目标

 

将福州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生活舒适的宜居城市、环境优美的山水城市、人文和谐的文化名城。

5.发展战略

区域协作策略:

落实国家海西反战战略,强化榕台经济合作;

加强福州与沿海及内陆的协作,提升海西的区域影响力;

强化城市中心带动,推进区域一体化进程。

经济发展策略:

大力发展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高新技术、汽车及配件、临港产业和装备机械等主导产业,形成产业集群优势;

强化空港、海港带动,结合空港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结合江阴港、罗源湾港和松下港建设工业集中区;

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和提升旅游业;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转型与提升。

社会和谐发展策略:

加强社会公共服务配套,建立基本住房保障制度,完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缩小城乡差距;

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对公共交通建设的投入;

保障城市公共安全,建立资源供应与公共安全保障机制。

3.2发展定位

启动区将建设成为海西地区知名的度假休闲地、两岸经济文化交流的高端会议中心。

充分利用区位、交通和滨海资源,打造中高端滨海休闲地,形成与下沙度假村、海峡高尔夫文化中心互动共赢的发展地带,同时,也是省会福州重要的会议和商务活动的接待中心。

第4章地块划分与布局结构

4.1布局结构

启动区以中心岛屿为核心,向三个方向发散,形成“一心三轴”的空间结构。

4.1.1一心:

度假休闲中心

核心区位于规划区水面中心,设有游艇等设施。

围绕中心周围,布局有大量服务设施以及广场、公共绿地等开放空间。

在水体包围下,核心区在建筑、景观、功能等各个方面都是全区最大的亮点。

4.1.2三轴:

两条水路航道轴线,一条主体辐射轴线

两条水路航道轴线是结合安全功能、水面景观以及通航使用等多重考虑的设计。

规划因地制宜,根据原有垦区泄洪通道的自然地形,结合游艇通航需要设计形成两条水道。

4.1.3两区:

旅游休闲接待区,高尚住宅区

旅游休闲接待区主要位于规划区东部,包括国宾馆、体育中心、演艺中心、购物中心、宾馆酒店、主题公园。

接待区北与海峡高尔夫文化交流中心对接,南与下沙度假区对接,互补共赢,形成福州滨海中高端旅游休闲区。

住宅区为环湖路串接的居住用地空间,规划注重对滨水地区的开发,并多样化设计场地,力求成为独特滨海居住风情区。

4.1.4两园:

北主题公园、南主题公园

主题公园充分利用场地内的原有的防风林和风成沙丘等自然条件,结合周边滨海旅游资源,打造富有吸引力的文化、生态、休闲相结合的主题公园。

具体建设内容根据招商情况以及开发商主题设计而定。

4.2地块划分

4.2.1用地分类与地块划分

(一)用地分类

本规划按照最新《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要求对用地进行细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

(二)地块划分

全规划区划分为10个街道,并进一步细分为85个地块。

为了与土地开发出让以及片区建设的具体条件相适应,规划充分考虑功能布局的同时,对土地进行了用地细分。

1.地块划分原则

(1)土地使用性质单一

(2)土地的产权界限

(3)道路河流等边界

(4)长乐市开发建设规模特点

2.最小规模控制

本规划细分后的居住用地应作为最小出让单位,不宜再细分;

其他各类用地可根据实际建设需要细分,细分土地规模应满足以下要求:

(1)公共设施用地的最小出让单位不宜小于0.5公顷。

(2)工业用地的最小出让单位不宜小于1.5公顷。

3.地块合并开发原则

在可能的条件下,规划鼓励进一步合并土地统一开发,当几个地块合并开发时,允许内部用地边界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但合并后地块的外部边界应与规划的界限吻合。

合并后的地块要符合以下控制要求:

(1)用地构成比例与原规划相同。

(2)绿地、广场、社会公益性设施用地要保证。

(3)建设开发总容量不大于原各开发地块之和。

建筑平均高度不应大于原各地块平均高度,同时建筑限高应不大于原各地块建筑限高。

(4)城市主、次干路线形、断面均不得变化,基本走向和开口位置不得调整。

附表1规划用地汇总表

序号

类别名称

面积(公顷)

占总用地比例

1

总用地

 

277

100.00%

2

城市建设用地

126.07

45.51%

3

水域和其它用地

150.93

54.49%

其中

水域

142.82

51.56%

其他用地

8.11

2.93%

附表2规划建设用地平衡表

用地性质

用地代号

比例(%)

居住用地

R

32.25

25.58%

一类居住用地

R1

9.53

7.55%

二类居住用地

R2

19.49

15.45%

二类居住用地(服务设施用地)

R22

3.23

2.56%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13.37

10.60%

科研教育用地

A2

2.01

1.59%

文化设施用地

A3

9.55

7.57%

其中

图书展览设施用地

A21

6.69

5.30%

文化活动设施用地

A22

2.86

2.26%

医疗卫生用地

A5

1.81

1.43%

医院用地

A51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

B

25.53

20.25%

商业设施用地

B1

13.38

10.61%

零售商业用地

B11

4.03

3.19%

餐饮用地

B13

2.02

1.60%

旅馆用地

B14

7.34

5.82%

商务设施用地

B2

7.79

6.17%

金融保险用地

B21

7.79

娱乐康体设施用地

B3

4.36

3.46%

娱乐用地

B31

公共设施营业网点用地

B4

0.41

0.33%

4

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

S

19.38

15.37%

城市道路用地

S1

14.93

11.84%

交通场站用地 

S4

4.45

3.52%

社会停车场站用地

S41

1.07

0.85%

公共交通场站用地

S42

3.38

2.68%

5

公共设施用地

U

1.52

1.20%

供应设施用地

U1

0.67

0.53%

环境设施用地

U2

0.95

0.75%

6

绿地与广场用地

G

34.02

26.98%

公园绿地

G1

23.83

18.90%

综合公园

G11

防护绿地

G2

0.46

0.36%

广场绿地

G3

9.73

7.72%

总计

第5章道路交通控制

5.1道路网规划

启动区规划形成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三级路网结构,规划道路广场用地面积为19.38公顷。

