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75113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docx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规划设计报告编制要求

1工程概况

1.1根本情况

〔1〕概述工程名称、类型、工程区的位置与围、工程建立规模、新增耕地数量等容;提出工程对生产能力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的前景;

〔2〕概述工程总体规划方案;

〔3〕概述主要工程量与投资预算;

〔4〕说明规划实施目标;

〔5〕说明工程区前期已实施过根底设施建立工程或其他补助〔示〕类型工程的情况。

1.2编制依据

说明设计编制依据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技术标准、相关规划及其他资料;说明主要资料数据的来源与获取方法。

2工程根本情况

2.1所在地区简述

简述工程所在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开展与土地利用状况。

2.2工程根本情况

2.2.1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说明工程区的地形地貌条件。

地形复杂的工程区应区分区域说明地形变化情况;

〔2〕气象:

根据新增加的气象资料,说明工程区所在地的主要气象特征,列表说明相关参数指标;

〔3〕土壤:

说明工程区土壤的类型、分布、组成和理化性状;

〔4〕植被:

说明工程区植被类型和分布情况;

〔5〕水文与水文地质:

说明工程所在地年平均降雨量、月平均降雨量及降雨特征;说明水系、径流、洪水、泥沙、水质、沙情与潮位等资料情况;说明与工程有关各项主要特征值及相关分析结果。

说明工程区地下水赋存条件、富水程度及其动态特征,地下水化学性质和矿化度情况;

〔6〕工程地质:

说明拟建引水建筑和穿插建筑物场址、输〔排〕水工程和田间道路沿线的地层围岩、地质构造和岩体风化情况等地质条件;评价地基、边坡和围岩的稳定性;论证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淤泥、软土、分散性土等软弱土层的分布和性质;提出根底处理措施;

〔7〕天然建筑材料:

说明工程建立相关的天然建筑材料的分布、储量、质量和开采运输条件。

在天然建筑材料缺乏的地区,应分析供给和运输条件;

〔8〕自然灾害:

说明工程区主要自然灾害的情况,分析这些灾害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2.2.2社会经济状况

以行政村为单位,说明工程区社会经济开展状况;说明农业科技开展水平、机械化程度、农业种植构造等农业生产状况。

〔收集年报〕

2.2.3土地利用现状

〔1〕土地利用权属:

说明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和承包经营权等权属状况;

〔2〕土地利用构造:

说明各类土地利用面积,编制土地利用现状表;

〔3〕土地利用程度:

说明工程区生产经营状况、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情况。

3建立条件分析

3.1根底设施条件

3.1.1道路交通设施

说明对外的交通状况及工程区田间道路分布和质量状况;分析现状设施对工程规划的影响和要求。

3.1.2灌排系统骨干设施状况

说明灌溉、排水骨干设施质量和运行状况,分析现状设施对工程规划的影响和要求。

3.1.3田间灌排设施状况

说明田间灌排设施等级、质量状况和运行状况,分析现状设施对工程规划的影响和要求。

3.1.4电力设施

说明相关变电站位置、规模和容量及相关配电、用电设备位置、数量、容量、功率、分布及运营方式,查明工程区输配电线路的路径,分析现状设施对工程规划的影响和要求。

3.1.5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

说明防洪、水土保持和防护林等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设施状况,分析现状设施对工程规划的影响和要求。

3.2农村居民点建立开展状况

说明待整理农村居民点的人口规模、用地面积、分布形态、建筑密度和建筑质量,分析农村居民点建立开展状况对规划的影响和要求。

3.3土地利用因素

结合土地利用现状,确定土地利用限制因素,提出改善措施。

3.4水土资源分析

3.4.1供水量分析

说明可以利用的灌溉水源,确定灌溉围,选定节水灌溉方式。

复核工程可供水量及其时间分布。

3.4.2需水量预测

根据地区经济社会开展要求和供水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拟确定灌溉面积,确定农林牧业生产构造、作物组成、轮作制度和耕地复种率。

确定灌溉保证率,制定灌溉制度,选定灌溉水利用系数,计算灌溉需水量、农村人畜饮水用水量和工业需水量。

3.4.3水土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分区进展平衡分析,提出年用水总量和年分配;供需水不能实现平衡时,提出解决途径和措施。

