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3732656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29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02页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102页
亲,该文档总共10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九年级全一册教案Word下载.docx

找到与分子运动相似的物体运动:

水中运动的大量小草鱼

三、形成假说

1.鱼的运动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水的温度越高,草鱼运动的越快(水温不能超过鱼的承受极限温度)

2.分子的运动快慢可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通过观察探究得到鱼的运动规律,类推得出分子运动规律的假说,学生非常容易而且自然通过课件2形象地展示水的温度对草鱼的运动快慢的影响,加深实验印象,同时可以顺理成章地过度到分子的运动。

1.展示实物:

两杯盛有等量水和草鱼的水杯,但两杯水中的小草鱼运动快慢不同。

2.引导学生探究并得出结论。

3.播放课件2:

鱼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引导学生类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播放课件3:

分子的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剧。

1.观察并猜想交流:

什么原因引起鱼的运动快慢不同?

2.实验探究

两组学生通过用手试摸、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得出鱼的运动规律。

3.观察课件并类推出分子运动与温度的关系。

4.观察课件并形成分子运动与温度关系的假说。

四、利用假说推断如果上述假说成立,那么会出现:

品红使热水变色比冷水快。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以降低学习的难度。

提出问题:

如果上面的假说成立,等量的品红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会出现什么现象?

回忆化学知识:

品红使水变色对问题进行猜想。

五、实验检验

遇过学生分组实验,验证假说的推断是否正确,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既可以使每个学生都能亲身、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与合作能力。

通过生活中相关的实例进一步证明实验结论的正确性,使结论由特殊到一般,具有普遍性;

给学生提供器材,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提醒实验中应注意控制变量。

利用实验现象和课件4(扩散现象的微观分析以及扩散现象与温度的关系)分析总结出结论。

提问:

还有什么现象或实验能够证明上面的猜想是正确的?

小组合作,进行实验。

分析观察到现象,得出正确结论。

讨论回答生活中大量温度影响扩散现象发生快慢的实例。

六、得到结论通过假说推断的正确性来证明假说的正确,这是物理、教学常用的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分子运动与温度之间的正确关系,给出结论和本节课的课题:

分子热运动

并解释为什么称为“热运动”分析

理解

评估与反思1.在研究分子运动规律的过程中,经历的思维探究程序:

提出问题─类比─形成假说─进行推断─实验检验─得出结论

2.用到的研究方法:

类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小结,培养总结概括能力。

引导学生讨论自行进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小结。

播放课件5进行简单总结,同时进行情感教育,说明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研究光的色散时曾用到这样的思维探究过程。

小组讨论后自行小结。

总结研究方法时具体说明在什么环节或问题中是如何运用的。

板书设计 

1分子热运动

1、扩散现象

2、分子间作用力

 1.分子间有引力

2.分子间有斥力

  

 

教学反思 

 

2、内能  

认知目标:

(1)了解内能是物体内所有分子无规则运动所具有的动能与势能的总和。

内能增加时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减少时物体温度降低。

了解做功与热传递是改变内能的方法。

(2)了解热传递,知道热量是热传递传的热的多少。

能力目标:

理解内能的概念,热量的概念

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用内能解释自然现象,培养学生积极用科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

内能的概念,热量的概念

内能与热量的关系。

1.烧杯、酒精灯、冷水、热水、红墨水。

2.内能演示器(气筒式)、乙醚、棉花、钳子、铁丝。

第一课时

年月日)  

一、复习上节温度的有关知识

二、提出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

2)物体的分子总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3)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三、提出问题:

把红墨水分别倒入热水和冷水中,哪一杯水最先变红?

(1)通过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的现象,分析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进而引出内能的概念,并得出内能变化与温度的关系。

内能:

物体内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这个物质的内能。

内能大小跟温度有关,当一个物质的温度升高时,该物质的内能增大。

四、通过实验观察,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改变内能方法。

1、空气压缩引火仪的实验

2、坐滑滑梯臀部会有灼热的感觉。

3、冬天手冷时,你会怎样做?

