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3761210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5.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docx

高考历史必修一专题训练精品卷国际共运和现代世界政治格局

2019年高考历史专题训练精品卷

1.以一定时期内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下:

中心—边缘等级格局图),这种国际体制(  )

A.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B.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C.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D.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解析:

选B 根据材料可知国际格局是一种力量对比的平衡,但任何力量的对比都是动态的,故B项正确。

2.1946年2月9日斯大林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为此,他号召人民准备迎接新的战争;2月22日美国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向华盛顿提出遏制苏联的理论;3月5日丘吉尔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铁幕”演说。

从上述材料可以看出(  )

A.斯大林演说对遏制理论、“铁幕”演说产生了影响

B.对世界市场的争夺导致了“冷战”局面的最终形成

C.丘吉尔“铁幕”演说向苏联发出了“冷战”的信号

D.国家利益才是导致二战后美苏激烈斗争的根本原因

解析:

选A 斯大林的公开演说“认为没有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的资本主义国家就要通过武力改变这种状况,现代资本主义是新的世界大战的根源”体现了战后苏联对美国的态度,随后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发出了“冷战”的信号,体现了斯大林的演说对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出现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故A项正确。

3.杜鲁门要求“立即采取果断的行动……在至1948年6月30日截止的期间向希腊和土耳其提供4亿美元的援助”,并解释说“向全世界说明,美国在这个新的极权主义的挑战面前所持的立场”。

这反映了(  )

A.援助希、土仅是美国的具体的政策声明

B.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

C.苏美争霸进入白热化状态

D.冷战进入了新的阶段

解析:

选B 援助希、土是美国发动对社会主义国家“冷战”的借口,而不仅仅是美国具体的政策声明,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开始由局部扩张转变为全球扩张的时代,故B项正确;苏美争霸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出台标志着冷战刚刚开始,故D项错误。

4.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中写道:

“美国人实现了他们自己的人道主义动机,同时又满足了自己的经济需求,削弱了欧洲人倒向苏联的趋势。

”美国取得上述成果的措施客观上(  )

A.把欧洲纳入美国的经济势力范围

B.奠定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C.直接导致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抗

D.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

解析:

选D 根据题意可知该措施为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扶持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推动了欧洲的分裂与对峙,故D项正确。

5.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后,英、法等16国成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与美国的经济合作署对口,负责分配和使用美国提供的援助,其成员国保证要在减少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方面互相合作。

1950年9月,西欧国家成立欧洲支付同盟(EPC),其宗旨是促进贸易和支付自由化。

这种情况表明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A.为美国控制西欧奠定了基础

B.成为欧洲一体化的根本保证

C.加强了西欧各国的经济联系

D.推动了美国世界霸权地位的确立

解析:

选C 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对西欧的控制,故A项错误;欧洲自身的经济联系才是欧洲一体化的根本保证,马歇尔计划不可能成为其根本保证,故B项错误;“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和EPC的成立,均表明西欧各国经济联系的加强,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国霸权问题,同时D项的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6.

右面是一幅有关美苏关系的漫画《能孵出真诚吗?

》。

漫画中,一只和平鸽正在孵化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头部,下面铺着“访问美国”的稻草。

此漫画(  )

A.揭露了苏联争夺霸权的野心

B.说明美苏两极冷战对峙加剧

C.反映了国际局势已有所缓和

D.说明美国希望实现两国和平

解析:

选C 虽然赫鲁晓夫时期开始与美国争夺霸主,但漫画信息并没有体现出其野心,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出冷战对峙的缓和而非加剧,故B项错误;“和平”“访问美国”说明了两国关系的缓和,体现出当时的国际局势有所缓和,故C项正确;漫画反映出作者对苏联和平诚意的质疑,并没有说明美国希望和平,故D项错误。

7.二战后,欧洲面临重建,但有两大棘手问题必须解决,一是妥善处理与德国的关系,二是要从美国那里争得平等地位。

欧洲为解决这两大问题而采取的共同措施是(  )

A.努力实现法、德和解B..防止德国东山再起

C.追随美国对苏联冷战D.走向联合自强之路

解析:

选D 法德和解有利于处理欧洲与德国的关系,但是与争取对美平等地位无关,故A项错误;防止德国东山再起是一战后处理德国问题的方式,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追随美国对苏冷战既不利于处理对德关系,也无益于争取对美平等地位,故C项错误;法德和解为西欧国家的联合铺平了道路,更多的合作增强了欧洲各国的国际竞争力,故D项正确。