对外交通:

启动区主要依靠南北两条城市主干道进行对外交通,两条城市主干道进行对外交通。

东西面各接上长乐城市快速路。

路网结构清晰。

对内交通:

启动区内道路分为五个等级,通过城市主干道到达本区,各岛屿以环路组织交通,均分为各个地块,再而以地块为单位,通过支路的合理设置来满足地块需求

5.2控制指标体系

规划对各地块做出了用地强度及各类控制指标的规定,为规划管理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提供依据。

5.2.1强制性指标

1)用地性质:

地块主导性质。

2)用地面积:

不含道路的用地面积。

3)容积率:

规定值为地块土地开发强度的控制上限。

4)建筑密度:

指地块内各类建筑基底面积与该地块面积比值的上限。

5)建筑限高:

规定值为地块内建筑高度的上限值。

6)绿地率:

指绿地用地面积与地块总面积比值的下限值。

7)配建车位:

各个地块所应当建设的停车位的下限值。

8)配套设施:

规划地块内须配套的公共设施、交通设施及市政设施项目。

9)机动车出入口方位、建筑间距和建筑后退道路红线等。

5.2.2指导性指标

指导性指标为形成宜人的空间环境、良好的景观界面,或使地区风貌、功能上统一协调而提出,对地块的开发和建设具有指导性意义。

指导性指标主要选取以下指标:

空间组织结构、建筑形体控制(包括建筑退线、贴线、建筑前遮蔽空间、体量、形式、色彩等)、公共开放空间、公共通道、及绿化、广告、标识等其它环境设计要求。

5.2.3土地使用兼容性兼容性

本次规划规定了每一块用地的主导使用性质,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不得轻易改变。

由于开发过程存在不确定因素,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增强规划的灵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对地块还规定了一类和二类土地兼容利用性质。

其中,一类土地兼容性质为另外一组性质相近、无相互干扰的用地性质,须经规划主管部门批准方可变更;

二类土地兼容性质是与规定的土地利用性质存在一定差异的用地性质,必须经市人民政府批准方可变更。

依据国家规范及控规要求,考虑到土地的适用性与土地市场的需求,在规定了土地使用兼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各类建筑的在不同性质地块内的适建要求(详见表5-1)。

表5-1:

各类建筑适建范围表

用地类别

建设项目

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

绿地

第一类R1

第二类R2

办公

C1

商贸

C2

教科文卫C3-C6

1.

低层独立式住宅

×

2.

其他低层居住建筑

3.

多层居住建筑

4.

单身宿舍

5.

居住小区教育设施(中小学、幼托机构)

6.

居住小区商业服务设施

7.

居住小区文化设施(青少年和老年活动室、文化馆等)

8.

居住小区体育设施

9.

居住小区医疗卫生设施(卫生站、街道医院、养老院等)

10.

居住小区市政公用设施(含出租汽车站)

11.

居住小区行政管理设施(派出所、居委会等)

12.

居住小区日用品修理、加工场

13.

小型农贸市场

14.

小商品市场

15.

行政办公建筑

16.

商业服务设施

17.

体育设施

18.

文化设施(图书馆、美术馆、纪念性建筑等)

19.

娱乐设施(影剧院、游乐场、俱乐部等)

20.

医疗卫生设施

21.

办公建筑、商办综合楼

22.

一般旅馆

23.

旅游宾馆

24.

商住综合楼

25.

科研设计机构

26.

对环境有轻度干扰、污染的工厂

27.

普通储运仓库

28.

社会停车场、库

29.

加油站

30.

客、货运公司站场

31.

施工维修设施及废品场

32.

污水处理厂

33.

其他市政公用设施

注:

√允许设置;

不允许设置;

〇允许或不允许设置,由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根据具体条件和规划要求确定。

5.3控制指标

5.3.1开发强度控制

开发强度控制既要考虑到地块的使用性质、土地的利用效率,又要考虑到基础设施承受能力、交通设施的运输能力和城市景观要求、建筑空间艺术质量,并兼顾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各种相关因素,与建筑密度、建筑高度、绿地率等指标综合考虑。

为了营造宜人的城镇空间环境和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按照越靠近山体、水体以及公园、广场等开放空间,开发强度就越低的原则,本地区开发强度划分成四个分区来控制:

(1)高强度开发地区: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村民自建住宅区,建筑密度较高,开发强度较大,容积率5.0以上;

(2)中高强度开发地区:

交通便利、地势平坦的多层或小高层居住地区以及部分商业和部分滨水的村民自建住宅区,容积率为3.0~5.0;

(3)中强度开发地区:

依山而建的山地居住地区、旅馆区、文化娱乐区、商业等,容积率为2.0~3.0;

(4)低强度开发地区:

底层(3层及以下)低密度住宅区或休疗养用地,容积率小于等于2.0。

5.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