(双手搓搓,或烤火)

改变内能的两种方法:

(1)做功

(2)热传递

其国热传递的方式有三种:

热传导、热对流、辐射

五、结合上一章物态变化与本章的内能变化,引入热传递。

分析热传递,归纳总结热传递作为能量转移的一种形式,具有特定的方向性。

热传递的条件:

同一物体的两个部分或两个物体间存在温度差。

热传递的方向:

总是从温度高的部分把热量传给温度低的部分。

六、在分析热传递的基础上,引入热量的概念。

热量:

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

七、小结

八、布置作业:

1.课本

2、完成《质量检测》  

板书设计

第二节内能

一、物体的内能:

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

1.内能不同于机械能

2.一切(运动、静止、高温、低温)物体都有内能

3.内能与温度的关系

二、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1.热传递热量:

传递内能的多少

2.做功

人教版中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第十三章 

杜云强汪海 

3、比热容  

知识与技能:

1. 

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会查比热容表

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比热容的概念

2.尝试用比热容解释简单的自然现象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和乐于探索的精神

2. 

养成实事求是、新生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探究比热容的概念

用比热容解释自然现象

大屏幕投影,多媒体计算机,铁架台中,石棉台,酒精灯,热得快,蒸发皿,沙子,水,煤油,天平,温度计,秒

表,烧杯等

一、新课引入

  师:

大屏幕投影一幅漫画:

炎热夏天的傍晚,有两个小胖子在海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执,甲主张划船到海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散步更凉爽,你认为谁的意见对?

  (说明:

创设物理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学生思考、猜想、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

  生(甲):

在岸上散步凉爽,因为沙石温度低。

  生(乙):

划船到海中更凉爽,因为水温较低。

  生(丙):

一样凉爽,因为气温是一样的。

同学们有这么多猜想,到底谁的想法正确呢?

学习本节知识后你自然会明白。

  (板书课题:

三、比热容)

制造问题悬念,诱发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

  二、进行新课

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烧过水,一壶水容易烧开还是半壶水容易烧开?

  生(齐):

半壶水容易烧开。

将一壶水烧开与烧热,哪个需要时间长?

一壶水烧开需要时间长。

  师(继续提出问题):

烧水时,水吸收的热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有什么关系?

请同学们猜想一下。

提出问题,让学生猜想并讨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大吸收热量越多。

与水温升高多少有关,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与水的质量、水温升高多少都有关,质量越大、水温升高越多吸收热量越多。

教师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反驳,

对回答不完善的地方可补充完善,共同讨论、归纳、得出结论。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板书结论。

对于不同的物质,例如,水、沙子、煤油,如果它们的质量相同,温度升高的度数也一样,它们吸收的热量是否相同?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并回答,以求思维的多样性。

吸收热量不相同,夏天到海边洗澡时,会感觉沙子烫脚,而海水却比较凉;

水吸收的热量多,说明水的吸热本领大。

吸收热量相同,因为它们受同样的太阳光照射。

  师(总结说明):

吸收热量多少、或温度变化多少,都反映了物质吸热能力的大小。

怎样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请同学们参看桌上的实验器材,边讨论边合作设计实验方案。

  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并设计方案。

教师要加入学生的探究设计环节,倾听学生的思路,并适时加以点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师让学生进行实物投影展示设计方案,并让学生口头表述自己的设计思路。

用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加热相同时间,比较它们温度升高的多少。

温度升高越小,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用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温度升高相同时,比较它

们加热时间的长短。

加热时间越长,说明吸热能力越强。

高效率的交流,使学生从别人的方案中得到有益的启发,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

  教师将实验设计中相同或相似方案的学生重新分组。

重新分组后,学生有了归属感、荣誉感。

以小组为单位,通力合作,取长补短,形成合作、竞争的学习

气氛。

  教师在学生进行实验之前,应把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先提出来讨论,有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

  设

置问题:

1.怎样获

得质

量相同的水和沙子?

(或水和煤油)

  2.怎样测出它们的温度?

  3.怎样确定它们吸收了相同的热量?

