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38508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8.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最近发展区概念:

指儿童能够独立变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或差距。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前面”是维果斯基关于教学与发展关系问题的最主要理论。

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最看重哪个阶段的那个特征?

——五,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自我同一性。

第一阶段:

基本信任感——基本不信任感,发展对周围世界,尤其是对社会环境的基本态度。

0——18个月【母亲】

希望的品质:

敢于冒险,不怕挫折和失败

自主感——怀疑感、羞怯感,体验意志过程。

18个月——3、4岁【父亲】

意志的品质:

进行自由选择和自我抑制的不屈不挠的决心

主动感——内疚感,体验行为的目的性。

3、4岁——6岁【家庭】

目的的品质:

正视和追求有价值的目的的勇气

勤奋感——自卑感,体验自我能力。

6岁——12岁【邻里、教师、学校】

能力的品质:

灵巧和智力在完成任务时的自如运用

第五阶段:

同一性——角色混淆,体验忠实的实现。

12岁——18岁【同伴、群体、理想“英雄”】

忠诚的品质:

效忠发自内心誓言的能力

第六阶段:

亲密感——孤独感,体验爱的情感。

18岁——30岁【朋友、异性同伴】

爱的品质:

永远抑制内在分裂机能的互相献身

第七阶段:

创造力感——自我专注,体验关怀和被关怀。

30岁——65岁【配偶、子女】

关心的品质:

能自觉自愿关心他人的疾苦和需要,能给他人以温暖和爱

第八阶段:

完美感——失望感,体验聪明智慧和自我实现。

65岁——【自我与他人的对比】

智慧的品质:

以超脱的态度对待生活和死亡

一、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的共同特点:

1、以刺激反应作为所有心理现象的最高解释原则,把一切心理现象或所有的学习都归结为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

2、强调学习发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强化。

主张研究学习就在于研究外部条件,而忽视对学习内在过程和内部条件的研究。

美国桑代克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世界上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认为,动物是通过多次尝试错误,偶然获得成功而逐步进行学习的,因此提出了尝试错误理论。

桑代克提出的三条著名学习定律(区分)

效果率:

如果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行为将被增强;

如果行为得到惩罚的结果将被减弱。

准备率:

当任何传导单位准备传导时,给予传导就引起满意。

当任何传导单位不准备传导时,而勉强传导就会引起烦恼。

练习率:

练习率包括应用率和失用率。

应用率指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加以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增强。

失用率是一个已形成的可以改变的联结,如不应用,就会使这个联结减弱。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

理论基石:

强化

形成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

强化(正强化和负强化)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三种强化:

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

观察学习的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复现过程、动机过程

三元交互理论:

行为、环境、个人。

班杜拉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是学习者对自己行为能力的评价,即自我效能感,指个人对自己从事某项工作所具备的能力和可能达到的程度的一种主观评价。

2、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的共同特点:

1、学习是通过对情境的领悟与认知以形成认知结构而实现的。

2、对学习强调头脑内部心理的因素及作用。

主张对学习应着重研究脑内的加工,制作过程和内在条件。

考夫卡的“场论”

苛勒的“顿悟说”了解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和认知地图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有三个条件(重点):

直觉是发现学习的前奏;

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

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有回馈价值。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了解)有哪几种主要模式?

随机通达教学;

情境性教学;

支架式教学;

互惠式教学。

第四章

陈述性知识(概念):

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说明事物“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问题。

程序性知识(概念):

是经过学习形成的熟练的操作程序、方式,是关于“如何做”和“怎么做”的知识。

如学生写字、打篮球、操作电脑等。

陈述性知识之奥苏伯尔对同化的理解:

下位学习(概念):

又称类属学习,指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知识,因而新旧知识之间构成一种类属关系。

分为派生类属学习(水果→荔枝)和相关类属学习。

上位学习(概念):

又称为总括学习,指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了若干观念,在此基础上学习包摄程度更高的知识。

如学生学习猫、狗、猪等概念后,概括出他们的共同特征,从而获得哺乳动物的概念,三角形、折扇→角。

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掌握):

1、2、3、4、5、6、7——教师应怎样设计教学?