3.5新增耕地来源分析

说明新增耕地来源的可靠性。

3.6公众参与

说明设计阶段公众参与的形式、过程、容和结果。

4工程规划

4.1规划设计依据

概述工程规划设计依据的法律法规、相关政策、相关规划、技术标准、相关文件和资料。

4.2规划目标

根据工程工程特点,说明耕地面积和质量、景观生态、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具体目标。

4.3建立标准

说明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等各项工程的建立标准。

4.4规划方案

4.4.1土地利用布局

分析确定各类用地位置和面积。

编制土地利用构造调整表,分析整理前后土地利用构造变化情况,计算新增耕地面积和新增耕地率。

4.4.2工程平面布局

分析确定工程的平面布置情况。

工程平面布置主要包括以下容:

〔1〕说明需要进展土地平整的区域,确定田块的形状、规格和方向,说明土壤改进措施;

〔2〕说明水源工程的控制围和面积;

〔3〕说明输配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和各级渠道的典型控制面积,间距;

〔4〕说明田间灌溉排水工程形式和布置;

〔5〕说明排水系统的总体布置及与承泄区的衔接措施;

〔6〕确定渠系建筑物的位置、类型;

〔7〕说明变电站的位置及配电设施的布置,确定接线方式及地点,说明输配电线路路径;

〔8〕确定工程区道路系统布置和各级道路配置关系,说明工程区骨干道路与工程区外道路衔接情况;

〔9〕确定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的类型及布置;

〔10〕确定拆迁、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景观生态等其他工程的布置。

5工程设计

5.1土地平整

5.1.1田块设计

根据地形条件,结合灌溉排水系统布置、农田防护林布置、道路系统布置及农作物种植要求,确定田块的规格、方向和设计高程、天坎高度、田面坡度等参数。

5.1.2土地平整分区

根据作物种植要求及其他用地要求,确定进展土地平整的区域,并根据地形条件和用地类型进展分区,提出分区土地平整措施。

5.1.3土方计算

确定土地平整技术指标,确定计算单元,选取计算方法和相关参数,分区计算工程区土地平整工程量,列表说明土方计算结果。

如需要土方调配,应说明土方调配步骤、方法,可绘制土方调配图。

5.1.4 林木采伐量计算

涉及林地开发的工程,必须对林地改造中林木采伐数量和工程量进展分析计算。

5.2灌溉与排水

5.2.1水源工程

〔1〕论述水源工程、引水渠道首各比拟方案的地形、地质、布置、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等条件,综合分析比拟选定水源工程、引水渠首方案。

说明选定方案的各组成建筑物的具体位置、布置。

泵站、机井等水源工程还应选定水力机械形式、型号、装机台数及单机配套功率、机组主要参数。

〔2〕说明水源工程、引水渠首的流量、水位、水力坡降线、冲刷、淤积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计算成果。

〔3〕说明各灌溉水源工程的构造形式,确定水源工程的控制高程、主要技术参数,进展构造设计,提出根底处理措施,计算分项工程量。

5.2.2灌溉渠道

〔1〕论述渠道工程各比拟方案的地形、地质、布置、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等条件,综合分析比拟选定灌溉渠道输水方案。

〔2〕说明渠道流量计算条件和方法,复核渠道设计流量,确定渠道断面设计参数,说明渠道水位、水力坡降线、流速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水力计算成果,进展断面设计,进展防渗设计和抗冻胀设计,提出根底处理措施,计算分项工程量。

5.2.3灌溉管道

〔1〕论述灌溉管道系统布置各比拟方案的工程量、施工、投资、运行等条件,综合分析比拟选定管道布置方案。

〔2〕说明灌溉管道设计流量,确定管道管径,计算管道压力和水头损失。

〔3〕选择管道材料及耐压等级,确定管道防冻和其他要求的上部覆盖土层厚度,计算管道系统分项工程量。

5.2.4排水沟道

〔1〕论述排水沟道系统各比拟方案的工程量、施工、投资及运行等条件,综合分析比拟选定排水方案。

〔2〕说明排水系统流量计算条件和方法,计算排水沟设计流量,确定排水沟断面设计参数,说明各级排水沟水位、水力坡降线等水力计算条件和方法,提出水力计算成果,进展断面设计,计算分项工程量。