  学生思考、讨论,并逐一回答。

师:

请做完实验的同学将数据填到黑板上的表格中。

学生进行实验,填表:

表1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表1 质量相同、加热时间相同时

沙子(煤油)

升高的温度/℃

表2 质量相同、升高相同的温度时

煤油(沙子)

(说明:

取得学生大量的数据,便于总结结论。

请同学们从这些数据中,总结出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

  学生自由讨论,并归纳结论。

此环节中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能力在争辩中得到提高。

怎样表示各种物质在这种性质的差异呢?

物理学中引入了比热容这个物理量。

  (板书:

比热容概念)

不同物质的比热容不同,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

请同学们了解“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屏幕投影)。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

4.2×

103

0.88×

酒精

2.4×

干泥土

0.84×

煤油

2.1×

铁、钢

0.46×

0.39×

蓖麻油

1.8×

10

3

水银

0.14×

沙石

0.92×

0.13×

师生共同分析

从表中我们了解到,水的比热容最大,说明水的吸热能力最强。

水的比热容是沙石的4.5倍,因此,白天在同样阳光照射下,水的温度变化比沙石小得多。

这是沿海气温温差较小的原因。

夜晚,水和沙石同样放热

,水温比沙石温度高,因此,晚上在岸上散步更凉爽。

学生终于明白小胖子(乙)的想法是正确的,真正体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的认知态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教师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解决。

  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利用了水的这一属性?

  2.在自然现象中,有哪些现象可用水的这一属性解释?

给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后回答,将物理知识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物理是有用的。

冬天暖气用水做“热源”,因水储藏的热多。

司机师傅用水做“冷却剂”冷却汽车发动机。

夏天到海滨去避暑。

因海滨比内陆凉爽。

同学们的讨论热情非常高涨,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与他人交流的愿望,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

  教师不失时机地对

学生精彩举例加以鼓励。

请同学们完

成下列巩固练习。

(出示反馈练习)

  1.为比较不同物质的_____能力,引入了比热。

水的比热是_____。

2.判断:

一桶水的比热比一杯水的大。

()

3.铝的比热是0.88×

l03J?

(kg?

℃)-1,这说明1kg的铝_____。

请同学们思考,

2kg铝温度从30℃加热到100℃,怎样计算铝块吸收的热量?

(屏幕显示)

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做出解答。

师生共同分析归纳,总结出热量计算公式:

Q=cmΔt

出示反馈练习二:

1.质量为2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的热量是多少?

2.质量为5kg的热水,从100℃降到80℃放出的热量是多少?

学生计算并作答。

强化练习,加深对热量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的“STS”,思考讨论:

  1.为什么沿海气温不像内陆气温变化显著?

  2.热污染的主要来源包括哪些?

  3.同学们作为21世纪的建设者,为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提出你对热污染问题的解决设想。

此题为开放性题目,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开创意识)

  三、小结

同学们在本节课中都有哪些收获?

  生:

讨论之后做知识小结。

本节课不仅仅要了解比热容的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同学们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四、布置作业

  1.请同学们回去后,写一篇关于“热污染”的调查报告。

  2.完成课本上“动手动脑学物理”的4个题。

板书设计

第三节比热容

一、比热容:

一定质量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与它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乘积之比.

1.单位:

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2.与物质的种类和状态有关

3.物理意义: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放出的的热量,与它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二、热量的计算:

Q=cmΔt

人教版中学物理九年级全一册教案

第十四章  

汪海备课时间:

1、热机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燃料的热值.

●了解内能的利

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能量的转化和转移,认识热机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示实验使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内能来做功.

●利用动画、图片或模型讲解四冲程汽油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了解现代汽车的一些常识.

●通过学生讨论了解燃料的热值和热机效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演

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阅读“科学世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及能的转化过程,燃料的热值.

热机中的能量转化及损失,了解热机效率.

酒精灯、试管

1课时

引入新课

用酒精灯给试管中的水加热,由于燃料在试管外燃烧,热量损失较大,内能的利用率较低。

能不能把燃料移到内部去燃烧,来获得更大的动力?