1、学习材料要具有逻辑意义:

奥苏伯尔发现有逻辑组织的学习材料便于学生理解、保持和应用。

2、根据学生的知识储备确定教学起点:

学生已储备的知识经验,不仅是过渡到新知识的桥梁,而且是理解新知识的基础。

3、运用直观材料或实际操作:

学生对远离生活的抽象概念和规则的理解往往存在困难,必须借助直观材料或感性经验才能理解。

4、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学生所学的概念规则有的本质属性易于直接观察、分辨和掌握,有的则不然,这时教师需要变换各种材料或事例的呈现形式,突出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

5、科学地进行比较:

采用正确的比较方法帮助学生认识新旧知识异同。

6、使用肯定实例与否定式例:

肯定实例传递了概念或规则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否定实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

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两者兼用。

7、建构概念与规则的体系:

不同概念与规则都是按照内在的关系组成的层次结构,存在上位和下位的关系。

这种层次结构有利于概念或规则的激活与提取,有利于将新知识纳入已有的概念或规则当中。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

智慧技能的培养:

智慧技能的学习是获得一系列的产生式,运用已获得产生式去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

产生式()是条件()与动作()的连接。

(产生式——如果……那么……)

1、帮助学生形成条件化知识,掌握产生式规则(主要途径:

编制产生式样例学习;

向学生呈现与实际生活背景相似的知识,提高知识在解决问题中的可检索性和应用性)。

2、促进产生式知识的自动化,熟练解决问题。

3、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使智慧活动内化。

教师要创造民主、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是学生喜欢、愿意和敢于言语表达,,锻炼思维,提高问题解决的速度和水平。

4、变式与训练。

练习是促使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转化的必要条件。

第七章

学习策略(概念):

学习策略是为了学习者能够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的程序规则和调控方式。

特点:

主观能动性、有效性、过程性、通用性。

主要的学习策略三大类具体内容:

(一)基本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材料

1、复述策略:

逐字重复、划线法、概括法

2、组织策略:

归类组合、列提纲、结构网络图

3、精细策略:

记忆术、关键词法

(二)支持性学习策略——针对学习活动

1、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

学习目标(具体、适度、可检测)、学习内容、时间安排

2、预习和复习

3、听课和记笔记

4、课外阅读

(三)自我调控策略——针对个人特点

1、自我评价

2、制定目标和计划

3、记录和监督

4、安排环境→避开分心的人和事,低效率会导致高焦虑。

5、自我预测后果→做喜欢的事来奖励自己。

6、寻求社会帮助

7、直接指导法

第八章

区分几种学习迁移理论及其人物

概念:

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1、早期迁移理论

(1)形式训练说(官能训练说)——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认为人类的心理由许多不同的心理官能,如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组成,且可以像训练肌肉那样训练加强,强调学习迁移的训练和培养。

开创了学历迁移理论研究的先河。

后被詹姆斯论证发现其缺乏科学依据。

(2)共同要素说——桑代克和伍德沃斯。

学习迁移产生的条件是两个情境之间具有相同的要素,即具有相同的刺激及其反应的联结。

(3)概括化理论——贾德通过水下击靶实验得出概括化理论。

他认为两种学习之间的共同成分只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必条件,概括出两种学习活动的共同原理是学习迁移产生的关键。

后来,亨得克森证实了其理论,发现学生是否善于概括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思维水平密切相关。

(4)关系转换说——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

有机体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能否察觉两个刺激之间形成的整体联系。

(小鸡和儿童在深色和浅色卡片中寻找食物的实验。

)强调个体的顿悟能力在概括中的作用,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它是概括理论的深化和具体化。

(5)学习定势说——奠基人哈罗,利用猴子学会学习的实验证明,对一种学习问题的练习,会有助于学习解决另一种问题。

【后来有人证实它对学习慢的学生更有促进作用,不仅对常规学习适用,更有利于创造性的训练。

考虑的是学习方法的迁移问题。

(学习定势是指先前习得的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等对后继学习产生倾向的心理准备状态)】

2、现代迁移理论

奥苏伯尔认知结构的迁移理论:

奥苏泊尔认为一切有意义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产生的。

在有意以学习中,学生积极主动的使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作用,利用旧知识理解新知识,结果旧知识得到充实或改造,新知识获得了实际意义。

这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

奥苏伯尔提出了三个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

可利用性(面对新任务时,学生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吸收并固定新知识的原有观念);

可辨别性(新学习任务与同化它的相关知识的可分辨程度,程度越高,越可避免新旧知识混淆带来的干扰);

稳定性(认知结构中原有知识的稳定和清晰度。

越稳定清晰,则越有助于迁移。

)。

奥苏伯尔通过实验表明:

在教学中使用“先行组织者”作为引导性材料,可以有效地促进迁移(先行组织者比学习材料本身具有更高的抽象、概括和包容水平。

罗耶的认知迁移理论:

领会是必不可少的条件,除此之外还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中相类似的知识。

元认知迁移理论:

强调认知策略的迁移。

基于问题空间假说的迁移理论:

辛德莱和安德森。

——实际是桑代克相同要素说的发展。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了解,很不重要)