8.1916年,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中指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

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

列宁得出以上结论的基本依据是(  )

A.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

B.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C.资本主义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D.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规律

解析:

选C 材料中列宁已认识到社会主义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对阶级斗争的论述,故A项错误;1917年二月革命爆发,与“1916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期内将仍然可能是资产阶级的国家”,故C项正确;D项表述空泛,难以作为直接的基本依据,故排除。

9.20世纪发生许多特有的政治事件:

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人们第一次组建了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以十月革命为开端的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

以上政治事件最能印证20世纪(  )

A.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B.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

C.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

D.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

解析:

选C 人类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世界大战发生在这个世纪,说明和平与发展并不是20世纪的时代主题,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世界局势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信息,故B项错误;两次世界大战发生,世界范围的政治性国际组织,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及其在世界范围的发展都体现出了世界整体联系日益紧密,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两种社会制度共存与斗争的信息,故D项错误。

10.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由城市到农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由农村包围城市,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之一是(  )

A.俄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

B.俄国城市人口占多数,中国农村人口占多数

C.二月革命后,俄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受到削弱,中国大城市中反动势力强大

D.俄国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根深蒂固

解析:

选C 俄国二月革命后,沙皇专制制度被推翻,但俄国的资本主义力量薄弱,作为与苏维埃政权并立的政权,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无力解散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政权手中还掌握着强大的工人武装;而中国大革命的失败证明了反动势力的强大,尤其是国民党一党专政统治建立后,大城市更是反动势力的重心所在,这就决定了中俄革命道路的不同。

11.《独立报》经济编辑奥格雷迪认为,2008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

报道引述专家分析,中国在国际问题上亦愈来愈愿意发挥其政治及文化的影响力,从全球变暖到达尔富尔危机,以至朝鲜核问题,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

这一判断(  )

A.肯定了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力超过美国

B.承认中国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C.有利于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D.认识到中国国际影响力增强

解析:

选D 据材料“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超越美国”、在一系列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中国将愈来愈起关键作用”等,可知作者强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不断增强,故选D项。

材料并未涉及中国是否步入发达国家的问题,也未比较中美对世界的影响力,C项也与题意不符,排除A、B、C三项。

12.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

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加剧英国社会的贫富分化

B.英国工会认识到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社会主义成为英国工运的指导思想

解析:

选C 据材料信息可知是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

13.(2016·海口调研)1852年,马克思曾说:

“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

”材料表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是(  )

A.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推动

B.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

C.社会阶级矛盾的逐渐激化

D.资产阶级理论研究的发展

解析:

选D “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反映出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研究对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影响。

资产阶级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D项正确。

14.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

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

并且是随时可以撤换的”。

这表明巴黎公社(  )

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

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

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

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

解析:

选A 根据材料“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可知,公社委员来源于选民,对选民负责,体现了人民主权原则,故A项正确。

15.1921年列宁在纪念十月革命胜利四周年时指出:

“我们比谁都更彻底地进行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我们完全是自觉地、坚定地和一往直前地向着社会主义革命前进,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二月革命的完成非常有助于十月革命的展开

B.二月革命是一场最彻底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可随时转为社会主义革命

D.两场革命都充分体现了列宁高超的领导艺术

解析:

选A 十月革命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形成了两个阶段不同性质的革命紧密相连的特点,与材料中“我们知道社会主义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之间并没有隔着一道万里长城”相符,故A项正确。

16.有学者指出:

“冷战史表达的结构性矛盾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国家利益竞争和国际关系中的霸权之争,更具实质性的是两种对抗性社会制度及其指导性意识形态的斗争。

”造就这种格局的制度性分裂和意识形态对抗应起始于(  )

A.二月革命     B.十月革命

C.雅尔塔会议D.“杜鲁门主义”

解析:

选B 二月革命后形成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故A项错误;十月革命建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符合材料意思,故B项正确;雅尔塔会议奠定两极格局的基础,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形成的标志,故D项错误。

17.1954年9月8日,美国、英国、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泰国、菲律宾和巴基斯坦等八国,在马尼拉签订《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

在发生外部武装进攻时,条约要求缔约国“按照它的宪法程序采取行动来对付这个共同危险”,美国单独提出一项保留,即“它对于侵略和武装进攻的意义的承认……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

该条约旨在(  )