进行新课

内燃机:

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1)汽油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我们首先介绍汽油机

①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

边指示边讲解)。

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气缸,活塞,连杆,曲轴。

(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

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②工作原理。

(边动作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均关闭。

工作时,活

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

由于缸内体积增大,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

这是第一个冲程

活塞运

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

这时进气门、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

,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

这是第二个冲程

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

在压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由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

实现了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

这是第三个冲程

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由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

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

③能的转化。

汽车在开动前,是如何使内燃机起动的?

学生回答后总结:

通过外力先使飞轮和曲轴转动起来,由曲轴通过连杆带动活塞运动,消耗机械能来帮助内燃机完成吸气、压缩两个冲程内燃机一旦开始做功,内能就会转化成曲轴的机械能。

这时曲轴获得的机械能一部分通过做功,一部分通过飞轮(与曲轴相连的质量较大的轮子)保存起来。

然后依靠飞轮的惯

性再反过来向外输出带动曲轴转动,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完成排气以及下一循环的吸气、压缩。

这样内燃机就可连续工作下去了。

(2)柴油机

柴油机与汽油机有共同的地方,也有不同之处。

①柴油机与汽油机的相同点:

都是内燃机;

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冲程

②柴油机与汽油机的不同点:

构造方面:

柴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

工作过程上:

吸入的气体不同(汽油机吸入的是什么?

柴油机吸入的只是空气);

压缩情况不同

(问:

汽油机压缩冲程末温

度、压强多大?

柴油机压缩冲程末,气体体积要小得多。

所以压强更大,温度更高,这个温度早已超过了柴油的燃点);

点火方式不同(汽油机靠火花塞点火。

柴油机由

于压缩气体温度已超过柴油燃点,从喷油嘴喷入雾状柴油便可立即燃烧

这种方式称为压燃式);

用途方面:

柴油机比汽油机便宜,但汽油机一般比柴油机轻巧,所以汽油机通常用在飞机

、小汽车、摩托车及一些小型农用机械上。

而柴油机一般用在舰船、载重汽车、拖拉机、坦克以及发电机等大型设备上。

小结:

1、四冲程汽油机

的基本工作原理.

2、燃料的热值.

3、内能的利用在人类发展史上的重要意义

第一节热机

一、直接加热物体

二、对物体做功

热机:

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

2、热机的效率 

1.知识与技能:

建立热值概念。

知道热值是燃料燃烧放热的特性,了解热值的表示法和常见燃料的热值,能利用热值表进行有关燃烧放热的简单计算。

2.过程与方法:

了解热机效率。

知道热机工作时燃料释放能量的主要流向,知道可以怎样提高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意义所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热机的利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并能简述热机的使用产生的排放物对环境不良影响,培养自觉的环保意识。

……  

了解热机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知道在利用热机形成的环保问题。

热机效率的理解,并能用热机效率进行简单计算。

多媒体课件

1。

第一课时 

一、【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人要生存,离不开能量,机器要运转,也离不开能量,而内能又是人类和各种动力机械主要利用的能量形式之一。

而燃料的燃烧正是这一来源的主要途径。

下面我们先来讨论燃料及与燃料有关的问题。

(1)燃料的特点:

能够燃烧,并放出热量;

燃料燃烧的过程是化学能变为内能的过程。

(2)介绍燃料种类(固体、液体、气体),

(3)举例说明不同的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不同。

〖新课教学〗

一、燃料的热值。

热值:

1千克的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

符号:

q

(1)单位:

焦/千克。

(J/kg)。

或气体燃料的热值:

J/m3

(2)热值的物理意义:

干木柴的燃烧值是1.2×

l07焦物理意义是1千克的干木柴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是1.2×

l07焦。

(3)公式:

Q=mq或q=Q/m

(4)例题:

计算4kg柴油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

析:

从热值表中查得柴油的热值是q=3.3×

107J/kg,则

Q=mq=4kg×

3.3×

107J/kg=1.32×

108J

二、热机效率。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

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1)热机的效率:

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能量之比。

 

(2)学生分析图12-27的热机燃料燃烧能量走向示意图讨论如何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