(1)影响学习迁移的客体因素

1、所学知识技能间的相同要素2、学习情境的相似性3、教师的指导

(二)影响学习迁移的主体因素

1、学习者的分析与概括能力2、迁移者的心向3、学习者的认知策略与元认知(元认知:

对自身认知过程和认知策略的认识)

如何促进迁移的促进(1-7点)——括号里是浮云,便于理解。

1、科学排编排和呈现教材:

有序性、概括性、实用性。

2、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假的的概括化理论表明,学生一旦掌握有关的原理并概括化,就能产生广泛的迁移。

3、发现学习材料的共同性(桑代克的共同因素理论表明两种学习之间要产生迁移,关键在于发现他们之间的一致性或相似性。

4、注意学生心理定势的影响(哈罗的学习定时理论表明,学习者有定势心理和准备状态比没有这种状态更有利于对学习的迁移。

所以,要注意调动学生在意识、情感和态度上对学习的准备状态。

5、构建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指出,在学生头脑中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的过程就是三大认知结构变量最优化的过程。

教师呈现正式学习材料前,先向学生提供一些比新的学习材料在抽象性、概括性水平都较高的陈述性组织者,便于学生认知结构中旧知识与新知识的关联;

设计比较性组织者,提高学生对新旧知识可辨别性。

6、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包括两层含义:

一、与所学科目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二、针对任何学科都有全面指导作用的心智技能,即认知策略和元认知策略。

7、提高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让学生清晰地意识到所学习的策略是什么、适用范围、怎样应用和什么么时候应用,即4w。

我国学者张庆林强调要对学生的策略性知识进行“三化”教育——经验化、自动化、条件化。

第9章成就动机

奥苏伯尔的动机理论(区分三种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

指一种了解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的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

指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而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附属的内驱力:

指个体为了获得和保持家长、教师等长着的赞许获认可而表现出来的把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中低,小学阶段——4年级分界,垂直关系(前),水平关系(后)。

阿特金森的成就动机理论(原理)

追求成功倾向()的大小取决于追求成功动机的强度();

成功的主观性概率();

成功旳激励值()。

因为1-因此5:

5时最大。

xx

避免失败的倾向取决于避免失败动机的强度、失败的主观性概率、避免失败的激励值。

×

成就动机=追求成功的倾向-避免失败的倾向——-

班杜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

(重点)

美国班杜拉认为,人的行为受行为的结果因素(强化)和先行因素(期望)的影响。

(期望包括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两种。

前者是指个体对自己某行为会导致的某结果的推测。

后者是指个体对自己能否进行某行为的实施能力的推测的和判断。

自我效能感就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当个体确信自己有能力进行某一活动时,就会产生高度的自我效能感,如学生知道练习能够提高体育成绩,自己有能力掌握体育动作时就会积极锻炼。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掌握)

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及坚持性;

影响人们在困难面前的态度;

影响活动时的情绪(答题时加上自己的阐述)

影响自我效能感的因素:

(哪些?

个体行为的结果;

通过观察学习获得的经验;

他人的评价与劝说(自己阐述)

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学生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的激发

1、激发和维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2、设置适当的目标定向,使学生获得成功的经验,鼓励学生自我强化;

3、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形成恰当的自我效能;

4、训练学生对学习结果做现实的归因;

5、利用原有的内部学习动机,向不同情境迁移。

外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1、学习结果清楚、具体,及时反馈信息;

2、合理运用外部奖赏;

3、正确运用表扬与批评;

4、营造适度紧张的竞赛和竞争气氛,调动学生的好胜心。

如何正确正确运用奖励?

1、奖励要导致学生需要的满足;

2、奖励要成为塑造学校团体价值观的手段;

3、奖励要讲求分寸,合情合理;

4、恰当运用外部奖励(物质奖励);

5、定期奖励与不定期奖励相结合;

6、奖励要及时;

7、奖励时要创设一种良好的心理气氛。

惩罚过重的后遗症:

1、师生关系紧张;

2、提高人对惩罚的感受阈限;

3、形成“条件性惩罚物”;

4、导致对惩罚的模仿;

5、降低受罚者的道德责任感,出现“抵罪反应”;

6、惩罚更多的是抑制不良行为,但很难塑造良性行为。

韦纳的归因理论(了解,很不重要)

海德内外归因;

韦纳接受并发展成六个方面——能力、努力、工作难度、运气、身心状况、其他相关人和事的影响。

第10章社会规范学习

皮亚杰道德认知理论(哪几个阶段?