5.2.5建筑物

〔1〕说明取水、分水等建筑物的过水能力、水力衔接条件、消能防冲计算方法,提出计算成果。

〔2〕确定建筑物构造形式及防冻等根底处理措施,说明建筑物的构造尺寸,进展构造设计,提出各建筑物数量、分项工程量及根底处理工程量。

〔3〕选定各建筑物闸门、拦污栅等的型式、尺寸和数量等主要的技术参数,计算各分项工程量。

5.2.6灌排电气

〔1〕确定用电设备容量,计算用电负荷,确定变压器容量。

〔2〕进展输配电线路负荷计算,确定导线截面面积,确定输变电线路规格、型号,计算分项工程量。

5.3田间道路

5.3.1确定各级道路断面构造型式和路基处理措施,说明主要技术参数。

5.3.2统计各级道路长度,计算分项工程量。

5.4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

5.4.1农田防护林

说明农田风害情况,确定农田防护工程布设的围、林带构造、林带走向。

确定主、副林带的间距,选择防护林树种,计算分项工程量。

确定整地措施、整地季节、苗木栽植季节和造林方法。

5.4.2其他防护工程

根据防治目标,提出防治工程设计标准。

按防治分区进展防治工程设计,计算分项工程量。

5.5其他工程

确定居民点用地整理、拆迁、景观生态等工程的类型及技术参数,计算分项工程量。

5.6工程量汇总

5.6.1进展工程量汇总。

5.6.2编制工程量汇总表。

6土地权属调整

6.1土地权属现状

说明工程建立围土地权属状况。

6.2土地权属调整方案

在分析确定权属调整的围和原那么,确定权属调整的措施,说明权属调整的程序和保障措施。

6.3方案编制说明

说明权属状况和调整方案的公示情况,说明在方案制定过程中,各部门、相关组织和权属主体的参与形式、方法和所达成的协议,以及对不同意见的处理情况。

7施工组织设计

7.1施工条件

说明施工场地条件、自然条件、交通条件、水电供给条件和当地能够提供的修配、加工的能力。

说明主要建筑材料的供给情况,分析混凝土骨料、石料、土料等各料场的分布、储量、质量、开采运输及加工条件,通过技术经济比拟选定料场。

7.2施工总布置和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7.2.1施工总布置

说明施工总布置的原那么。

确定分区布置,包括施工工厂、生活设施、交通运输等。

7.2.2主要工程施工方法

说明主要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程序。

7.3施工进度

7.3.1说明年度施工总进度安排的原那么和依据。

7.3.2安排年度施工总进度,绘制施工进度图。

8实施措施与工程管护

8.1实施措施

8.1.1组织机构

说明工程实施组织机构成立情况,确定各机构的职责和权利。

8.1.2管理制度

根据工程建立及技术要求,确定工程实施与质量监视的制度。

8.1.3控制措施

说明工程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和资金控制措施。

8.2工程管护

8.2.1管护主体

确定管护主体及相应的职责和权利。

8.2.2管护措施

确定工程管护围及工程管护模式。

8.2.3经费筹措

确定工程管理维护经费来源及筹措方式。

9投资预算

9.1编制说明

说明投资预算编制的定额依据、材料价格依据和费用构成及计算标准依据。

说明主要材料运输及费用计算,说明设备预算价格计算方法,说明补偿标准等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9.2预算成果

说明工程投资预算费用构造,编制投资总预算汇总表、工程施工费预算表、设备购置费表和其他费用表。

9.3资金筹措

说明资金筹措方式。

9.4投资进度方案

根据施工进度安排,说明年度投资方案。

10效益分析

10.1社会效益分析

结合工程建立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分析社会效益。

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

结合工程建立容,分析生态效益;分析工程建立对环境的影响,提出防治措施。

10.3经济效益分析

分析工程建立前后工程区农业生产的费用和收益。

10.4耕地质量分析

分析工程建立前后耕地质量变化情况。

11实施保障

11.1组织保障

说明组织保障在工程实施中的应用。

11.2政策保障

说明地方为保障工程顺利实施所制定或拟定的政策措施。

11.3制度保障

说明工程法人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工程监理制度、代建制度、合同制度、公告制度、审计制度等在工程实施中的应用。

11.4技术保障

说明工程实施的技术保障措施,包括组建专家队伍、建立监控体系、加强人员培训等在工程实施中的作用。

12附表工程根本情况与工程特征表

根本情况

工程描述

建立地点〔县、镇(乡)、村〕

实施片区数量〔个〕

地貌类型〔平原、岗地、丘陵、山地〕

建立规模〔公顷〕

根本农田整理面积

废弃居民点与工矿废弃地整理面积

建立期限

新增耕地数量与来源〔公顷〕

未利用地开发

废弃坑塘填埋

田块归并与田坎调整

交通用地节约

农田水利设施用地节约

农村居民点复垦

工矿废弃地复垦

其他

工程建立特点

工程类型区

工程模式

工程建立标准

灌溉保证率〔%〕

排涝标准

建〔构〕筑物防洪标准

道路路网密度〔km/km2〕

田间道

生产路

资金预算〔万元〕

单位面积投资〔万元/亩〕

新增单位面积耕地投资

附件6.2.

