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38241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9.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学大纲课程思政编写指南(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在价值传播中注意知识含量,知识传播中注意价值观引领,充分发挥课程所承载的育人功能,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二、 “课程思政”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

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大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题材与内容,全面提高大学生缘事析理、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 “课程思政”内容

根据课程的特点与建设要求,把实现民族复兴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做人做

事的基本道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思政元素”融入课程教学,进一步突显课程“育德”功能。

主要包括:

内容

思政元素

家国情怀(责任与担当)

党和国家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和时

代精神,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坚持等;

个人品格(如何做人)

(1) 道德情操:

社会道德、个人道德和职业道德。

人文

素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等;

(2) 健全人格:

思想、情感、态度、行为、心理、哲学、艺术、性格和体质等;

(3) 智力:

观察、想象、思考、判断、推理、逻辑和思维等;

科学观(如何做事)

认识论和方法论,求真务实,开拓进取,钻研,毅力,

勤奋,视野,批判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学术诚信等。

四、“课程思政”教学设计

围绕“课程思政”目标,通过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引导学生正确做人做事做学问。

教学设计的方法有:

1. 从知识点中发掘思政元素:

价值观、思想、思维、情感提炼。

2. 价值模块整合:

知识模块重组、广度延伸、深度解读、德育内涵发掘。

将专业课程内容用一条思政线索串联起来,将思政点连接成思政线、思政面,与学术和方法融合成“多维体”。

3. 发掘教学内容中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与元素:

认识论、方法论、自然辩证法的思路和方法,思维方式(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造思维)的启发与建立。

4. 讲好故事:

教学内容涉及到的大师成长道路,学科发展史,教师个人经历等,引导学生从中发掘价值观;

5. “反面教材”的应用:

多维度分析失败教训和警示性问题的原因(术、道、德,主客观原因);

剖析“流言”,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比较,不断提高辨识能力和社会责任意识。

6. 问题导向:

以针对性问题为线索,提出问题和难点,找出解决办法,挖掘并呈现解决问题过程中所涉及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等思政元素。

8. 教学材料选择:

中国元素,中国的事情,中国的政策、意识、文化;

价值观追求。

9. 实验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

实验课是思政元素承载量最大、项目最多、频度最大的承载体。

制度敬畏与自觉遵守,环保,生命,客观、严谨、细致的科学观训练,团队协作,发现与质疑,探索,创新思维等。

10.制定与课程相关的制度、规范,仪式、教学流程。

五、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

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讲(课堂讲授)、查(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实践、调研、课件、微视频、数字故事)、演(学生演讲、报告、编剧演出)、论(论文、讨论、辩论、论坛)。

2. 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体验。

通过课题项目设计方法,组织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内动力,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掌握、拓展与深化。

3. 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

通过课堂内外、学校内外和线上线下三个方面结合。

4. 协同教学。

知名教授、专家、道德模范协同教学,同类系列课程的协同教学。

5. 在已经成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思政相关问题。

6. 课程评价与反馈。

通过一定的评价手段对学生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针对性的教育。

7. 社会资源的发掘和应用。

通过校企合作,社会实践基地锻炼,社区体验等方式发掘与应用社会资源。

六、 “课程思政”引导方式

“课程思政”引导方式要坚持灌输与渗透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灌输与渗透相结合就是坚持春风化雨的方式,通过不同的选择,从被动、自发的学习转向主动、自觉的学习,主动将之付诸实践。

通过隐性渗透、寓道德教育于课程之中,通过润物细无声、滴水穿石的方式,实现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

方式

说明

制度引导

专业课程的专有“规矩”,“任务”。

情景创设

文化和情感(虚拟的,故事的,教学环境),网站、教学场所

等环境布置。

问题导向

高层次的问题设置(应用性,评价性)。

评价导向

价值判断与导向,思维,情感,“术、道、德”因素等。

七、“课程思政”评价方式

(1) 诊断性评价:

通过开课前和开课后设计问卷和量表,对学生的“道德”本身和程度进行“量化评价”的问题,判断学生的状况;

(2) 形成性评价:

通过学生参与情况、教学过程的记录、行为学观察进行评价、反馈;

(3) 终结性评价:

通过量表、学生的心得体会,并结合诊断性评价以及形成性评价的结果,给予学生定性或定量的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