自我中心阶段(2~5岁)——前意识阶段,此阶段大人要交给孩子社会规范;

权威阶段(6~7岁)——一二年级,又称他律阶段;

前两个阶段是上行下效的阶段。

可逆阶段(8~10岁)——公平阶段,又称自律阶段。

明白规则是可以改的,且我执行你也要执行。

问的最多的是“凭什么”“不公平”;

公正阶段(11~12岁以后)——寻求的是有差别的平等,考虑进利他因素(如,班上对贫困生的补助等)。

美国科尔伯格道德认知理论:

(了解三水平六阶段,那阶段对应那水平)——海因茨偷药

第一种水平:

前习俗水平(这一水平的道德观念纯粹是外在的,儿童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规则。

服从于避免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儿童没有真正的规则概念,他们的道德判断取决于能否获得权威人物的奖励或避免惩罚,以及自身行动后果的好坏严重程度);

朴素的利己主义定向阶段(认为正确的行为就是能够满足本人需要的行为,他们把人际关系看成是一种交易的对等关系)

第二种水平:

习俗水平(儿童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维护社会传统秩序。

好孩子定向阶段(儿童认为好的行为是使人喜欢或被人赞扬的行为,考虑到别人的期望和要求。

);

尊重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阶段(以维护权威和维护社会秩序为定向。

认为规则和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他们以是否符合准则与法律来判断是非善恶。

第三种水平:

后习俗水平(道德推理依据不限于对外在的权威和准则的遵从,而是和人们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和普遍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已内化为自己内部的道德命令。

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反映大多数人意愿或最大社会福利的行为就是道德行为。

只有按民主程序制定的准则才是可以接受的。

损害多数人利益的准则是应被拒绝的。

普遍的伦理原则定向阶段(以良心或普通的伦理原则为定向。

给予自己的良心所选择的道德原则来做判断,背离它就会受到良心的谴责)。

——普遍伦理原则:

生命是无价的。

社会规范的学习过程:

(最关键的阶段:

认同)——括号中的了解,浮云。

社会规范的学习一般有服从、认同、内化三种层次,由外向内发展。

(社会规范的服从是从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别人的愿望而做出的遵从行为,这种行为是在外界压力的影响下被迫发生的。

(影响因素:

外界压力;

他人支持;

行为后果的反馈;

个性因素。

))

社会规范的认同是社会规范学习的关键阶段。

(社会规范认同的类型:

榜样认同、价值认同。

影响因素:

榜样特点、强化模式行为、提供模仿的心理安全。

社会规范的内化(个体随着对规范认识的概括化与系统化,以及对规范体验的逐步积累与深化,最终形成一种价值信念作为个体规范行为的内驱力)

价值澄清法:

价值观念是人的内在价值,往往不能被清醒的意识到,因此难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所以就需要对它进一步澄清。

(一)选择

1、自由选择(如利他行为的表达方式,除此之外还可以做什么?

2、从可选择的范围内选择

3、对每一选择途径的后果加以充分考虑后的选择

(2)赞赏

4、喜欢这一选择并感到满足

5、愿意公开承认这一选择

(三)行动

6、按这一选择行事

7、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加以重复

13章人格培养

健康人格的标准:

和谐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

正确的自我意识;

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

良好情绪控制的能力;

明确合理的奋斗目标;

较强的创新能力;

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注意*区分人际和谐和情绪调控横线上的内容

P327页有无重点?

(了解)

人格发育不良主要有:

自卑感严重;

以自我为中心;

自控力差;

耐挫力低;

过度焦虑。

校车如同自卑的原则:

爱与要求相结合的原则(限制的爱);

肯定鼓励原则(别在别人面前批评他);

实践锻炼原则(根据能力设计——稍微努力一下就能成功);

纵向比较原则(放羊与放马的小孩)

第十六章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概念:

在一定教育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比较稳固的教学范型,包括教学程序和操作要领等要素。

P398是否有遗漏的重点?

直接教育模式主要是建立在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的理论基础上。

在行为的方法中,强调的是控制学习者的哪些行为可以被测量和观察,而不是把注意力集中于内在的心理动力。

P421是否有遗漏重点?

社会促进与社会抑制:

1、作业类型与作业难度(简单——群体;

难——个人);

2、被他人评价的意识

3、注意的干扰

4、他人的特征变量——一般重要的人会形成抑制

5、活动者自身因素(包括性别因素。

第18章个体差异与因人施教p448(了解)

性别差异(男两头,女中间。

1、认知差异(思维方式差异、注意对象差异、想象力特点差异、语言能力差异。

2、情绪、情感、兴趣的差异

3、自我意识差异

4、行为差异(攻击行为差异、支配欲从中行为差异、人际交往差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