省土地整治工程规划设计审查要点

一、根本指标核查

从以下三个方面核查工程建立规模、新增耕地率、工程区位置围、地貌类型是否与立项批复一致。

尤其要重点核查新增耕地来源是否合理、真实。

〔一〕核查工程区土地利用现状地类划分是否正确,文、图、表是否一致;

〔二〕对规划施工设计报告中工程所涉及行政乡〔镇〕村、建立规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以及工程区地貌类型等根本指标进展前后对照,核查根本指标是否前后一致,文、图、表是否相符;

〔三〕通过核查道路、沟渠等线形工程用地和各类土地面积,核查新增耕地面积计算是否准确。

二、规划设计容审查

主要审查规划设计报告的规性、容的齐全性、根底分析的有效性。

〔一〕设计容齐全性审查。

主要根据?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和有关文件,审查设计报告规定的容是否齐全。

设计报告中必须有分类工程量。

〔二〕根底分析审查。

1.必要的设计依据资料是否充分、有效;

2.工程区根本情况介绍是否全面、清楚;

3.工程根底分析与采取的规划方案是否严密相关。

〔三〕根本方案选择是否合理。

如平原湖区的土地整治工程是否考虑地下水位的影响,并在设计中采取了应对措施;山地丘陵地区是否采取了水土保持措施;原有工程设施是否充分合理利用。

如未利用,应充分说明理由。

三、工程总体平面布局方案审查

〔一〕各项工程之间是否协调统一〔如路渠协调布局、穿插建筑物的布置等〕。

一般情况下,道路和沟渠布置间距要符合?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

要求。

〔二〕布置田间水利工程是否考虑到灌溉水源与排水承泄区的位置以及工程区地形情况等,以保证排水和灌溉渠道获得最大自流排水和灌溉面积。

特别注意灌溉工程与水源的连接和排水工程与承泄区的连接是否描述清楚,干旱地区是否规划排水沟应充分说明理由。

〔三〕工程区道路布置是否通达合理、方便生产生活。

主要道路与居民点是否连接,与整理区外的主要道路是否相通。

〔四〕各类建筑物布置是否必要、合理。

〔五〕工程布置是否做到尽量减少工程量,保证工程平安,少占耕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工程效益。

四、主要单项工程设计审查

〔一〕田块设计

1.田块方向

平原区:

田块长边尽量沿南北方向布置。

丘陵区:

梯田是否沿等高线布置。

2.田块规模设计应因地制宜,符合当时种植习惯。

〔二〕农田水利工程设计

审查各项水利工程的计算公式、步骤、指标选取及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三〕田间道路工程设计

审查是否有道路工程容不符合规要求。

一般田间道路宽度应≤4米,生产路宽度1米~2米。

〔四〕农田防护林工程设计

1.审查农田防护林的布置是否合理。

2.设计的防护林树种是否适地适树,设计株、行距是否合理。

五、图件审查

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工程现状图、规划图和单体工程设计图审查。

〔一〕现状图

1.图名,工程区边界和工程涉及乡〔镇〕村是否与申报工程名称一致。

不一致时是否在设计报告中有说明〔关键要确认是否为同一块地〕;

2.工程现状图比例尺不小于1∶10000〔此为输图比例尺〕;

3.现状图能够清晰反映工程区地形变化,并能满足工程规划和设计要求;

4.图上应标明土地利用变更日期;

5.图上应有各类〔三级〕用地面积统计表,并与图上各类用地面积比例根本相符;

6.清晰标注工程建立区边界、工程区最新土地利用现状分布情况、土地权属界限、所涉及乡镇和村庄的名称;

7.清晰标注工程所在区位水源及现有的主要道路、排灌沟渠、机井、蓄水池、堤坝、建筑物、电力等根底设施;

8.符合一般的制图要求,有图例、制图单位和制图日期〔图例应符合?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及GB/T7929、GB/T5791〕;

9.应有图签栏并签署完备,同时加盖测图单位或提供图件单位公章。

〔二〕规划图

1.图名与申报工程名称应一致〔关键要确认是否为同一块地〕;