A.维护日内瓦会议精神

B.维持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C.建立亚洲版的“北约”组织

D.推动东南亚地区民族解放运动

解析:

选C 材料中的主要观点就是“美国通过《东南亚集体防御条约》将东南亚各国纳入其全球冷战的轨道”,“只适用于共产党的侵略”具有明显的反共反苏色彩,这是一种违背日内瓦精神和时代潮流的反动行为,加剧了亚太地区的“冷战”氛围和紧张局势,是一种亚洲版的“北约”组织,故C项正确。

18.1949年斯大林说:

“两个对立阵营的存在所造成的经济结果,就是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瓦解了,因而现在就有了两个平行的也是互相对立的世界市场。

”“这个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

”对斯大林言论分析最准确的是(  )

A.为巩固“经济互助委员会”制造理论根据

B.有助于社会主义阵营各国的经济自由发展

C.指出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总危机加深的现实

D.认识到世界市场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巨大影响

解析:

选A 斯大林从政治对峙指出经济对立的必然结果,进而指出对方危机的加深,实际上在为己方的合作与发展造势,故A项正确。

19.20世纪60年代,肯尼迪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将大批美国青年送往拉丁美洲、非洲和亚洲,参与旨在提高当地生活水平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计划。

肯尼迪的这一计划主要是为了(  )

A.应对来自苏联的挑战

B.获取发展中国家的资源

C.强化美国的经济地位

D.破坏不结盟运动的成果

解析:

选A 根据所学知识6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优势,这与其不断地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有关,如材料中的增加对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故A项正确。

20.

右图是创作于1957年的时政漫画《祝君晚安》。

画面上,三位“病人”躺在病床上,他们盖的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床头的小牌上写着“美国导弹基地”,他们的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

对漫画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成立北大西洋集团对苏联进行核威慑

B.北约集团内部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

C.以美苏为首的两大阵营在欧洲“冷战”对峙加剧

D.美国大力发展核力量以扶植和控制西欧盟友

解析:

选B 材料中“三位病人……被子上有北大西洋集团的字样”表明病人属于北约集团内部,材料中“头上高悬着写有US字样的美国巨型导弹”不是治病而可能要命,表明对美国的“冷战”政策有所不满,故B项正确。

21.1944年7月,一些国家的抵抗运动代表在日内瓦发表声明,宣称只有一个联邦制的联盟才能保证欧洲大陆的自由与文明,使欧洲经济得以重建,使德国人民能和平地参加欧洲生活。

各国在伦敦的流亡政府也都很关心战后欧洲的安全,认为欧洲有必要联合起来。

材料说明(  )

A.走向联合成为欧洲各国共同目标

B.实行联邦制符合欧洲发展的需要

C.避免战争的途径是找到共同利益

D.欧洲联合的目的是对抗德国侵略

解析:

选C 材料表明各国认为要保障欧洲和平,避免战争再发生,必须欧洲联合,即使欧洲国家存在共同利益,故C项正确。

22.西方世界的中国研究肇始于“耶稣会士汉学”,迄今已有400年的历史。

期间,该研究大致经过了“从法国汉学到美国中国学”、“从人文科学到社会科学”、“从‘唱衰中国’到‘唱盛中国’”的演变过程。

该演变趋势客观上反映了(  )

A.世界由欧洲中心向美国环太平洋中心的演变

B.美国与中国意识形态的冲突愈演愈烈

C.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发生了变化

D.中国的社会科学对世界影响巨大

解析:

选C 材料说的是西方世界的中国研究,未涉及中心的转移,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中美意识形态冲突,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从‘唱衰中国’到‘唱盛中国’”可知与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有关,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国社会科学对世界的影响,故D项错误。

23.关于多极化未来有哪些极的问题,学术界存在“三极论”(美国、欧洲、东亚)、“五极论”(美、日、欧、俄、中)和“六极论”(前五极加印度)等争议,这在本质上反映了(  )

A.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B.发展中国家的迅速崛起

C.美国综合实力的衰弱

D.“一超多强”局面的基本瓦解

解析:

选A 推动世界多极化的根源是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故A项正确;伴随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虽然获得发展,但是五极论还是六极论中所占的比例较小,故B项错误;无论三极论、五极论还是六极论,美国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故C项错误;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暂时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并没有瓦解,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4.理解历史上国家之间的冲突与妥协,对考察当代全球行为体之间的关系有借鉴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歇尔计划:

从提出到实施》大事记

1947年6月5日 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经济计划。

6月底7月初 英、法、苏三国商讨参加马歇尔计划事宜。

苏联提出援助应建立在各国分别提出要求的基础上,反对联合的欧洲援助计划。

英法不同意。

苏联退出会议。

7月9日 斯大林训斥热衷于参与马歇尔计划的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领导人,要求他们必须接受苏联的主张。

8月 苏联与六个东欧国家签订双边贸易协定。

9月 共产党情报局正式建立。

1948年马歇尔计划正式实施。

规定:

运往西欧的美国过剩农产品在原销售价上追加不低于50%的利润。

英国为接受援助与美国签订双边协定。

之后,有英国议员强烈要求政府取消那些可能使英联邦蒙受损失的条件。

——根据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第七卷)》等编制

材料二 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己方。

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则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

苏联领导人忽而表现为防御性的焦虑,忽而流露出攻击性的霸气。

赫鲁晓夫时不时威胁发动核战以恫吓世界,旨在吓阻西方的入侵。

其中一次的危机就是古巴导弹危机,但是危机最后双方都各退一步。

——[美]菲利普·费尔《世界:

一部历史》

材料三 随着超级大国竞争的结束,中国重新确定自己在世界事务中的目标之一是:

恢复它在19世纪丧失的作为东亚霸权国家的历史地位。

                       ——某西方学者观点

(1)欧美国家围绕“马歇尔计划”产生了诸多矛盾。

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中的两对矛盾及其焦点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对1947~1948年,围绕“马歇尔计划”的诸多矛盾发展的主要结果进行归纳概括。

(10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学者认为推动“冷战”形势不断加剧的因素。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苏对峙对世界局势产生的主要影响。

(10分)

(3)结合所学知识,辨析材料三中这位学者的观点。

(5分)(只列观点,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解析:

(1)问,根据材料一第二、第三段话概括矛盾所在,其焦点所在是对欧洲控制上国家利益的冲突;结果要从“冷战”格局的形成上去概括。

(2)问,据材料二中的句号分层,逐层概括其层次:

前四句话从四个方面说明了“冷战”局势加剧的因素,最后一句话说明了其影响。

第(3)问,首先给出判定:

此专家的观点是错误的,原因分析可以从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外交活动和当今世界发展的主题三个角度进行作答。

答案:

(1)矛盾:

英法与苏联围绕欧洲是否接受联合援助问题的矛盾;苏联与东欧某些国家围绕是否参加马歇尔计划的矛盾。

问题:

美国与苏联围绕控制欧洲而产生国家利益冲突。

结果:

美国从计划援助欧洲转变为事实援助西欧;美苏两极“冷战”形势进一步发展。

(2)因素:

美苏双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了自己的利益;美苏双方各自成立政治军事阵营推动对峙局面形成;苏联领导人的对外态度摇摆不定;苏联领导人发出核战争威胁言论。

影响:

美苏对峙加剧了世界形势动荡,和平遭受威胁;但双方势均力敌和寻求妥协也遏制了大规模战争的爆发。

(3)这位学者的观点错误。

理由:

①“冷战”结束后,中国积极发展以不结盟政策为主要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进“上合”等新型区域合作。

②中国外交顺应世界多极化趋势,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第四编 资本主义血腥统治的建立和开始衰亡

第二十章 巴黎公社——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第二十一章 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腐朽的、垂死的资本主义

第二十二章 十九世纪晚期和二十世纪初的无产阶级斗争

第二十三章 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二十四章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五编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胜利的时代

第二十五章 伟大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苏维埃国家对国内外反革命势力的斗争

第二十六章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功

第二十七章 资本主义危机的发展

第二十八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十九章 战后世界形势

——1963年初级中学课本《世界历史(下册)》

目录(人民教育出版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要求:

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观点正确,符合史实。

)(12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探究型试题,解答时,首先要给出建议,指出如何修改,然后用史实作为具体支撑点,指出这样修改的依据即可。

答案:

示例:

建议修改目录中对资本主义的修饰语,减少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内容,增加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的建立、经济政策的调整、现代科技革命的内容。

理由:

无产阶级革命仅仅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题之一,资本主义的特点也不是目录中所讲的“腐朽的、垂死的”;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政治经济秩序与生产关系的调整影响深远;随着二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现代科技革命的深远影响愈加突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