2.工程规划图应以工程现状图为根底进展编制,工程建立区边界必须完全一致,原有根底设施和等高线应做淡化处理并能清楚显示;

3.规划的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工程应能清晰易读。

改、新建工程标识明显,需要平整的田块应标注平整围和设计高程;

4.沟、路、林、渠、建〔构〕筑物、机井、输电线路、田块布置等各项工程总体布局要明确,主要单项工程要有编号,工程类型和数量要与报告中描述的相符;

5.灌排沟渠〔管〕布局应合理,不同级别渠系之间应能合理连接,沟渠应标注水流方向。

不同级别的灌溉渠道的灌溉面积是否与设计根本相符;

6.各级排灌沟渠和道路的相互关系与配置要合理;

7.应附规划前后各种地类面积变化情况比照表,并与图上地类变化情况根本相符;

8.图例应符合?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施工设计规?

要求,并与规划工程所用图式符号一致;

9.应有图签栏并签署完备,同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三〕单体设计图

1.工程建立区所有新、改建工程应有典型设计图,所有设计图应清晰标注设计尺寸和比例尺等;

2.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线形工程如道路、沟渠必须有典型横、纵断面设计图;

3.不同类型的建筑物应有平、立、剖断面设计图。

需要配筋的,应有配筋图,并列表统计工程量;

4.工程设计型式、构造、材料应与设计报告容一致;

5.单体设计图签栏应签注完备,并加盖设计单位公章。

六、主要工程量审查

设计报告应附主要工程量的计算方法、过程和结果。

审查在原有设施根底上新建、修复、加固、改造等工程量的计算是否正确。

〔一〕规划线形工程建立长度和建筑物数量复核

1.道路、沟渠等线形工程,根据规划图分类逐条统计其长度并汇总,是否与设计报告和预算书对应一致;

2.规划灌溉管道根据规划图分类逐条统计其长度并汇总,是否与设计报告对应一致;

3.规划不同类型建筑物应清晰标注在规划图上,并根据规划图分类统计其数量,是否与设计报告对应一致;

〔二〕道路、沟渠、管道等线形工程土方挖填等工程量的复核

1.根据设计报告或设计图确定的施工工艺,审查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如方法合理,根据原方法计算工程量是否对应一致;

2.注意挖填土方是否重复计算。

〔三〕建筑物工程量复核

1.重点复核同类工程数量多,或投资量大的工程类型;

2.根据一般的工程量计算方法,计算单座建筑物工程量,然后汇总比拟,是否与设计报告对应一致。

〔四〕土地平整土方工程量复核

1.平原地区

〔1〕需要进展平整的区域应在规划图上清晰标注平整围、原地面高程和设计高程;

〔2〕土地平整必须采取分平整单元逐块计算。

平整单元为农渠和生产道控制的田块部格田;

〔3〕审查土方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4〕如计算方法合理,根据原方法计算土地平整工程量是否与设计报告对应一致。

注意土方挖填是否重复计算。

2.丘陵地区

第一类:

地形复杂,坡度变化不均匀

〔1〕应划分不同坡度区,统计不同坡度区需要平整的土地面积;

〔2〕审查不同坡度区典型田块设计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典型田块面积不小于该坡度类型土地面积的5%,田坎设计尺寸是否符合稳定性和生产方便等要求。

土方平整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3〕如方法合理,根据原方法和设计尺寸计算土方工程量是否与设计报告和预算书一致。

第二类:

地形均匀变化地区,可以采用典型推算方法

〔1〕审查不同坡度区典型田块设计图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如典型田块面积不小于该坡度类型土地面积的5%,田坎设计尺寸是否符合稳定性和生产方便等要求。

土方平整工程量计算方法是否合理;

〔2〕如方法合理,根据原方法和设计尺寸计算土方工程量是否与设计报告和预算书一致。

〔五〕其他工程量复核

1.防护林工程量复核

林木株数复核。

根据规划图防护林布局长度、株距、行距,计算总株数是否对应一致;

2.坟墓迁移

应在现状图或规划图上清晰标注迁移坟墓的位置,根据规划图直接清点核对;

3.居民点搬迁应在现状图或规划图上清晰标注搬迁村庄的围,并附有有效的拆迁统计表。

根据图表直接统计核对。

〔六〕当主要工程量计算方法不合理时,应根据合理的方法重新进展计算,然后比拟工程量的误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